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弱点
日本川口寅三辅在他撰写的《发明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善用缺点。”
台风常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把台风带来的雨水蓄积入水库,就可用来发电。因此,川口寅三辅强调说:“甚至可以认为,人类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与能否巧用缺点有关。”
美国女专家波特夫人曾请一个心理学家和一个社会学家对其手下进行智力调查。社会学家向她汇报说:你这儿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线性思考的人,一种是系统思考的人。线性思考的人直来直去,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系统思考的人能够全面看问题,很快就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决定自己的行动。心理学家向她汇报说:你手下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热情的人,一种是吹毛求疵的人。波特夫人一综合,做出了这样的人事安排:线性思维又热情的人,去做技术培训教师,他一定会乐意教书;线性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去当警察,他一定会爱管闲事;系统思维而又热情的人,请他当领导、顾问,他一定既高瞻远瞩又埋头苦干;系统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请他去当工头,别人干得怎样,他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做到了各得其所,各展所短。在我们看来,直来直去,吹毛求疵也许都是缺点,但波特夫人却善用、巧用这些缺点,从而使她的管理系统化、科学化了。
当然,善用缺点的前提,是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克服胆怯,提高勇气,从而从容面对眼前的一切困难。
对于有缺点者,作为领导,作为朋友,也应该伸出温暖、友谊之手,使执迷不悟者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这方面,日本电产公司经理永守重信采用的是“批评育才法”。
日本电产公司跻身日本“超优秀企业”行列,其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了人才。然而他们所采用的人才并不是通常所说的“一流人才”,而是三流或者四流人才。那么是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把这些非一流的人才培养成一流的人才呢?简单说就是“批评育才法”。用永守重信的话说,就是对职工批评一百次才表扬一次。
其实每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多大差别,通常被称为“一流”的人,都是一些具备不服输、不甘落后精神的人,由于长期发扬这种精神,才变成了一流的人才。而所谓三流、四流的人,只是由于某种原因丧失了这种精神而成了自甘落伍的人。而对这部分人的批评,目的就是要唤起他们已沉睡的奋发向上的热情,使他们鼓起干一番事业、成为有用之人的雄心壮志。
实践证明,永守重信的“批评育才法”达到了这一目的。永守重信主张,在公司内要形成一种气氛,挨批评的应该是优秀者,是有希望和可靠的人,也就是说是值得信赖的人。在他看来,这些人只要有被信任的感觉,能体验到优胜的喜悦并学会取胜的方法,就可以达到一流甚至超一流。
当然,对人的批评也是有条件的,而不是盲目的。这里有两个基本点:
一是要彻底掌握被批评者的个性特点,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人。永守重信自己说过,即使是像我这种脾气的人,也绝不对新进来的职工乱加批评。首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对方的个人生活、思想意识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了解,并慎重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批评方法最合适。
二是要看被批评者值不值得批评。永守重信把职工分为两类:值得批评的和不值得批评的。前者指的是越批评越有进步的职工;后者则是再批评也不会有进步的人。在他看来,不值得批评的人,怎么教育也大都是毫无结果。一般来说,批评过一次以后,就很容易看出有无教育的价值。
发挥其所长
任何天才都是相对于某个方面的才能来说的,举例来说,一个神箭手在百步以外放一片树叶瞄准,也许可以十发十中;但如果放十片树叶在那里,那么射中与射不中就不是人们所能把握的了。这是因为一片树叶目标单一,容易集中精神去对付,而十片几乎相同的树叶却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准确性和成功性就会降低很多。
从前有两个神箭手比赛射箭,两人都能在百步之外百发百中,因而十分得意。而在一边观看的卖油翁却不以为然,神箭手上前要与卖油翁理论,卖油翁搁下肩上的油壶,以一枚铜钱盖住油瓶口,自己站在数米之外以壶嘴透过铜钱中的小眼注入油瓶中,动作熟练而准确,铜钱上没有溅到一星半点的油,卖油翁对神箭手说,这没什么,只是熟练而已。
卖油翁的本领其实和神箭手的本领是不相伯仲的,他们都是由于长时间从事这一工作,攻其一点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对于上面这个故事,古人发出的感叹是:“人能一其心,何不如之有哉?”意思是说,人如果能够专心致志,那么什么事情办不到呢?确实,智出自专一,禽鸟无知,但却能感觉到人们所不能感觉到的环境变化,那是由于它们专一的缘故。
举例来说,有位朋友问着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儿子,他的父亲认为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他的儿子回答:“在我父亲眼中,没有所谓最大的成就,只要眼前在做些什么,这就是最重要的事了,不管是在指挥一个乐队或剥一只橘子。”的确,托斯卡尼尼能取得伟大的成就,正是因为他能全神贯注于正在做的事情。
古人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要达到成功,就要避其所短而发挥其所长。
爱迪生对整个人类的贡献可说是无与伦比的,他发明的电灯让世界充满了光明。爱迪生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他利用自学获得了所需的知识,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一位陌生人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早年,爱迪生经常在台脱罗市最大的图书馆里读书。有一次,有一位教师模样的人坐在爱迪生的近旁看书。他不时仔细地打量爱迪生,终于他站起身来,走到爱迪生身边,亲切地问:“我经常在这儿看见你,我想你一定读了不少书吧?”爱迪生说:“我已经读了15英寸厚的书了。”“那么,你到底是怎么读书的呢?”爱迪生又十分认真地回答:“我是按照书架的次序来读书的,因为我想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书全部读完。”那人听了以后对爱迪生说:“你这种刻苦读书的劲头真叫人感动。可是,书海浩瀚,学识无涯,世界上所有的科学知识你可能全部掌握吗?你就是天天读,一生也读不完啊!你应当选择一两类主要书籍,有余力再旁及其它。如果这样读,你一定会取得成就的。”
爱迪生听了这一番教诲,心中大悟,从此以后他改变了不加选择的读书方式,专攻机械、物理方面的知识,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
爱迪生永远没有忘记那个陌生人,他称之为“终身教师”。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我们必须集中力量攻其一点,才有可能达到某种高度。
攻其一点不仅可用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优势,而且也可以用于克服自己的缺点,以达到克弱转强的目的。
例如,李老师讲课时有个“呢”字的口头语。有一次几个调皮鬼事先约好,要统计一下李老师一节课到底说多少个“呢”。他说一个“呢”,大家就在笔记本上画一画。一下课,大家冲出教室,凑在一起对画了几个“正”字。李老师好奇地走过来,发现听课笔记上画满了“正”字,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又一个“呢”!大家不由得“哄”地笑了。王晓把真相告诉了他,李老师要王晓把画着一排排“正”字的这页撕给他,王晓照办了。后来李老师口头语越来越少了,两个月后,竟完全改掉了。一天,王晓发现李老师办公桌玻璃板正中压着他画的那页“正”字。
李老师对待自身弱点的做法多么让人钦佩,而这种攻其一点的自纠之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可见攻其一点,对于发挥优势和克服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
莫扎特七岁那年在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开完音乐会以后,有个十四岁的少年走到他跟前说:“你演奏得多精彩!可我总学不好。”
“为什么?你再试试看,如果不行,就作曲去吧。”
“我写诗……”
“那挺有趣。写好诗大概比作曲还难吧?”
“不难,容易极了。你可以试试……”
同莫扎特谈话的少年是歌德。
歌德没有作过曲,莫扎特也没有留下诗,但他们都利用攻其一点的方法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所以他们的成功都是辉煌的。
人老心不能老
三国的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仅凭他的几首诗就能看出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轻时怎么样不用说就能够猜出来,人老了心不老,还照样有一番壮志,实在是殊为难得。其实,历史上这样的老人我们还能说出很多。
“虎老雄心在”。人的志向不能因为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不论到什么时候,都要不断地超越自己,人生是一个永远燃烧的过程,直至熄灭那一刻之前,都应该是亮丽的。所谓“满目青山夕照明”,正是这种状态的描述。有人说“人生应从六十始”,那种重新设计规划自己人生的雄心非常值得钦佩。当然,无论你怎样不服老,跟年轻人注定是两条河流中的人了,但是,你可以尽自己所能,做出些无悔人生的事情。
一位八十一岁的老将军,离任前是国防科工委三十一基地副司令员,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老人家身轻体健,就是脾气有点儿怪。他开始并不太配合采访,总是强调自己“对革命事业贡献微薄,采访其他老同志会更有意义”,甚至平时连“回忆录”都不写,他说自己根本就不愿意出名,“我只是一个中国军人!”可是面对我们的真诚,老人家还是回忆了那段过去的故事。言谈间,我们发现,自己正在聆听活生生的历史!
他说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薄一波同志,这不仅缘于他们之间长期的交往,更重要的是,他曾在晋冀鲁豫边区为薄一波同志做过四年的警卫员。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尽管上了年纪,可是还都会重为自己进行追求的定位。
1986年,刚刚离休不到两年的他上老年大学学书画,跟书法家临柳公权楷书,每当想起多年来的军旅生涯,他都能落笔生花。1997年,因“百名将军书画联谊笔会”,他的作品还在人民大会堂展览,后来还得过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奖赛的一等奖,并被授予国际着名书画艺术家荣誉证书。
不久前他为建党八十周年和两岸统一创作了两首诗,并挥洒在宣纸上,其中“阿里山高望中原,回还心切;日月潭深思炎黄,归源情真”一首,感情尤为真挚,革命气概也可见一斑。除此之外,八十多岁的他还是京剧迷和篮球迷,空闲时沉湎其中不思茶饭,每天早晨他五点钟起床,还要在干休所院内练太极拳舞太极剑,生活很有规律。
低沉的状态是如何进入人们本来激昂的心灵的,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有一个原因就是衰老,因为衰老使人们力不从心了,原来能挑100斤大米上七楼,如今什么不扛都气喘吁吁的,于是,就会对自己产生失望的情绪。其实没这个必要。尽管身体不如以前了,但是经验更丰富了,没事写点回忆类日记,或者干脆到什么地方补补差,发挥发挥余热,把自己的想法尽量告诉年轻人,从他们的成功中体验到成就,继而永远保持自己的心态健康向上,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