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递增规律,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愿意全心地付出,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
一个绝对可以赢得他人欢心的方法是,以不留痕迹的方法让其知道:“你是重要人物。”渴望被尊重,是每一个正常人的心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对方心中的尊严感,让他们放弃原有的不好的行为,而服从自己的条件,从而做得更好。这样做的效果是任何批评和说教都无法比拟的。
美国某可乐公司在上海的投资企业聘请了一位中国人担任人事经理。这个人事经理第一天上班,走进公司办公室时发现办公室里的大冰柜上挂着一把大锁,紧紧地锁着各种饮料,看上去特别别扭。于是他问外籍总经理:“为什么要把冰柜锁起来?”外籍总经理告诉他说:“过去饮料是放在冰柜里供所有雇员和外来客人随时享用的,但每次将冰柜装满,过不了一会儿冰柜就空了。这冰柜简直成了无底洞。所以,只能把冰柜锁起来。”说到这里,那位外国总经理抬起头用轻蔑的眼神看了人事经理一眼,继续说,“全世界可乐公司的冰柜都可以不上锁,唯独在中国做不到。”中国经理被激怒了,他对外籍总经理说,他马上就可以做到。
第二天一上班,中国经理对大家讲:“昨天总经理告诉我,在全世界,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可乐公司的冰柜都是不上锁的,而在中国,在我们上海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文明的大城市却做不到。有人认为这是我们上海人的素质差,而不得不这么做。但我认为这不是人的素质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因为,如果大家不清楚公司对饮料饮用的全部管理要求,一定会在饮用时出现一些混乱。为了我们大家不被人瞧不起,我昨天主动向总经理提出让我就公司的饮料管理问题向大家讲几句话。希望大家配合我,支持我,把冰柜上的锁拿掉!
“从今天开始,放饮料的冰柜门不再上锁,大家可以在工作时间随时享用公司的饮料,但只能饮多少拿多少,禁止任何人将饮料带回家去。在头三个月里,如果发现有违反规定的现象,我们会提醒大家注意。”话音未落,员工们就异口同声地说:“不用从第三个月开始,从今天起我们就能做到。”
整整锁了两年的冰柜从此永远打开了!公司里由一个冰柜变成每个楼层都有冰柜,但再也没有发生过饮料异常短缺的事。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中国经理是很懂人的心理的。他明白每个职员都不愿意被外国人看扁,他让员工意识到偷拿饮料已经影响到我们中国人的形象,从而使人人都变得高尚起来。在生活中,有目的地激发对方心中的尊严感,然后再提出条件,往往会比较顺利,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
事实一再证明,人一旦受到尊重,往往会更加死心塌地。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钢铁公司,出现了令人头痛的员工蓄意怠工问题。老板心急如焚,他又给员工加薪,又给员工授权,可没有产生丝毫激励效果。情急之下,老板请来一位管理专家,让他帮忙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老板对这位专家说:“好吧!让我们在厂里转一圈,你就会知道这些肮脏的懒虫们出了什么毛病!”听了这句话后,专家立刻就知道毛病出在哪儿了,他说:“不用看了,我已经找到答案了。”
他开出的“药方”很简单:“你们所需要的,就是把每个男员工当做绅士一样对待,把每个女员工当做女士一样对待。这样做了,你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
老板对专家的建议半信半疑,甚至不以为然。专家说:“诚恳地试上一星期吧。如果没有效果或不能使情况好转,你可以不用付给我报酬。”老板点点头同意了。
十天以后,该专家收到一张支票并附有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万分感谢,詹姆斯先生。你会认不出这个地方了,这儿有了奋发向上的激情,有了和睦共处的新鲜空气。”
有句话说得好:“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对于任何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人格和个人尊严。有时候,当你满足了对方的这一心理需求,剩下的一切就都好办多了。
在开口谈条件之前,成全他的成就感
大师马斯洛指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是最激荡人心的时刻,人们处于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人们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这个“高峰体验”,通俗地讲就是成就感,这种“个人价值实现”的幸福感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人生在世,哪一个人不愿意比别人强?哪一个人不愿意拥有掌控他人命运的能力和权力?哪一个人不愿意因为自己改善了别人的命运而获得别人的崇敬?换句话说,其实,在人们心里,人人都愿意做别人心目中的上帝。就像《圣经》里说的那样,施比受有福。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在和对方谈条件时,不妨满足一下他的心愿,让他从你这里获得一种成就感,岂不是两全其美?
佛教人士和心灵大师们无不告诉我们,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是自己价值的一种证明。在交际中,如果你为那些本来没有用的人创造出一些可以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就会赢得他们的好感与认同。
有一个外地女孩,在北京打工。由于离家远,路费又贵,所以每隔两三年才能回去一次,平常只能打电话和父母联系。只是,她常常在电话里请求母亲为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说要妈妈给自己缝两双鞋垫了,或者让妈妈给自己做点腊肉了,甚至还要求妈妈给自己做内衣……
朋友们听见她的电话取笑她:“有打电话的钱你能买多少拖鞋内裤啊!在北京什么买不到,还要麻烦妈妈?真是不孝顺。”
“我这才是孝顺呢。”女孩的神情十分认真,“爸妈两年前就退休了。爸爸会下棋,没事儿的时候还能找人玩玩,妈妈就是个劳碌命,除了干活就是干活,连和人聊几句都费劲。退了休,我又不在身边,她就整天空落落的。上次回家听邻居们说,她常常在门口呆坐,一坐就是半天……于是我就给她打电话。可是我发现,打完了电话,她还是空。我想了好久,才想出了这个不是法子的法子,就是给她找点儿事做。你知道吗?每次预备让她为我做什么事时,我都要绞尽脑汁。重了怕她劳神,多了怕她急赶,太少太轻了又怕她看出我的阴谋,心里难过……”
这个例子中的女儿真可谓用心良苦。一般来讲,爱母亲都是不要母亲做事,但是,我们知道,当人老了时,最容易产生的心理是:老了,没有用了。而女儿就是要用这种请母亲做东西的方式让母亲感觉到女儿还是需要母亲的,这样母亲就会产生一种被需要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方式,对其他人也同样如此,尤其是对那些很少有机会给别人做事的人最有效。
在《向解放军学习》一书中,作者这样写道:
在解放军中,要求每个成员要有上进心,而且为每位成员搭建了从“奴隶到将军”的成长梯子。
解放军中有一位传奇将军罗炳辉。他是逃亡的彝族奴隶,参加过滇军,曾任军阀唐继尧的随行副官。后率部加入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的第一任领导人。在解放军中,罗炳辉有两个特殊身份:第一,是起义将领;第二,是奴隶出身。
这两种身份使其具有传奇色彩,也表明解放军这个组织的大度。一个奴隶娃子竟被培养成为将军,说明解放军为每个人都搭建了成长的平台。
我曾经与许多普通农家出身的军人交谈:为什么要当兵?他们私下的回答很直白:改变命运。
军队是个并不十分讲究出身的地方,这为许多社会底层人员搭建了一条通向社会上层的梯子……
从社会学角度讲,人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要考虑的就是社会承认、荣誉等问题了。一个好的企业,要能够为员工提供实现“从奴隶到将军”的机会。通过不断的培训、有计划的岗位锻炼,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也使这些人实现了“从奴隶到将军”——从普通青年到企业高级蓝领、高级白领的跨越。在这样的企业,员工自然会用业绩与忠诚回报组织。如果员工队伍整体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拼搏力量,这样的企业能没有市场竞争力吗?……
成就感是一个人取得成绩后产生的自我满足的感觉。对成就感的渴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希望活得富有意义,自己能够承担更多责任,能力得以施展,并且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也是人追求目标的最大动力。给他机会,让他有成就感,他对你的任何条件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这也是生活的策略。
抓住把柄,使其为己所用,由己调遣
俗话说:“抓刀要抓刀柄,制人要拿把柄。”在交际中,你若能够从对方身上发现把柄或者制造把柄的话,那么就可以控制对方,使其为我所用,听我调遣。这里说的把柄可以是性格弱点、不良嗜好,也可以是他见不得光的隐秘。只要拿他最忌讳的东西去打击他,对方就会乖乖就范。
有一位讨债达人,一次受雇去追讨一家企业所欠的贷款。无意间,他从工厂门卫口中得知这位欠债的企业主另有新欢。于是,就到对方家中与其夫人闲聊,以透露企业主的越轨情报为前提,慢慢掌握了该厂长偷税、行贿等不法私情。然后,他再去找厂长,以此要挟对方。他如愿地追缴了欠款,也拿到了事先约定的佣金。
1966年是美国大选年,民主党方面的候选人出现了卡特与爱德华·肯尼迪较量的局面。当时肯尼迪不仅有着庞大的家族财势,还有两个哥哥为国殉职的声望,同时兼以担任参议员多年的经历,可以说是实力雄厚。而卡特呢?他仅仅是一个花生农夫出身,虽有担任州长的经验,但是显然很难和肯尼迪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