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气场攻心术
1943000000013

第13章 让他戴着高帽去改变 (2)

“瓮”是一个圈套,请君入瓮就是请对方入圈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陷阱,事事有圈套,人人都是瓮中人”,关键是你该怎么“请”——“请”法多种多样,有引诱,有逼迫,有带入……

请君入瓮,把后果扔给他自己感受

请君入瓮,把后果扔给他自己感受唐朝女皇武则天当政时,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这批酷吏当中周兴、来俊臣两人最为狠毒,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而周兴竟还蒙在鼓里。一天,两人一起吃饭时,来俊臣“请教”周兴:“犯人如果不肯认罪怎么办?”周兴阴笑着说:“这个好办!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了,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

这便是“请君入瓮”的由来。作为一条成语,它用以“比喻拿某人惩治别人的方法来惩治他自己”;其实,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把这种技巧灵活运用在各个方面,往往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引申开来,“请君入瓮”可作另一层理解。“瓮”是一个圈套,请君入瓮就是请对方入圈套,就像诸葛亮引司马懿入葫芦谷,韩世忠逼金兀术入黄天荡,王二小带侵华日军入埋伏圈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陷阱,事事有圈套,人人都是瓮中人”,关键是你该怎么“请”——“请”法多种多样,有引诱,有逼迫,有带入……

先让对方说出解决方法,再告以实情

通过上述“请君入瓮”的故事由来,我们可以看出,“请君入瓮”的策略精髓在于:先想方设法引出对方的看法,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生活当中,我们难免会陷入尴尬。当你做错事,明明知道对方会因此而纠缠不休、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时候,为了不坐以待毙,即可启动“请君入瓮”策略:先探明对方的想法,再作相应的回应。

有个农夫放牛时累了,就睡了一觉。等他醒来一看,在一旁吃草的老牛不知什么时候跑进邻居家的黄豆地里啃起了豆秧。农夫赶紧起身往外拉牛,可牛却像被马蜂蜇了一样上蹿下跳,把人家的地踩了个一塌糊涂。

这下农夫可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因为这块黄豆地的主人不仅是出了名的吝啬鬼,而且还是个不近情理的老倔头。

想来想去,农夫想到了一个主意。他跑到老倔头家,故意说:“老伙计,你家老黄牛跑进我家黄豆地里去了。”果不其然,那个人不以为意地笑着说:“那好啊,邻居。我家老牛把口水淌在你家地里,你家地肥了,不就能多打些粮食?”

“光是口水还罢了,把庄稼踩了个一塌糊涂呢。”农夫故意绷着个脸,生气地说。那邻居倒高兴地回道:“哎呀,牲口懂个啥,谁让我们是邻居呢?”

听到这,农夫才放心地露出了笑容:“啊,是我说错了,不是你家牛跑进我家地里了,而是我家牛跑进你家地里了。”

“什么?你说什么?”邻居怒目圆睁,正想发火,农夫快步跑出了他家,隔墙大喊道:“哎呀,牲口懂个啥,谁让我们是邻居呢?”

在这个案例中,农夫采用的就是:先换位让对方自己说出解决的方法,再说出实情,让对方无话可说。

在生活中,总免不了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对于冥顽苛刻之人,我们不妨借鉴农夫的这一做法。如果我们断定对方不会“饶”过我们,就可以先迂回探出他的想法,假设他为“闯祸者”角色,请教他如何来处理。

通常,人出于利己的本能,往往会竭力为自己找借口辩护,提供利己性建议。等他说出一番言辞之后,你陈述实情,告诉对方主角其实是你本人,这时候他就会哑口无言,从轻发落你了。

情境模拟,让他自己预先去感受结果

与上述相对应的一种情况是:我们分明可以洞见对方会出丑,可是善意劝止,对方未必会听。如果我们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关心的对象陷入尴尬境地,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启动“请君入瓮”策略。

妞妞学了几个月的二胡,刚能断断续续地拉出几个简单的曲子,就要报名参加电视台表演。老师明明知道她的实力远远不够,但又不忍心打击她的积极性,就什么也没有说,而是邀请她先在班上为同学们表演。

妞妞高兴地同意了。她正儿八经地把二胡背了来,招来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老师趁她不在的时候,对全班同学说:“待会儿等妞妞表演二胡的时候,不论她拉得怎么样,大家都笑眯眯地看着她,专心地听,使劲地鼓掌,好不好?她才练了几个月,如果大家一笑话他,她就会失去信心,对吗?”

演出的时候,妞妞的二胡声忽高忽低,就像一只落难的小鸟在挣扎着哀鸣,根本听不出什么曲子。同学们都佯装很期待地看着她,反倒是妞妞自己着急了。她中途停下来,不好意思地说:“我的二胡坏了,等我修好了再表演。”

等老师问她演出的感觉如何时,她摇摇头说:“不好。”“那么,以后还要不要练呢?”“要!”她坚定地回答。

这一次模拟演出,让妞妞亲身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聪明的老师用智慧代替了枯燥的讲道理,效果十足。

通常我们赤裸裸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并要求对方作出改善的时候,往往会引发对方的逆反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请君入瓮,让他自己去感受结果,让他自己主动认识到错误。

有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做法,引起了老板的质疑:“我看那个小王的性格根本就不适合做宣传,你怎么在这次试点行动中让他代替公司出战呢?”

“小王在这批新入职员工中人气很高,如果我直接挫败他的积极性,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士气,马上要进入旺季了,这种情况,您最不想看到吧?这次试点行动,属于产品正式上市前的预演,如果他在这次行动中能够主动意识到自己不适合,那对于公司和他个人不都是很好吗?”

这位聪明的职业经理人,通过一次不重要的实战演习,既让员工有机会重新自我定位,又体现了上司和公司充分尊重员工、给员工发挥平台的民主作风,可谓一石二鸟。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策划公司向客户提案了几次,对方总是认为自己的建议比较靠谱。于是,策划公司的老板就请对方到另一家公司去参观新的产品制作工艺。参观过程中,策划公司的人什么都不提,只是充当了牵线人和导游角色。在对方啧啧称奇的过程中,策划公司的老板也什么没有表态。最后,又安排了他和该公司经营者的私密座谈会。参观日过后的次日,提案正式通过了。

策划公司老板通过带客户参观,让他通过目测认识到自己公司的制作工艺是多么落伍;通过倾听第三者创业期失败的分享,认识到思想僵化所带来的可怕后果。策划公司通过让对方见证的方式,让他自己改变了固执的想法。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孤岛,如果他的思维陷于那个可怕的“禁闭岛”的时候,正面的游说是不起作用的,这时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离开这座孤岛。当我们要让对方放弃某种想法的时候,就不妨想方设法地制造一个相关的模拟场景,让他通过亲自感受而自动放弃。

巧设迷局,让他自己忍不住暴露真相

心理学家指出:“当人处于危机状态中时,会呈现出赤裸裸的自我,掩饰外表的理智也会丧失,不知不觉地会吐露出真心话。”人在高度的精神压力下乱了方寸,不由自主地丧失了理智和冷静,干出傻事来。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巧设迷局,请君入瓮,探取真相。

元朝时,宁海主丞胡汲仲,偶然出去巡视,见到一群老妇聚在庵子里诵经。见到主丞,有一个妇人投诉说自己丢失了一件衣服,不知为诵经的妇女中哪一个所偷。胡汲仲叫人拿来一些麦子,让所有在场诵经的妇女每人手心中放上几粒麦子,然后合掌绕着佛像走圈,口里还是照旧念经。胡汲仲闭上眼睛端坐在一边说:“我命令神明作法,如果是偷衣人,绕佛走了几圈以后,手心的麦子应当会发芽。”众妇女合掌绕佛而行,口中依旧念经,其中有一个妇人几次打开手掌看手心的小麦粒。胡汲仲立即命人把她捆起来,通过审问,果然是偷衣妇。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类似的有趣故事:刘宰在泰兴当县令的时候,有一个大富翁的妻子丢了一个金锭,当时只有两个女仆在场。把两个女仆送到县衙,她们都大喊冤枉。刘宰命令她俩各拿一根芦苇秆,说:“不是盗金的人,芦苇不会长;偷了金锭的,手中的芦苇会比现在长两寸。”第二天去看那两个女仆手中的芦苇秆,一根与原来的一样长,另一根已被折掉两寸。刘宰立即把那个折芦苇秆的女仆抓起来审讯,她供认不讳。

除了利用心理高压可以让人吐露真相之外,通过放出一些虚假的消息来干扰对方判断,诱使对方步入迷局,也可以探出事情的真相。

清朝乾隆时期,苏州府的一个秀才家里突然来了两个差役,对他说:“你家养的贼偷了王财主的东西,现在在县衙审理,传你马上到堂。”秀才一听,便知道是王财主有意陷害他,心里暗想,必须巧妙地戳穿他这一阴谋。

到了街上,这个秀才向熟人要了个纸盒,把它戴在了头上,只露出两只眼睛。来到大堂,县官问他为何遮住脸,秀才答道:“因为家里养了贼,没脸见人,所以才用纸盒盖住。”

县官听罢,转问那贼:“这就是你主人?”贼回答说:“是的,我在他家干了五年了。”

秀才说:“我这个秀才虽然不是很出名,可我脸上的麻子却是街坊四邻皆知。你在我家干了五年了,你说我的麻子是大麻子还是小麻子,是黑麻子还是白麻子?”

那贼没料到秀才会来这一招,愣了一下,但马上狡猾地用不明不白的语言回答道:“你这个麻子嘛,不大不小,不黑不白。”说完还自以为得计,殊不知刚好中计。

只见秀才取下纸盒,说道:“县太爷,你看我脸上哪有麻子!”经审问,那“贼”不得不招出是王财主买通他陷害秀才的事实。

面对王财主的陷害,秀才先是巧妙地设计一个虚假的信息,来了个“请君入瓮”的绝招,然后再让对方去辨别虚假信息里的某个小信息。我们都知道,虚假的永远是虚假的,你怎么回答虚假里的任何一个信息都是错误的,当事实证明这个信息根本不存在的时候,也就是对方论点不攻自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