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财富心理学
19443000000014

第14章 谁来拯救你的财富泡沫——投资理财中的成本心理学(2)

杰姆·特雷在彼得·林奇眼中是个喜欢冒险的人,他从小就对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他最大的缺点是缺少成本概念。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有一次,杰姆·特雷看中了一个煤炭项目,于是准备投资。众所周知,煤炭生意虽然在短期内可以盈利,但从长远来看却蕴藏着很大的风险。而且,当时政府已经出台了压低煤炭价格的措施,让整个市场的前景变得非常黯淡。由于杰姆·特雷只看到其中带来的短期收益,并没有进行成本方面的核算,就投资了三处煤炭项目。最终杰姆·特雷的投资不仅没有获利,还出现了亏损。

而斯特兰是个细心的人,尤其表现在投资中。在彼得·林奇看来,斯特兰在投资中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运用成本核算的方式思考问题。比如,斯特兰进行投资前会充分考虑投资成本问题,并且对所要投资的项目能够从长远角度思考。在他看来,投资需要着眼于未来,投资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至关重要。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斯特兰找准了一个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并最终获得了收益。

“为什么他们在投资中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这要从两个人不同的投资心理说起。杰姆·特雷追求短期获利,没有对投资项目的成本进行计算,认为同时投资多个短期获利的项目就能盈利,但他忽视了投资成本问题——同时投资多个项目付出的成本代价为花费大量的心血、分散注意力等,这些高昂的成本代价无疑会对投资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杰姆·特雷最终投资失败。而斯特兰追求长期盈利,没有忽视投资成本方面的问题。

他认为,投资时最好将精力集中在一个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上,这样才能专心地做好投资。其实,斯特兰在投资前已经算了一笔成本账:假如投资多个项目,不仅分神,自己也无法集中精力,这势必会影响到投资;假如集中精力进行一项投资,不仅对投资方向有个清楚的把握,还可以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投资上,并最终获利。他们在投资中的表现让彼得·林奇的印象非常深刻,并感触颇深,从而为彼得·林奇日后的投资带来了借鉴意义。

可见,投资过程中懂得从成本角度思考获得的收益远比不懂得从成本角度思考获得的收益要多。因为,在复杂多变的投资活动中,能否运用成本心理进行投资是获利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彼得·林奇在日后钟爱投资有发展潜力的公司的原因。

5.为什么经济危机来临离婚率会提升

结婚是一件甜蜜且浪漫的事。但是,结婚以后的生活却是柴米油盐等平淡的生活小事。不可否认,生活的魅力正是从这些琐碎小事中体现出来。而与结婚和生活相比,离婚的成本好像更高。

如果将人们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与心理学中的一些现象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经济危机。历史上的数次经济危机向人们表明,每当经济危机到来时,婚姻危机也会随之产生并呈现出不可控制的势头。美国的《时代》周刊在评价这一现象时说,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一股强大的离婚潮就会来临。而历史也似乎在按照这一言论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进入了离婚率的第一次激增时期,而此时正是美国1969~1970年和1973~1975年的两次经济危机时期。在1981年,美国的离婚率达到了0.053%的顶峰,而就在此前的1980年,美国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在这之后,美国的离婚率开始下滑,到2007年,美国的离婚率跌至0.036%,这是1970年以来的最低值。而在2008年11月,金融危机再次降临,此时芝加哥大学商业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劳伦特发现,美国的离婚率随着这次经济危机再次呈现增长的势头。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恶化的现象若得不到扭转,离婚率将可能会越来越夸张。而其他国家的离婚率随着这次经济危机的到来也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那么,人们应该怎样应对可能促使离婚率上涨的经济危机呢?有人认为,度过经济危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抱团过冬,死不离婚”。毕竟两个人总比一个人有力量。既然如此,为什么离婚率会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上涨呢?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例,房贷危机就是使得许多夫妻劳燕分飞的主要原因。

房子是婚姻的成本之一,成本就是指生产者在生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根据一些相关数据显示,离婚率往往伴随着房价的上涨而攀升。在经济危机没有到来时,人们担心离婚会使彼此得到的财产减少,因此即使是很多感情破裂、貌合神离的夫妻也会选择“暂时这样生活”。而随着房价的上涨和高位运行,原本结婚前只需要10万美元的房子瞬间上涨到20万美元。这意味着,人们需要为婚姻付出更多的成本。这给那些原本感情破裂的夫妻带来了一个好处:这样不仅保证了他们离婚可能带来的可观收益,并且使得他们不必继续给一个已经不被自己所爱的人负担生活开销。此外,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房贷的压力使人们越来越不堪重负,因此很多人都争取在金融危机影响到自己之前赶紧离婚,以免自己的房产被没收。否则,自己投进去的成本就会烟消云散,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收益。

但也有很多人从经济危机中看到了另一个离婚的契机:虽然经济危机使他们的财产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但同时分手的成本也会减少。于是趁着经济危机而离婚的富豪人数不断上涨。2008年末,美国传媒大亨萨姆纳·雷石东的发言人宣布,雷石东将与他的第二任妻子鲍拉离婚。此前,雷石东曾经以25亿美元的代价从第一任妻子那里获得自由之身。五年之后,他与鲍拉的婚姻也以分手告终。而这次,鲍拉只获得了500万美元的离婚补偿。事实上,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就是离婚成本。

在一些以经济理论分析离婚现象的人看来,“离婚成本”是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对婚外情进行惩罚时,离婚成本的高低往往也决定着对婚外情的惩罚是否奏效。实际上,“离婚成本”是一个无法计算的成本。

首先,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需要人们付出经济成本,而经济成本相对较为好计算。此外,还有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教育成本等诸多不可估算的因素,例如出现纠纷的消耗时长,以及夫妻双方面对离婚时的思想压力和在离婚后夫妻双方必须对孩子付出数倍的努力等许多因素都是难以计算的。

在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看来,当组成婚姻的“合伙人”的预期收益超过保持独身或者继续寻找“合伙人”应当负担的成本时,这些人就会选择结婚。如果一些促使人们做出结婚的决定性因素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便会重新考虑他们的结婚决定。此时,对方收入的高低、寻找结婚对象时间的长短、对对方的了解程度和离婚的难易等诸多因素都会成为影响婚姻稳定性的因素,反之,就是离婚的理论。

实际上,对于用心理学理论来分析离婚现象的研究至今没有停止,现在也仍然有许多以离婚为主题的研究。不过,在谈到离婚成本时,很多人都将其划分为财产成本、精神成本和时间成本等。在选择离婚的人群中,有很多人认为现有的婚姻是一个缺乏快乐与自由的婚姻,反而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使他们无法透气,那么对于他们来讲,脱离现有的婚姻就会使他们获得快乐,而离婚的决策也与此密切相关。可是,很多人在做出决策时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是负值,而抛弃这段婚姻获得的解脱和快乐则是正值。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不太正确。当人们在思考“是否选择离婚”这个问题时,应该注意这几个因素:离婚究竟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快乐;自己究竟要为离婚付出多少成本;如果自己选择再婚,自己要为再婚付出多大的成本。

在结婚和离婚的问题中加入“心理学和成本概念”的因素,在很多人看来,不免有些拜金。可是,具有经济智慧的人才懂得,离婚实际上也是对投资收益的一次整合。因此,面对离婚,一些感情之外的因素也是十分值得人们去思考的问题。很多人在面对离婚时,首先思考的都是自己的婚姻质量如何。当他们对自己的婚姻质量有一个完整且正确的认识时,就会在夫妻之间进行疏导。假如他们的婚姻的确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那么他们只好选择控制离婚成本、解决离婚麻烦,使得自己可以与对方顺利地分手。

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危机成了婚姻忠诚度的试金石。因此,那些单纯地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必然会在经济危机中倒塌。此外,经济危机不仅动摇了经济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夫妻之间出现了感情摩擦,许多夫妻正是因此才选择离婚的。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夫妻被迫降低生活质量,必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琐事上斤斤计较。同时,生意冷落、事业和压力增大等原因也增加了夫妻之间矛盾爆发的概率,使得夫妻之间的婚姻成本增加,因此,分手必然成了最终的选择。

6.“沉没成本”告诉你,吃自助餐时不要试图吃回本钱

在很多人看来,“付出必定有回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事实总是毫不留情地给这些人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尽管如此,人们仍然不会改变“自己的付出能够获得回报”的愿望。因此,很多人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同时,不仅会思考这件事情能否使自己获得收益,还会思考自己在过去是否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成本。而在心理学家们看来,这些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们忽略了心理学上“沉没成本”的问题。

能将“沉没成本”恰到好处地说明的案例是人们在吃自助餐时的观念。在日本,很多人认为花费3000日元吃一次自助餐不划算,因为在自己还没有将付出的3000日元赚回时就已经吃饱了。可是,当他们看到新端上来的外形美观、味道诱人的新食物时,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夹一些。结果,因为吃了过量的食物使自己第二天身体出现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