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19450100000053

第53章 空虚问题——孩子一直空虚无聊地打发时间怎么办

人一生的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在特定的阶段人们执行特定的任务。在青年前期,青少年基本上是在学校度过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塑造人格和优良品质,学习步入社会后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和技巧,学习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成长于学校的教育。从理想的角度来看,这个阶段应该是青少年最有激情、最有活力的阶段,是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段。探索未知的领域、结交知心的朋友、弥补自身缺陷的遗憾、完美演绎自己等,在这个阶段有太多的事情等着青少年来参与和完成。然而理想并不是现实,现实总是使人忧虑与烦恼,尤其是学校中的青少年更是感觉不到充实的生活,反而空虚感十足。青少年的厌学情绪在我国比较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现实来看,小学教育背离基本宗旨,当属首因。小学教育的基本宗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

人们把学校分为小学、中学、大学,这正是为了将教育工作和个体发育成长规律结合起来。对智力培养来说,在小学阶段,要大力强化探究反射,培养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在中学阶段,要在强烈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大量吸收知识;到大学阶段,要在强烈学习兴趣和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训练逻辑思维,强化判断、推理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特征。所以,在小学阶段,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关乎智育,而且关乎德育和身体的发育。当把学习兴趣引向道德观念的学习时,孩子会逐渐变得很懂道理;当把学习兴趣引向体育学习时,孩子会懂得如何促进身体健康。当然,如果忽视上述这种规律性,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

很可惜,有的小学学校或老师,并不是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成绩的,而是通过加大工作量等其他手段,甚至用训斥,讽刺、挖苦、惩罚来督促孩子学习,这是很不对的。例如,写错一个字就要罚写五十遍,这种做法会直接损伤到孩子的学习兴趣。由于学习兴趣低落,学习信心不足,加之对成人世界不公平对待的不理解,反抗变成了孩子的主要应对方式之一,如消极对抗、离家出走、高度焦虑或抑郁。这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确实是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存在的严重问题。

空虚的动因

空虚感更多地出现在青春懵懂的时期。这是青少年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出现的时期,而很多父母不了解这个时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只是以迷惑不解的神情、纠结错乱的烦躁心情来断然地处理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从而导致很多本可以轻松化解的亲子矛盾。学校的老师、领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清晰的认知,遗憾的是他们长期处于固定不变的职业领域容易丧失常有的概念与判断视角,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异常心理与行为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断,把正常人该有的情绪与偏见带入这个关系,从而忽略了正确引导青春期青少年的重要性,以至于造成很多师生之间不必要的冲突。

青春期青少年特殊的心理活动特质会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行为活动。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渴望很多不应该渴望的东西。生理的快速发展使青少年感觉自己已经是成人了,他们认为应该拥有成人该有的权利,成人不应继续把他们当成襁褓中的婴儿来看待,他们需要更多自由呼吸的空间。然而心理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着生理上已经成熟的青少年,他们有敢于担当的一面,而实际上在内心是非常渴望父母庇护的。如果没有安全的堡垒支撑,那么奋进的青少年只能是冲动、缺乏理性的盲干者。他们需要依赖父母,需要成人的热切关注,需要成人的真诚认可,需要尊重。但在成人的眼里,孩子始终是孩子,对孩子过度的管束、殷切的期望都是对他们最真诚的关爱。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人生观出现了冲突对抗,互相之间缺乏交流使这一问题日益严重,流于形式。青少年认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与同伴交流又怕引来讥笑,于是终日被这些问题所困扰,无心学习,产生了越来越强的空虚感和孤独感。

产生空虚的另一个原因是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的青少年不满意自己受成人的摆布。学习压力的增大、精神生活的贫乏、性生理心理的成熟使青少年有了更多的渴望,可这些却是传统道德习俗所忌讳的事情。所以,青少年只能选择反抗与叛逆来引起成人对他们的关注,希望成人关注他们的需求并认可他们的行为,希望获得鼓励与支持,期望成人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渴望成人能够敞开心扉地与他们进行心的对话。心理发展的滞后使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无法清晰地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可能隐隐约约感觉自己有种强烈的需求,但又不知这种强烈的需求是什么,所以他们更希望成人主动。然而,面对沉默的青少年,成人往往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不知道怎样才能打开他们关上的心门,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得知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十分苦恼的成人面对孩子,只能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

解决之法

总体来说,空虚是因为青少年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理解与关爱,他们的烦躁没有人能够懂得,学习上的压力、情感上的困惑、未来的道路选择逐渐都堆在了他们的面前,当以内心有限的承受力面对强大的压力时选择逃避总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不错方法,所以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会感觉到深深的空虚。父母不应在孩子出现沉默之后才表现出强烈的关注,这样会使孩子觉得只有他们出问题了,父母才会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他们。恶性循环的运转绝对不是解决问题之法。

父母应该积极地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把自己对孩子这一代表现出的心理与行为的认知态度敞开心扉地与孩子探讨。孩子天性纯真的心定能感受到父母给予他们的关爱,没有芥蒂的存在,父母与孩子始终是一体的。拥有这样的氛围,当孩子烦躁不安时,当孩子出现困惑时,有父母的理解在,有父母的疼惜在,有父母的宠溺在,难题将不会是难题,而是成长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