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
19315300000002

第2章 拜师学艺(2)

想不到贝多芬的琴技进步神速,有人开始说他是天才了。为了抚养两个弟弟和照顾爱喝酒的父亲,贝多芬的生活过得不轻松。不过,人们对贝多芬的赞美与鼓励很温暖,使贝多芬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入波恩大学就读。他深受教授欧洛吉奥·施内德的影响,从教授那了解了当时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贝多芬后来的作品中反映出这种影响,特别是《费德里奥》里解放政治囚徒的情节。

师从海顿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波恩再度前往维也纳,求教于名作曲家海顿。两年前,海顿到伦敦巡回演出归途经过波恩。当时波恩的音乐界,在喜爱音乐的弗兰兹的支持下,显得非常活跃,剧院不停地演出歌剧。海顿所以会来波恩就是这个原因。

海顿在波恩逗留了几天,他听了贝多芬的作品后,称赞说:“真棒!真棒!”并拍着贝多芬的肩膀说:“你的名字我早已听说过,的确,你是可以雕琢的宝石。但是宝石在波恩只会被埋没,来维也纳吧。如果你有这个打算,我会尽力帮助你。”

贝多芬是在做梦吗?曾经对莫扎特影响巨大的海顿居然邀他去维也纳呢!贝多芬马上告诉华尔斯坦因伯爵,并想听取他意见如何。他很赞成地说:“不需要考虑,立刻去维也纳认真地学习,把你的才华表现给全世界的人看。”

“谢谢您,伯爵。”贝多芬向伯爵握手致谢。

以前的恩师奈弗先生也热心地劝贝多芬去维也纳。现在,这个愿望终于要实现了。然而,贝多芬心里挂念的是将要和勃罗宁—家人别离。勃罗宁夫人是很高兴贝多芬去维也纳的,埃莱奥诺却不跟贝多芬见面。她现在已经长得亭亭玉立,他们彼此相爱着,却为了一点小事产生了些误会。

贝多芬很想见见她,和她说声珍重再见,可是去了几次,埃莱奥诺的房门总是紧闭着。有一天,贝多芬突然接到一个小包裹,里面是埃莱奥诺亲手编织的漂亮领带,贝多芬激动得全身发抖,并立刻回了封信:

没想到你会送给我这么漂亮的领带。我收到这样的礼物,本应该高兴才对,不知怎么竟觉得有些伤感,因为我不知道你在心里还惦记着我。你和你妈妈的恩情,我一生都不会忘记。

为了谢谢你的礼物,我回赠一首变奏曲和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不久你要去不来梅旅行,小小的礼物希望能解你的旅愁,让你能偶尔想起我。

永远尊敬你的人

写了这封信后,贝多芬的情绪平稳了许多。贝多芬以平静的心情来思考他与埃莱奥诺之间的事。他们的爱情包含了许多复杂的感情。因为贝多芬没有姐妹,在贝多芬心底总在寻找一个姐姐或妹妹。不错,贝多芬对埃莱奥诺掺杂有一分兄弟姐妹的爱;但是有时候他们又像是恋人,他们也是好朋友。他们之所以会分手大概就是感情过于复杂。信写完后贝多芬的心情整个轻松下来,什么顾虑也没有了。

两个弟弟也不用担心,大弟卡斯帕学音乐;小弟约翰在宫廷药局里做事。最让贝多芬挂心的是父亲,不过贝多芬的薪俸,宫廷仍会像以前一样支付,所以生活是不会有困难的。贝多芬想,总算可以轻松地离开波恩了。

出发的当天早上,贝多芬心中充满了感伤。波恩的生活如此困苦,离开时竟涌上一种凄凉的感觉;亡母的慈颜浮现在眼前;美丽而壮阔的莱因河——一切都不得不远离了。贝多芬轻轻地擦去面颊上的泪水,向送他远行的人挥了挥手。

“再见了!妈妈。”“再见了!埃莱奥诺。”贝多芬轻声低唤,贝多芬离开了那美丽难忘的波恩。

贝多芬决定去维也纳,华尔斯坦因伯爵在纪念册上这样写着:“想承受莫扎特的精神,就要接受海顿的教诲。”

贝多芬满怀希望来到维也纳,在偏僻的地方租了一间小阁楼,每天从那儿到海顿先生家练琴,但是,没过几天,贝多芬的希望就整个破灭了。在波恩时,对贝多芬倍加赞赏的海顿先生,对贝多芬的教学态度好似对一个初学音乐的学生,他由最基础的对位法教起,教法很草率,好像不太起劲似的;授业进度缓慢,练习课题又不指导,贝多芬非常失望和生气。

贝多芬悄悄地去找作曲家申克先生,贝多芬对他说:“我在海顿先生那里学习音乐,由于学习进度缓慢的关系,所以想跟您学。”刚开始申克先生不大热心,后来大概意识到贝多芬既然是大音乐家海顿先生的弟子,应该很有才华才对。

“弹一曲看看。”说着,申克先生带贝多芬到钢琴前。

弹完后,申克先生说:“好,我会好好地教你。”

“谢谢您!不过有一件事想麻烦您。”

“什么事?”

“我来您这儿学习的事情,请您不要告诉海顿先生,他是个顽固的人,知道后一定会很生气。

“好,我知道了。”申克先生答应了贝多芬的要求。

就这样贝多芬一边在海顿先生那里学,一边又拜申克先生为师。但是,贝多芬后来才晓得海顿先生并非贝多芬所想的那样——年老而略带顽固。贝多芬作好的练习课题,他没用心地看,并不是轻视贝多芬的才能,而是他忙碌的缘故。他肯定贝多芬的才华,也明了贝多芬的才干,只是贝多芬自己不晓得罢了。

海顿先生是位好好先生,他从不怀疑别人,贝多芬在申克先生处学音乐的事,他完全不知道。贝多芬常对申克先生提起海顿先生的事。

“他是位好好先生,还是过于迷糊呢?他根本不知道我来您这里。”贝多芬说。

“大概学生太多了吧。”

一天,海顿对贝多芬说想收他为正式学生,但贝多芬拒绝了他;同时贝多芬还表明要以自己的方法学,不当他的正式学生。

申克先生听后,先是吃惊,转而脸上明显露出“贝多芬你未免太自大了吧”的表情。贝多芬没有理会这表情,继续说道:

“您知道海顿先生怎么说?”

“哦,不晓得。”

“他说:‘噢,好个蒙古大帝啊!’”

“蒙古大帝?”申克先生奇怪地问道。

“他的意思大概是说勇猛又倔犟。”

海顿先生与贝多芬的关系就是如此。贝多芬只好以自己的方法努力学琴。当时海顿先生计划去英国巡回演出,准备带贝多芬去,因为不明他的意图,贝多芬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1793年7月,贝多芬完成一首作品,是以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的一部分为主题的钢琴与小提琴十二变奏曲。

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动了点手脚。这是针对一些维也纳音乐家庭中,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会做出令人厌恶的事而来的。有一天晚上,贝多芬在一家沙龙(上流女士在自家客厅举行的社交聚会)演奏自作即兴曲。有人把那首曲子记下来,然后在别的公开场合竟说是自己谱的曲。

这种事贝多芬经常遇到,所以打算以这首曲子来报复。贝多芬在那首曲子后加上很难演奏的部分。除非对音乐有高深造诣,否则是很难表演的。虽说有些恶作剧的成分,但是出版后的作品贝多芬仍很满意。

这部曲贝多芬决定赠送给埃莱奥诺·勃罗宁,并且写了一封信连乐谱一起寄给她。

来维也纳已近一年了,你的倩影不时在我脑海中浮现。亲爱的埃莱奥诺,真想穿件你亲手织的毛衣,那将令我欣喜若狂,这个唐突的愿望你会答应吗?你能谅解吗?呵!无论什么,只要是你亲手做的东西我都喜欢。而且,这也是我心里的小小虚荣,因为这是我可爱故乡波恩的一位美丽姑娘送给我的礼物。

虽然这首曲子可能难了一些,但是不要怕,我相信你可以弹奏得很好。

出入上流社会

1794年1月,海顿先生出发到英国。贝多芬认真地跟音乐理论大师阿尔布雷希茨贝格先生学习对位法。不过,贝多芬对自己的作品有个要求,就是不要让它完全束缚在对位法的规则里。著名的萨列里也为贝多芬非正式地上过声乐课,阿罗伊斯·弗斯特则教贝多芬四重奏。贝多芬在维也纳不但学习到当时最先进的音乐理论,而且亲身体验了前辈的音乐实践。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曲子。

初到维也纳的两年,贝多芬非常拮据,他甚至为了省钱而住地下室,他不多的钱几乎全部花在了服装、乐器和社交方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贝多芬的作品竟成为维也纳上流社会的话题。

“贝多芬是个天才,听过他即兴演奏的人都说他的音乐独特,有一种强烈的粗犷感,这你知道吗?”

“你知道格林克怎么说吗?他听了贝多芬的钢琴曲之后,对他的学生说‘他不是人,他是想燃烧我们的恶魔,否则,他怎么能演奏出如此出色的即兴曲。’”

“如果格林克先生这么说的话,那贝多芬一定是天才,有机会我们真该去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