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19142300000016

第16章 在竞争中前进(2)

“什么?好机会?”萨达特惊讶地问道。

“我们可以重新建设一个更大更好的工厂,还可以建造一个机库。”

经过亨利的安慰,萨达特终于恢复以前的斗志和愉快的心情。亨利说到做到,立刻着手实行兴建大飞机工厂的计划。

1927年的夏天,发生了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林德伯格成功地完成横贯大西洋的飞行壮举,成为世界闻名的空中英雄。他一返回美国,便到亨利兴建的飞机场作飞行访问。亨利和埃兹尔坐上他的爱机,这是亨利第一次坐飞机,他感到兴奋和新奇。

后来,萨达特的飞机生产进行得很顺利。在1927年的一年时间里,完成了86架飞机的制造,这也是最顺利的一年。第二年就开始出现经济不景气的现象了,销量下跌到26架;第三年更糟,只卖出21架;第四年最惨了,只卖出3架。亨利只好在1932年的时候停止了制造飞机,专心致力于福特公司的老本行——制造汽车。

福利事业

1921年5月,福特公司的第500万辆汽车生产完成了。随着卢其工厂的不断成长,组合工厂、分公司的数目与规模也不断增大,零售店多达一万家。在美国的汽车销售市场中,福特公司的产品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

福特公司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面向大众的定位。而在当时,喜欢购买豪华汽车的人也日渐增加。那些价格比福特汽车贵、外型更加美观、坐起来更加舒适的汽车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用汽车公司就针对这一点,把雪佛兰的外型和机械加以改良,迎合顾客的要求,虽然价钱提高了,但是销售也非常不错。

高级车的兴起让亨利倍感压力,但亨利最终还是决定坚持和以前一样的路线,也就是维持优良品质,尽量降低价格。1924年,福特公司将生产的敞篷式T型车的价格降低到了300美元以下。性能这么优良的汽车,竟以这么便宜的价格出售,除了福特公司以外,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实力这么做。

此外,生产和销售零件也为福特公司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在一般的百货商店里就可以买到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零件,而且为了顾客的方便,福特公司还可以邮寄给顾客所需的商品。

亨利对于损益的计算及事务性的问题都不感兴趣。公司的干部提出这方面的问题时,亨利就故意避开不谈。有时公司召开讨论经营问题的会议,众人一时讨论不出结果,亨利干脆就说:“你们慢慢讨论吧,等有了结果我再回来。”

亨利经常到乡下调整自己的状态,静静思考有关的问题。当外面有人有事找他时,职员的答复经常是“福特不在”。公司上下都知道这件事,甚至职员之间发生不便解决的事,也会随口说出“福特不在”的话来。

亨利一直认为自己并不适合担任董事长,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后,他把福特公司董事长的位置让给了当时还不满30岁的埃兹尔。埃兹尔在汽车生产方面的经营理念和亨利差不多,他的个性很文静,却是一位很称职的董事长。埃兹尔经常对人说:“福特公司是家父创设的公司。每当要作重要决定时,都仍请我父亲以最高负责人的身份来参预决策。”

福特一直很重视公司员工的健康和幸福,经常过问工厂的清洁、舒适和安全问题,绝不允许自己的工厂像其他工厂那样又脏又乱。为了使光线良好,亨利把工厂内的天花板和较高部分的墙壁,都涂上略带黄色的白色;为了不刺激员工的眼睛,亨利叫人把机器一律罩上略带黄色的绿色罩子。此外,工厂的楼梯扶手被涂成黑色,警报器是红色的,清洁工每两小时清倒一次垃圾桶。亨利也很注意空气的流通、饮用水的温度,电话更是每天消毒。福特公司的工厂安全度远比其他工厂要高,甚至比乡下农业生产的安全性还高,一直保持着工业生产安全的最佳纪录。

亨利从来不赞成任意开除员工。就算员工不努力工作,也要尽量用劝导的方法,督促他们认真做事。在经济萧条时期,许多公司都给员工减工资,福特公司反而提高工资。为了鼓励员工储蓄,亨利让员工拿三分之一的薪水向公司投资,这种做法对员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连海外的员工也争相加入投资储蓄的行列。有一段时间,五分之四的员工都成为了福特公司的投资者。

继日薪五美元、工作时间八小时的制度之后,福特公司又施行了一周工作五天的上班制。如果一周休假一天,员工就没有充分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所以亨利把休假改成两天。

但是,如果因此而降低员工的薪水的话,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亨利就又主动把日薪提高两美元。这次实施的七美元制,比15年前的日薪五美元制更让大家兴奋不已。汽车价格越来越便宜,员工薪水却逐渐提高,这就是亨利的经营方针。

亨利从前也是一名机械匠,他能够体会出广大员工的辛苦,所以亨利从不压榨劳工的血汗,总是为他们设身处地地着想,而不是自己坐享成果,享受舒适的生活。

亨利把员工当做家人一样爱护,但是工会却把他和员工分成劳工与资本家两个阶级,所以亨利对劳动者组织的工会一向没有好感。亨利认为美国是讲求平等的国家,不应有阶级的划分,为什么要把这平等的社会分成若干阶级,使人们站在对立的立场上互相争执呢?亨利认为如果一定要划分,可以勉强分成劳动者与不劳动者,这才合乎情理。

亨利讨厌对立和争执。当然,如果劳工必须靠这种组织来保障自己的利益,那工会就有存在的必要。但亨利认为自己并不是特权阶级,他的生活很平凡,和一般的员工没什么两样。亨利觉得劳资问题在福特公司根本就不存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亨利也不得不承认福特公司的劳工们所组成的工会。

虽然亨利对福特公司的员工没有直接捐助,但是却经常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例如,福特公司为了帮助移民员工所办的英语教室,后来亨利还兴办了福特工业学校,收到的效果也很好。

亨利创办的福特工业学校,聘请了大学教授弗里克·希尔先生担任校长,招收一些贫苦人家的子弟入学,由福特公司负担一切学费。亨利还设立了奖学金制度,更好地帮学生解决生活经费的问题。记得有一年,全校的学生中竟有五分之四是出自单亲家庭,身世非常可怜。学校成立以后,自愿来求学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多,创校第四年的时候,学校招收学生400人,有6000人自愿入学而被拒绝。亨利对希尔校长说:“请你把这个悬殊的数字倒过来吧。尽量收容学生,不要让那么多人徘徊在校门外。”

希尔校长听了亨利的话,决定每月收容400名新生,可是又过了四个月,情况反而更加严重。因为人们知道福特工业学校放宽了入学的名额限制,前来报名的人数便一下子激增到16000人。希尔校长早上七点钟到学校时,就已经有100多人在门外排队了。

有的人接连几次都遭到拒绝,就从佛罗里达州跑到底特律找亨利,还带着一大堆的推荐信,看到他固执地要就读福特工业学校,亨利便答应帮他申请。还有一个人竟特地从马尼拉偷渡过来。这个学生毕业后回到菲律宾,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他曾经写信告诉亨利说:“我想在马尼拉设立福特工业学校的分校,请您准许好吗?”亨利非常高兴,立刻回信嘉许他,对他表示赞赏和感谢。

学校授课的原则是实践重于理论,因此理论课和实习的时间比例是一比二。学校的老师态度认真,设备完善,从那里出来的学生在有些方面比公立工业学校的学生更优秀,有时学生还没毕业,便有许多公司到学校寻找人才了。报纸的招聘广告中,也经常可看到这样的话语:“征求熟手,福特工业学校毕业生优先录用。”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很多大学毕业生都不容易找到工作,可是福特工业学校的学生却从来不曾受到这种困扰。

有一个本校毕业生到某公司应征,发现到场的应征者非常多。该公司的人事主任悄悄地把他拉到一旁,说:“我们非常愿意录用你,而且希望你能多介绍几个贵校的同学来这里。”

毕业生一毕业就被各大公司争抢一空,希尔校长觉得很可惜,为难地对亨利说:“福特公司培养这么多优秀青年,自己还没有录用,都被别人雇去了,真是很不划算。”

“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对社会有益就好了。我们应该继续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造福整个社会。”

亨利经常在工作之余和爱迪生以及保罗博士到乡下郊游。有一天,他们一同出游,看到了湍湍而流的河水,亨利突发灵感,觉得水这样平淡无奇地流入海中非常可惜,应该把它加以利用,作为工厂的动力。如果能把工业发展到农村,农民的收入就会增加,生活就会得到改善。亨利原是农民出身,他一直希望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这和他制造耕耘机的初衷是一样的。

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工业,大批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工厂求职。然而在亨利看来,在地价昂贵、住宅紧缺、交通混乱的都市里生活,还不如在农村生活来得舒适。但是很多农村的年轻人并不这样认为,所以亨利觉得只有把工业带到农村来,才能让农民留在乡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农村与工厂竞争发展,而是要彼此相辅相成,在农忙时期,人们就在田里耕作,农闲的时候再回到工厂工作,待遇与福特公司员工一样,这样农民的生活就更幸福了,可以从整天辛勤工作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亨利决定以后,便在卢其河上游买下了一家面粉工厂,把陈旧的工厂改建成了真空管工厂,有效地利用了水车作动力,还雇用了300名农民进行操作。此后,农村地区也陆续出现一些大小不一的工厂。

福特公司开办的这些农村工厂,在农民当中很受欢迎。如果按照亨利的想法经营顺利的话,农村的工业面貌就可大为改观。从前,农民是在家里进行生产,现在却把场所转移到工厂来。而且,工业化一旦在农村扩展开来,农民就可一面享受家庭生活,一面参加工厂的生产行列,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不过这些农村工厂在开始生产时就亏本了。利用水车当动力的生产效率并不理想,徒增人力和设备费用的负担,但是如果怕亏本而不肯继续坚持,一切计划都不可能进行下去,也就不用谈什么造福社会了。何况亨利始终认为只要对社会有意义,就算失败了也无所谓。

亨利还买下了底特律的一家医院。克拉拉曾经在那里动过手术,为了报答他们给克拉拉的服务与治疗,亨利经常捐助这家医院。在这家医院经营不善、难以维持下去的时候,亨利便以优厚的条件把它买下来,整顿一番,给它命名为“福特医院”。

1919年,福特医院开始营业。它是一所公开、独立的医院,并非福特汽车公司的附属医院,不论白人、黑人,基督徒还是佛教徒,任何人都可以到这里来看病。这是一所属于大家的医院,不但有许多优秀的医生,设备也非常完善。

做了这么多事,亨利还是不满足,他决定在迪尔伯恩设立历史博物馆,让大家了解美国各时代的生活情形。为了搜集陈列品,亨利到各地去收购旧的机械、工具以及建筑物等。在这些建筑物当中,有作曲家诞生的旧宅,有林肯当律师时大展辩才的法庭,还有爱迪生在少年时代因做化学实验而被赶出来的那个旧火车站。

亨利特地在博物馆的一角,按照爱迪生以前的实验室、办公室、工厂和书房等建筑样式,进行模仿重建,这些都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对人类的贡献。在开馆典礼那天,82岁的爱迪生也亲自到场参观。看着自己以前工作过的各个场所,爱迪生无限怀念地捧起地上的土说:“啊,这就是我的故乡新泽西州的泥土!”

亨利回答说:“是的,为了能更真实地建造这些,我特地要他们在您的故乡载了好几卡车的泥土来。”

爱迪生高兴地在房内左顾右看,对这一切感到非常惊讶,他说:“福特先生,这个建筑有百分之九十九与真实相同。”

亨利好奇地问道:“那百分之一的偏差在哪里呢?”

爱迪生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以前的房子哪有这么干净?”

开馆典礼这天,除了爱迪生以外,许多著名人物都来参加。有发现镭的居里夫人、发明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以及胡佛总统、飞行家莱特兄弟等。

亨利和克拉拉都热心公益,在社会福利事业上共花费了4000万美元,但是让人奇怪的是,亨利却对所谓的“慈善事业”一毛不拔。在他看来,在这个文明的社会里,根本不需要“慈善”。那只是有钱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沽名钓誉而已,相比之下,亨利更愿意帮助人学会自力更生。在亨利看来,如果随便施给别人“慈善”,不但会使这个人丧失重新站立起来的勇气,还会使他产生惰性,削弱他的意志。

告别T型车

随着T型车的普及,福特公司在海外的组合工厂产量也不断增加。在世界范围内,T型车也备受青睐,要比欧洲其他国家的优秀车型受欢迎。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时,日本政府为了恢复东京的交通,特意向横滨的福特工厂请求援助,福特工厂就以T型车的车台制造了大约1000辆小型巴士。

亨利对T型车的信心一直都没有动摇过,他认为没有任何汽车比T型车更坚固、更优秀、更便宜。尽管外型不太美观,感觉上也没有那些高级车舒适,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实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