书城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
19120000000056

第56章 附录3受到犯罪行为伤害经验的一般心理结构描述(2)

犯罪行为的彻底程度、持续时间、不能挽回的程度,在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变化。有把公共储衣间大衣口袋里的太阳镜拿走的,有破坏了房子的,有入室抢劫的,有身体上遭受蛮横摧残的,有自己的家人遭到杀害的。这些不同的犯罪行为可以理解为与参与者先前的价值和时间上的永恒密切相关的。太阳镜被偷,参与者经历了我们以上所描述的过程,但是对先前的秩序的影响不是很大,与存在的联系不是很密切,也许很快就会忘掉。犯罪行为要触及一个人的“拥有的方面”——先前的秩序。因此,这些变化的重要性在于:犯罪行为与家的密切程度;一个人自己生活受影响的程度。在所有的犯罪行为中,个人世界的涉入,尤其是与他人相联系的中心的涉入是非常重要的。宾斯万格称之为“自我世界”。当他人所破坏的不是我的,可能与我没有关系,我不会经历受到犯罪行为的伤害。但是如果涉及了我的世界,此时所感受到的则是,我被伤害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的世界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在这两者之间,我们发现拥有家、家庭等。需要对这些变化继续进一步的研究以了解其中的重要性与深刻性。

试图恢复。受害人对犯罪行为没有任何的预示和选择,所幸的是,他没有彻底的受到伤害(即没有死),他还能努力地消除它所带来的伤害。这一过程首先证明了受害人试图理解混乱的情境的努力,这是自主能力恢复的一部分。理解一方面是由对情境的不确定性所引发的,另一方面是由受害人渴望使自己重新成为一个主体的愿望所激发的。理解能消除震惊和混乱,为灵活性和更加多样的抗争打开了大门。

在这一超常的情境中,参与者以各种不同的经验来说明其意义(如,感知、回忆、预想)。由于并没有完全了解他人的目的、意图,因此他们往往按照想象展示犯罪行为的各个侧面、各种可能性,来填充新的王国。所熟悉的安全已经消退,受害人所面对的是一个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他的生命不确定,被掌控在他人的手中。

(一个钱包被抢的受害者:我想他们会杀了我,拿什么东西割断我的脖子,他们可能会这么做。)

(一个遭到故意破坏行为的受害者:我正在想他们还会做什么,他们会再回来,向我的窗户扔石头或什么。)

(一个受到袭击的受害者:突然一个念头出现在我脑里,他会杀了我。如果我被拖进车里,我再也没有机会了。他们可能会强奸我,或让我走,或摧残我,活着已没有什么意义……那时所想的都是最坏的可能。)

受害人在新建立的情境下,通过回忆又会凸现过去的犯罪行为,通过预想又会展示出破坏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一个被偷窥的受害人:过去我相信人们,但是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糟糕的事——我被强奸了——所以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想着它可能会再次发生,或者发生在我女儿身上,也许这一次我不会那么幸运。我是说,我遭到了殴打,但也许会被杀害。)

在与新情境的关系中,无论参与者是否明确表达出来,他们都存在着对新情境内在的抗拒和抵制。存在着反抗、愤怒,也许还准备了报复、暴力或复仇。确实,犯罪行为情境与受害人所喜欢的情境是相反的。所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参与者试图控制情境,打消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影响,重建所喜欢的秩序。他可以按照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来进行。他可以逃走,跑掉,或者用一个武器向对方反击,他也可以通过呼救把有帮助的他人招来。所有的这些行为都蕴涵了对犯罪行为结构的颠覆。有一个事例,当一个妇女害怕受到强奸而给对方钱,这显示了面对犯罪行为,在理解不断增强寻求相对喜欢的情境的过程中,通过这些努力避免和消除犯罪行为。

(一个被偷窥的受害人:当我们认识到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把窗户关紧,遮掩起来,这样他就看不见了。我们也害怕他会在夜晚进入到房间里来,我们在后窗上安上螺丝,这样就打不开了。然后我们把他站过的椅子拆掉烧了。)

(一个受到袭击的受害者:我遭到袭击后,我只想那时就在那里杀了那家伙。我想他不能就这么跑了。我的意思是,如果人们开始相互打斗,这世界会成为什么样子?)

在即时的情境中,参与者证明了以自己的方式消除犯罪行为的意图。他很愤怒,怨恨罪犯,渴望失去的社会。

之后

犯罪行为‘之后’是把犯罪行为事件当做过去来体验的情境。破坏性的他人已不存在了,有帮助的他人再一次围绕在参与者身边,他再次获得自由和自主。但是,这种把犯罪行为当成过去是相对的。在很多案例中,破坏性的他人仍然‘没有绳之以法,仍然逍遥法外,仍然具有危险性’,即使他被抓住了,‘还有其他人’。经历过伤害的受害人仍然感到无助,感到被他的社会所背叛。一种无力感仍然迷散在他的自主能力中。因此,受害人并不是简单地回到犯罪行为之前的秩序中,而是继续生活在犯罪行为所带来的伤害中,也就是说,要重建先前的秩序还要做很多努力。犯罪行为发生以后,超越初始的事件,对犯罪行为的重新体验和恢复构成了情境的心理秩序的两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犯罪行为‘之后’就像在‘之前’一样,犯罪行为在之后既得到了保留也得到了超越。因此,这两极不是相互分离的,这两极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后者对前者的抗争。

重现犯罪行为。我们发现,对犯罪行为的感受在时间和空间上远远超越了犯罪行为发生时的情境。这并不让人感到很吃惊,如记起事件和预想破坏性他人再次回来,因为这说明了他的意义潜在地遭到了破坏、不能预知、震惊、在控制之外等,这意味着他可能再次遭到攻击,受害人仍然是不安全的。但是,当我们说重现时,不止包含这些。我们所指的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所有三个要素都重新体验,通过各种不同的经验方式(感知、预想、回忆、梦、思维),并涉及多个对象和情境,而不是事件发生时的人和情境。我们可以说,受害人现在所体验到的与犯罪行为的所有意义相符合。理解这一点的关键是,要认识到这一事实:构成先前秩序的和谐取向和社会被破坏,因而世界也遭到了破坏。现在经过一段时间,一个新的取向——犯罪行为取向存在在整个世界中。在这一取向中,人们是不能预知的、是在掌控之外的、有着我们所不知的意图。由于犯罪行为取向是关乎一个人的生与死及幸福,因此其合理性就不能忽视。所以按照所受到的伤害的程度,他的世界经受着朝着犯罪行为方向转变,转变的幅度依赖受害人所受到伤害的程度、持久性而定。

(一个受到袭击的受害者: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这件事会毁了我的所有……我的工作、我的婚姻……它在很长的时间确实把我的生活弄得一团糟。)

(一个受到袭击的受害者:一种痛苦的感受。给人重重一击的感受。你会对每一个陌生人说‘嘿,我希望我知道你是谁’。我总是看每一个人,会想‘我不知道,也许他就是其中之一’。也许他是的。使得我怀疑每一个人。)

(一个遭到入室抢劫的受害人:我感到不安全——我害怕了六七个月。此前,我们听说过抢劫,但是‘它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事件发生以后就是持续的担心和恐惧。)

(一个遭到入室抢劫的受害人:一些孩子害怕黑暗。我们的孩子现在害怕入室抢劫。他们看见一个粗鲁的人就会问‘他是个坏人吗,他是个抢劫犯吗?’)

每一个参与者都把从最初的发生犯罪行为的情境中所产生的意义带入到更大的世界中。犯罪行为发生之后,是什么要素决定这个人或那个人,这一事件或那一事件会使整个犯罪行为重新变得鲜活?这依赖于对过去事件意义的认同。一个遭受强奸未遂伤害的受害人不能忍受丈夫触摸她,想起他就令她呕吐。她的丈夫,她所见的,是‘冷漠的’‘不看重她’的。这些意义与罪犯是一致的。一个受到青少年袭击的女性害怕青少年、黑暗的小巷、独自一人行走等。那些想着小偷一定知道了房间里有什么的人会猜疑他的邻居,害怕再次遭到抢劫。在更大世界中任何一个认为与犯罪行为一致的要素都能激起对整个犯罪行为的回忆,如一个突然出现的声音、陌生人、独自一人、他人的冷漠。

通过对犯罪行为发生后受害人所经历的大量的受到伤害的经验的考察,我们发现很多经验实际上就是对犯罪行为三个构成要素意义细节的说明:1)自主能力的丧失;2)助人的、支持性社会的缺失;3)对参与者喜欢秩序的破坏。这些意义通过各种不同的经验得到详细的说明(感知、想象、回忆、预想、梦甚至是信念化),涉及大量不同的对象与情境(如工作中的陌生人、夜晚的街道、与警察的互动、在法院、独自一人在家)。

在下面的事例中,我们看到自主能力的丧失——困惑、脆弱、呆滞、无助(与其他两个要素共同存在),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以各种不同的经验凸现出来。

(一个受到袭击的受害者:之后我就病了。我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有人在外面敲门,我被吓坏了。我什么都不能做——不能照看我孩子,不能工作,不能做任何事。我不再出门。)

(一个遭到故意破坏行为的受害者:在接下来的大约6个月里,我不停地改变我停车的位置——如果再次被破坏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如果再次遭到破坏,我就离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个受到袭击的受害者:我膝盖、我的整个大腿都肿起来了,不能行走。你没有受过伤,你不能理解。没有理由的。你不停地想,但是想不出理由。所有都只是一瞬间发生的事。)

(一个钱包被抢的受害者:我不停地做梦,梦见我独自一人站在黑暗的街道上,一个人不断向我靠近。我想跑走,但是腿不能动弹。他一直向我靠近,我感到非常无助。)

(一个遭到入室抢劫的受害人:我开始想很多——人是很脆弱、很无助的动物。)

以下的事例是助人的、支持性社会从受害人经验中消退的说明。

(一个受到袭击的受害者:我爸爸回家了,我真想杀了打了我的人。我父母不相信我。我感到孤独,因为当时在那里的人们都不帮助我,而现在我父亲也不理我。)

(一个受到袭击的受害者:这只是他们卷宗中的又一个记录而已,我不相信他们会解决什么问题。他们说‘哦,听起来很熟悉。’但是,如果他们对他这么熟悉,袭击了那么多的女孩子,为什么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来制止他?

(一个钱包被抢的受害者:我打电话叫了警察,他们来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过了一个多小时。他们到的时候,那些家伙早已到了纽约了。)

(一个受到袭击的受害者:警察说他们会和我保持联系,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打电话给我。他们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一个遭到入室抢劫的受害人:我想象如果当着这些邻居的面,被杀死,他们也不会伸出一根手指头来帮助我。)

(一个遭到入室抢劫的受害人:我们的法院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来制止这类事件的发生。接下来的事,你知道,这些小孩子又会走上街头(实施抢劫))。

下面事例对破坏性他人的各种不同的描述。

(一个遭到入室抢劫的受害人:怎么做才能阻止他们再犯罪?整个小镇从报纸上都知道我在卡车上放了什么!)

(受到袭击的受害者:你知道,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人们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工具。)

(一个遭到入室抢劫的受害人:保险公司再次掠夺了我。我们的损失值5 000美元,但是他们只赔付了2 100美元。该死,我们遭到了两次掠夺。)

(一个钱包被抢的受害者:我不再在夜晚出门,因为我害怕再次遭到抢夺,或者发生更糟糕的事。)

(一个受到袭击的受害者:我在平安夜值班,我看到一个家伙,我敢发誓就是他。我马上崩溃了。不能再继续工作。但是随后,我看到每一个人看起来都像他。我怀疑每一个人。)

很多没有注意到的和在以往平常的事(如邻居的冷漠、陌生人、夜晚)现在都能激起脆弱和恐惧。按照破坏性社会的新取向,受害人进行了新的调适,世界获得了新的意义。受害人继续把受到犯罪行为的伤害当成自己的整个世界,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蕴涵了对整体的破坏,都感觉到对他们生活的彻底的毁坏。有几个甚至描述自己几近疯狂。

(一个受到袭击的受害者:如果你不去想它,你几乎就要疯狂。有时我会想它。你会不断想如果我独自一人在街上徘徊,我会感到恐惧。你可能会朝每一个人看,看那些接近我的人,对他们感到害怕,准备去打他们或者伤害他们,因为你会想这些人会伤害你。真的疯了。你真的会疯,因为你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是否人们会弃你不顾。)

每一个观点都隐藏着一个本体论,犯罪行为的体验导致一个疯狂的、不能预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人不关心一个人的生死,并持续地作为一种对生命的威胁而存在。一些人重复地成为受害人,看不到摆脱的方式,他们承认自己试图自杀过,缺失是不能把自己的生命掌控在自己手中,是一种绝望。对犯罪行为的再现,实际上是建立在对个人生命支持性社会缺失的认识基础上的。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来说,他渴望与能提供好生活取向的他人重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