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你抓住对方的短处,再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取得成功就会变得简单起来,就好像阿波罗的胜利一样。在公关活动中,我们发现,正面接触往往徒劳无功,善于发现对方的“软肋”,击其要害,则必见奇效。而在权力斗争中更是如此。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时,你若可以从侧面下手寻找突破点,必可出奇制胜。马克·吐温的著名短篇小说《竞选州长》中,竞争者就是从对手的私生活着手,虽尽是诬蔑不实之词,但从效果来看,却实实在在地将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现代竞选亦脱离不了这种“软肋”模式,可见其效果显著,几成真理。在蒲松龄的《聊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牧童在深山老林里迷了路,他们恰巧走到一个狼窝前,见窝里有两只小狼崽,这两个机灵的小牧童连忙商量了对策,于是一人捉住一只,分头爬到相距几十步远的两棵树上。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一看小狼不见了,急得团团转。一个牧童在树上对小狼又是扭脚,又是揪耳朵,让它嚎叫。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树上整得另一只小狼嚎叫起来。老狼听到,慌忙四下张望,才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老狼又往对面奔跑过去。这样,老狼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往往跑了几十趟,渐渐跑不动了,叫声也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又过一会儿,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牧童正是抓住了老狼的“软肋”——狼崽,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够轻松地把穷凶极恶的老狼置于死地。“软肋”往往能使人们不必从正面入手、打草惊蛇,便能取得成功。任何人、任何事都有“软肋”,如果想要达到某种目的,就必须抓住对方的“软肋”,这样才能在角逐中把握先机,取得最终的胜利。
扬己所长,避己所短
一个人要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在进行自我分析时通常会陷入自恋的境地,通常是优势一大堆,而劣势则模棱两可;要么就是极度自卑,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这样不仅不利于了解自己,更不利于了解对手,更不用说扬长避短战胜对手了。
在一些商务谈判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你和对方差距太大,难免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时候,你就要动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地发挥你的优势来吸引对方。
一家公司在资金的运作上出现了困难,急需向某银行贷款。该银行行长的一位朋友对该公司产生了收购的兴趣,委托行长在和该公司接触的时候,了解该公司财政的实际现状。
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获知了这一信息后,在与行长会面之前,作了一番精心的安排。他来到本城最好的一家饭店,找到该饭店的领班,告诉他自己将要在这里招待一位最重要的客人,然后把自己的信用卡号码告诉领班,表示可以在账单上加20%作为小费给服务员,但他希望不要当场结账。同时他要求预定该饭店最好的座位、最好的服务人员,在接待他们时对他直呼其名。在菜品的要求上,他又申明,服务员不用向他们提供菜单,直接端上三四道该饭店的特色菜肴。为了防止服务员认错人,他又预先和他们见了面。
谈判的时间到了。行长因为掌握了主动权,因此态度十分倨傲。董事长详细地讲述了他们的要求之后,就再也没有说什么,而是请行长愉快地进餐。饭菜非常可口,而进餐的气氛也很和谐。就餐完毕,董事长潇洒地对行长说:“我们走吧。”行长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因为他看见主人没有付账,于是行长错误地认为,这家本城最为气派的饭店居然成了董事长私人的俱乐部。
接下来的交谈中,行长傲慢的态度改变了,董事长又不失时机地告诉他,自己的公司实力是雄厚的,只是由于面临新产品的推出问题,资金遇到了暂时的周转困难,所以希望银行能够给予援助。
毫无疑问,合作成功了。该公司按照预期的计划得到了银行的贷款,并且成为该银行最大的客户。
在谈判中,如果你不可避免地处于劣势,那么你应该尽量缩短你和对手之间的差距,最起码不能让对手把你看得过低。在我们上述的谈判实例中,那位急需银行资助的董事长虽然处于金融的困难时期,时机对他非常不利,但他没有表现出这种迹象,而是将自己的劣势隐藏起来,精心导演了一场戏,让行长钻进了他所设的圈套,从而达到了自己的谈判目的。
而战国时期的烛之武之所以能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退十万联军,也是因为他揣摩透了对手的心思,娴熟地运用了“避己所短,扬己所长”的谈判谋略。秦晋两国势均力敌,互为威胁,且两国毗邻,随时都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所以晋国的强大一直是秦穆公的一块心病,两国间的联合是暂时的,烛之武就抓住这一点,离间秦晋联军,同时又以假言迷惑对手,说郑国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既然这样那么对一切都无所谓了,从而将挽救郑国的真实目的隐藏起来,使秦穆公产生错觉,以为烛之武真的是“为秦国的利益而来”,从而转化了谈判的气氛,变敌对为友好,最终秦穆公班师回朝,烛之武也挽救了自己的国家。
在使用“扬长避短”的谈判谋略时,应该注意你的言行一定要带有诱惑性。用你自身的优势吸引对手的时候,让他在诱惑面前忽略你方的劣势。比如鱼贩子在集市上卖鱼的时候,如果是早晨,他可以这样叫卖:“快来买呀,新鲜活鱼,四元一斤。”那么,他所突出的是鱼的“新鲜”,而避开了鱼价的昂贵。在傍晚的时候,他就这样叫卖了:“快来买呀,便宜卖,三元一斤。”他所突出的是鱼价的便宜,而避开了鱼的质量。
无限放大和经营自己的长处
人生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经营好自己的长处。人只有经营好自己的长处,才能使自己身上的一些优点真正突出出来,然后变优点为优势,最后变为胜势。
我们常人所犯的最为严重的错误之一,便是相信利用优势必须以克服劣势为前提。实际上,只要劣势、短处、缺陷不影响你的工作效率和自信心,就别去理会它们。与其关注自己的劣势,还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长处,多看看对手的短处,然后以长攻短,取得胜利。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最高文凭是中学,因为在哈佛大学他没有读完就去经营他的电脑公司了。他是世界上及早发现自己长处并果断地去经营自己长处的人,成为世界首富不足为奇。
盖洛普国际研究与咨询公司,曾经对包括推销员、经理、教师、医生、飞行员和运动员在内的25万余名专业人员进行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最高水准的成就都是在人们借助其优势行动时取得的。
太太药业董事长朱保国,用短短五年时间,就使太太药业从一个地区性的新产品发展到目前销售遍及国内二百多个城市的全国品牌的民营企业。目前,他的身价估算市值已达50亿元。谈起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朱保国说:“一个人一定要学会经营自己的长处。”20世纪50年代,朱保国作为专业人才,受到新乡市政府领导的器重,在走仕途与办企业两种机遇之间,朱保国选择了办企业,到全市效益最差的化工厂当了几年厂长。朱保国说:“我这个人对看不惯的东西喜欢说,这一点在仕途上是大忌,但办企业却是长处。”
因为发现并经营好这个长处,官场上少了一个平庸的朱保国,而企业家队伍中却多了一个有个性的朱保国。后来朱保国又投身深圳,在这个属于敢说敢干者的天地里,他实现了自己创办企业王国的梦想。可以说,朱保国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对自己长处的发现和经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一生从事过十多种职业,没有一项成功,最后,他认准自己的长处是组织协调能力,而过去的职业生涯中,被埋没的恰恰是这一长处。于是,他投身政坛,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
经营好自己的长处,就是要求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各种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比如,做营销工作的,如果人际交往能力差,工作中自然是困难重重,可是你若是理论学习能力很强,那么你就应该把理论学习能力中的爱动脑的一面用在人际交往的观察和领悟上,以提高处世能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一定要善于发现并经营好自己的长处。
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全才,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乐器演奏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从懂事之日起就一直坚信自己是块音乐家的料,同时他从不把这美好前景视为当然或唾手可得。他深知只有抓住每一个机会勤学苦练,歌喉才会日臻完美,潜在的优势才能振翅高飞。无论在夜总会,在走廊,还是在教堂,他都不停地演唱。长期、艰苦而投入的磨炼终于铸就了他独特的风格,并且聚集了大批的崇拜者。
要经营好自己的长处,就要在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强化。“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经营,长处才能够帮助你成功。
那么,你的长处在哪里呢?长处就在你天性中的某个地方,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身上。如果你不甘于自己的平庸,它就会立即被唤醒。一旦你把它唤醒,它会带你到达往昔你从未登临的高峰,这是因为在你的长处里,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那里有你的价值所在。因此,对一技之长,保持兴趣相当重要。
在选择职业时,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无须考虑这个职业能不能立即给你带来很高的收益,能不能使你成名,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职业,应该选择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展的职业。长处是人生的一片沃土,成就的种子就埋在它的下面。经营自己的长处等于存了一笔利率最高的存款,它能使你的人生不断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等于贷了一笔利率最高的贷款,它会不断加重你人生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