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如果那儿子稍有些见识,他会怎么想呢?他一定会感到羞惭难当。其实,他自己心里也必定很明白,他自己的职位其实应该由一位在商界工作多年、富有经验、精明能干的人来担当,但现在他仅仅因为父亲的关系,就占据着高位,几乎是不劳而获。只要他领悟到这个问题,一定会觉得有损自己的自尊,无法在光天化日下的世界里昂首挺胸地做人。
请牢记:当你对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有十足的信心,确信自己已经具备所想要的职位的条件,并且你确信自己一旦谋到那位置肯定能够愉快地胜任、能有所建树时,你不要再灰心丧气,不要再怕吃苦,不要再急躁不安,不要再埋怨升迁太慢了。你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你应该像裁判要求参赛者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训练培养成一个适合你所期望的职位的人。
你必须懂得,如果职位不是靠自己的埋头苦干,不是基于自己过去的业绩,那么即使获得了那样的职位,也毫无意义可言,毫无价值可言。
英雄不问出处
20世纪50年代,美国黑人化妆品商场被佛雷化妆品公司独占。当时,这个公司有一位名叫乔治·约翰逊的供销员,他独立门户创建了只有500美元资产、3名职工的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公司。他集中力量生产一种粉质化妆膏,然后,依附佛雷公司的名义进行强化宣传,他在广告宣传中说:当你用过佛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之后,再擦一次约翰逊的粉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一宣传,消费者自然接受了他的产品,约翰逊的化妆品商场占有率迅速扩大,短短几年便把佛雷公司的大部分产品挤出了化妆柜。
有一湘君要当大老板却身无分文,一日到浙江某地,提出能贷款修建市区大桥,要求是收15年过桥费,该市市政府不同意,最后承诺租一块城区中心地段给他。这位湘君将地招标,转手卖给港商,不仅有了修桥费,自己还有了百万存款。
有一个名叫西井里的日本人,原是一名汽车司机。他进入武藏野产业几年后,有一天拿着辞呈去见董事长。
“董事长,请你让我辞职。”
“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
“我进公司时所填的履历表可以说是伪造的,我一直为此感到难受和不安。”
“你伪造些什么?”
“我事实上只有初中结业,但是却在履历表填写高中毕业。”
“哦?难为你自己说出来了,其实我早就知道你没有高中毕业,大字识不得几个,也不懂计算,怎么会有高中毕业证呢?不过你别担心,我要的不是你的学历,而是你的人品。以后不准你再提辞职的事了!”
后来,这位伪造学历的西井里成为了该公司的业务董事。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无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英雄莫问出处。”
许多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苦孩子,当然都知道农村的情况。一个村,几十个人,大家一清二楚。假如你小时候屁股上有了疤,到你儿孙满堂时,大家都还念念不忘你屁股上的疤,会以此作为玩笑的引子,或者东家长西家短地议论你。假若你从农村走出来,进入城市,城市是没有根的,只要你努力,城市人也只看你的能力,谁也不会知道也不会计较你屁股上是否有一块疤。
好的目标就是成功的一半
成功人士的目标各有不同,但他们都专心于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伍尔沃斯的“明确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在全美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后他终于完成了此项目标,而这项目标也使他获得了成功。
雷格莱专心于生产及制造一种一包五美分的口香糖,结果使他赚进数以万计的利润。
爱迪生专注于研究自然法则的工作,并努力贡献出比其他人更多、更有用的发明。
杜何帝专心于建造及经营公用事业企业,并使他自己成为一名百万富翁。
巴尼斯专心于销售爱迪生牌口授机,他在年轻时就宣布退休,那时他已经成功为自己赚进了用不完的钱。
威尔逊专心于问鼎白宫长达二十五年之久,最后终于成为白宫的主人,这应感谢他懂得坚持“明确的首要目标”的价值。
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并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李特顿在听过一次演说后,他内心充满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自己一切精力专注于这项目标上。据说,他目前已成为美国最成功的律师,每一个案件的收费很少低于5万美元。
洛克菲勒专心于石油,最后他成为他那一时代最富有的商人。
福特专心于生产廉价小汽车,结果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富有及最有权势的人物。
卡内基专注于钢铁事业,积聚了巨大的财富,他的姓名被刻记在美国各地众多的公共图书馆里。
吉列致力于生产安全刮胡刀片,使全世界的男人都能把脸刮得“干干净净”,也使自己成为了百万富翁。
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小照相机,为他赚进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数百万人口带来无比的乐趣。
康威尔专心于发表单独的一篇演说——《满坑满谷的钻石》,结果使他获得了超过六百万美元的报酬。
赫斯特专心于创办煽情性的报纸,使他赚入几百万美元。
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说话,因此,尽管她又聋又哑,而且又瞎,但她最后还是实现了她的“明确的首要目标”。
派特森专心于发明及生产收银机,使人们大感方便,结果自己成为一名富翁。
希特勒专心于发动战争,搅得全球不安,我们绝不可忘了这项事实。
福烈兹曼专心于生产低微的小小酵母饼,结果行销全球。
菲尔德元帅专注于成立世界上最大的零售连锁店,结果成功了。
菲利普·亚莫尔专心发展肉类食品事业,建立了大企业及庞大财团。
莱特兄弟专心于发展飞机,结果征服了天空。
普尔曼专心于发展卧车车厢,这个念头使他成为富翁,使数百万人获得舒适的旅行。
毋庸置疑,成功人士都有好的目标,好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扪心自问,你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吗?这与你目前的状况有什么关系吗?从上面的经验中,每个人都应该有所思考。
有自信,才有成功
阿赛姆的同事中有一位青年售货员,他在工作时常常使用卡耐基的自我激励警句以控制自己的心态。他是一个十八岁的大学生,只在暑假期间到保险公司去做出售保险单的销售员。在两周的理论训练期间,他学到了不少东西,其中有:
①一位销售员在离开销售学校后的最初两周内所养成的习惯,应在他的事业中保持不变。
②当你有了一个销售目标时,你就要不断努力,直到达到这个目标为止。
③力争上进,不因外力变得狐疑和懒惰。
④在你需要的时刻,要用自我激励警句,如“我觉得健康,我觉得愉快,我觉得大有作为”去激励你自己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他在有了一些销售经验之后,就定了一个特殊的目标——获奖。要想做到这一点,他至少要在一周内销售一百份保险单。
到那一周星期五的晚上,他已经成功地销售了八十份,离目标还差二十份。这位年轻人下定决心:什么也不能阻止我达到目标。他相信自己所受的教育:人的心里所能设想和相信的东西,人就能用积极的心态去获得它。虽然他那一组的另一位销售员在星期五就结束了一周的工作,他却在星期六的早晨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到了下午三点钟,他还没有做成一笔买卖。他受过这样的教育:交易可能发生在销售员的态度上——不在销售员的希望上。
这时,他记起了卡耐基的自励警句,满怀信心地把它重复五次:“我觉得健康,我觉得愉快,我觉得大有作为!”
大约在那天下午五点钟,他做成了三次交易。这距他的目标只差十七份了。他记起了:成功是由那些肯努力的人所保持的。他又热情地再重复几次:“我觉得健康,我觉得愉快,我觉得大有作为!”大约在那天夜里十一点钟时,他疲倦了,但他是愉快的:那天他做成了二十次交易!他达到了他的目标,获得了奖励,并学到一条道理:不断的努力能把失败转变为成功。
积极向上的心态,实际上是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我想赢,我一定要赢,结果我赢了”。一个人可以指挥这种心态力量去达到任何向往的正当目的,当然,包括控制身体疼痛和心理疼痛。
许多人宣告他们自己终生囚禁于心灵的监狱中,却不顾这个事实:他们是带着钥匙进入监狱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带有这把钥匙,这监狱就是他们在自己心理中建立起来的自我消极心态。
记住:恐惧的黑秃鹫在哪里盘旋,哪里就会有什么东西睡着了需要被唤醒,或者某种死了的东西需要被掩埋。
好心态才能成功
美国人和华人在文化上最大的分歧之一是对成功的态度。
中国人在成功之后,多数会说出自己的成就,认为幸运的因素居多,自己只是在适当的时间,做了适当的事罢了,完全没有奇特的或艰苦的经过。
有些学生,读书的时候成绩不甚理想。于是乎便向那些成绩好的同学讨教,看看人家是如何努力的。
但一问之下,自己泄气得很。他们说放学之后常常跑去看电影,在家时也常常陪家人打麻将,胡乱地一打就是一个通宵。
听了这些,你不能不想,为了考试自己忙了一整晚,到头来竟及不上通宵达旦打麻将的同学,为什么呢?
被同学一唬之下,你不禁对自己的努力也怀疑起来。其实,天下哪有通宵打麻将而有好成绩的呢?
这种理由,只不过是同学之间为了怕别人超过自己,而使的一招“诈”字诀。
中国人对于这种“诈”字诀的文化,好像理解得特别深入一些,碰上成功人士,问他为何成功,总是一句幸运。他们好像怕一旦天机泄露的话,自己便失去成功的保障。
当年巴黎艾菲尔铁塔在打基础时,有一位记者前往访问,想知道工人们对此项工程的看法。
第一位工人说:“当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干一天算一天。我们每天下班后,能有一杯老酒喝喝,便心满意足……”
第二位工人说:“我们一家五口就靠这份收入,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地工作,以养家糊口。而且,我们知道勤奋工作必获上级赏识,希望不久后便升职加薪。”
第三位工人说:“我们正在兴建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工程完工后,全世界的游人将慕名来参观。能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我们觉得很荣幸,而且我们的家人也以我们为荣。”
记者归纳出,第一位工人是“为生活而工作”,第二位工人是“为工作而工作”,第三位工人是“为理想而工作”。这三种工作态度都没错,错的是好吃懒做,不工作的人。只有工作,失败了,再工作,来者必可追。所以为了你的理想,奋斗,奋斗,再奋斗,你必将会成功。
开弓没有回头箭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他们一方面不甘处在目前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中,他们或者是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或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或在目前环境中没有发展余地,理智告诉他们应该另谋发展,但他们却害怕离开现在的环境后状况会更恶化,因此处于一种退也难的状况。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可能硬着头皮在现有的工作环境中继续努力地干下去,处于一种进也难的状况。
在当今社会,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和自我的发展,许多人背井离乡投奔开放和繁荣的地方,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固守乡土、足不出户、谨小慎微、害怕变化等观念和心态,确实有悖于商品社会的现实。
如果一个人离开了旧有的人缘、地位,离开了血亲、故土,离开已经适应了的“生态圈”等就无法生存,那么,上天还怎么能“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他又怎么能及时而又勇敢地迎接社会开放和市场竞争的挑战呢?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太多了,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徘徊的时间越长,浪费的精力和遭受的痛苦就越多。
看过《田中角荣传》的人也许还能记得这样一个故事:田中角荣年轻时曾经干过给房顶铺瓦的体力活,一次不小心踩碎一块瓦,被工头撞见,工头对他好生奚落、责备。田中角荣一怒之下踩碎好多块瓦,头也不回地“辞职”而去。这个故事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道理,任何一种工作都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当工作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不适合工作之时,唯有个人寻求发展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在中国,已经捧上一个铁饭碗的人流动起来最为困难。好一点的单位,往往超编超得飞快,动作慢半拍就别想再进去。许多要到2000年后才能发展到数百人或数千人的单位,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又低,留不住人,你想调走,那么让谁留着?
当一个人进也不能,退也不是,想走走不了,想待又待不下去之时,人的心理就会发生负面的变化。这人看着那人不顺眼,这部门看着那部门轻闲,这人看着那人多挣了钱,以及甲议论乙,乙讨论丙,丙又见到子、丑、寅、卯就烦。以至于有些人天长日久心理都发生变异,整个单位里都见不到一个顺眼的人。这种状况使人感觉活着真累!
对于这种进退两难的心病采取什么办法来克服呢?
(1)硬顶法
所谓硬顶就是要明确坚决要顶的决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顶住,绝不半途而废。
在宋代有一次赵普向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允诺。赵普不为此尴尬,第二天临朝又向太祖提出这项人事任命事项请太祖裁定,太祖还没有答应。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来,连续三天接连三次反复地提,同僚也都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样厚。太祖这次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