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句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确实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
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聪明,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三是他们又很执着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
可见,礼品虽小,人家功夫到了家,你不能不佩服。
如今商业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样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心。
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日期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送礼是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双方都不要着重礼物本身的物质价值,而应视收到的是一份浓浓的情、厚厚的意。礼物是一种友情的表示,中国早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习俗。朋友之间或出远门旅游捎回一点当地特产,或年节佳辰,个人喜庆,赠送一点敬贺礼品,表现彼此间的一番情谊是有必要的,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赠与,是感情的物化。
送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盲目去做、随心所欲。它反映出送礼者的文化修养、交际水平、艺术气质以及对受礼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系远近。在一定意义上讲,送礼是一门特殊的交际艺术。
礼轻情意重
中国人求人送礼,最讲究面子,似乎只有礼物值钱,才能体现送礼者情意重。奇怪的是最讲究传统的中国人,似乎忘了“礼轻情意重”的传统教诲。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日本时,有一项访问NHK广播电台的安排。当时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该公司的常务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后,便搜集有关女王的一切资料,加以仔细研究,以便在初次见面时能引起女王的注意而给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好主意。偶然间,他发现女王的爱犬是一种长毛狗,于是灵感随之而来。他跑到服装店特制了一条绣有女王爱犬图样的领带。在迎接女王那天,他打上了这条领带。果然,女王一眼便注意到了这条领带,微笑着走过来和他握手。
野村送出的礼物是无形的,因为实物还系在他脖子上,“礼轻”得非同寻常,但却使女王体会到了他的用心,感受到了他的情意,因此可谓是地道的“礼轻情意重”了。
西欧人送礼,往往是一束野花、一本书、一小篓水果均成敬意。也许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外国人。送礼,本身是一种礼貌、尊重、友谊的表示,它本来要求是“礼轻情意重”。
礼物应是小巧玲珑,不必价值过分,又不是给对方的物质援助或经济补贴。
我们通常出于面子的需要,觉得一件小东西拿不出手,要送,就得送货真价实的大礼。要送水果就称它十斤,要送香烟就送上两条进口的(更有甚者,黄金首饰、家用电器都敢送,这属于别有用心类,不是因面子问题而使然,因此不在此讨论之列),钱虽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却未必好。
特别是第一次见面,你提了那么多礼物,人家还可能认为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谁还敢收?如果主人不肯收,你的处境就尴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也不是。于是你推我让,最后,难下台的就是你。因此,照我们看来,我们送礼的观念也应来点变革才行,应当破除面子的障碍。
如果取消“经济价值”的标准,那么什么是合适的送礼标准呢?我们说当然以送令对方高兴的东西,而价钱高低不应作为衡量的标准。
前些年一位农村朋友,到城里串门总是带些自家产的西红柿、黄瓜、小米、绿豆等,因为城里缺,或者说不如他送的新鲜,因此主人总是很高兴地收下这些礼物。
对方住址巧打听
求人时送礼必须知道对方的住处。如果对方是零售店的店主,问题还不大,因为大部分店铺就是他们的家。但是,如果住处不在其工作场所的话,要弄清他的住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有的名片上有家庭住址,但这种情况并不多。如果向对方的公司或有关机关打听的话,又非常不恰当,弄得不好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如果直截了当地跟对方说:“想送点礼品给您,所以请您告诉我您家的住址。”那就太露骨了,这也不好。若不跟对方明说,仅含糊其词地请对方告诉你他家的住址,有些人会很高兴地告诉你,但大部分人不喜欢这样做,他会很冷淡地回答:“有事情到工作单位来找我!”这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相当困难,那么,怎样办呢?
你可以这样跟对方说:“我打算给您寄个贺年卡,请问您的住址是……”再不好客的人,当听说你要给他寄贺年片也会痛痛快快地告诉你的。
如果想知道同一单位的几个人的住址的话,不必一个一个地去问其本人,可选择一位你认为最近的人就行了,通过他再打听其他人的住址,如果能向他借来单位员工的通信录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打听某人的住址时,尤其要注意不要当着其他人的面打听,要设法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场合打听,如果当着别人的面打听,别的人就可能猜测“这家伙不知又要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了”。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和第三者都会很反感。
送礼的学问
常言说,送礼要送到心坎上。礼物是感情的传递物,是传送友谊的媒介。所以,我们在选择礼品时,应根据自己的感情和心理来挑选礼物,也就是说要千方百计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特定的礼品表现出来,让对方在接受礼品时,能感受到你的一片深情厚意,即以物见情,以情感人。只有做到这点,才能使你的送礼行为高尚、文雅、亲切、友好。
比如,为生病住院的朋友送去一束美丽的鲜花,定会使他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远方同学送去一帧昔日同窗好友相聚的照片,会唤起他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为爱好文学的朋友送一套他现在手头还没有的文学名着,会使他欣喜若狂,爱不释手;为心上人送去一条美丽而精致的纱巾、漂亮的领带,会使对方感受到一份深深的爱的情意。
所以,就礼物的质量而言,它的价值不一定以值多少钱来衡量,而是由礼物本身的意义来体现的。如在选择礼品时,从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方面下点工夫,做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效果肯定很好。
另外,不同层次的人,其生活需要是有差别、有距离的。
一般来说,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追求精神享受的人,宜选择精美高雅的礼品,如名人字画、工艺美术精品及各种高档文化用品等;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偏重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宜选择一些比较新颖别致、精美时髦的日用消费品作礼物,其中应以吃的、穿的、玩的为主;对于一些生活比较困难,除了生存以外很少有其他享受要求的人,就不必买那些他的生活中根本用不着的东西,他最缺什么就给他送什么,有的送些钱效果也很好。
总之,选择礼品要看对象,因人施礼。
求人送礼要因人而异
求人时送礼要因人而异。赠送礼品的对象是什么人,是我们送礼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就是说送礼要有针对性。送给恋人和送给友人的礼品能一样吗?送给老人和送给孩子的礼品不同,送给老板和送给亲戚的礼品也有区别,送给知识分子和送给工人的礼品也有变化,送给富裕者和贫困者的礼品应有选择。
为了使我们在送礼时收到好的效果,达到增进人际交往的目的,至少在分析送礼对象时应从如下角度考虑。
(1)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
家贫者,生活必不宽裕,你送去的礼物如是实惠的生活消费品,必于他有贴补之用。与其送去只具观赏性的工艺品,让其束之高阁,不如送上食物穿用让他即时消费,更可令其心花怒放。他也会对你“雨中送伞”、“雪中送炭”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