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财富心理学
19443000000017

第17章 为什么财富能成为人们永不厌烦的话题——投资理财中的行为心理学(2)

人们常常会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投资市场从无到有,至今已经上百年了,不知道有多少前人给我们栽下了树,如果我们不懂得去这些树底下乘凉,真是浪费了那些前人的心血。

在投资领域中,经验要比理论更为可贵。因为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指导投资者永远获利,但是如果投资者能够吃透前人们留下的种种经验,便可在投资市场中大展身手。

4.致富梦想的实现,与理性消费密切相关

在心理学中,人们具有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特性,这被称为“理性”。在投资领域,投资者常常被划分为“风险爱好者、风险中性者、风险厌恶者”三个类型。风险爱好者的理性投资就是将风险看做乐趣并在自身利益中充分考虑“乐趣”;对于风险中性者来说,理性投资就是依据按期望收益率来决定自己的风险投资行为,而投资中性者本身与风险高低无关;对风险厌恶者来说,即使有高额收益和风险溢价,他们也不会轻易投资那些有风险的证券,而风险爱好者信奉的“玩的就是心跳”的理念也得不到他们的共鸣。

在投资市场中,大部分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区别只是他们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有差异。因此,大部分投资者都认为“理性投资”的表现是:

收益可以使自身利益增加,而风险则会使自身利益降低,同时风险和收益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关系。因此,若在投资行为中多承担一份风险,自然需要多一份收益来补偿。

与理性投资对应的是理性消费。从理论上讲,对所有的特定消费者来说,所有的消费品的边际效用都是相等的,这也是个人消费的最优越之处。举个例子:假如让一个人在面包与牛奶之间选择食物,如果他吃了很多的面包,他就会对面包产生厌恶的情绪,甚至是反感,这就会使面包的边际效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人们会选择减少面包的消费,增加牛奶的消费,直到面包的边际效用与牛奶的边际效用相等。但是,效用在实际生活中毕竟只是某个人的个人感受,因此效用会受到人的偏好等习惯的影响,从而无法作出比较和预测。所以,理性消费的实现是比较困难的。

关于消费理性,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的物品?首先,肯定适用于面包和牛奶,那么这个规律也同样适用于金钱吗?不一定。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的金钱逐渐增加时,他对金钱的渴望也将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而这种对金钱的渴望又会使他的金钱增加。就像人们常说的:“越有钱,就会越吝啬;越吝啬便越有钱。”

一次,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一同外出游玩。巴菲特让侍者买半打百事可乐给他,因为在宾馆里,百事可乐的价钱至少要比外面高一倍。令人惊奇的是,侍者欣然从命,这表示,侍者完全赞同巴菲特的消费观念和方式。而巴菲特表现的正是他的理性消费,就是每一个硬币都要得到最佳的使用。相反,还有一些人处在巴菲特的另一个极端上——他们没有充足的金钱,但是,他们往往要在众人面前摆出一个富人的姿态。通常,越没钱的人越善于摆阔,他们的钱便花得越快。因此,金钱不同于其他的消费品,金钱的边际效用不是负面的,而且不一定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同时,理性消费在理论上还与“选择的完备性假设”有关。按照这条理论,假如有A、B两样物品供人选择,那么人们对A、B两个物品的印象只有三种:A比B好,B比A好,两个一样好。不可能出现第四种情况。但是,无论人们怎样看待这两件物品,只要人们选择了对自己来说比较好的物品,那么他的消费就是理性的。但是,心理学家阿马蒂亚·森却在他的着作里引用了一个故事,借此对“选择的完备性假设”提出质疑,这个故事就是“布里丹之驴”。

这个故事说:布里丹有一头驴,原本这头驴有两堆草可吃,但是驴却在最后饿死了。因为,它不认为两堆草中的任何一堆草更美味,也不认为两堆草一样好吃,所以无法做出选择;也许它认为两堆草的味道都没有达到它的标准,所以不肯吃。阿马蒂亚·森在这个简单又有趣的小故事中提出了他的观点:关于选择的完备性假设,还有第四种情况可能发生。

其实,现实就是这个样子。理论论证出来的可能性远远少于现实生活中的可能性。所以,理性与非理性也不能完全概括人生的所有事物。

聚财、消费就像人生得失一样,永远都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尽管如此,理性的聚散之理仍然有助于人们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

5.市场中永远隐藏着风险,所以投资忌盲目

虽然很多新入市的投资者知道投资常常伴随着风险,但是他们仍然难以抵挡投资带来的利润诱惑。见多了暴涨暴跌的案例,即便是刚入市投资的新手也会感觉到市场风险的力量,从而知晓树立风险意识的重要意义。

当然,即使这些新投资者掌握了一定的防范风险的技巧,但是他们仍然在不断寻找更好的抵御风险的办法。

通常情况下,投资者在看见急涨时要把握机会卖出,看见迅速下跌则要勇于买进。但是,很多投资者并不清楚这个方向,他们在急涨时盲目追涨,看见下跌则忙斩仓卖出,于是他们常常是高买低卖。

年轻人刚刚进行投资的时候,往往对投资市场的变化趋势不敏感。

因此一旦被套牢的话,通常不愿意或者不能及时果断地作出选择。所以,新投资者在刚刚进入股市时,最好采取一些较为稳妥的投资方法,比如估算风险收益的比率。假如投资风险远远大于预期收益,要尽量避免盲目投资;假如股指处于高位震荡时期,就应该减少股票仓位。

假如年轻人希望在股票投资中获利,就要清楚:假如正值牛市,大多数投资者都能够盈利;假如牛市结束,总会有一些投资者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其实,这些投资者亏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贪婪、恐慌、急躁、后悔、没有及时纠正错误和错过了时机。其实,无论是新投资者还是已经拥有一定经验的投资者,假如不能克服这些弱点,依然无法防范投资市场中的风险。

在牛市中,很多投资者都选择了满仓操作。这些投资者往往将某一只股票在获利之后立即抛出,随后马上买入其他股票。在这些投资者手中,资金根本闲不住,他们的账户上也因此始终都被各种各样的股票充斥。然而,一旦大盘调整或者小幅波动,他们都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其实,投资市场的调整是正常现象,但怎样选择投资对象和投资方式也十分重要。即使在大盘下跌时,依旧有涨停的股票出现。假如投资者能够持有优质的潜力股,就会有一定的抵抗风险的能力。

数不清的投资机会隐藏在投资市场中,然而投资者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却是相对有限的,无法把握所有的投资机会。因此,投资者必须学会取舍,在投资前要衡量各种投资机会出现的原因以及热点的大小等诸多因素,这样才能够放弃那些小的投资机遇,从而在防范风险的同时抓住更大的投资机遇。

6.正确的投资方式是抢占财富制高点的依托

若想创造财富,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并把合理理财放在首位,这样金钱才会滚滚而来。假如一个渴望获得金钱的人没有获得金钱的正确渠道和合理的理财方式,即使他希望得到的金钱很少,他仍然得不到。

在美国佐治亚州罗马市有一所艾丽丝学校,而雷诺·艾丽丝就是这所学校的创始人。在20世纪初,虽然美国已经拥有不少知名的私立学校,但是公立学校的数量却不多。身为教师,艾丽丝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能让穷人的孩子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的环境,她决定筹措资金在当地建一所公立学校。

艾丽丝听说,知名的汽车商亨利·福特常常投资于公益事业,便决定向福特求助。然而,福特早已厌烦了别人把自己看做捐款专业户。因此,当他得知艾丽丝的来意后,只是从兜里掏出10美分的硬币扔在桌子上,轻蔑地说:“我兜里就这么多钱了,拿着它快离开吧!”

面对福特的傲慢与无理,艾丽丝并没有恼怒,而是拿走了福特扔在桌子上的10美分。回到罗马市后,她用这10美分在农贸市场上买了一包花生,将它们种在园子里。本来荒芜的园子在她的精心照看下,不久之后就成了茂盛的花生园。

艾丽丝卖掉这个园子,重新来到福特的办公室,但是这次她却不是来求助的,而是来还钱的。她将花生园的照片和硬币一起交到了福特手中,并对他说:“这是您给我的10美分,虽然不多,但是正确的投资方法为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眼前的一切令福特惊讶不已,同时他也对艾丽丝刮目相看。随后,福特便签了一张25000美元的支票送给了艾丽丝。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过,福特对艾丽丝所在学校的捐助才刚刚开始。在随后的几年中,福特陆续为爱丽丝的学校捐助了教学楼和几座哥特式建筑。当福特看到孩子们在他捐建的教室里用功读书时,他深信自己正确的投资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其实,正确的投资方法比一个人的能力和理想都更为重要。因此,人们不但要有致富的理想,还要有正确的投资习惯。这样,哪怕只是一笔数额很小的投资都会给投资者带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