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你一定要学的20堂养生课
19141700000039

第39章 向名医学习,做按摩高手(1)

穴位就像是一个个小机关,联系着我们的五脏六腑,七经八脉。随着指尖在肌肤上轻轻起舞,各种不适症状也慢慢消失。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朋友们可以长期进行穴位按摩锻炼,它对于调节全身的气血通畅,防病治病可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给您的医疗保健设下了第一道防线。找准穴位,人人都能成为按摩高手。

按摩合谷穴,治疗头上病

合谷穴,又称为虎口,容谷,合骨或含口,是四总穴之一。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为什么叫合谷穴呢?就是因为它的位置在大母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而得名。合谷穴的具体位置是: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

合谷穴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穴位。大体上说,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在我国古代拔牙时都在此穴针灸为麻醉之用。对于牙痛、咽痛、腹痛、头痛等症状,采用指压合谷穴均有缓解作用。

这个穴位主要的作用是止痛,特别是头面部的疼痛情况。《灵枢·杂病篇》记载:“齿痛……恶清饮,取手阳明。”《针灸甲乙经》写道:“齿龋痛,合谷主之。”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等不少用本穴治头面五官疼痛的记载。根据历代医家的长期实践经验,现在的人在临床上也屡试不爽。常用于齿痛,牙龈舯痛,头痛以及上颌窦手术后疼痛,咽喉类,扁桃体类等疾病。根据本脉之循行。该穴也可止上肢疼痛。在历代不少歌赋中,有着这方面的记载:如《席弘赋》“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这些都是古代医书中有关合谷穴止痛的详细记载,对现代的医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另外,合谷穴还具有解表清热、利气活血和回阳的作用。如果有轻微感冒时,可以按合谷穴,左右各按摩十分钟,按摩完后再喝一杯热开水,出出汗,感冒就可以缓解。感冒乃百病之母,按压合谷穴最大的好处就是预防感冒。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常常按压合谷,如果有耐心,持之以恒,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扁桃体炎患者可以将大蒜(紫皮者佳)

捣烂如糊状,敷于双虎口(即合谷穴),时间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为度。

古书中也有记载关于古人用合谷穴治疗热病的情况。《备既千金药方》中写道:“……主热病汗不出”,《时后赋》中:“当汗不汗合谷泻”,《类经图翼》:“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临床上多用与治感冒风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以及阑尾炎,扁桃体类引起的发热、热泻等。

按摩合谷穴可以起到利气活血的作用。《类经图翼》中写道:“能下死胎,妇人妊娠补合谷即堕胎。”就上述记载看来,耳鸣、耳聋、经闭、痛经、死胎不下等症与气血失调有关。根椐合谷利气活血的特点,现在的人用来治疗高血压、耳聋、耳鸣、经闭、痛经、催乳引产等。道理就在于合谷穴可以补上泻下、补气泻血,使血气下行,达到治疗上症的目的。

合谷穴还具有回阳的作用。在回阳九针歌中合谷为回阳九针穴之一。《肘后歌》:“口噤眼合药不下,合谷一针效甚奇。”说明了本穴有回阳的作用,临床上常见晕针可用补人身合谷、少商等穴来救治。

除了以上的作用外,合谷穴还可以治疗神经性头痛。合谷穴配合内庭穴治疗神经性头痛(内庭穴:位于双足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摩该两穴位可治疗神经性头痛、失眠性头痛、颈后疼痛等疾病。

而且,合谷穴在对于女性美容方面也有一些显著的功效。可以去除黑眼圈。坐在床上、书桌旁、沙发上,按压合谷穴非常顺手,随时可按,治疗黑眼圈神奇有效。如果想要进行面部美容,由于合谷穴与整个头部组织有关,若继续摩擦可使颜面变得光滑、细嫩,并且有预防面部皱纹的功效。

巧揉内关穴,远离心脏病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饮食偏于高脂、高糖,再加上缺乏运动,很多人年纪轻轻就经常出现失眠、心慌、胸闷等不舒服的情况。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冠心病、心绞痛也就不远了。专家建议:平时如果感到心脏不舒服,可以试着按按内关穴。内关穴是心脏的保健要穴,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属手厥阴心包经。中医里面的心包位于心脏外面,形象的比喻为心的围墙。当有外界邪气侵犯心脏时,心包能替心受邪。尤其老年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经常按一按内关穴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内关,内在之关要,在《灵枢·经脉》中又称为“两筋间”。因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处取穴,手厥阴之络由此别出沿本经通过肘关,肩关上行系于心包络。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广泛应用于临床。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内关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它所属的这条经络叫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内关穴很好找,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内关穴的主治症状为: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服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症皆取本穴。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症亦属本穴主治范围,内关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以上经脉都循行于胸脘胁腹,故内关又善治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

内关为常用特定穴,亦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其穴络属于厥阴心包经,对心、胸、胃、神经性疾病均有效。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

在平日的养生保健中,可以经常按压,舒缓疼痛症状,解除疲劳。按摩的方法是: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以略感酸胀为宜,按捏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反复操作即可。

如果感到心脏不舒服,可以试着按按内关穴。内关穴是心脏的保健要穴,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内关穴自古就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必用穴,对某些心脏病有立竿见影之效,比如说冠心病、心绞痛等。老年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经常按一按内关穴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心律失常发作时,用力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就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但重症急性发作的心脏病患者,病情发作时应立即服药或去医院,以免耽误病情。

取穴足三里,平衡胃与脾

在我们的膝盖下面有一个调肠胃、抗衰老的穴位——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中医药认为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所谓合穴就是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尤其是胃经气血不和,敲打足三里都能够进行调整,可以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泻泄、便秘等胃肠道消化不良的病症。经常按摩足三里,还能防病健身、抗衰延年,对各种常见的老年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体的按摩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里穴做按压动作,每次5~10分钟,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

所以,胃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谷,荣养四旁。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廪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另外,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特别注重脾胃,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灸“足三里”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具体的方法是: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灸“足三里”有以下几点意义:

(1)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后遗症及其他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祛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2)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但胃酸过多空腹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

(3)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梢神经炎等有良效。

(4)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5)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其他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取用此穴。

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关元驱走湿气,气海赶走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