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
19428000000024

第24章 就业创业指导(2)

5.1.4 职场实践

应聘成功,跨出校门,大学生将步入另一个天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职场中人。如何在职业实践中尽快适应职业岗位需求,这是众多学子的新课题。

1.明确角色规范,实现转换角色

1)调整职业心态

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心态的调整是第一步。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有些工作了一两年的大学生都还存在学生心态,他们习惯从学生的角度、情感思考和看待职场中的问题,习惯按照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处理职业活动中的问题,角色转换出现障碍,导致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矛盾,职业活动不顺利。那么,怎样转变心态呢?

首先,从个人导向转变到团队导向。职场中非常重视团队精神、严谨的工作纪律和统一的标准、流程和规范,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完成工作。因此职场新人要想在工作中与同事融洽相处,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集体合作、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将小我融入到大我。

其次,从情感导向转变到职业导向。大学生在校时期可以很大程度上随时随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到了企业,就必须有一种职业化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企业寻求的首先是你对企业的一种“认同感”、“归属感”,这一点很重要。

再次,从成长导向转变到责任导向。这里所说的责任导向,是指在单位中普遍提倡的“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的精神。在企业里你必须在履行责任的前提下学会成长,个人必须培养出一种“与公司共命运”的意识。

最后,从思维导向转变到行为导向。做学生时面对一件事情,需要多争论、多询问,但在职场,不仅仅要求你去想为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问题并且能够处理好,沉迷于思考而不会把它转化为方案和行动在职场中毫无意义。

2)明确并遵守角色规范

(1)明确角色规范

首先要了解你的工作岗位和角色要求,即要了解自己工作的岗位名称、性质、意义、地位和价值,认清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明晰自己工作应该具备的职权有哪些,应该履行哪些职责,你的岗位需要掌握哪些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技术方法。这些内容单位一般都具有明确的文字规范,只要足够注意就可知晓。

其次要了解单位和上司对角色的期待。要尽快了解和掌握单位和上司对你的工作期待,使自己的行为与单位的期待保持吻合和一致,以加快领导、同事对你认可、认同的心理过程,使他们感受到你已经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这些期待是隐性的,一般没有明确的文字予以说明,作为一个渴望职场成功的新人,你可以从单位和同事对你工作的评价中进行了解。一般来讲单位对员工的评价有两种方式: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正式的评价一般是通过考评来进行,它有明确的标准,如产量或生产率、销售量及利润等。非正式评价一般由上司来决定,它的标准较难描述,典型的例子有:穿着方式、对工作是否感兴趣、你的工作方法、你与工作团队是否打成一片等。迎接这些挑战的最好办法是观察所在部门其他成功的成员,看他们是怎样工作的。此外,还要了解这个单位重视的是什么,最不能容忍的、最不被认可的是什么。

(2)遵守角色规范,不越位

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对角色规范的认识不深,容易在工作中跨越角色界限,不经意间做出“不职业”的行为,如越位表态和决策、工作越位和侵权及在场合和交往上的越位等。这些行为不仅会给自己的职业活动带来损害,而且会伤害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甚至给企业活动造成损失。因此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在工作中要明确地建立起自己的角色意识,时刻提醒自己严格按照角色规范行事,找准位置,尽快进入职业角色,严守职位的分界,不越位,保持与其他工作角色的关系处于常态,保持相对平稳和谐。

(3)在角色中完善自我

进行角色定位、转换角色的过程有时和培养角色兴趣的过程是相重合的。有些大学毕业生将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看得很重,不自觉地将兴趣和专业设定为自身职业的标准线,从而限定了自身职业活动的发展。事实上,职业技能可以在职业活动中掌握,职业兴趣也是可以在职业活动中培养的。美国相关学者对金融行业前100名成功人士的调查结果显示,真正对金融行业感兴趣的只占45%,而55%的成功人士起初对该行业并不感兴趣,而当询问他们成功的秘诀时,他们的回答是:培养兴趣并不断更新相关知识。

在职业活动中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得失,不要太计较自己的待遇,明白勤快是赐福而不是吃亏的道理,这样就会很快进入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在职场实践中,从基层上升到中层,看上去非常难,也很漫长,所以很多人希望找到捷径。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难,只是做这件事情太难了的想法把我们难住了,当痛苦的过程被逾越之后,我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捷径固然可以节省时间,但也缺少了重要一环: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踏踏实实去做事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从“基层”起步、从“小事”做起是唯一可以推崇的捷径。

一个人是否具有敬业精神关系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能否顺利、能否成才、事业能否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是无处不存在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靠能力吃饭、靠本事生存的严酷现实马上就会摆在面前,如果没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即使有一定的才华,也谈不上有竞争力,迟早会被淘汰。纵观现代社会,各国都非常重视国民的敬业精神教育,德国、日本、前苏联等都把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摆在职业教育的第一位。现在我国各单位也在提倡各自的企业精神,尽管其中说法各异,但共同的一点都包含着敬业精神的深刻内涵。

2.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团队

1)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离开熟悉的校园生活,踏入全新的职场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然而陌生并不可怕,陌生是双向的,陌生意味着新鲜,新鲜会激发好奇心。陌生不可逃避,任何事物最初都是陌生的,初入职场只是一个新的陌生开始,一旦对整个单位与工作环境有了全面了解,陌生感会消失,亲切感和使命感会增加。

消除陌生感,了解和熟悉新环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了解单位的历史、传统、实力、现状、使命、前景发展规划;二是单位核心价值观、用人理念、工作氛围等组织文化;三是单位的规章制度、隐性规则及其他规定;四是单位的产品和服务;五是工作程序和工程流程;六是单位的顾客(客户)和市场竞争状况;七是单位的组织系统和架构。获取以上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如岗前培训、领导致辞、员工手册、内部刊物、视听光盘等。熟知单位情况的老同事也很乐意向新来的员工谈论这些事情。

2)融入新团队

激烈的竞争已经把“单打独斗”的时代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IBM大中国区总裁戏语,现在已进入“打群架”的时代,团队精神不仅是组织体竞争的法宝,也是个人成功的秘诀。融入到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中,绝对不会泯灭个体,反而会使个体更强大。“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中才不会干涸”的佛家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作为一滴水的职场新人,怎样才能与集体和团队融为一体,怎样与领导、同事和谐相处、通力合作呢?

第一,爱心和诚心是融入新团队的出发点。任何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必须以爱心和真诚为出发点,虽然说每个人的气质、性格各有差异,但只要始终用一颗真心、诚心去待人,总有一天别人会被你的真诚所打动。

第二,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一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人,不能适应新环境,常常发牢骚,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好,有的人到一个单位没多久就“跳槽”,有的甚至一年之内跳了几次槽,到哪个单位都感到不顺心。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合理地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这自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一味不切实际地幻想过高的期望值,就陷入了自我期望值过高的心理误区,产生失落感,感到处处不如意、不顺心。因此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适时调整自己过高的职业期望值,能平稳自己浮躁的心态,将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关心团队上,从而更易获得团队的认可和接纳。

第三,有目的地约束自己,适应现实环境。职场新人对新环境有一个认识、熟悉和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避免不了有摩擦和误会产生,这就要求遇事能冷静分析,从大局出发,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多从主观方面查找原因,对照自己的认识、态度和方式,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有目的地约束自己,去努力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第四,努力增进与同事的交往和沟通。和同事、领导的交往与沟通可以分为两种:工作中的正式交往和工作之外的非正式交往。工作中的正式交往和沟通是“以工作为中心”,其特点一般是感情成分较少,工作成分较大,原则性较强,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制约。工作之外的非正式交往和沟通也称“非工作角色交往和沟通”,它是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以个人的身份彼此进行的非工作性质的交往和沟通,一般是感情成分多,工作成分少些,交往的程度取决于个人的喜恶和价值标准,仅以道德规范加以约束。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交往和沟通,都要好好利用,多给同事一个了解和接受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拒绝参加单位和部门的活动,只会让人感觉你性格孤僻,不合群。“重在参与”绝对不是失败者的一种托词,不管你是否愿意、是否喜欢,参与其中总能获得某些信息,总会增进与同事之间的融洽关系。

3)融入社会,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

中国社会历来是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可以经常听到有关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名言警句,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为贵”、“三分业绩、七分人际”等。当今社会,和谐的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个人无形资产,是个人成功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每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事业不断发展,职业生涯一帆风顺,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是难以想像的。

合作共事的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竞争虽是无处不在,要想实现竞争双赢、多赢的结果,团结协作必不可少。近几年来,风靡全球的成功新概念——情商(EQ),更是毫不含糊地把人际关系技能看做是衡量情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原微软副总李开复解释说,情商就是有自信,有自知之明,有自律,和人的关系处理得好,有同情心,做事情主动投入有热情。

与他人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规则和方法主要如下。

第一,换位思考。所谓换位思考,就是一个人遇事要先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和处境思考问题,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体察和认知他人的情绪和情感。换位思考要求我们善于遇事把“他人”放在“自己”的前面,以理解的心态接纳别人的观点或行为,以开放的心态包容、接纳别人的见解,不要置对方的观点和情感于不顾,用“我认为”、“我觉得”、“我要”这样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更不能强迫他人按照你的观点和理解方式去理解和行动。只有转换“他人”与“自己”的位置,善于以别人的观点来思考,以别人的处境来看待事情,经常为别人着想,才能使走出自我的围城,才能理解和认同别人,从而得到支持和友谊,减少摩擦和困难。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并不是牺牲自己的立场,而是能以协商的态度,找出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基准或是双方都想达成的目标。

第二,对他人表现出诚挚的兴趣和关切。真心地对他人表现出诚挚的兴趣和关切是对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古人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对他人、对同事表示真正的兴趣,经常从多方面给予真诚的关心、体贴和温暖,这无疑是最好的“感情投资”。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们喜欢与对自己感兴趣、关心自己的人来往,从而与他们建立友谊并报答他们的关切之情。

第三,使别人觉得他自己很重要。被人注意、受人关注、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重视是人的心理需求,尊重对方使对方感觉自己很重要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法则。人的“自我价值感”是由别人的肯定、重视、鼓励、赞美而来,只要“让他感觉自己很重要”,对方也会“投桃报李”,给你正面的回馈。所以,要让别人接纳并和愉快相处,就要对别人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别人感到自己很重要的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做法是:一是让别人觉得自己比你优秀;二是请求对方帮个小忙。请求对方帮个小忙,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表示对所请求人的重视,因为你请的是他(她)帮忙而不是别人,而且能够使对方获得成就感,同时也为你提供了感激对方、赞美对方的机会。

第四,学会欣赏别人。欣赏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你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有各自的长处、优点,都有比你优秀的方面。多寻找、发掘和欣赏别人的优点、长处,才能更好地接纳别人,更好地取长补短,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古人所讲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用倾听、微笑、赞美结人缘。首先,倾听是沟通重要的前提。好的沟通是双向的,如果只有人说而没有人听,就不可能沟通。善于聆听别人说话是谦虚有礼的表现,也是给予别人的最好赞美,任何心里有话要说的人都会对倾听者心存感激。倾听的方法和技巧有:一是要设身处地、全神贯注地听;二是要有所反馈,适时插话;三是要善于察言观色,听话听音;四是不抱成见,不过早下判断;五是富有耐心,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话题,尽量让对方尽兴自止;六是理清头绪,分清主次;七是问些问题,予以澄清。其次,用微笑把快乐带给别人。微笑虽然无声,但它蕴涵着高兴、赞许、尊敬、宽容等丰富的内容。微笑可以缩短彼此心理距离,可以溶化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和隔阂,可以把接纳他人的态度传给对方,可以把愉快的气氛散播出去,可以让人看起来平易、友好、开朗或容易相处。微笑待人的方法有:一是使自己快乐起来,著名实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供了一个方法,他说:“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辞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二是每天早晨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几分钟,要自然;三是上下班对所有同事报以轻松的微笑,要真诚;四是对陌生人给以微笑、点头,要亲切;五是给“对手”以微笑,要豁达。再次,人人需要赞美。所谓赞美,就是通过语言或行为表达出来的对别人的优点、长处、成就、才华、人品等真诚坦荡的肯定、认可、喜爱和激励。赞美能够营造出一种热情、友好、积极的交往氛围,赞美可以使对方产生亲和心理,为深入沟通提供前提,所以诚恳的赞美是人际关系和合作共事的“润滑剂”。赞美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情投资,热情友好的赞美总能换取别人的回报。赞美别人的方法有:直接赞美、间接赞美、公开赞美和预先赞美(即按照你对别人的期望提前赞美别人)等。

第六,不要随意批评、埋怨和指责他人,避免与人争吵。首先,随意批评、埋怨和指责他人会招致怨恨。被人批评和指责的人,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抵触、防御和反叛的心理。一个带有抵触、防御和反叛心理的人,是不会从心理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责的,就是自觉性较强、修养较高的人,他在理性上会接受批评、指责,而在内心里却会有一种失落或说不出的不自在。因此,对他人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应以善意的目的、温和的态度、建议或建设性批评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其次,争吵只能是双方皆输。林肯在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时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绝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了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步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伤。”这段话很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争吵没有一个人能赢。既然这样,那我们应避免争吵,以更明智的方式解决争执。避免争吵的方法有:一是专注于问题的讨论,讨论和争吵不同,讨论是心平气和的、善意的,其特点是对事不对人,专注于问题的探讨;而争吵是缺少理智控制的,往往是感情用事,固执已见,相互指责、攻击,其特点是对事也对人,甚至对人不对事;二是承认自己也许会错;三是倾听对方诉说,并表示了解、同情和尊重他的意见;四是以谦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五是求同存异,不强求一致;六是善于退让和妥协,主动作些让步;七是将问题延缓一下;八是将话题转移到别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