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青春作家与女房客
19296900000001

第1章 第四场考试

作家与女房客

文/一来

作家孙东人在一个网站看一部短篇小说,小说的名叫《偷换》。

看完,他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故事的结尾,违反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规则,与作家的社会责任相背离,这种意识流动的写作,不会成为“入流”的文学作品。

于是,作家开始写书评。

他写道:成人的视觉往往是想知道直面的人或事,生成一种意识形态感悟的东西,或者说瞬间马上得出某种结论。再直白点说,你看的小说,或散文里的人物,他想干什么,她又在做什么?这件事,或这个故事怎么会是这样的结局,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等等..有的故事让你感到不可思议,并马上开始联想,比如《偷换》。生活中,视觉有时还会给人带来快乐,积极向上的,比如礼貌的问候,愉快的交谈,助人为乐的场面等等,但假如更多的所见,如果视觉给你带来恐怖和厌恶,那你的心灵就像被冷枪击中了一样,颤栗而又漾起些许莫名的酸楚悲凉,你会手足无措,甚至目瞪口呆。

这便是视觉在人的自觉意识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但这种视觉意识的确是会被偷换的,那就是针砭历史的虚无后开始泛滥一种不实的还原说,比如否定某个历史时期的英雄壮举而在短期内聚拢人气和目光..

写着写着,不知怎么着,作家他自己都感觉有点离题了。

他感叹:“我这哪儿是写书评,这分明是在借题出闷气啊?”

他停止了打字,抬头看着被夜幕笼罩的窗外。也就几秒钟,他好像想起了什么,起身走出书房,径直走进走廊里第一个房间。那间房,是女房客田晓娜刚刚腾出的房间。打开灯,作家真的像是被冷枪击重了一样,视觉的结果不是目瞪口呆,应该是不堪入目,更确切点说,那地毯上一滩像血一样的黑红,让他顿然不寒而栗!

已过傍晚,作息颠倒不同于正常人的作家回到书房,他忘记了没写完的书评,信手翻起了桌上的相册。他看见已故父亲的像片正向他微笑,他在心里报怨道:“老爸,还笑呢,在我小的时候您天天给我讲故事,从小我就想入非非,直到成年了非得当作家,这倒好,书是出版了,但却不是纸卷吃香的年代了,那点稿费还不够度日,活的艰窘,只好出租房增加收入,可是这位千金‘梦客’真是害苦了我。”

千金“梦客”是后话,这个故事原本就是“作家与女房客”。

2008年春,作家孙东人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买了一套独立房屋。他的运气差了点,刚买几个月,久病缠身的老婆就死了,先不说这悲戚的生死离别,单说美国房地产业,就像要破产的美国政府一样一落千丈。20万美金的房子成10万了。很多买房的中国人宁可赔了,都把房抛给了银行。作家不想坏了自己的信用,他把这个比他年龄还老几岁的老房子留了下来派用投资房。他雇用了中国装修工对房屋重新进行装修。所谓投资,当时他想的也简单,主要是出租,而且低廉租。租给那些从中国大陆来美国留学的学生,或租给那些单身无房的男女。用租金交银行贷款。

2年过去了,伴随着美国经济强劲地复苏,作家除了兼职工作,还有出租房屋的收入,生活也还过得去。

入秋的一天,作家接到一个女孩的电话,电话里女孩说她是从中国辽宁大连来美国留学的学生。她说需要租一个雅间房,问作家是否还有空闲房。这个女孩讲英语,而且口语很好。作家问她可以讲中国话吗,她说她已习惯讲英语了。她自我介绍说她叫田晓娜。作家没在意,也没想细问,知道女孩姓田就行了。

为了方便交谈,作家在电话里和女孩说:“你不是会讲国语吗?中国人交谈还是讲国语好吗?”

女孩马上爽快地用中国话说:“好的。”

他们开始用国语交谈。作家称女孩叫小田。约好时间,作家等女孩前来看房。

事隔第二个星期一中午,女孩小田来看房了,当时正好空闲两间。小田选了其中一间,很满意,交了100美金的定金,说月底搬进来。

初次的印象,小田是位很会说话的女孩。大个儿,身高约有1。68米的样子,穿高跟鞋和作家一样高。她的皮肤色素很暗,不白皙。小眼睛,但很亮。最撩人的是小田的嘴唇,有点陡齿,但讲起话来,故意往腮边咧着,虽然没出酒窝,倒也为她增添了几分女孩的姿色。尤其小田总是习惯性地拢一下她的披肩长发,视觉上很有女人味。听小田讲话的语调,及在选择房间时表现出来的判断力,以及谈吐的表情,看上去应该有25岁以上的年龄了,但作家一问小田,才知道她刚满19岁。

现在的孩子真是早熟,才19岁就一人来美国闯世界了。作家从心里赞赏女孩的勇敢,更佩服女孩的父母,育儿有方。

作家随口赞叹:“赶上了好时代,大有作为呀!”

小田很自信,又像是开玩笑地和作家说:“我经历了三场考试之后,现在我的人生进入到第四场考试,那就是头枕着东方的北斗星睡醒了以后,用我妈的钱,砸向西方,打进敌人的心脏..”

作家心惊地一颤,虽然没抖,但他不由的联想起《中国人打败中国人》那本书名,心想小田这女孩用的是啥词呀?来美国留学,竟然说成是“打进敌人的心脏”?难道她想做爱新觉罗显纾,并变身川岛芳子?只可惜,如今不是19世纪的3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