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腼腆害羞,妈妈怎么办?
19450200000053

第53章 我最厉害了,别惹我!——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

美籍德国犹太人、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曾指出:“利己主义与孤独是同义语,人不可能在与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人只有和他的同胞休戚相关、团结一致,才能求得满足与幸福。”可见,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是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会导致被排斥或被孤立的后果。

但是,在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是他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成长过程。正常情况下,孩子到了3岁左右时,他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了,此时,他已经意识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和认识世界了。

随着孩子与他人交往活动的增加,以及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逐步认识,他渐渐有了“他人”的意识。到了4~5岁时,孩子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会有更清晰、更明确的认识,而且也能够理解自己的一些行为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接受了不恰当的教育或引导,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就会增强,而对“他人”的意识则会减弱,导致他自我倾向过于严重。即使到4~5岁,甚至更大一些时,他对自我的认知还停滞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不会考虑他人。

曾娅是全家人的小宝贝,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人不管做什么都会以她为中心。这让她的自我意识很强,做什么都要“拔尖”。

一天,曾娅所在的班里举行了手工大赛,她的作品虽然也受到了老师的夸奖,但却没有得到第一名。曾娅很不高兴,在学校里脸阴了一天,同学都不敢靠近她。晚上放学回家后,她不但为此向家里人大发脾气,还乱扔东西。

曾娅的坏脾气和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与家人对她的溺爱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孩子往往被置于家庭中最主要的位置,家人每天围着他团团转,并且竭尽所能地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久而久之,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就会越来越强。

此外,由于我们的过度保护,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养成内向、胆小、害羞的个性。而当他变得既内向腼腆,又倔强好胜的时候,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就会变得更加强烈。

我们是孩子最亲的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帮他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使他能将眼光放得远一些、宽一些,并可以做到替他人着想。当孩子能够这样做时,他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才会顺利地与他人交往。

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能事事以他为中心。比如,吃饭时,我们不要再将好吃的或是孩子爱吃的饭菜都摆在他面前,而是全家人平等地分享;家庭扫除时,我们也不能再让孩子享受不参加的特权,而是要让他拿起工具和我们一起打扫房间;外出游玩时,不能他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而是要让他与家人一起商量……

当孩子意识到他在家庭当中并没有什么特权,相反,还要做到尊重和孝敬老人时,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就能渐渐消除了。

坚决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我们平时会毫无条件地答应孩子所有的要求,但这只会增长他自私的心理,因此,我们要坚决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以如,他要自己独占好吃的东西时,他要我们给他买昂贵的玩具时,他要我们找借口帮他躲避学校的集体活动时……我们都要态度坚决、语气委婉地去拒绝他。当孩子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按着他的意志来,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会被允许时,他就不会再以自我为中心了。

教孩子学会分担与共享

孩子的自私有时源于他不懂得分担与共享,而且意识不到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教他学会分担与共享。

比如,当我们在家里忙家务时,可以适当地向孩子“示弱”,让他来帮着我们一起干;当他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时,可以让他将自己的玩具或者零食分享出去;当听说他的同学在学习或是生活上有困难时,可以让他主动去帮助对方……

在分担与共享的过程中,孩子会得到他人的认可、欢迎和感谢,也可以得到成就感和快乐感,更可以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会使孩子不再过于害羞与腼腆,能帮助他告别自私与霸道,并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成为一个大大方方、人见人爱的孩子。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孩子能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能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更能品尝到取得巨大成功的喜悦……这不但能增加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还可以帮助他脱离自我的小圈子,走向更广阔、更有意义的天地。

所以,我们平时不要为了迁就孩子而允许他逃避集体活动,更不能以任何借口对他加以阻拦,而应该对他说清楚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处,并鼓励他积极踊跃地投身到集体活动中去。

教孩子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并试着理解和关爱他人,有助于孩子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所以,我们要把握一切机会,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这个处世哲学,引导他去理解和关爱他人。

比如,我们可以经常与孩子玩“角色互换”的游戏,也可以带他去帮助他人,还可以将我们的劳累和病痛告知他,让他替我们“服务”一下……

当孩子做到了换位思考,能够去理解和关爱他人时,他就会自觉地调整和改变自己自私自利的行为,从而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