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和希望一起飞
19220200000009

第9章 成功之道(2)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但就是因为我们够着困难,又十分费劲,还不一定能够得着,我们才去珍惜,才觉得它贵重。天下有许多事,一旦容易了,就等于过剩,人们就会抛弃它。不管它是多,还是少,它的原有价值都会被降低。

人世间,什么是最好、最宝贵的?解释多种多样。但有一条是准确的,就是那些往往离我们最远,又最难够到的东西最为宝贵。当然,这些东西有时并非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因此,珍惜,在生活中永远潜藏着不可预知的变数。比如,我们常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把我们十分珍惜的东西想方设法弄到手,但在过后的日子里,我们却发现,这种千方百计弄来的东西并没有那么高的价值。我们最终常常是把这些东西放烂或是遗弃,但它却使我们懂得了珍惜,有了追求。

生活中,我们正是因为懂得了珍惜,才使我们无处不获益。总之,拿一切“稀少”、“难得”当成宝贝,对一切够不着的东西努力去够,是人类的本性。这种伟大的本性,也是生命不断延续下去的深奥秘密。

(佚名)

不要为失去而懊恼

他们相信,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失去后还可以重新拥有。这才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心态。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大海中,只见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人大海了!”“知道了,谢谢!”

他仍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的确,失去的已经失去,何必为之大惊小怪或耿耿于怀呢?

许多人都有过丢失某种重要或心爱之物的经历;比如不小心丢失了刚发的工资,最喜爱的自行车被盗了,相处了好几年的恋人拂袖而去了等等,这些大都会在我们的心理上投下了阴影,有时甚至因此而备受折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只沉湎于已不存在的东西,而没有想到去创造新的东西。人们安慰丢东西的人时常会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事实正是如此,与其为失去的自行车懊悔,不如考虑怎样才能再买一辆新的,与其对恋人向你“拜拜”而痛不欲生,不如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去赢得新的爱情。

我的两个朋友曾结伴出门旅游,在即将返回的时候他们发现钱包不见了。

其中一个人把自己去过的地方寻了个遍,询问了许多人,还到派出所报了案,结果一无所获。而我的另一个朋友在发现丢了钱包之后,不是一味地懊悔,而是积极想办法,考虑如何才能挣到回家的路费。他走进一家饭店,向老板讲明了自己的情况后,用给饭店洗菜的办法为自己和同行的朋友挣得了回家的路费。他还从此和这家饭店的老板交上了朋友,定期有信函往来。直到现在,一提起这件事他也总是说:“旅游的时间那么短,有趣的事那么多,为了丢失钱包而一直烦恼下去很不值得。”朋友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的话却很有哲理。人生有许多事情要做,为什么要为一时的失去而一直伤心呢?

每个人都有过失去,但对其所持的心态却不同。有的人总是向人反复表明他失去的东西有多么好,有多么的珍贵……还有好多人则不同。比如,他们在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之后,不是一味地伤感,而是主动寻找新的工作;他们相信,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失去后还可以重新拥有。这才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心态。

(佚名)

只有针尖大的希望也不放弃一个人难免有落魄的时候,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境遇。哪怕只有针尖般大的希望也不放弃,而是努力寻找,努力抓住各种机遇的人,是不会失败的。

特洛伊正走在海滩上。突然发现一双套在皱巴巴棕色长裤内的脚,从一个被露水沾湿的报纸做的帐篷中伸出来。最初,她以为这是一具死尸。她毛骨悚然地站着,手里抓着一条按妈妈的吩咐买来的面包。

她呆若木鸡……

一只腿动弹了一下,接着,一只胳膊露了出来,袖子边耷拉着。随后,那手一把扯开报纸,人钻了出来。

年轻的?年老的?特洛伊吓得什么也没看清。

“早上好!”他问候她。

特洛伊后退了两步。声音听起来倒不凶,可他那沾满砂的脑袋,胡子拉碴的模样着实让人担惊受怕。

“去吧,”他赞同地说,“快跑开吧。我不会追你的……是叫你出来买面包的,对不对?”

特洛伊默不作声。

他解开自己的鞋带,从鞋内倒出一股细沙。“我深表谢意,”他礼貌周全,“因为你叫醒了我。当然,在这种时刻,我好像迷失了。我常常搞不清自己到底是谁——是失业记者,还是走霉运的诗人;是遁世者,还是替罪羊?

我想,你一定以为我只不过是个流浪汉。”

特洛伊慢慢地摇摇头。

他对她微笑,突然间显得年轻了许多。

“我光顾谈自己了,现在来谈谈你吧。你会成为一个人物的。我相信,不然,你也不会站在这儿啦——你早就跑走了。但是你没跑——”

她只是瞪眼瞧着他,疑疑惑惑地。但是,一种巨大的怜悯、温情和理解一一自从父亲去世后久违了很久的感情突然涌上心头。

“来吧,”他哄着她,“告诉我,你将来想干什么?演员?画家?音乐家?

作家?——也许,还不知道?不知道更好,一切都在前面,新鲜,光彩的未来。可是,你听着——”

他朝前探着身子:“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一个我知道得太晚的秘密。

未来取决于美的真谛——你怎么找它,怎么看它。人们将对你赞扬钻石又美又名贵,当然,这没错。可是,就在这儿——,”

他抓起一把细沙,“这儿也有成百万颗钻石。只要你深入其中去发现。

瞧这个!”他递给她一片玻璃碎片,它的棱角被海水和沙子磨光了。“别人会说,毫无用处。可是,把它对着光瞧瞧!它翠得像绿宝石,神秘得如翡翠,光洁得像墨玉!”

一只海鸥尖叫着飞来,在他们头顶盘旋,投下一片浮翔的阴影。那眼睛闪亮的鸟儿自在地在晨光中飘荡着。

“看那里,”他指着海鸥,“那就是我的意思。人,不能像海鸥点水般。

哪怕只有针尖般大的希望也不能放弃。孩子!要努力寻找,努力抓住晨光的双翅。”她仔细看了看手里那片被海水刷亮了的碎玻璃片,翠得像绿宝石,神秘得如翡翠,光洁得像墨玉。

“要努力寻找,努力抓住晨光的双翅。”特洛伊正是在这句话的鼓励下,开始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一个人难免有落魄的时候,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境遇。哪怕只有针尖般大的希望也不放弃,而是努力寻找,努力抓住各种机遇的人,是不会失败的。

(佚名)

永不言弃

暂时失落并没影响她对事业的追求,她一刻也没放松过文学创作,终于从荆棘中闯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人生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犹太人凭着过人的胆识,抱着乐观从容的风险意识,知难而进,逆流而上,赢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懂得从失败中学到经验和智能,这才是无可比拟的珍贵财富。只有坦然面对失败的人,才算真正成熟的人。

犹太女作家戈迪默无疑是犹太民族的骄傲。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的第7位获奖者。然而,这份荣誉是她用40年的心血和汗水得来的,这当中,她多次面对严重的挫败,但她从不放弃自己,也毫不气馁。

戈迪默1923年11月20日出生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斯普林斯村小镇。她是犹太移民的后裔,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的珠宝商,幸福的家庭生活启发了小戈迪默的无限憧憬和梦想。

6岁那年,她抚摸和凝视着自己纤细而柔软的躯体,梦想着当一名芭蕾舞演员,她从剧院里得知,舞台生涯最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的情感,所以她报了名,加入了小芭蕾舞剧团。但事与愿违,由于体质太弱,她对剧烈的舞蹈动作并不适应,经常被一些小病痛纠缠着。久而久之,小戈迪默只好被迫放弃了这个梦想。

遗憾之余,这位倔强的女性暗暗发誓,条条大路通罗马,她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然而,命运不但没有赐福给她,反而把她逼上更加痛苦的深渊《。8岁时,她又因患病离开学校,中断了学业。夜晚,她常常流着无奈的泪,期盼着明天身体会好转。然而,天不从人愿,她只好坐在床上与书为伴。

某个明媚的夏日,心烦意乱又十分孤独的戈迪默偷偷走上了大街,她想从车水马龙的街上找到一点快乐。突然间,她被一块不大不小的木牌吸引,久久不愿离开,这木牌上写的是“斯普林斯图书馆”。她欣喜若狂,早已将课本读熟了的她,最渴望的莫过于书了。此后,她迷上了这家图书馆,整日泡在书堆里。

图书馆下班铃响了,她却一头埋在桌子底下,等图书馆的大门确实锁上了,她才钻出来,在这自由自在的王国里,尽情而贪婪地吸吮着知识的营养。

就这样,慢慢地,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那稚嫩的小手拿起了笔,浓烈的情感化为文字写在白纸上。那年,她才9岁,文学生涯就此开始。出人意料的是,15岁时她的第一篇小说在当地一家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当时,不认识她的人,谁也不知道这些优秀的小说竟出自一位少女之手。

几年以后,戈迪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僦谎的日子))问世。优美的笔调、深刻的思想内涵触动了当时的文坛。戏剧界、文学界几乎同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位女作家。像一匹野马,戈迪默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漫长的创作生涯,她相继写出10部长篇小说和200多篇短篇小说。惊人的产量加上精致的品质使她连连获奖:她的《星期五的足迹》获英国史密斯奖,之后她意外地又获得了英国的文学奖。

她说:“我要用心血浸泡笔端,讴歌黑人生活。”满腔的热忱很快就得到回报,她的《对体面的追求》一出版,就受到了瑞典文学院的注意。接着,她创作的《没落的资产阶级世界》、《陌生人的世界》和《上宾》等佳作轻而易举地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就在她春风得意、乘风扬帆之时,一个浪头伴着一个旋涡使她又几经挫折。瑞典文学院几次将她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每次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得奖。面对打击,这位弱女子在自己著作的扉页上,沉重地写着“内丁·戈迪默诺贝尔文学奖”,然后在括号内写上“失败”两字。然而,暂时失落并没影响她对事业的追求,她一刻也没放松过文学创作,终于从荆棘中闯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佚名)

全力以赴挑战命运

于是,他过去顽强不屈、永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又回来了。他对自己说:“你是过来人,知道该怎样做。你要拼命锻炼,不怕苦,不气馁,一定要离开这鬼地方。”

麦吉对于他遭遇的第一次意外,已全无记忆。他只记得那是10月一个温暖的晚上。麦吉当时22岁,刚从著名的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毕业。他聪明英俊,人缘很好,踢美式足球及演戏剧都表现突出,正是意气风发的好时光。

那辆18吨重的车从第五大道第34街驶出来时,麦吉一点都没看见。他记:得的下一件事,就是醒来时自己身在加护病房,左小腿已经切去。

其后8年,麦吉全力以赴,要把自己锻炼成全世界最优秀的独腿人。他复健期间饱受疼痛折磨,但从不抱怨,终于熬过来,开始在舞台和电视上演出,也交过不少女朋友。

失去左腿后不到1年,他开始练习跑步,不久便常去参加10公里赛跑。

随后又参加纽约马拉松赛和波士顿马拉松赛,成绩打破了伤残人士组纪录,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独腿长跑运动员。

接着他进军三项全能。那是一项极其艰难的运动,要一口气游泳3.85公里、骑脚踏车180公里、跑42公里的马拉松。这对只有一条腿的麦吉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993年6月的一个下午,麦吉:在南加州的三项全能运动比赛中,骑着脚踏车以时速56公里疾驰,带领一大群选手穿过米申别荷镇,群众夹道欢呼。突然间,麦吉听到群众尖叫声。他扭过头,只见一辆黑色小货车朝他直冲过来。

其时,比赛场地周围马路已几乎全部封锁,几个并:来封锁的一字路口也有警察把守,没人知道是什么缘故,让这辆小货车闯了进来。

麦吉对于这次挨撞可记得一清二楚。他记得群众尖叫,记得自己的身体飞越马路,一头撞在电灯柱上,颈椎“啪”地折断。他还记得自己被抬上救护车,随后他昏了过去。

麦吉接受紧急脊椎手术后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重伤病房,一动也不能动。他清楚记得周围的护士个个都流着眼泪,一再说:“我们很难过。”

麦吉四肢瘫痪了,那时才30岁。

麦吉的四肢都因颈椎折断而失去功能,但仍保存少量神经活动,使他能稍微动一动一手臂能抬起一点点,坐在轮椅上身子可以倾前,双手能做一些简单动作,双腿有时能抬起两三厘米。

麦吉知道四肢尚有感觉时,有点激动。因为这意味着他有了独立生活的可能,无须24小时受人照顾。经过艰苦锻炼,自认为“很幸运”的麦吉渐渐进步到能自己洗澡、穿衣服、吃饭,甚至开经过特别改装的车子。医生对此都大感惊奇。

医院对脊椎重伤病人的治疗,好似施行酷刑。他们先给麦吉装上头环:那是一个钢环,直接用螺钉装在颅骨上,然后把头环的金属撑条连接到夹在麦吉身体两侧的金属板上,以固定麦吉的脊椎。安装头环时只能局部麻醉,医生将螺钉拧进麦吉的前额时,麦吉痛得直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