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2
19423000000050

第50章 小心被人当枪(4)

利用他人帮助我们拒绝对方,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其实用得很多。比如当一位年轻姑娘在被她不太熟悉的男士邀请去看电影或吃饭时,她经常说的话就是:“对不起,我爸爸今天让我早点儿回家,我不能陪您去。”这种说法,隐藏了自己的主观原因,而是以他人的原因为借口拒绝对方,从而既减轻了对方的失望和难堪,也减轻了因拒绝别人在自己的心理上产生的压力,真是两全齐美的好事。

但是借用他人来拒绝对方,这里选用的第三者,并不是随便任何人都可以的,一般要选择对方所尊敬的对象或具有权威性的人物充当“第三者”,更有利于“不”的说出。

例如,在家庭中,难免会产生子女与父母意见不一的时候。这时,孩子所采取的方法,一般都是搬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对付自己的父母。比如,上中学的女儿要和班里同学出去郊游,母亲害怕没有大人领着不安全,所以死活都不同意。可是外公却不这样看,于是女儿就去请外公出山,帮助她说服母亲。外公欣然从命,和外孙女一起唱起了“双簧”。女儿先说明了自己的打算,然后不等母亲反对,她就示意外公上阵。外公于是就对母亲说:“还是叫孩子去吧。温室的花经不起风雨,小孩子就应该让她去闯荡,从小就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她将来是有好处的。只不过要小心,注意安全就行了。”外公的话自然分量比较大,母亲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只得同意。

在政治和外交以及谈判活动中,利用第三者来拒绝对方,也是人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当某政治家在面对记者的不断发问时,就经常会说:“关于这件事的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如果您想了解详情的话,请问某先生好了,相信他会给您圆满答复。”这位政治家在此就是巧妙地运用了“借人说‘不’的方法,把球踢给了‘第三者’”。这样就防止了记者的继续追问,使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借用他人说“不”时,重要的是最好事先准备好第三者,而不要临时着急。现在,凡是到街摊上买东西的人都知道,许多小贩通常都有几个“托儿”,就是在旁边帮助说服你买东西的人。他们表面上好像也是顾客,但实际却同卖主是串通一气的。卖主抓住了顾客更相信第三者的意见的心理,便找些“托儿”来劝说顾客,往往都能见效。

时下,“无酒不成席”已成定式,求人者的手法也大多很拙劣,光知道在吃吃喝喝上做文章。饮酒,对于善饮的人来说,当然是无所谓,而对于确实不会饮酒、不能饮酒的人来说却不亚于是“一场灾难”。因此,人们想出了许多拒酒的招数,其中的一招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在喝酒中途找个借口“开溜”。

具体做法就是,在喝酒之前事先安排好一个第三者,让他在关键时刻来喊你:“某先生,你有紧急电话。”或说:“某先生,你家有急事,你爱人让你马上回去!”你便可做欲走还留之状,并连说:“对不起,各位!我去去马上就来,马上就来。”而只要一离开酒席就躲起来,到酒席完时再回来说几句道歉的话,一般对方也不会太在意。

利用第三者说“不”,可以把拒绝的责任转嫁给第三者,从而缓解了拒绝者与被拒绝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经常被人们所采用。但是在适用此法时,一定要考虑周密,灵活掌握,不要因此而伤害了朋友之间的感情。

给人台阶下

被人所求,拒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怎样拒绝而不使人难堪,让人有台阶可下,则有一定技巧。

这里列举几种既恰到好处,又不失礼节的拒绝方式,供您借鉴:

(1)尽可能以最为友好、热情的方式表示拒绝

一位青年作家想同某大学的一位教授交朋友,以期今后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携手共进。作家热情地说:“今晚6点,我想请你在海天楼餐厅共进晚餐,我们好好聚一聚,行吗?”事情真凑巧,这位教授正在忙于准备下星期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又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绝是有礼貌而且愉快的,但又是那么干脆。

(2)避免只针对对方一人

某造纸厂的推销员到某大学推销纸张,推销员找到他熟悉的这个大学的总务处长,恳求他订货。总务处长彬彬有礼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们学校已同某国营造纸厂签订长期购买合同,学校规定再不向其他任何单位购买纸张了。我也应按照规定办。”因为总务处长讲的是任何单位,就不仅仅针对这个造纸厂了。

(3)让对方明白你是同情他的

黄女士在民航售票处担任售票员工作,由于经济的发展,乘坐飞机的旅客与日俱增,黄女士时常要拒绝很多旅客的订票要求,黄女士每每总是带着非常同情的心情对旅客说:“我知道你们非常需要坐飞机,从感情上说我也十分愿意为你们效劳,使你们如愿以偿,但票已订完了,实在无能为力。欢迎你们下次再来乘坐我们的飞机。”黄女士的一番话,叫旅客们再也提不出意见来了。

(4)故意忘记他的姓名

称呼名字,表示了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代表着对对方人格的尊重程度。如双方见过面,对方对自己的名字却根本没有印象,表明对方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

若是不想答应对方的要求,而对方却死气白赖地纠缠,也没有顾及太多的礼貌,可以故意假装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暗示他的事包括他本人对你来说不重要。这是一种实用的心理技巧,对于惹人厌烦或有意轻视疏远的对象,就故意问:“啊,我忘记了,你的名字叫什么?”但要小心使用,这种问法,一定会给对方以相当大的打击。

敷衍的学问

我们一旦被人敷衍,便会愤愤不已,甚至横眉立目、咬牙切齿。其实大可不必。

有哪一日我们不被人敷衍,又有哪一日不敷衍别人呢?如同牢骚,在我们劝别人不要发的时候,自己何尝没有发呢?

敷衍是社交主旋律中不可少的一个音符,敷衍是人际关系大棋盘上的马和炮,是时刻都用得着的常规武器。

何谓“敷衍”?《现代汉语词典》说:“做事不负责或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有时,这种“应付”不仅是应该的,而且简直是必需的,是无可抱怨和指责的。

比如你为了招待几位久别重逢的好友,精心设置了丰盛的家宴,然而,第一个敲门的却是位关系平常的不速之客,你当然不能热情地拉他的胳膊了,但又不能失礼。唯一的办法就是适度地显露出“不恳切”来,把他“应付”走。如果你不善于敷衍,使贸然登门者坐下了,你就会感到很别扭,同时,还可能因此而伤害了好友,出现不愉快场面,而“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却可能“吃孙、喝孙、不谢孙”,你岂不气炸了肺?相反,你的“不恳切”使来者悟到了,使得他知趣地走了,他就不太可能抱怨和指责你。

又如,你在上班的路上遇着一位关系尚可的“神聊大王”,碍于面子,不能不答理,但是,又怕被“黏”上,前三皇、后五帝扯起来没完没了。你就得一边走、一边敷衍他,千万不可停步,不可“恳切”,否则,岂不要迟到?

敷衍,几乎无禁区,对上级、对同事、对下级、对朋友、对亲人均可施之,因此,我们也理所当然受到这种人或那种人的敷衍。只要是省时间、省口舌,无损于感情,当对其敷衍时就敷衍之。敷衍是消极之举,其结果却可能积极。

当然了,不该敷衍则万万敷衍不得:你是检查官,绝不可以对举报人敷衍;你是医生,绝不可以对患者敷衍,等等。

总而言之,敷衍和被敷衍都是正常的生活现象,我们不能以“一律”的态度对待,而应以科学的眼光,区别观察,继而做出相应的不同判断。该敷衍就大胆地敷衍,该受敷衍便喜滋滋地受敷衍,岂不妙哉。

在我们因各种原因不想帮人时,应巧妙地敷衍他人,避免求助不成造成的情感危险,使求助者空手出门而能心和气顺。

对面子大、根子硬的人,以攻为守来敷衍。

有的人,来头大,直来直去地拒绝会使他感到“丢面子”,日后可能会找你的麻烦。以攻为守就是拒绝这些人的一个良策。

个体户陈某听说工商局长的儿子要向他借一大笔钱。他知道这钱如果出手,就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又不想得罪这位公子,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工商局长的儿子刚一进家门时,就立刻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去呢。这两天可把我急坏了,有一批货非常便宜,可人家非得要求一口吞掉,我怎么也凑不齐这笔资金,正想找你拆借几万呢。”对方一听这话懊悔自己到和尚庙借梳子——走错门了,赶紧搪塞几句,一走了事。

对一些没有实交的借者,用拖延时间来敷衍。

贾某和甄某生意上有来往,但没有实交。当甄某提出要向贾某借一笔钱时,贾某犯了难:借吧,怕担风险;不借吧,又怕得罪这个用户。

思忖再三,最后他说:“你有难处时,找到我,这是瞧得起我。不过,这几天我手头很紧,刚刚装修完房子,花了五六万,又进了一大批货,把所有的钱都用上了,又贷了两万,你看,贷款条子还在我口袋装着呢。这样吧,你先等几天,等我的货出手后,我一定借给你。”好言好语送走客人。这样以后就可以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用暗示来求人的,就用暗示来敷衍。

有些求人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喜欢用暗示来投石问路。这时你最好也用暗示来拒绝。

两个打工的老乡,找到城里工作的李某,诉说打工之艰难,一再说住旅店住不起,租房又没有合适的。言外之意是要借宿。

李某听后马上暗示说:“是啊,城里比不了咱们乡下,住房可紧了。就拿我来说吧,这么两间耳朵眼大的房子,住着三代人。我那上高中的儿子,没办法晚上只得睡沙发。你们大老远地来看我,不该留你们在我家好好地住上几天吗?可是做不到啊!”

两位老乡听后,就非常知趣地走开了。

适当说“不”

由于人与人的交往呈现着多种不同的面貌,所以,能够得心应手、应对合宜地处理交往问题的人,似乎寥寥可数,这也正说明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不易。因而,不知如何应付的情况,总是常常出现在我们的周围。

在众多难以应付的情形中,最令人感到头疼的情况就是拒绝别人的请求。

面对需要拒绝的情况时,最难处理的是既不能轻易地答应,又无法干脆地说“不”。常受人请托的人往往具有某些相当正面的评价,受人尊敬,脸上风光。所以有些人认为,倘若拒绝别的请求,恐怕对自我面子产生负面的影响。于是,拒绝与否在取舍之间便难以掌握。如此一来,原本帮忙的意愿不高,却又勉强答应,结果发生后悔的情形就相当常见了。

事实上,那些考虑形象会受影响的理由,往往是一种借口,由于自己意志不坚,而勉强答应请托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意志不坚的人,通常认为断然拒绝对方的请求,未免显得太过无情。而若是在答应后方觉不妥,且又力不从心难以履行诺言时,再改变心意拒绝对方,显然已经太迟。因为,等无法做到允诺的事情再提出拒绝,给人的印象更糟,甚至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去弥补缺失或兑现承诺。如果这件事只限于个人的烦恼,还称得上不幸中的大幸,若因此事而与要请托的对方发生不愉快的情形,甚至产生怨恨、敌视,演变成双方人际关系上的对立与冲突,岂不更得不偿失?

对于必须拒绝的事,究竟该如何面对呢?简单地说,只要有点勇气和智慧,不顾忌脸面,你就能够轻松过关了。

固然,一开始即斩钉截铁地说“不”,委实不妥,然而,不要因此而放弃表示拒绝的权利,即使这样做会破坏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或好感也在所不惜。

毕竟,办不到的事最终还是办不到。先把这一点搞清楚,然后尽早设法向对方恳切地表白,才是真正的相处之道。

也许如此一来,请求你的人可能会暂时表现出失望,但总比中途反悔要好多了。所以在考虑答应对方的请求前,应先仔细盘算自己能力是否能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妨想想:一旦失约后对方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感那又如何?那么即使很难做到,也势必得鼓起勇气将之拒绝。

拒绝别人的请求,绝不是一件有失颜面的事情,所以无须为此感到不好意思。你若认为口头式的拒绝过于直接,那么也不妨采用书信来表达。最重要的是能清清楚楚地将不能答应的原因说明,以消除对方可能产生的误解。至于对方有何反应或看法,就看他为人如何了。不过你决断与明智的拒绝态度必然会受到某种程度的肯定。

倘若你不仅具备了拒绝的勇气,同时还具有为对方设想的智慧,那么就已经掌握到拒绝的艺术诀窍了。

如何为对方设想呢?譬如,自己帮不上忙的事,也许自己所认识的人却有此能力,此时不妨运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对方铺路。如果成功的话,对方必定会对你深表感谢,即使失败了,对方亦会自觉不宜过分强人所难而打消对你的请求,也同样会有感于你的诚意。

人要想活得轻松,最好不去背无谓的“人情包袱”,不要因为拒绝了别人而有愧于心,不要为说自己对别人的请求无能为力而感到丢脸,不要因为扫了别人的面子而难为情,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意去硬充大头,不要怕扮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