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武清区港北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北洋军阀、江西省督军陈光远是河北省武清县(今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人,从小不务正业,好赌成性,还鸡偷摸狗,经常被家人毒打。村里有个叫赵三的,按乡亲辈论,陈光远应该管他叫三爷。赵三见陈光远被打可怜,经常把陈光远领到家中,百般照顾。后来,陈光远去了北京,从此再无言信。
许多年以后,在外面做买卖的人回到村里,说陈光远在江西当了督军了,手下有几十万军队,整个江西都他说了算。那时候,陈光远的父母早已辞世,有人就跟赵三说:“三爷,你打小没少关照‘臭****’(村里人给陈光远起的外号),这回他当大官了,你还不找他去,跟他要个官当?”赵三旱烟袋一叼,眼皮一翻:“他要真当了官,还用我说话吗?过不了一年半载,他就得拿八抬大轿抬我来,规规矩矩地把我当爷供起来,没有我,哪有他的今天?早让他爸拿皮鞭子抽死了!”人们就笑:“那你老就等着吧。”
可是几年过去了,村里不但没见八抬大轿,偶尔来两辆大马车也不是接赵三的,人家是娶媳妇的。村里人就拿赵三开涮:“三爷,臭****不是把你老给忘了?”赵三把旱烟袋往裤腰上一别:“这兔崽子敢忘恩负义?我找他去!”
赵三走了,再也没有回去。村里人都以为赵三在陈光远那谋到了官差,跟着陈光远享清福了。却不知赵三连陈光远的面都没见着,就让卫兵给毙了,尸首抛至荒野,让野狗啃得骨头都没剩。真是陈光远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吗?不是,是赵三把事做得太绝了。
那一日,赵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江西,找到了督军府。来到府门前,两个卫兵大枪一横拦住他:“站住,干什么的?”赵三把眼一瞪:“我找臭****!”卫兵“哗”地推弹上膛:“什么臭****,你活腻歪了?!”赵三吓了一哆嗦,赶紧说:“臭****就是江西督军陈光远,外号叫臭****,你进去告诉他,让他出来接我,就说他三爷来了!”卫兵一听,问清赵三姓甚名谁,来自何方,便进去通报。
卫兵把赵三的长相跟陈光远一说,陈光远立刻就要起身相迎,可听卫兵说赵三喊着要找“臭****”,脸又沉了下来,告诉账房拿来500块现大洋交给卫兵,对卫兵说:“这个人我不认识,把这些钱给他,打发他走吧。”陈光远这么做是可以理解的,他已经不是当年的小混混,是一省督军,土皇上,一跺脚整个江西都乱颤,赵三来找“臭****”,他要是认了,“臭****”这外号不就传出去了,他往后还怎么统治一方啊?
卫兵把500个现大洋交给赵三,说督军不认识他,让他拿钱走人。赵三一见,当时就火了,把钱往地上一扔,破口就骂:“这个兔崽子,当了官就不知道他是谁了?要是没有我,他早就让他爸打死喂狗了,让臭****出来接我,他要是不出来,我就在这里骂,直到他出来算完!”
卫兵一看,又急忙进去报告。陈光远一听,气得在屋里直转圈儿,让账房拿出一口袋现大洋,告诉卫兵赶紧打发赵三走。卫兵看着那袋子现大洋,眼珠子都直了,那是多少钱呢,拿回家一辈子都花不完。
卫兵把那口袋现大洋扔到赵三面前,让赵三赶紧走。赵三却连眼皮都不抬,点上旱烟往地上一坐,吐着烟圈就骂开了,陈光远小时候干的那些缺德事,他一件不落,全都骂了出来,连卫兵都听不进去了,只好再进去报告。这次,陈光远可真气坏了,心说,赵三啊赵三,你到底想干什么?你要是不叫我外号,我把你接进来,拿你当爷供着,你叫了我的外号,我也没恼你,给你钱让你走人,也算对得起你,你现在又当着卫兵揭我的短,我以后还怎么在这里混?陈光远猛地摘下帽子,“啪”地扔在了地上。卫兵一见,二话没说,出去就把赵三毙了,叫人把尸首扔到了荒郊野外。陈光远有个毛病,扔帽子就是毙人,卫兵当然执行了。岂不知,陈光远并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让赵三给气糊涂了。等卫兵回来复命,陈光远后悔得直捶脑袋,可后悔又有什么用?谁让赵三太气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像赵三这样的人,对人施以小恩小慧,哪怕是在人家危难之时送给人家一块干馒头,也时常记挂于心,总觉得接受恩慧的人欠了自己天大的人情,处处凌驾于那人之上,甚至不顾及那人尊严,一旦那人稍有“不恭”,便骂那人忘恩负义,当初那块干馒头不如喂狗。
我们社区里有一个叫刘民的孩子,得了急性阑尾炎,因为家里没钱,拿不出开刀的钱,疼得他在床上打滚。居委会知道以后,组织各家给刘民捐款,结果好多人捐款,有的捐五毛,有的捐一块,有的捐100元。得到了大家的捐款,刘民做了手术,很快康复了。为此,刘民对社区里的每个人都心存感激,见了谁都点头问好,非常客气。别人都说刘民这孩子懂事,唯独周大婶不以为然,她给刘民捐了100元,觉得刘民欠她的情不小,总是让刘民帮她干这干那,把几百块蜂窝煤搬到六楼,她连个“谢”字都没有,她觉得刘民应该给他干,没有她那100元钱,刘民的小命就完了!
有一次,周大婶让刘民往六楼扛煤气罐,七十多斤,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哪扛得动啊?刘民试了试,实在扛不动,就让周大婶找别人扛。这下周大婶可急了,指着刘民鼻子就骂,骂得那叫难听,刘民不敢还嘴,只是在那里哭。好多人闻声围过来,刘民给大伙跪下了,磕着头求大伙借他100元钱,他要还给周大婶,刘民说,周大婶捐给他的100元钱他受不起,他不想因为这100元钱,给周大婶当一辈子奴隶。
好可怜的刘民啊,因为接受了人家100元的恩慧,要忍受那么大的屈辱,难怪他宁愿跪下磕头向人借钱还给周大婶,也不愿让周大婶残害他的尊严。
恩是心上一扇门,当你向别人施以恩慧时,善从你的心中走出去,当你接受别人恩慧时,善从外面走进来。恩这扇门,永远在人们心中敞开着,当你向别人施恩的时候,别人也在向你施恩,当你接受别人恩慧的时候,别人也在接受你的恩慧。恩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从此处施去,会从彼处得来。因此,给人以小恩小慧,就想凌驾于他人之上,是大错特错的,最终结果,就是逼着别人关上心中的那扇门,不再接受你的恩慧,也不会有人再向你施恩。一个人如果没有恩慧相佐,灾祸就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