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2
19423000000005

第5章 失败是成功之母(4)

很多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他们工作,他们奋斗,他们用心去想,他们祈祷……但是由于过程太艰难,他们愈来愈倦怠、泄气,终于半途而废。到后来他们会发现,如果他们能再坚持久一点,如果他们能更向前瞻望一下,他们就会得到结果。

怎样才能培养这种不放弃、打不败的态度?办法之一是永远不要说失败,因为如果你一再说失败,你很可能会说服自己去接受失败。

你听过美国海耶士·钟士的事迹吗?他是1960年高栏项目比赛的风云人物,他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比赛,打破了许多纪录,真是轰动一时,他顺理成章地被选为参加当年在罗马举行的奥运会选手,他参加110米栏赛,全世界都认为他能赢得金牌。

但是,出乎意料,他并没有得到金牌,只跑了个第三名,这当然是个极大的挫折。他的第一个想法是:“怎么办呢?我或许该放弃比赛。”要再过4年才会有奥运会,而且他已经赢得所有其他比赛的高栏冠军,何必要受4年更艰苦的训练?看来唯一合理的路是退出比赛,开始在事业上寻求发展。

这当然非常合乎逻辑,但是海耶士·钟士却不能安于这种想法。他又开始训练。1天3小时,1个星期7天。而后几年里他在60码和70码高栏项目上创造了一些新纪录。

1964年2月22日,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钟士参加高栏赛,赛前他曾经宣布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室内比赛。大家情绪都很紧张,每个人的眼睛都看着他。他赢了,平了自己以前的最高纪录。钟士跑完,走回跑道上,低头站了一会儿,答谢和欢呼。然后一万七千名观众都起立致敬,钟士感动得落下了泪,很多观众也流下眼泪来。一个曾经失败的人仍然继续坚持永不放弃,而爱他的人们就爱他这一点。

他参加1964年东京奥运会,在110米栏赛中跑出13.0秒成绩,得了第一名——他终于赢得了金牌。

临阵脱逃,并非好汉所为。要记住狭路相逢勇者胜。

坚韧不拔的精神

成熟老练的人必备的成功因素是持之以恒。当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对一项工作充满热情是比较容易的。但当条件恶劣犹如房子漏雨的时候,再继续满腔热忱地工作就不容易了。每逢这种情形,不成熟的人就会半途而废,而成熟老练的人就会坚持下去。

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坚持意味着不放弃、持续、保持坚定不移,那是一种忍受痛苦、压力、疲劳和沮丧的能力。凡是成功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人格特征——坚韧不拔。

有一位朋友经常发现这样的感叹:现在似乎是要渐渐融化在滔滔商海中了,肯安下心来坐一坐冷板凳的人也愈来愈少了。

是呀!坐冷板凳。比如到了某单位工作,未受到应有的器重,有才而不能尽其用,有志亦困窘不能伸展,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别人和自己往往就把这种无奈状况形容为“坐冷板凳”。

但做一个人处之于世,当然要认真钻研点问题,或实实在在地做点学问,没有点坐冷板凳的精神大概是很难有所成就,也很难取得切实收获的。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清初的大史学家谈迁,他穷毕生之力,不顾冬寒夏暑,孜孜以求的,写成了一部长达五百万言的《国榷》。这部编年体的明代史,据史籍记载,是他从明天启元年(1611年)开始编写的,到了满清入关,一统天下,他又在清顺治二年增补明末期间的种种史实,用之力勤,超乎常人,共达一百零四卷,花去了二十年的时间。但是非常不幸的是,两年之后他的全部原稿被窃失踪。谈迁几乎陷入了绝望的痛苦和悲愤中,而且年与时驰,精力远不如当年那样充沛与旺盛了。可让人惊叹的是,谈迁平静下来后,竟又鼓起巨大的勇气,下决心重撰,又过了近十年,终于重新写成了这部《国榷》。前前后后,为修撰这部史料详实的大着作,花去了三十多年时间。也就是说,他硬是以顽强不息的精神,坐了三十多年的冷板凳。

这样的精神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吗?其实在严肃的学者和思想家中间,这样甘于坐冷板凳的人并不罕见。比如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等专着,天天到大英图书馆查图书、翻资料、埋头着作,据说他那固定的座位下都留下了他明显的两个脚印痕,其用功之深于此可见一斑。可见,他们的冷板凳精神,仿佛是盗火给人间的普罗米修斯,虽吃尽千辛万苦,冷落清寂,志之所在,始终不悔。在当前心态浮躁、惶惑不安的时代,作为一种处世态度,“坐冷板凳”的精神是十分可赞叹和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一位着名的政治家曾精辟地描述了坚韧不拔的含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代替坚毅:才干不能代替,有才干而未获成功是最普遍的现象;天才不能代替,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一文不名者。坚毅和决心几乎使人无所不能,口号‘加油’已经解决了并将永远能解决人类的竞争问题。”

你需要的正是这种坚毅,坚毅不仅能使你获得卓越的驾驭人的能力,而且还能保持这种能力,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代替它。

笑于最后

我们要想把事业办成功,首先要有顽强不息、坚定不移的意志,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做人不能在千难万险中获得生存,那么生存与生活便失去了意义;事业不能在千难万险中获得成功,那么成就便不会流传悠久。所以说,困难好过圣贤,挫折好过英雄,失败好过成功。而意志与精神便是圣贤英雄事业成功的骨干。

作为领袖人物,尤其是要具备卓绝超越的权威意识,以贯彻到全民全军之中,使全民全军都受到这种意识的感召,从而服从行动。

曾有将领这样说:“倘若没有权威的意识,足以贯穿到一兵一卒,难以成为良好的大军统帅”;“随从的人追随领袖,无论他怎样发奋切齿,或是自惭褊狭,作为真知诚信,或作为盲从附和、或为柔顺、或为激昂,他都能有统治大众的情怀,有着刚强坚定的意志。”意志,作为人类智力的顶点,意志不坚定、不顽强,智力就没有着力之处,并且往往会遇到艰难险阻而中止。人们所说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事情,就是由于意志不顽强所造成的。

我们从事一项事业,就应该有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的精神,用一生从事它,子子孙孙坚持它,如此下去哪有不成功的道理?经过一日的曝晒,十日的寒冻,事物难有生存下来的;一日的工作,十天的休息,事业绝对难有成功的;今天做这,明天做那,功业绝对难有成就的;今年到东,明年到西,行走不可能达到目的。

大禹治水,九年在外,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小腿上的毛都磨光了,才成就了大业。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革命40年,白手起家,最终推翻了清王朝,不是拥有坚强的意志,岂能如此!从前的亚历山大以不足五万的骑步兵,粉碎了拥有数百万大军的波斯帝国;成吉思汗以蒙古一族的兵力,横征欧亚两大洲。这三位创始人,不是有超人的意志,是难以成功的。

糊涂的人想成为尧、舜,成为孔、孟,一开始,见到他若不讥笑他是狂妄者的人,是很少的,待到他成功了,便说这是天意授给他的。有什么天授?意志使他这样做而已。

伯夷、叔齐宁可饿死于首阳山,为了义也不吃周朝的粮食。方孝濡宁可受刀斩斧砍的罪,为了义也不愿替皇上奉诏书,这些都是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这样做的。拿破仑说在他的字典里没有“难”字,也就是说他具有坚强过人的意志。所以谚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玄子说:“天也可及,海也可入,泰山可平,地狱的人都可救,可唯有意志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的人,才能成功。”

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作为骨干,而心中摇荡不定,不能拿出主见,怎么能有成就呢?所以说,凡是有学问没有成就,不修道德,不求名声,不立功业的人,只是说我的天赋不如人,我的环境不如人,我的时代不如人,我的机遇不如人,都是不合道理的胡说。这些是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而导致的恶果。

所以说,战斗的胜利往往属于最后的坚持者,事业的成败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