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
19120000000006

第6章 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的(4)

以《心理学原理》一书奠定美国心理学基础的威廉·詹姆斯在书的第一卷第一页中告知他的读者说:“心理学是‘心理生活的科学’”。心理学的主要方法是普通的内省法,辅之以德国实验主义的“鬼点子”以及对人、动物与原始人的比较研究。他对人的意识的特征以及功能的阐述成为哲学和心理学引述最多的内容之一。可见,美国心理学创立之初所确立的基调也顾及了研究对象及方法的特殊性。他的这些思想内容和方法论主张后经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演化,在行为主义心理学那里日趋势微,却在人本心理学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复活。詹姆斯本人对宗教经验的质化研究更是成为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倡导者学习的范例。

人本心理学家也注意到了瑞士心理学皮亚杰(Jean Piaget)对认知和道德发展的研究。当心理学的主战场从欧洲转向美国以后,皮亚杰是那个时期欧洲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他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他并非采用像科学心理学所主张的严格的实验控制,而是采用临床研究方法,他的研究资料主要来自对婴儿日常经验行为的观察和对话。在对儿童的访谈过程中,常常按照自己的“直觉”来进行,他的抽样样本也很小,他早期的研究主要来自对自己三个孩子的观察,显然是带有很大的“偏见的”。即使如此,谁也不能否认他研究的巨大价值。

除了上述这些科学主义心理学阵营里的心理学家对人的独特性及其特有研究方式的关注以外,心理学历史上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学家更明确了认识论立场和更鲜明的方法论主张为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的形成产生了更直接影响。

与冯特同时代的布伦塔诺不仅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与冯特的意识心理学不能达成共识,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相关问题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他们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他所提出的意识的意向性特征不仅经由胡塞尔的发展成为对人本心理学影响深远的现象学哲学的理论源泉,同时也勾画出了心理学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之间的本质差异。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是意识的意向性活动,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意向性活动的对象。他指出,正是这种意识的特殊性,在研究方法上要求内部知觉的方法,而不是冯特所主张的实验的内省。布伦塔诺所指的内部知觉实际上就是对心理活动直接的、自然而然的内部体验。他强调对经验描述的重要性,他设计的新心理学是一种经验描述的心理学。他认为,描述心理学是整个心理学中的基本部分,并声称在心理学家对于他想要阐明的东西是什么给以充分的澄清和描述之前,对于心理现象和任何因果性研究都是没有希望的,将描述放在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地位。后来的人本心理学家评价他,在对人类本质的认识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使得我们认识到人类王国不是物理王国的一个反映,而是有着自己特征的不同分领域,他也提醒我们经验所包含的要远远多于感知。他与冯特的论战既开创了心理科学诞生之后的第一次心理学派别对立之先河,也奠定了两种不同研究取向的心理学之基础。布伦塔诺在研究方法上对描述基础性地位的强调也在人本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案中得到进一步运用和发展。

如前所述,狄尔泰是倡导心理学人文科学的第一人。他不仅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基于本体论的差异在方法论上的不同,同时积极倡导“描述心理学”(理解心理学)。“描述心理学”是一个与“说明心理学”相对而用的概念。他与代表“说明”心理学的艾宾浩斯(Herman Ebbinghaus)展开了激烈论战。他认为,心理学把“说明”方法置于首位是一个最根本的错误,更不用说在心理学中把它当成唯一的方法了。因为心理的因素以及它们的联系和组织是精神生活的内在统一体。心理生活的不同现象以及某一现象的各个部分都是始于相互关联、相互交织的意义组织,而这些意义组织又是相互依存、相互牵连的。这些内在的关系直接通过精神生活展现出来。因此,他提出“描述心理学”的方法由体验、表达和理解所构成。只有对生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显现的体验和表达进行研究才能实现对生命的理解。而体验是直接显现和直接被认知的,所以我们在表达体验时只需要加以描述,不需要进行假设。这样,心理学不应当是“实验的”或“构造”的,而应当是“描述的和分析的”,进而是“理解的”。狄尔泰的学生斯普兰格(E.Spranger)继承着狄尔泰的思想,并在人格研究中加以应用。

虽然尔泰对描述心理学的关注主要不在于心理学本身,而是在于为精神科学提供可靠的认识论基础,“为科学学科奠定基础”,但是,他在描述心理学中所倡导的人文科学取向,他对心理学研究体验、移情等方法的强调无不给人本心理学家以思想和方法指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的方法论思想就是狄尔泰人文科学心理学思想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其所倡导的体验、直觉等方法的应用和完善。这些心理学发展历程中人文取向的理论主张和研究实践,虽然没有形成人文科学心理学的系统的方法论,但是这些片段的认识和知识积累以及研究方法为人本心理学建设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提供了思想和具体方法上的准备。

1.4.早期人本心理学的努力与困境

人本心理学是以一个抗议者的形象登上心理学历史舞台的。在其形成之初的20世纪50年代,西方心理学主要存在着两种势力:第一势力倡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占据着学院心理学的主导地位;第二势力的倡导精神分析,统领着临床实践。作为一个新的势力——“第三势力”,它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机械还原论和生物还原论给予了猛烈的批判。舒尔茨在其《现代心理学史》中写到:明确地陈述人本心理学反对什么,比明确地描述他们赞成什么、他们希望怎样达到他们的目的更为容易。因而其批判的立场可以提供了解早期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的一个便利视角。

人本心理学家首先批判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对人的消解。布根塔尔(James Bugental)批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把人降格为“一只较大的白鼠或病态的神经症患者”。马斯洛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对动物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精神分析把对精神病患者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健康的人群,其结果是对残缺的、发育不良的、未成熟的和不健康的样本的研究,只能产生一种残缺的心理学和残缺的哲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认知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中新的主流,对于这种“新瓶装旧酒”的研究模式,人本心理学同样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安斯托斯(Anstoos,C.M)指出:心理学在整个20世纪的大多数时光是致力于非人性的研究,那些关在笼子里的、饥饿的、发生了变异的白鼠成了主要对象。在过去的20年里发生了一种转变,认知心理学取代了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的主要范式,于是,白鼠出去了,计算机模型进来了。但是,唯一不变的仍然是心理学中真正人的边缘状态。人本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科学主义心理学没有将真正的人置于心理学的核心地位,否定了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以此所建立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论都是残缺不全的。

其次,批判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方法中心论。人本心理学家认为,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过分强调方法,忽视了问题;主张单一的研究方法,忽视了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如果把研究者看成是问题解决者的话,科学主义心理学家只有一种工具——实验,他们用这唯一的工具来解决他们所遇见的所有问题。当他们手中只有一把锤子的时候,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需要钉钉子的问题。如果确实碰到这种工具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们会认为这不是工具的问题,而是这个问题不适合其手中的工具,应该加以剔出。马斯洛指出:方法论中心就是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仪器、技术、程序、设备以及方法,而并非它的疑难、问题、功能或目的。马斯洛进一步分析了方法中心的危害,指出一味强调雅致、完善,强调技术和设备,往往造成这样的后果:减弱一个问题和一般创造性的意义、生命力以及重要性。方法中心论把科学与科学方法相混淆、把心理学的方法与对象的关系颠倒,使得打着科学主义旗帜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以缺乏适当的方法为由,削足适履,据斥意识,走上专注行为研究的方法至上主义的道路。正如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卡特尔所言,方法中心论的这一做法,就如一个人明明知道手表掉进了胡同里,却偏偏跑到屋子里去找,理由是屋子里有灯,亮堂些——这一比喻非常生动地说明了方法论中心的问题所在。

第三,批判了科学主义心理学还原论思想。还原论相信,能够通过尽可能简单的线索把自然、生命还原为一套基本的要素,而获得对自然、生命的彻底理解,最终控制自然,驾驭生命。这种还原论方法仍然被科学共同体视为真正的科学方法。在过去,借助于这种方法,人类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就,如牛顿定律、相对论,借助于还原论人们已经知道了DNA结构、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生物进化论等,也知道了粒子理论、以DNA结构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等。但是科学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却无法回答生命的意义问题。如,知道了生命基本物质组成视碳氮氢氧等,最终是由各种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以至夸克组成的,但这就是生命吗?于是有人说,在还原论的解剖刀下,生命消逝了,生命的意义不见了。人本心理学家深刻意识到在对人的研究中还原论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人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研究对象,人类拥有历史,又是有生命的有机体,通过并且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中行动;人类能深思熟虑地计划,又被物质的需求和愿望驱动,同时又受社会价值的驱使;人类受制于内在的、外在的结构,但有时又能超越这些结构产生创造性的观点。如果运用科学主义的还原论方法,势必遗落人之为人的许多特征,势必忽视人类所具有的不同于物的独特性的存在。

第四,批判了客观主义研究范式。人本心理学家认为客观主义研究范式是完全漠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有本质,对自然科学一味模仿所采取的策略。罗杰斯(Karl Rogers)通过对三种知识的划分,阐明了这一范式的片面性。罗杰斯认为存在着三种知识模式:第一种是客观的模式,利用这种模式人们把世界理解成客体。第二种和第三种模式都是主观知识模式,一种是个人对自身意识经验的主观知识,包括个人的意向和自由感;另一种乃是试图去了解他人的主观内部世界。罗杰斯认为,只有掌握了主观知识,心理学家才能帮助人们克服内心的障碍。因为个人的信念、价值和意向控制着人的行为。罗杰斯批判行为主义只把一种知识模式——客观样式——应用于人类,把自身完全限制在客观的知识模式中,忽略了人所具有的主观知识模式。因而使心理学局限于一套特定的技术和理论之中,把人类完全当做客体,而不是当做理所应当的经验主体,忽视了人的主观性、意识和自由意志。

人本心理学在对科学主义心理学加以批判的基础上,秉承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倡导心理学的人文科学性质,主张以完整的“人”为出发点来构建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它试图理解人的真实的生活经验,主张心理学真实地回归到“人”的世界。人本心理学倡导心理学应该关注健康的人的心理,尤其要研究那些具有“优美心灵”的人,批判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对人的消解和片面认识,反对它们所采用的自然科学方法论,主张构建适合于人的本性的方法论,找回心理学中所遗落的人的形象。

经过早期人本心理学家的努力,人本心理学提出构建适合于人的独特性的方法论主张,并形成了整合的方法论思想。我国心理学者车文博专章论述了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特点。彭运石教授更是系统考察了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指出人本心理学方法论实现了以下五大转变:

(1)从方法中心论到问题中心论。主张问题决定方法,方法必须适合于问题。即,心理学应以“人”为出发点构建方法论,而不应不顾自身特性生搬硬套自然科学的方法论。

(2)从“科学的客观”到“道家的客观”。不能否认“科学的客观”的价值,但对人而言更重要的客观来自于顺其自然、价值关涉、感情移入等为途径的“道家的客观”。

(3)从还原论到整体动力论。认为人及其心理、行为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个体的目标、价值、动机等昭显了其心理行为的整体“风味”,而整体具有不同于其部分的新特质。因此,心理学研究应建基于整体的理解之上,致力于对个体的目标、价值、动机的完整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