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腼腆害羞,妈妈怎么办?
19450200000043

第43章 还你东西,谢谢你!——教孩子借东西后要及时归还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美德。借了别人的东西,用过之后及时归还应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而且在《弟子规》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其实这就是俗话说的“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但是,现在有许多孩子却变得“好借不还,再借困难”,当他借了东西却又不能及时归还对方时,就会给他人留下失信的坏印象,别说再也没人愿意借东西给他,恐怕是再也没人愿意与他做朋友。

曾经有一个男孩经常向同学借东西,而且借了不还是常事,因为他觉得同学之间就该“互通有无”,“你的就是我的”的思想长期占据着他的大脑,他觉得只有这样大家才显得亲密无间。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只要是被他借过东西的同学都渐渐地不再找他玩了,每次看见他总是催他还东西。不仅如此,他借东西不还的“美名”也被同学们传播开来,从而再也没人愿意与他做朋友了。

男孩很苦恼,同时他也觉得其他同学很没“义气”,不就是借了个东西嘛,至于这么小气吗?男孩委屈地向妈妈诉苦,可妈妈却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孩子的诚信美德正在逐渐消失。她不得不开始想办法,以帮助孩子重新找回丢失的美德。

这个男孩显然陷入了一种认识误区,与朋友相交,可以亲密无间,但并不代表不分你我,尤其是在东西、钱物的归属问题。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不是他的东西终究不是他的,借了就应该还。当孩子明白了这一点后,他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而对于腼腆害羞的孩子来说,向人借东西就已经需要很大的勇气了,再让他去还,也就意味着他还要再和人接触一次,或者和人再进行一次交流,这可能会使他更紧张,使得他的还物之期就会一拖再拖,可这就会给人造成“借物不还”的错觉,进而影响他的人际关系。

那么,我们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帮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呢?

多给孩子讲讲诚信的故事

如果单纯地给孩子讲道理,告诉他“借人物,及时还”是个好品德,他也许并不愿意听,而且枯燥的道理也无法吸引孩子的兴趣。此时我们不妨借助一些诚信做人的小故事,尤其是著名人物的故事,来让孩子体会这个道理。

比如,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自幼家贫,但他却很喜欢读书。为了学习,他便经常向人借书,但每次他都能及时归还,从不拖欠,因此他借书从来都不难。

有一次,他对一本书爱不释手,便决定抄下来,可是还书日期到了,他便不顾寒冬腊月,也不顾黑夜白天,赶在还书日期当天,不仅将书抄完了,还冒着大雪将书还给了主人。这令主人大为感动,并准许他随时都可来借书,而且不限定还书期限。

类似这样的故事会让孩子对“好借好还”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他就会因此受到感染,并使自己也成为一个守信之人。

提醒孩子提前定好归还期限

借物及时还提到了“及时”这个词,什么是及时?就是不拖欠。那么为了不拖欠,我们可以建议孩子在借物品之初,就和物品的主人定好一个归还的期限。

孩子要根据自己使用的程度、时间进行一个初步的估算,比如借一本书,他就要考虑一下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及平时的时间安排,大概什么时候能看完,给主人一个确切的归还时间。这样对自己就是一种约束,使自己不会变得拖沓。

当然,世事难预料,有时候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耽搁,到了期限,孩子可能没看完书,或者借用的东西依然要用。这时我们也要提醒他去和主人说一声,并再和主人定一个延长期限,不过这个延长期限不要太长,最好不要长过原来的借物期限,否则会引起主人的厌烦。

让孩子一定要慎重对待所借物品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这样一种设想,假如他有一本书借给了别人,但当那本书重新回到自己手中时,不仅过了很长时间,而且还被弄得破破烂烂,那么他会有怎样的想法呢?相信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觉得很不愉快。

我们就可以由此来提醒孩子,借了他人的东西,就要谨慎对待,不要弄脏、弄破,要让主人觉得能放心将物品借出去。

另外,有些孩子对公用的物品觉得无所谓,借用公用物品时就不会那么小心谨慎。比如,学校大扫除有时需要孩子去借公用的大扫帚,有的孩子可能会抡着扫帚当玩具,或者不好好拿着而随手乱扔。类似这样的做法就是不正确的,不管是公用的还是私人的,只要是他借的东西,都应该慎重对待,不要弄脏弄坏,这样才算真正做到了“好借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