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打不骂培养男孩的100个细节
19444400000001

第1章 序

家有男孩怎么教?这是我们为人父母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男孩与女孩的培养方式与培养侧重点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男孩与女孩之间的差异,对男孩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最大程度地把他养育好,教育好。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我们要注意磨练男孩的意志,让他具备坚韧的性格,明白人生的可贵,珍惜当下拥有的幸福生活。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这样,他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进而他才会奋发图强,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财富,并有所作为。

可是,面对淘气的男孩,面对不听话的男孩,面对我们无从“下手”的男孩……我们应该怎么办?打他?骂他?愤怒不已?其实,无论面对怎样的男孩,我们都要把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不打不骂。只有把握这个原则,我们才能克制自己,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男孩。事实上,培养男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明事理,让他心智成熟,让他会做事,会做人。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我们冷静下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性思考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这样,面对男孩,我们才能智慧地教育他。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经常在不经意间对男孩非打即骂。也就是说,打骂男孩的现象在今天众多的家庭中依然普遍存在。当然,打骂男孩并非我们的本意,但为什么又会对男孩“恶语相向”、“拳脚相加”呢?

当然,不打不骂并不代表我们对男孩就真的“一个手指头都不能碰”、“一句过火的话都不能说”,其实,对男孩不是不可以打,也不是不可以骂,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有智慧地打,如何有轻重地骂。不过,在没有掌握足够的智慧、技巧之前,还是不打不骂的好。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打骂男孩的父母,其出发点是好的,他们对男孩肯定是爱之深,结果也就责之切。也就是说,这些父母对男孩是“恨铁不成钢”,殷切希望男孩能成材。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打骂男孩的借口。

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过:“粗暴的家长作风是最无教育智慧者采用的。”英国另一位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也曾指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不要打骂孩子。打骂式的管教,其所养成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我国老一辈革命家邓颖超同志也说过:“打骂孩子,使孩子一时表面服从,心里反感,甚至也学着对待别人。用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养成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不正常的性格。”的确如此,打骂男孩,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男孩的问题,反而会摧残男孩的身心,导致他丧失自信,性格扭曲,越来越叛逆,甚至还可能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如离家出走、自杀等,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另外,经常受父母打骂的男孩,自尊心会受到严重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妄自菲薄,会很容易就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再有,男孩模仿能力极强,父母对他施以暴力,他也会将这种暴力行为施加到比他弱小的孩子身上。一旦他养成这种粗暴行事的性格,长大后也会有暴力倾向,那他未来的人生事业一定会受到阻碍。到那时,我们悔之晚矣。

所以,我们不要给男孩做坏榜样,不要用打骂的方式教育他,而要接纳男孩,尊重他的独立人格,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尊重被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实质和精华。”尊重男孩,对男孩不打不骂,才能让他扬起人生自信的风帆。

我们还要改变一个观念:虽然男孩的生命是我们给的,他也是我们辛苦养育大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没有权力对他任意处置,当然也包括不能随意打骂他,即使以教育他的名义打骂他,也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我们应该爱男孩,应该以人为本,应该尊重和保护男孩的权利。

那么,不打不骂培养男孩应该注意什么呢?也就是说,培养优秀男孩的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本书所要回答的。本书从“不打不骂是一种教育智慧,了解男孩,尊重男孩,教男孩学做人,别替男孩包揽过失,舍得让男孩去吃苦,教男孩学会独立,塑造男孩的健康心理,培养男孩的情商,拓展男孩的视野,走进男孩心里去”11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培养男孩的100个细节,更用若干实例来解读这些细节。

本书阐述了“不打不骂培养男孩”的教育精髓和规律,语言通俗简洁、精辟凝练;视角独特,富于智慧;方法实用,可操作性强,是一部难得的培养男孩的家庭教育读本,值得每一位关注男孩成长的父母拥有。

不打不骂,并不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但却是一种教育态度,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所以,“不打不骂”的教育理念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其实,懂得了“不打不骂”的价值之后,稍微改变一下自己,教育男孩这件事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不打不骂,会给我们一个提醒、一种警示;不打不骂,会让我们驻足、反思;“不打不骂”的案例与方法,会给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会给我们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