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19121200000006

第6章 做人要有一点心机(3)

你不可不知的做人道理:在待人处世中,因为我们需要打交道的人很多,所以,我们需要防止被人暗算。即使对方心计的修炼不如我们高,或者根本就与我们不在同一水平上,我们也需要多点防人之心。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就会被人“黑”一下。

7.不前不后的做人哲学

人在一个集体中不可强出风头,得众望、得人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你在言谈举止之间,别人都在那观察你、品评你,你有成就,你肯努力,你待人宽厚,别人自会欣赏,用不着强求注意。强出风头,往往引起别人的反感。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这类古训俗语常用来告诫人,要警惕环境险恶,人心叵测,要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不动声色。因为,风头出尽的人容易遭人妒,容易首先受到攻击。

现实中,确有一些人正是缺少心机,虽说其能力、才学的确令人钦佩,可正因为他们比别人所起的作用大一些,便总以为一切高、精、难的工作必须自己插手才会马到成功,他人纯属“跑龙套”的配角,俨然离了他地球就会不转。难怪“枪手们”总忍不住先打这样的“出头鸟”。尤其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史的国度里,更是有很多人因才华出众而遭受贬斥,或丢掉了性命。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否定那些勇往直前、万事当先的人,只是强调前与后的分寸,古人不是也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吗?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把握不前不后的分寸呢?

首先,必须掂一掂自己在工作中的位置和在单位中的角色。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责无旁贷,必须尽心尽力去完成。自己工作之外的事情,则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原则,不该涉及的尽量不去涉及,尤其不要以“内行人”、“明白人”或者其他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对同事、领导指手画脚。即使人家请你去帮忙,也应以谦逊的态度诚恳待人。

第二,在名誉、利益面前,尽量不要表现得过于热衷,以避免成为众人嫉妒、排挤的对象。即使有所追求,也应该在表面上含而不露,应该通过为人处世的技巧去赢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同。要知道,很多事情的成功,正如战场上作战一样,迂回包抄要比正面直接进攻有效得多。

不前不后是欲望控制的结果,是理智的化身。他要求你在工作办事过程中沉着、稳定,不以情绪支配言行,不受心理欲望蛊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正是这种不前不后处世态度的体现。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不前不后只是说在现实之中,在利益与荣誉面前,不过分张扬自己,不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不前不后只是一种过程,但从结果——自己的前途与事业而言,则必须是在他人的前头,必须从同事之中脱颖而出。到那时,其情势将不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是“众星捧月”,“众望所归”。这正是恰当地把握不前不后分寸为自己的事业赢得人缘与机缘。

我们在观看一场马拉松比赛时,通常会看到前半程跑在最前面的人反而不容易夺到金牌,而跑在第二位置或稍后一点的队员却在更多的时候夺取了桂冠,而位置太靠后的落伍者也同样与冠军无缘。这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竞争和相处何其相似,人生的奋进过程其实就是一次马拉松比赛,只有恰到好处地保持不前不后的位置,把握不前不后的分寸,才有可能更多地获得成功。要知道,在这场比赛中,人们要看的不是过程,而是最后的结果。

你不可不知的做人道理:不前不后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处世技巧,它的出发点就在于明哲保身。这种策略可以保证你在一个群体之中四平八稳、步步为营地向着目标推进。

8.退一步路更宽

一位留美计算机博士学成后在美国找工作。有个傲人的博士头衔,求职的标准当然不能低。结果,他连连碰壁,好多家公司都没录用他。想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去求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手到擒来,如囊中取物,但他仍然干得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马虎。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的。这时他才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相称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提出一些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强,这时他亮出了硕士证书,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

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这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这位博士最后的职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标。当初直线进取失败了,就后退一步曲线再进,他终于如愿以偿。这就是这个博士的心机。

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既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也是生存竞争的一种方略。跳高,离跳高架很近,想一下子就跳过去并不容易。后退几步,再加大冲力,成功的希望可能更大。人生的进退之道就是这样。

这个博士的办法是聪明的,他先降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寻找机会全面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形象慢慢变得高大。如果刚一开始就让人觉得你多么的了不起,对你寄予了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结果会被人越来越看不起。这种反差效应值得任何人注意。人家对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发现你的错误,相反,如果人家本来并不对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绩总会容易被发现,甚至让人吃惊。

许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不懂得这种心理,往往希望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夸耀自己的学历、本事、才能,努力使别人相信,形成心理定势之后,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错或失误,往往就被人瞧不起。试想,如果一个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样的成绩,人家会更看重谁呢?人家肯定会说本科生了不起。你博士的学历高,理应本领高些,可你跟人家一样,有什么了不起呢?心理定势是难以消除的。所以,刚走上新岗位的人,不应当过早地暴露自己,当你默默无闻的时候,你会因一点成绩一鸣惊人,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处。如果交给你一项工作,你说“我保证能够做好”,就几乎和说“我不会”一样糟糕,甚至更糟糕。你应当说:“让我试试看。”结果你同样做得很好,可得到评价会大不相同。

俗话讲:退一步路更宽。这里所说的退是另一种方式的进。暂时退却,养精蓄锐,以待时机,这样的退后再进则会更快、更好、更有效、更有力。“退”是为了以后再进,暂时放弃某些有碍大局的目标是为了最后实现更大的成功。在“退”中本身已包含了进的涵义了,这种“退”更是一种进取的策略。

那位留美计算机博士的求职艺术堪称绝妙,最初对理想目标追求得太迫切,反而白白增添烦恼而又不能达到目的,倒不如退而求其次,以退为进,走一条曲线成功之路。

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这种曲线方式,有时比直线的方式更有效。

你不可不知的做人道理:以退为进,由低到高,既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也是生存竞争的一种方略,更是做人的一种心机。以退为进,暂时放弃某些有碍大局的事情,为的是最后的成功。这种退便是进的变通。很多人之所以只选择不放弃,只知进不知退,根本原因是他们放不下面子和架子。他们的面子容不得半点嘲笑,只有一味地勉强硬撑下去。但是,在某些时候,退一步路更宽。

9.给你的隐私加把密码锁

有个朋友,初入职场时,怀着很单纯的想法,像大学时代对室友们无话不说一样,常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及想法毫不设防地对同事讲。他工作不久,就因出色的表现成为部门经理的热门人选。可他曾无意中告诉同事,他的父亲与董事长私交甚好。于是,大家对他的关注集中在他与董事长的私人关系上,而忽视了他的工作能力。最后,董事长为了显示“公平”,任命一个能力和他差不多的职员为部门经理。可见,如果他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也许就能得到这个升职的机会。老板们都欣赏公私分明的员工,敬业不仅意味着勤奋工作,更意味着以大局为重,不把私事带到工作领域中来。

同事毕竟是工作伙伴,他们不可能像家人那样完全地包容你、体谅你。很多时候,同事之间最好保持一种平等、礼貌的伙伴关系。而一些个性化的东西,除体现在工作的创意中外,最好别表现得太淋漓尽致。

一定要把握好保护隐私的尺度,但有些个人情况,比如个人爱好等,是可以拿出来和同事分享的。到底什么属于要保护的隐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