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财富心理学
19443000000008

第8章 为什么说投资获利还需要良好的思维方式——投资理财中的思维心理学(3)

在谢尔盖·布林向富人求富的过程中,他更加懂得,创业之初的求富,不过仅仅是最初的原始资本的积累,如果能够并很好地运用这些财富再制造出更多的财富才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谢尔盖·布林最为佩服的人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即创造了财富神话的商业天才比尔·盖茨。同样与别人不同的是,很多人看到的都是比尔·盖茨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并连续13年都雄踞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首位。但谢尔盖·布林从比尔·盖茨身上看到的却首先是他对人才的渴求,比如他对自己的同学史蒂夫·鲍尔默由始至终的器重。比尔·盖茨在创建微软之初便力邀史蒂夫·鲍尔默加入,在遭到对方拒绝的几年后,比尔·盖茨却再次向史蒂夫·鲍尔默伸出了手,此时的微软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比尔·盖茨却依然以年薪5万美元和微软7%的股份为代价将史蒂夫·鲍尔默揽入到微软的大旗之下。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这位软件天才超于常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他所看重的是史蒂夫·鲍尔默在管理及营销上的才能。

谢尔盖·布林明白,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于是他也开始向社会广纳人才,并且为了留住现有的员工,他还在公司里实施了一项全新的举措。在西方人的眼中,有一句谚语叫做“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在谢尔盖·布林的谷歌公司,“免费午餐”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如此,在公司里健身、按摩、看病等都是免费的,并且公司每层楼内都有一个咖啡厅,只要是谷歌的员工或是客人,随时可以进去享用免费的咖啡和点心。谢尔盖·布林在谷歌推出的这种人性化的服务和留住人才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为谷歌的发展打开了另一扇门。另外,谷歌公司对所有员工实施了一项奖励计划——无论是哪一位员工有什么好的点子,都可以直接将其卖给谷歌,并且每个员工都可以在每天抽出工作时间的4%,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情。在如此宽松的软硬办公环境之下,谷歌的业绩曾几乎以新贵的身份直追微软,当然,这里也有微软自身的原因——微软在2006~2008年推出的Windows Vista在用户间的反应平平。

尽管微软也曾出现过一些失误(比如,在智能手机的研发上因为迟迟不能推出新品,从而让苹果一举占据了市场),但这些失误并不能影响谢尔盖·布林对比尔·盖茨的个人崇拜,因为微软在比尔·盖茨多年的运转之下,其发展的速度与微软在IT业的霸主地位简直可以用无与伦比来形容,微软这种地位在短时间甚至是之后的数十年间都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因为只要有电脑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微软的影子,而且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信号可以到达的地方,微软也将会出现在那里。而微软之所以会取得如此的成绩,主要是因为软件工程师出身的比尔·盖茨不仅掌管着微软的决策权,还在研发着Windows系列的新产品。也就是说,壮大起来的谷歌如果无法不断地研发出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的新产品,那么之前谷歌励精图治所积累起来的财富顷刻之间将会化为乌有。谢尔盖·布林深谙这个道理,因为微软在仓促之间推出的Windows7正是为了弥补公司在2006年推出来的那款Windows Vista的失败。

作为电脑工程师出身的谢尔盖·布林,其实早在公司上市后不久,便从比尔·盖茨身上看到了这一点,而经过反复地思考定位之后,谢尔盖·布林在谷歌公司里成立了一个新的神秘部门——Google X。这个神秘的部门直接由谢尔盖·布林领导,这个部门的人员所从事的工作都是研发一些处于科技前沿的高端项目。比如,谷歌眼镜和无人驾驶汽车等。这一代号为Google X的神秘部门一经成立便很快吸引了很多员工的眼球,成为谷歌内部最具活力也最为炙手可热的部门,很多员工都以能够进入公司的这一部门为荣,以至于Google X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拥有了数百人之众。所以,仅从Google X的发展之速度看,Google X将成为谷歌的未来之星。

无论是在创业之初还是在企业遭遇到发展的瓶颈谋求新的突破之际,谢尔盖·布林总是能够从那些强者的身上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谢尔盖·布林并没有局限于那些成功的富人们当时在求富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而总是能够读懂他们在求富之路上的思维,并勇于开拓新的思路。所以,在谢尔盖·布林与拉里·佩奇的带领之下,谷歌以后来者的身份很快便成为可以和微软与苹果相抗衡的IT界新贵。

由此可见,想要做个有钱人,就要借鉴富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6.朋友也是获取财富的有效渠道

或许你并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或许你并没有出生在“王公贵族”的家庭,但是这些都不是阻碍你成功的因素。只要经过奋斗,你的生命价值终能得到体现。任何人的生命都离不开朋友,因此朋友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很重要的。

有的朋友可以在生意上帮助你,有的朋友可以为你排解生活的压力和痛苦,而有些朋友会将你带入堕落的深渊,带你走上犯罪的道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身边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决定着你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这个圈子中的人大多有同样的工作、经历、兴趣等,并且会对这个圈子中的其他人产生影响。如果你的朋友圈子中的人大多数都是商人,那么即使你现在不是商人,你也会受他们的影响,对商界产生兴趣,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进入商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可以说,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一个好的朋友,就像一位良师一样,在生活中工作上帮助你、提携你,让你永远充满激情,拥有进取之心;一个坏的朋友,就像是罂粟花一般,虽然看起来很好,但是当你有难的时候,他们会远离你,甚至会落井下石。因此,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如果你想成为商人,你就多交些商界的朋友;如果你想成为投资者,就多结交些投资界的业内人士;如果你想走出消极的人生态度,那就多结交乐观向上的人,有他们的带领和感染你会发现生活十分美好。

保罗·艾伦从小就是一个安静的男生,他喜爱音乐、喜爱天文,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是弹着钢琴听着优美的曲子,就是望着天空发呆。因为他的沉默、不善交际,他身边的朋友并不多,有一位比他小两岁的金发男孩就是他的好朋友。这个金发男孩需要向保罗做图书管理员的父亲借阅计算机类的图书,并且不时倾听保罗美妙的钢琴演奏。

在这样的来往中,他们成了好朋友。保罗喜欢金发男孩的聪明、好学、谦虚,于是他经常带着金发男孩出入学校的计算机房,一起玩各种编程游戏。临近毕业,凭借过人的天分,保罗成为仅次于金发男孩的编程高手。

1971年,保罗考上华盛顿州立大学,学习航空制造。次年,金发男孩进入哈佛学院,学习法律。虽然两人在不同的学校,学习不同的专业,但是他们的来往反而更加频繁。金发男孩继续跟他借最新的计算机类图书,他也继续和男孩讨论编程问题。

1974年寒假,保罗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文章,看到这个消息,他感到很兴奋,因为他觉得金发男孩能够实现拥有一台可以放在家里的“小”计算机的愿望了。于是他立刻拿着那本杂志一刻不停地赶到哈佛,找到金发男孩说:“你看,能放在家里的计算机被研究出来了。”当金发男孩看到这篇文章时,立刻做出决定,拉住保罗说:“你不要走了,现在是咱们大展拳脚,做一番大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