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财富心理学
19443000000024

第24章 为什么索罗斯在金融海啸中还能大赚一笔——投资理财中的决策心理学(3)

纵观索罗斯的海外投资经历,人们不难发现:他在投资海外市场之前,除了对投资对象所处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局势、经济形势和市场情况进行考察之外,还会针对行业整体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在他的投资观点中,市场上的任何一支股票都必然从属于一个行业,而一个行业的股票在市场上的走势就会有相对明显的体现,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还反映出其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状况,而从这些状况中甚至可以了解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这就是所谓的“观一叶而知秋”。索罗斯认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反复经历兴盛和衰落的周期,因而市场中任何行业的股票都会出现高潮和低谷。他提醒投资者对于行业的变化趋势要格外留意,因为行业的变化趋势往往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自己所持股票的涨跌。同时,索罗斯并不赞同同时对多个行业进行投资,因为他反对盲目草率的入市行为。

索罗斯对选择准备介入的行业十分慎重,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还要慎重考虑介入时机和介入方式,而这就需要在投资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投资多个行业显然是超负荷的。因此,即使在选中的投资对象身上找不到合适的介入机会,他也绝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盲目入市,因为“投入仅仅一秒钟,市场就会发生变化”。

由于市场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投资者因而往往很难把握最佳投资时机。对此,索罗斯常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据此来判断出投资时机。

(1)某一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一个行业中发生灾难性事件,或者因竞争日益激烈而出现破产、倒闭和兼并等情况时,该行业的局势必然会发生重大改变,可能会崛起新的龙头企业并带领整个行业走出低谷。在这种时候,市场通常会出现反弹。然而,索罗斯提醒投资者,并非任何行业出现这种状况时都具有投资价值。他认为,只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一定行业基础的对象才是值得投资的。

(2)密切关注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的行业。索罗斯认为,一个在国家利益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行业无疑是值得投资的。因为这类行业往往会受到政府的扶持,即使在出现危机的时候,政府也会倾注资金将其挽救,而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就会部分地转嫁出去。比如,索罗斯投资美国的军工企业,就是算准了这一点。在行业出现危机时,美国政府出面注资,索罗斯则趁机抛售股票,从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3)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强盛势态的行业。由于市场风云变幻莫测,即使是一直处于强势的行业中的股票也会出现价格的波动,甚至出现大跌而进入低迷阶段。在这种时候,投资者就要认清其股价下跌的原因,准确判断其真实价值,因为其股价极有可能是由于被投资者过于捧高而严重偏离真实价值才下跌的。在这种时候,若发现其股价跌至远远低于其真实价值的情况时,绝好的投资时机也就显现在眼前了——低价位购入优质股无疑会为投资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益。

(4)新兴行业与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这类行业的股票属于成长型,投资者若能正确把握市场走向,投资这类股票就能获得很大的收益。20世纪70年代初,索罗斯判断美国市场的美容行业极具发展潜力,果断投资并从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1995年,中国海南航空登陆华尔街,索罗斯在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他的投资也确实收获了高额的回报。而索罗斯投资百度的举动无疑也体现出这位投资大师钟爱新兴行业、看重行业前景的远瞩性目光。

在把握以上几点的基础上,索罗斯认为把握介入市场时机时还要认识到供求变化。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和经济发展方向。

投资者不但要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还要随供求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才能在危机四伏的市场中抓住投资赢利的最好时机。20世纪70年代,索罗斯从一份私人报告中判断出美国能源将面临紧缺,于是大量收购石油、煤炭及开采设备公司的股票,不久就获得了高额收益。此后,索罗斯又通过市场调研,判断美国的食品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又大力投资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农业机械生产等相关企业,从而又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尽管投资市场变幻莫测,然而价值规律等基础和本质的东西却不会变,而且这些基础和本质也是投资者认识市场、把握市场的根本依据。从索罗斯的投资策略中,不难看出其超凡判断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长久的投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的。他说:“一名成功的投资者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没有判断力的投资者,就等于市场上的瞎子,只能盲目地跟从别人,被市场所左右。”

6.耐力是在投资中获得高额回报的重要条件

失败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兢兢业业”的“勤劳者”,他们觉得任何时候都必须留在市场中,并要有所行动;而对于投资大师来讲,耐心等待是他们投资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他们找不到符合标准的投资机会时,他们会耐心地等待,直到机会出现。巴菲特曾经说:“一种近乎懒惰的沉稳一直是我们的投资风格的基石。”而着名的投资大师罗伯特·斯莱特在评论索罗斯时,曾说:“索罗斯的秘诀是什么?首先就是无限的耐心。”由此可知,耐心是在投资中获得高额回报的重要条件。

对于索罗斯来说,没有行动的时期并不令他沮丧。事实上,他认为这样的时期非常重要。他曾说:“为了成功,你需要休息,你需要供你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他要利用这段时间来思考。在采取行动之前他要将所有遇到的问题都思考清楚,并找出支持他行动的理论基础。而他知道“为我察觉到的一种市场趋势寻找理论基础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他从来都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和思考。

索罗斯参与的投资总是历时漫长,因为利率或货币变动产生的后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所以投资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来迎接时间的挑战,一旦无法忍耐,机会就会随之消失,而索罗斯正好拥有许多投资者都缺乏的耐心,所以他总能抓住机会。在等待的过程中,索罗斯把时间花在思考、阅读和反省上,这使他对金融市场时时都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和接受范围内。

例如在引爆亚洲金融危机的泰国金融危机中,许多人都感觉这简直是太突然了,蒸蒸日上的泰国怎么会“一夜之间”就崩溃了呢?区区一个索罗斯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其实,为了狙击泰铢,索罗斯已经耐心地等待了长达5年的时间。

1992年,泰国经济界的人士,特别是金融界人士,不知为何冒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认为曼谷应取代香港,成为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成为第二个香港。在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的推动和刺激下,泰国政府一厢情愿地对外国资本敞开了金融市场大门。在这个时候,索罗斯就已经盯上了泰国金融市场。

在泰国金融业开放之初,外国银行带来了大量低息美元贷款,泰国金融业就此大尝了甜头。滚滚而来的财源使他们乐不可支,除了国内资产大量投资到并不急需的地方外,还开始大量地借贷投资到房地产、高档消费品等行业。投资的旺盛让泰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与此相应员工工资也成倍地增长。但泰国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工资增长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使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迅速下降,再加上持续增长的外债,为泰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植下了粗壮的祸根。与此同时,索罗斯一直在暗中耐心地等待泰国经济泡沫破灭的那一天。

泰国自以为是的过度发展使房地产业就如同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供求严重失衡。随之而来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不振,使得银行呆账、坏账激增,许多贷款难以收回,资产质量严重恶化。善于宏观分析的索罗斯正在窃笑:“对宏观经济体制的详细考察是任何投资的第一步,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一步。”

到1997年初,泰国金融机构所有的风险债权数额约为贷款总额的31.5%。更有人估计,泰国金融业坏账高达310亿~350亿美元,泰国人此时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美梦当中,但泰国的经济泡沫正在迅速走向破灭。

索罗斯在这时对自己的助手说:“在宏观层面上,泰国已经成了建立在沙滩上的堡垒——这个国家正在玩火自焚。”然后,他才开始打破这个沙滩堡垒的行动。

索罗斯令整个东南亚都从美梦中醒来,在他们眼里,索罗斯无疑是个恶魔。其实,索罗斯只是在长久地等待后,做了一个投机者应该做的事情而已。他从1992年看到泰国“幼稚”的行为开始,一直耐心地等到1997年泡沫膨胀到极点。可以说,是耐心让他一举打破了泰国的发展“神话”,并从中攫取了大量的利润,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在泰国的金融市场上看到索罗斯的一丝身影。

索罗斯绝不像普通投资者那样每天都在为做这样或那样的股市曲线而忙碌,在一次投资的真正机会到来之前,他会一直耐心等待。

投资对于华尔街的工作人员或者普通投资者来说,就好像每天工作就是要做的事。索罗斯曾对他的朋友——摩根·斯坦利公司的投资战略家拜伦·威恩说:“拜伦,你的问题在于你每天都上班,而且每天都认为你必须做些事情。而我不是这样……我只在上班有意义的时候上班,只在做事有意义的时候做事。但你每天都上班,每天都做事,你不知道哪一天是特殊的。”对于索罗斯这样的投资大师来讲,投资更像是勘探金矿,他们用大量的时间来寻找,而且明确知道他所寻找的目标,平时他完全不会把自己显露在众人面前,直到他寻找到了他所需要的“金矿”,并等到它的最佳开采时间出现时,他才会动用一切的力量来全力地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