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19450100000034

第34章 思维差异——不要把成人的思维方式灌输给孩子

曾经听过以下这样一个故事。幼儿园老师总觉得班上的一个孩子不听话,让他把手放在身后认真听老师讲话,他总是东瞅瞅西看看;让他乖乖地坐着,他却一个人跑到玩具堆中自得其乐去了。老师觉得这个孩子着实令人头疼,就让他的妈妈来学校,希望他的妈妈能好好管教他一番。当孩子的妈妈听了老师的控诉之后,孩子的妈妈微笑着看着老师,平静自若地说道:“老师,我给你说个故事你就会明白我的孩子并没有做错。”完整的故事我记不大清楚了,大概意思就是说,在来这所幼儿园之前,她的孩子在看到“0”时,会把它想象成足球、苹果、太阳,甚至给它添上几笔就能变成手表、娃娃、飞机;但现在她再问孩子时,孩子只会告诉她,这是零。之后,孩子的妈妈没有责备孩子半句,只是问了他一句:“今天在幼儿园快乐吗?”

现状的悲哀

再来看看我们周围:“小宝,出去一定要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这样子大家才会喜欢你”,“小宝,把你表演最棒的那个节目再给大家伙演一演,这才是乖孩子嘛”,“他打了你,那你干吗不还回去?还哭,你要打回去才对”,“你应该先练钢琴,再练书法”,“小宝,拉紧妈妈的手,要不然危险”等。从孩子小时候开始,父母对孩子就开始了所谓的监护人责任,告诉孩子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对任何事情都给了严格的能做与不能做的界定。好像孩子的生活就是父母生活的延续,他们没有自主的思想,更没有自由的行为,一切父母说了算。听父母的话,就是好孩子,不听就是不孝子,就是叛逆。在我国,从孩子小时候开始,父母就掌控着孩子的一切,当他们掌控不了了、孩子好像越来越不听话时,孩子的所作所为经常不是父母所期望看到的,父母就会生气,就会愤怒,就会骂其是叛逆;或者当父母觉得应该放手让长大的孩子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时,孩子却什么也做不了,父母就会觉得自己生养了一个没有能力的孩子而暗自伤悲。不管怎样,父母都认为孩子的思想应该是建立在他们思想基础上的,超越了这个基础父母将变得无所适从。

父母教育素养的偏差走向——爱的控制欲

父母对孩子的掌控,或者父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父母对孩子爱的体现。尤其是在孩子没有独立自主能力之前,可以说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毕竟孩子还不懂事,对孩子的养育与栽培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但孩子会逐渐长大,当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并有了自己独立自主的意愿时,孩子就成长为社会中一个独立的人。这种独立不是说完全脱离父母而存在,就像父母不能脱离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之间有着血缘关系,有着精神上的联结,这是生命的延续。

长大后的孩子同样需要父母细心的呵护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不是要父母掌控他们的思想,不是要遵循父母的脚步来生活,不是继续父母未完成的使命。孩子有孩子自己的生活选择,父母在理性的指导下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该横加阻挠。当孩子需要一种冒险精神的鼓舞时,当他们需要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时,当孩子想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父母是否能轻易洒脱地放手呢?已经习惯替孩子打点一切的父母,面对孩子的独立根本无所适从,他们甚至不愿意相信孩子已经是大人了,已经到了快要离开他们的时候了,所以面对变化,不愿意做出改变只是父母的不习惯。父母继续顺着自己的思想想当然地为孩子安排着一切,殊不知,这是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最为反感的事情。如果孩子对父母提出的思想欣然接受那当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倘若不是这样,其结局自然是水火不相容。

有时,父母会很困惑,怎么一向听话乖巧的孩子突然之间变得这么倔强,这么让人闹心?孩子总是有自己太多的想法。其实,这是青春期青少年自我意识快速增强的时期,独立意识的萌芽使他们开始期待成人的生活,他们不愿意再被看成是不懂事的小屁孩儿,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与支持,因为他们真的长大了。但看着孩子成长的父母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曾经嗷嗷待哺的婴儿已经不需要父母的呵护与照顾了,这个突然的变化使父母一时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孩子始终是孩子,无论长多么大,他们都是需要被父母照顾的孩子。再说,事关孩子未来的许多重要之事,父母岂能放心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于是爱子心切的父母总是认为自己为孩子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孩子所要做的就是执行达到这个目标就好了。然而,父母的这种出发点只是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考虑的,他们忘记了青少年独立意识的增强,忘记了青少年渴望自由的心情,忘记了青少年不愿受制于人。本来,父母最了解孩子,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可是父母权威的意识偏偏就占了上风,忽视了细节,导致孩子就是不愿遵从父母的指令。

《歌舞青春》给我们的反思

有多少父母真正问过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就算问过,又有多少父母尊重过,支持过?青少年钟爱的事物父母未必能够接受,如摇滚乐、嘻哈舞等,父母无法理解孩子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只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和荒废学业。

在《歌舞青春》中,Troy的父亲是篮球教练,他认为Troy毫无疑问地将会与篮球为伍终生,况且Troy的篮球真的很棒,而且他也喜欢。但Troy心底真正的声音是这是父母为他做的选择,由不得他喜欢与不喜欢。父亲对他赋予了极高的期望,他是否如父亲所愿拿篮球全奖继续打下去?舞台上的爆发与激情给了Troy全新的感受,他深深地喜欢着舞台上专注的自己。他想唱,而父亲对此却是万分不能理解儿子怎么可能不打篮球而去唱歌,他的父亲满是迷惑。Troy的父亲除了篮球对儿子的其他方面真的不是很了解,Troy的队友更是无法相信他们的领队也是唱歌高手,他们无法接受,所以为了阻止Troy唱歌,他们做出了种种滑稽的行为。当然,最后的结果是Troy力排众议,用自己的坚持与实力向大家交上了完美的答卷,获得了众人阵阵掌声,让父亲进行了深层思考,让球队重新有了心灵的默契。这不能不说是值得称赞的一例。

父母的惯性思维就像青少年的惯性思维一样,使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但父母比青少年更为成熟历练,只有给予证明,父母接受起来相对来说要容易许多;而且父母对孩子的变化往往较为敏感,注意到孩子的兴趣所在,了解其兴趣来源及日后的发展方向,不妨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做出相应的策略与协商。父母尊重孩子,孩子也就不会反抗了。反抗是因为孩子自己受到了压制。父母应该明白凡事都有两面性,一味抱怨孩子不懂事,还不如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之所在,说不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