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19276500000060

第60章 中国好,世界好!(2)

“丝绸之路”这个名字是西方人提出的,对于中国,它存在了两千多年,至今仍然是一个跨地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概念和现实。在漫长的历史中,丝绸之路从中国一直到欧洲,途经无数国家和地区,给沿途国家和人民带来很多好处,中国因此也受益良多。包括经济、文化、宗教、族群的流通与交往,各种文化和物资在丝绸之路上长期流动,形成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一大景观,直到今天都令人赞叹和回味无穷。丝绸之路沿线历史上也发生过战争,大都是某些国家或部族试图独占丝绸之路的经济利益,从而阻断、妨碍了交流。对于中国来说,保证这一路线的和平交往,保证沿线各国、各民族的互利共赢是最重要的使命,中国在丝绸之路上从来都不希望任何人独占。

对于中国人,仅仅把丝绸之路看成是一条贸易线路是不全面的。贸易线路的看法注重经济利益,单纯为了经济利益容易出现你争我夺的现象。对于中国来说,两千年中丝绸之路的贸易功能并不是最突出的,包括贸易在内的各方面交流与融合,才是中国对丝绸之路的要求。唐朝是典型。如今我们在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几乎看不到唐朝在丝绸之路上关于经济利益的鲜明痕迹,而更多的是文化上的,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玄奘沿着丝绸之路到印度取经。此外,举世罕见的莫高窟,兴建时间长达一千年,它也是丝绸之路的产物,但它对人类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

除了经由西域高山沙漠、戈壁的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从很早就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条海上航线大致是从中国东部沿海,经过东南亚,到达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地区。千百年来,这条海上航线沿岸的民众和谐相处,促进了共同繁荣。明朝时期,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多次巡航这条海上航线。现在有人因为拥有如此强大武力的郑和没有像西方一样搞殖民地而感到惋惜,甚至对郑和舰队大加讽刺挖苦,认为那只是中国人好面子,等等。事实上,郑和的所作所为我们还可以有一个参照点。

明朝之前的元朝有着征服世界的野心,除了成吉思汗的“西征”外,忽必烈也多次发起“东征”和“南征”,其征服对象既包括日本,也包括东南亚,最远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但是,忽必烈的军事征服行动,要么失败了,要么是无功而返。虽然我们说元朝时的蒙古人也是被中国传统融合的北方民族之一,但相对来说,在蒙古人军事武功最强盛的时候,其接受中国文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对于是接受中国文化还是保持蒙古人的自身文化,忽必烈与他的兄弟们还发生了激烈冲突。因此,忽必烈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发起的一次次征服,实际上破坏了海上丝绸之路长期以来和平相处与公平互利的局面。忽必烈的军事征服像他爷爷成吉思汗一样应验了宋朝欧阳修的那句话:“德不足矣,地虽广莫能守也。”由此我们再看郑和舰队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多次巡航,实际上是纠正了忽必烈的错误,是中华文化再次归位的宣示,使得海上丝绸之路沿岸的民众能够看到明朝政府不求征服、重归和平的决心,使得众多国家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中公平地发展贸易,明朝自身的经济也由此达到历史的新高度。

明朝取代元朝以后,在一段时间里,逃往北方的蒙古人依然是威胁,明朝政府内部有主战、主和两派。但是,明朝最终对蒙古残余势力这个心头大患采取了主和的政策,开边互市。从此以后,蒙古再也没有成为中国的危害。从对蒙古开边互市起,中国历史上一个叫作“晋商”的群体开始出现。到了清朝,清朝政府与当时的俄罗斯互通贸易,从此,经由恰克图的北方贸易路线一直可通达俄罗斯的彼得堡。晋商能够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三百多年,与这条北方贸易线路有着必然关联。这条贸易线路上的和平,直到鸦片战争以后才被打破。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政府维护陆地、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原则是和平,经济利益显得不突出。以西方为主的历史学家面对这一现象常常大惑不解,因而说中国人傻,好面子,不讲实际。我们中国人面对这一问题不应该跟着西方人云亦云,而应该看到那是西方“夏虫不可语冰”的狭隘。中国关注贸易线路的和平,目的是互利共赢,绝非自己独自发财。既然是互利共赢,那么,你赚多少、我赚多少,就不那么重要,大家都能在和平环境中共同发展最重要。反观西方,当初来到富裕的亚洲,赚的比他们在欧洲获得的要多得多啊,所以大书特书,以此为荣。结果,在西方权贵的鼓励下,为了让别人都赚不到钱,最终把别人的地盘变成殖民地。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航线上的和平,随着欧洲人的到来被彻底打破。关键在于,欧洲人将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当成首要原则,由此必然造成冲突,冲突中的胜利方则对失败方进行奴役。中国人何时如此行过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除非被逼到忍无可忍,中国总是希望构建和平发展的关系,即便对于美国也如此。我们不应该忘记,中美之间的缓和是中国主动发出的信号,由此才改变了世界局势。中国从不希望发生战争,当然也不害怕战争。中国更希望和平,相互沟通,扩大交往,以和平交流、和谐共处为主,以经济利益为辅。在经济利益上,中国不想独占,也不想不公平地被别人侵占,中国总是以双方获利、互利共赢为原则,使得良好的经济合作能够长久。中国的所作所为,不论在过去还是在未来,都是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发展的福音。

三、“中国梦”与世界相互需要

2013年上半年,中国的“两会”结束后不久,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和非洲。在俄罗斯,习近平强调,中国的国防依然是防御性政策,中国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在随后出访非洲的行程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国际关系准则,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阐述首次表达了“中国梦”对于未来国际关系的影响,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第一,中国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既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目的之一。第二,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需要和平,所以中国不可能是任何人的威胁。第三,“中国梦”在国际上追求合作共赢,而非一家独大、独霸世界。实现“中国梦”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习近平在访问非洲三国期间,将“中国梦”与“非洲梦”联系在一起,具有重大的意义。十亿多非洲人民也需要实现和平、富裕,这就是“非洲梦”。加强中非合作,在中国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也有助于“非洲梦”的实现,双方共同发展。虽然中国人历史上很早就到达了非洲,但是,中国并没有奴役非洲。欧洲人来到非洲,先是将非洲人变成“物品”,变成可以买卖的奴隶,完成了充满血腥的原始积累;后来,非洲长期是西方的殖民地,很多非洲国家从文化到政治制度都受到西方的深刻影响。但是,自西方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并没有给非洲带去富裕、繁荣和现代化。相反,西方殖民制度下的“黑非洲”长期都是人类文明不忍目睹的巨大伤疤。近代中国与非洲类似,在西方列强的欺压下陷入积贫积弱的境地。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终于摆脱了这一命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非洲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中国向非洲派驻医疗队,无偿向非洲多个国家提供医疗服务,已经超过五十年。在中国自身也很困难的时候,中国还援助非洲修建了坦赞铁路。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一些西方人酸溜溜地说,中国是在非洲搞殖民主义。对此我想说,西方人首先是否应该检讨一下他们自己在非洲的所作所为?西方号称自己给世界各地带去了文明,但是,几百年来,他们给非洲带去了什么?西方人无端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殖民地”,意思是说中国在非洲的行为方式是错的。如果这个结论能够成立,西方是否先承认自己以前奴役非洲的做法是错误的?否则,西方认为自己一贯是正确的,又以中国与西方过去的做法一样来指责中国,逻辑上是否不通?再说,西方人被迫结束对非洲的殖民统治后,非洲前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很多照搬西方的宪法、制度,但是,非洲整体上依然是全球最落后的地区。这究竟是因为西方人所说的人种问题,还是西方的制度问题?中国近年来与非洲开展的各项合作,丝毫没有当年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做法,相反,有良心的西方人都承认,是中国将非洲重新拉回了人类文明的轨道。因此,面对当今中国在非洲的所作所为,西方人更应该做的是反思自己,而不是指责中国。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充分体现,未来还将会有巨大的发展。西方在非洲搞了几百年,并没有给非洲民众带来真正的发展,种族隔离政策也刚结束。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后会是什么状况?到那时,西方人再来评论不迟。就凭西方在非洲以往的掠夺和奴役,在中国与非洲合作发展的问题上,西方除了检讨自身,没有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的资格。

近年来,广州成为非洲人在中国的聚集点之一。虽然一些中国人对此也有非议,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它对非洲的价值和意义。当年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广州的非洲人说,也许在广州比在欧洲辛苦,但是欧洲最多给黑人一份工作,而中国则给黑人一个机会。未来非洲的洛克菲勒是否会从这里产生?广州成为中非交流合作的民间舞台,意义重大。对此我还想说,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不应该出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在非洲给大陆使坏,而应该与大陆同胞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与非洲共同发展。这对台湾也是机会。中国自身遭受过西方的屈辱,在与非洲合作时,将心比心,更注重与非洲的平等,更真诚地帮助非洲,个别台湾同胞何必同室操戈,将大陆同胞丑化成当年的白人殖民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几百年来,非洲经历了种种号称文明的西方的掠夺,第一次在中国这里获得了平等的对待。互惠,对中国来说很正常,对于非洲是多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