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创业前奏曲(第二部)——网站运营之人性、策略与实战
19450500000029

第29章 网性与用户的心理惯势

很多做过互联网产品的人,对网站产品本身的感觉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功能,而是从用户的心理层面来研究产品。我们看到很多论坛,即使人再多,流量再高,用户仍然不会把它当成一种有影响力的媒体来看待。例如,虽然天涯论坛流量很高,但它的媒体影响力仍然不及新浪。因为用户也好,广告主也好,把新浪等门户定义为媒体,媒体的本质就是影响力,而论坛在传统的心理惯势上被看做交流的平台。近年来微博的影响力逐渐上升,传媒影响力出现了根本变化,而新浪微博再次抓住机会,提升了影响力。

SNS具有论坛的所有功能,而且有更便捷的交互体验,但是SNS仍然不会被当成论坛来使用。不在于产品功能本身,而在于用户的心理需求。当一个用户使用论坛的时候,他们交流的核心是话题,而不是他们本身,谁都可以简单地说上几句。而SNS更合适展示个人,尤其是专家来展示自己,这个诉求并不同,导致产品的运营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在人人网、QQ空间、开心网等SNS占据市场之后,其他的SNS,包括垂直SNS发展起来也非常不易。

网站运营过程中特别需要体会产品功能背后的心理需求的细微差别,细微的差别带来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

用户心理惯势的产生来源于网性。网站运营从一开始就要定义好“网性”的方向,给网站一个性格:它是严谨的,还是洒脱的;是唧唧歪歪的,还是井然有序的;是小家碧玉的,还是大家闺秀的;是静如处子的,还是动如脱兔的。比如新浪微博跟腾讯微博的网性就不同,在两个微博上发同样的帖子,得到的评论和转发迥然不同。

当一个网站把独特的网性运营出来之后,那么,它对同类用户就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就会促使用户产生心理惯势,用户去天涯论坛和去开心网的诉求肯定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互联网用户喜欢新浪微博,而有些用户喜欢腾讯微博的原因了。

做网站运营之前,先想好做出什么样的“网性”,再去定义产品和功能,制定运营策略,确定话题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