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考作文升格技巧
19253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高考是“年年岁岁花相似”,高考作文则是“岁岁年年题不同”。又是一年高考时,备战高考,要想打有准备之仗,还需回顾往年的高考作文题,研究往年的命题特点。往年高考的硝烟早已散尽,但留给我们的体验、反思、总结还在继续:灵活多样的命题形式、理性思辨的命题思想、寻求开放与限制平衡的命题原则等带来的是不断地研究与体会。理性地回顾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异彩纷呈的高考作文试题,不难看出高考命题的新思维、新特点和新趋势。

一、命题格局趋势

话题作文淡出舞台,命题、材料作文各领风骚。2006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新材料作文第一次进入人们视野,共有4套试卷;命题作文有6套,话题作文虽不再是“大红大紫”,但仍略占优势,有7套。

2007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题中,命题作文又回到主导地位,共有9套;新材料作文(含看图作文)地位则略有提升,增至5套;而话题作文不再备受青睐,仅剩4套。

2008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题,话题作文已经失去了主宰地位,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是硕果仅存的两份话题作文。而新材料作文,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卷、湖南卷、江西卷、辽宁卷、福建卷、海南宁夏卷共8份试题选择了形式多样的材料作文。另外半壁江山由命题作文占据,共8份;分别是上海卷以“他们”为题、天津卷以“人之常情”为题、广东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江苏卷以“好奇心”为题、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湖北卷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安徽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这些命题作文,有的前面有材料及提示,然后引出题目,如上海、江苏、重庆等地高考卷;有的直接给出题目,如天津、广东、安徽等地高考卷。

2009年命题形式上,以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话题作文仍然占一定比例,半命题作文走进高考试题。在全国18道作文试题中,新材料作文8道,占44.44%,分别是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宁夏海南卷、上海卷、浙江卷、江西卷、辽宁卷、安徽卷。命题作文6道,占33.33%,它们分别是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我与故事”、江苏卷“品味时尚”、山东卷“见证”、四川卷“熟悉”、湖南卷“踮起脚尖”。话题作文2道,占11.11%,它们分别是天津卷“我说90后”,广东卷“常识”。半命题作文2道,占11.11%,它们分别是湖北卷“站在______的门口”,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___”。从以上统计来看,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是2009年作文命题的主旋律,话题作文仍有一席之地,半命题作文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形式。

2010年的语文高考,从量化统计的作文题目形式构成来看,当年高考作文题中,看图作文1题(全国卷I),话题作文1题(天津卷),命题作文7题(北京卷、湖南卷、重庆卷为纯命题作文,浙江卷、江苏卷、广东卷、江西卷为材料命题作文),材料作文9题(全国卷II、辽宁卷、四川卷、山东卷、安徽卷、湖北卷、上海卷、福建卷、宁夏海南卷)。从题目内容构成来看,寓言类1题(全国卷I),时新素材类1题(全国卷II),哲理故事类6题(浙江卷、上海卷、福建卷、辽宁卷、江西卷、海南宁夏陕西黑龙江卷)、理性解说类4题(广东卷、四川卷、江苏卷、天津卷),引用诗句类2题(山东卷、安徽卷),其他4题。

2011年全国各地有17道作文题。其中贵州、云南、甘肃、西藏、青海、河北、广西、内蒙古8省市区共用全国大纲卷;河南、山西、吉林、宁夏、海南、新疆、陕西、黑龙江8省市区共用全国新课标卷。和往年相比,2011年的17道高考作文题,也有其特点:第一,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占了绝对的数量。材料作文题9个,命题作文题7个,话题作文题只有重庆卷1个。这仍然沿袭了前几年的习惯,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打,今后几年,起码明年高考作文命题也是这种趋势,不会有太大改变。

二、命题思想指向

(一)聚焦主流价值取向。

中学时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养成的阶段。高考作文不仅是作文教学的一根指挥棒,而且也是社会价值取向的一根指挥棒,它必须将广大考生引领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航向上来。比如2006年天津卷的“愿景”、2008年辽宁卷的“青少年价值观调查”。2009年海南、宁夏同一个考题“诚实善良”,就是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杜绝谎言、杜绝欺骗。作文的最佳立意,就是要坦荡无私地顺从内心法则,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因有人欺骗而不为。2011年江苏卷、江西卷、重庆卷、福建卷的4道作文题尤其体现了命题者对主流价值取向引领的深层思考。

(二)彰显“以生为本”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从最近五六年高考作文的整体来看,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命题内容上,渗透了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

2008年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2008年命题内容在往年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如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成长体验(如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天津卷“人之常情”、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人生”)等等。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

2009年安徽作文题“弯道超越”,这一术语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就是说命题已经由注重事物之间的平行关系的考量,转化到主从关系与交叉关系等等的考量;并且,由对事件的单一线索的平面思考转化到对事件的诸多过程的纵深思考。也就是说,命题已经转向引导学生对复杂事件之间的思量。这就更要求教育要真正回归人本,回归生活,让学生有切实的人生体验。2009上海卷的材料讲的是“板桥体现象”,郑板桥的书法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板桥体现象”说明,艺术在于创造,一味地模仿只会使自己失却个性。书法如此,其他亦然。这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作文题。2009年辽宁卷以“网络上的明星代言的调查资料”为材料,指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背后的诸多问题,考生应该就其一点谈自己的看法。明星代言是人们熟知的文化现象,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

2011年高考作文的诸多文题都彰显了新课程标准这一以生为本的理念,如辽宁卷、浙江卷、安徽卷、山东卷。

(三)考量思辨能力水准。

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高中生作文的特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特质;高中生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辨的魅力。比如2006年江苏卷的“人与路”,2007年四川卷的“一步与一生”,2008年湖南卷的“读唐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体会”,2009年广东卷对“常识”的看法、江苏卷“品味时尚”、江西卷“对拍卖我国国宝圆明园兽首”的看法,都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尤其是宁夏海南卷,材料是几个高中生围绕一个乞讨者展开讨论,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最后形成了一致的看法。2010年江西卷以“找回童年”为题,其材料通过娱乐时代人物——世界著名摇滚明星迈克尔·杰克逊对童年的描述,又将现实生活中的童年和理想的童年作对比,指出了作文的写作方向,要体现出辩证的精神。2010年辽宁卷讲一个人三个不同年代对待财富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这跟当前大量涌现的“富二代”及其财富观有着密切关系;四川卷由点及面、由小到大的量变质变关系,涉及积累、小中见大等方面,这个材料相对抽象一些,思辨性较强;山东卷则引用了名人的诗句,涉及现象和本质、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等方面,同样有着较强的思辨性。2011年高考作文,有5道新材料作文题尤其考量着广大考生思辨能力的水准:全国大纲卷、全国新课标卷、北京卷、上海卷、湖南卷。

三、命题风格特色

从内容上看,高考命题往往会与全国的整体风格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又往往能够反映考区的思想状况与经济水平。

从命题形式上看,各地考题的延续性更为明显。纵观近几年的考题,上海、安徽等地采用的均为命题作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北京、海南等地采用的均是材料作文,四川、山东仍然采用话题作文,其余等地则年年有所变化。从要求上看,有些考区特色鲜明,如湖南卷连续多年对文体都提出强制性要求。安徽卷近两年的考题命题虽然不相同,一次是“价值观念”类的,一次是“道德美德”类的,但说到底,道德美德也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命题专家更强调从“帮助”“素养”“善心”“承诺”等微观方面对“道德美德”进行考查,意在弘扬社会主旋律,使考生具有良好的素养和对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等方面的正确认识),这两个命题中都蕴含着“情感”。从内容上看,2008年四川卷则选择了该地当年发生的汶川地震这一重大悲剧性事件作为写作背景。

展望今后几年的高考,作文备考仍是师生们在备考过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也是很多同学心中的痛。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起到半壁江山的作用,分值也相对较高,对每个将要参加高考的学子来说,显得异常重要。有些作文水平差的同学在这上面往往会丢很多分,从而影响到高考成绩的总体水平,尤其是实行高考语文网上阅卷后,一些作文中常见的错误如审题不当、扣题不准、主题杂乱、宿构套袭、内容空洞、语言干巴、结构混乱、文体不清、庸俗低幼、书写难看等等直接影响了分值。每个人都不希望因为作文成绩差而留下终生的遗憾,如何掌握作文升格技巧,突破作文写作的瓶颈,是一个引发老师探究、引发广大学生重视的问题。作文升格,是深化作文审题立意、强化作文的选材、优化作文的结构、美化作文的语言,全面提升作文价值的方法之一。升格后的作文具备了更多的“亮点”,可以在高考中得到更多的分数。升格作文训练可以使学生明确作文得失,明确如何修改提升自己的作文等级,也是短期内迅速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训练,尤其对于作文分数在30~46分的学生,能实现其作文从三类作文、二类作文到一类作文的成功跨越。

宁夏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王岩森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