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新股民新基民必读全书(基金篇)
19122800000036

第36章 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3)

按照《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方法》的规定,巨额赎回指基金单个交易日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10%。巨额赎回发生时,基金管理人在当日接受赎回比例不低于基金总额10%的前提下,可以对其余赎回申请延期办理。对于当日的赎回申请,应按单个账户赎回申请量占赎回总量的比例确定当日受理的赎回份额。基金连续发生巨额赎回时,基金管理人可按照基金契约及招募说明书的规定,暂停接受赎回申请。上述情况一旦发生,投资者需要承担不能及时收回投资的流动性风险。

二、申购、赎回价格未知的风险

开放式基金的申购数量、赎回金额以基金交易日的单位基金资产净值加减有关费用计算。投资人在当日进行申购、赎回基金单位时,所参考的单位资产净值是上一个基金交易日的数据,而对于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在自上一交易日至交易当日所发生的变化,投资人无法预知,因此投资人在申购、赎回时无法知道会以什么价格成交,这种风险就是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价格未知的风险。相对于短期投资人来说,这种风险对于长期投资人要小得多。

三、基金投资风险

和封闭式基金一样,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险包括股票投资风险和债券投资风险。其中,股票投资风险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证券市场风险和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等,债券投资风险主要指利率变动影响债券投资收益的风险和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

基金的投资目标不同,其投资风险通常也不同,收益型基金投资风险最低,成长型基金投资风险最高,平衡型基金居中。投资人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财务状况和投资目标的基金品种。

四、机构运作风险

开放式基金由多个机构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机构的运作存在诸多风险,主要包括:

(1)系统运作风险:指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注册登记机构或代销机构等当事人的运行系统出现问题时,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2)管理风险:指基金运作各当事人的管理水平对投资人带来的风险。例如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决定基金的收益状况,注册登记机构的运作水平直接影响基金申购赎回效率等。

(3)经营风险:指基金运作各当事人因不能履行义务,如经营不善、亏损或破产等给基金投资人带来的资产损失风险。

(4)不可抗力风险:指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发生时给对基金投资人带来的风险。

封闭式基金折价风险控制

通过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的分析,我们认为投资者的情绪风险是影响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了在构建封闭式基金投资组合中使用开放式基金来分散折价风险的投资策略。实证分析表明:这一策略有效地降低了封闭式基金组合的风险,从而为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就世界基金市场的发展来看,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了基金发展的主流,但是封闭式基金由于自身的特点,使其具备了某些开放式基金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使得封闭式基金作为一种金融产品能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目前我国市场上已有54只封闭式基金,总份额为817亿份。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封闭式基金就处于一种大幅折价交易的状态,截止到2003年11月30日,54家封闭式基金的平均折价率高达21.08%,处于历史高位。在这种高折价情况下,基金投资者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怎样控制由折价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一、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原因近年来,由于我国封闭式基金也长期处于折(溢)价交易状态,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释。综合其结论,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原因如下:

(1)噪声因素是造成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于小盘基金而言,由于其盘面较小,在其市场表现中,“投机”与“博弈”成分很重,由此所带来的投资者情绪风险使得其价格长时间的偏离其价值,从而形成了封闭式基金长期的折(溢)价现象。

(2)新股配售特权的取消导致封闭式基金的市场吸引力大为减退。1998年上半年和1999年5、6月份封闭式基金两次热炒行情都与这种无风险收益的巨大业绩诱惑密不可分。自从2002年5月份中国证监会取消证券投资基金的无条件新股配售权后,尽管新股申购收益在基金业绩的贡献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但市场反响与以前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3)基金投资组合趋同化现象明显,无特色经营是我国基金管理人的致命弱点,众多投资组合相似的封闭式基金使国内证券市场出现变相的“过度供给”现象,而且当新成立的基金还抽取了原应投资于其他设立较早基金的资金,并最终导致所有封闭式基金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折价交易。

(4)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资源向开放式基金倾斜也是导致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一个重要原因。从1998年至2002年的5年中,封闭式基金持有人为基金管理公司贡献了30多亿元的管理费。正是这些巨额管理费为基金管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大量的人、财、物资源被消耗在开放式基金上,封闭式基金正常运作所需的保障被削弱。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在发行中公开宣称优先扶持开放式基金,并将此作为开放式基金的“卖点”之一。

(5)持有人结构的机构化也会导致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产生,2000年开始的以保险公司购买封闭式基金为主要特征的机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不仅在持有比例,而且在交易集中度以及更为准确的“筹码分布”指标来看,封闭式基金均呈现非常严重的机构控盘特征。从市场格局来看,保险公司作为封闭式基金的主要持有人地位决定其对行情的决定性影响,并在保险公司逐步控盘的同时产生了排挤效应。而当保险公司对基金行情基本采取观望态度而缺乏主动性的时候,封闭式基金的有效需求就会大幅减少,从而导致了折价的产生。

由以上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在造成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原因中,有一些是理性因素,但也有部分非理性因素,这主要是由过度投机所带来的投资者情绪风险造成的,或者说这种非理性折价是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的一种过度反应。因此,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中,如何控制这种由投资者情绪所带来的折价风险是投资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此提出一种新的基金投资策略。

二、封闭式基金组合中的折价风险控制在投资者情绪理论中,认为投资者情绪风险将影响封闭式基金和小盘股,从而造成其错误的定价,而这也是形成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的重要原因。据此,我们可以使用大盘股来分散封闭式基金组合中的投资者情绪风险。我们使用S&P指数(即大盘股指数)与封闭式基金构建了组合,结果表明,这种组合风险低于这两种资产单独的风险,也就是说封闭式基金组合通过大盘股的加入使得其折价风险得到了有效的分散。而在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影响因素中,投资者情绪风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我们也可以考虑采用不易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大盘股来分散我们封闭式基金投资组合的折价风险。由于我国并没有以大盘股为指标股的指数,因此我们考虑用开放式基金来代替大盘股加入封闭式基金组合中,这主要是考虑到开放式基金并不在二级市场交易,可以直接净值买卖,因此不存在折价风险,另一方面,从去年开始,我国开放式基金表现了一种集中持有大盘股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开放式基金可以作为大盘股的替代品种。

我们对2002年第四季度到2003年第三季度的开放式基金前十大重仓股的股本结构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从去年以来,开放式基金持股股本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无论是流通股还是总股本,其持股平均股本的市场排名都在前20位,呈现出集中持有大盘股的特征。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开放式基金来代替大盘股加入封闭式基金组合中以降低其投资者情绪风险。下面,我们对其组合效果进行验证。

首先,我们根据第一部分的封闭式基金定价模型对54只封闭式基金进行定价,并选取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比值最大的前10只封闭式基金再加上开放式基金构建组合。对于开放式基金,我们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选择了2003年前发行的11只股票型的开放式基金,取其平均净值,作为一只开放式基金加入组合。由于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历史较短,可用的数据有限,因此我们选择的样本期为2003年1月到2003年11月。在方法上我们对基金投资组合构建了两条有效前沿,第一条有效前沿只包括10只封闭式基金,第二条有效前沿则在前一种组合中加入了开放式基金。我们使用了样本期内10只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历史对数月收益数据来计算有效前沿。基于无风险利率、即期利率期限结构、封闭式基金即期收益率等因素构建了封闭式基金定价模型,同时考虑封闭式基金的或有转开放条款,提出具有可转条款的封闭式基金定价模型,并使用该模型以及现有数据对现有封闭式基金进行定价。然后通过对封闭式基金折价风险的分析,提出了使用开放式基金来降低封闭式基金组合折价风险的投资策略,并利用2003年的数据对该投资策略进行了验证,认为该策略是有效的。虽然由于样本数据以及样本区间的限制,该策略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但这为封闭式基金投资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管理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近期基金产品创新的重点类型,引起了各方面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在货币市场基金运作的具体环节上,本文从其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分析了可能导致货币市场基金实际净值与交易价格(一般情况下为基金面值1元)偏离的相关要素,以及可行控制办法。

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管理特点与要素与其他基金的市价法估值方法不同,货币市场基金一般情况下按摊余成本法估值,使其价格稳定在其面值上,当两种估值方法得出的净值的偏离度在正、负各0.5%的范围之内时,仍可按面值交易。当偏离度超过0.5%时,就会发生跌破面值的情况。

基于上述特点,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管理要素包括信用风险、市价暴露风险、流动性风险与管理风险。

信用风险包括基金所投资的债券、票据等工具本身的信用风险以及以交易为基础的投资的对家风险,如回购协议等。对这部分风险的控制手段主要是限制投资品种的最低信用等级,以及适当的、合理的分散化投资。

市价暴露风险市价暴露风险是指货币市场基金的实际市场价值,即按市价法估值得出的基金净值与基金交易价格(通常情况下是基金面值)的偏离风险。

货币市场基金通常情况下按照摊余成本法计算其净值。比如一个面值为100元的90天到期的证券的买入成本为99.10元,摊余成本法计价会在其到期日之前每天将其价值提升0.01元,而并不考虑市场情况的变化。所以,摊余成本法实际上是掩盖了潜在的市场风险。

货币市场基金通过对下列几个因素的控制来调控上述的市价暴露风险:

1.加权平均期限。

2.流动性风险。

货币市场基金可以通过对以下几点因素的调控来控制整个投资组合的流动性风险。

1.投资品种以及它们相对应的二级市场流动性。

2.基金的现金和隔夜证券(如隔夜回购协议)的数量。

3.投资组合对品种的集中度,及品种期限结构的控制。

4.对流动性依赖于发行人或经纪人的品种的信用及效率的控制。

持有人特点货币市场基金的市价暴露风险同样会受到进出基金的资金流量的影响,未预期的赎回会对基金的净值造成直接的影响。

货币市场基金被允许按照1元来申购或赎回,由于0.5%允许偏离幅度的存在,实际基金单位净值会在0.995元到1.005元之间波动。如果发生在实际基金单位净值,如0.995元之上的赎回,基金的资产净值会被摊薄。这种对基金净值的摊薄在利率上升的情况下会加剧,并导致基金净值跌破面值情况的发生。比如,150个基本点的利率上升会导致一个加权平均长期为90天的投资组合的市值跌至每份0.9963元。此时,一个25%的赎回(以每份基金1元的价格)会将基金的每份净值摊薄到0.9947元,导致跌破面值的发生。

为了控制上述风险,基金需要对持有人的数量、平均持有规模、种类、大额账户的规模、历史资产价值波动率等因素做充分地分析。

管理针对货币市场基金特点,我们着重介绍其特别的内控程序:

1.估价准确的估价是维持一个稳定的基金净值的重要因素。基金会被要求定期(每天)估算其实际市值和按摊余成本法计价得出的基金净值,并将偏离度控制在0.5%之内。当发现偏离度超过0.25%之时,基金应该启动应急处理程序,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降低偏离度,如卖出对偏离度的贡献最大的品种等。当维持1元净值会对基金持有人造成事实损害时,基金可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办法。1)留存收益不进行分配;2)卖出组合内的证券来实现收益或损失;3)不按摊余成本法,而是市价法来估算价值;4)等待并决定是否由于短期因素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