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创业前奏曲(第二部)——网站运营之人性、策略与实战
19450500000045

第45章 归属感

人或多或少有些依赖心理,有些人依赖心理很重,最极端的表现是“寄生心理”,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而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解决归属感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有归属感的组织,大多数人会感到生活索然无味。

所以,在网站运营过程中,营造一种归属感,是留住人,并让用户成为忠实用户的关键策略。

在做网站运营,尤其是社区运营时,有一个原理:就是20%的人是真正的活跃用户,而80%的是围观用户。

运营的核心就是把20%的人调动起来。怎么调动起来呢?让用户有归属感是关键。如何营造归属感?首先是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次是活动和话题,必须有波澜,就像新浪微博一样,一个时期一个波澜,跌宕起伏;再次是运营细节,如页面标志、设计风格、功能设计等。

以上的三点都是表面措施,而真正的核心是让用户在这个组织里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被关注、被重视才是重点,同时围观也是一种存在。

不仅仅是被重视,如果同时可以获得成就感就更好了,这是归属感的较高层次。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到其他人,或者改变事件的走向等。新浪微博为什么这么热闹,因为它总是有热点发生,每个用户,甚至不是名人用户都可以通过转发来表达自己,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转发帮助其他用户寻找被拐的孩子,至少也形成了社会影响力,成为重大事件影响力的推动者之一,不管是多么小的角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慢慢地,微博成为了一个表达的场,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这成就了整个网站,最终让网站进入了自循环的良好系统。

新浪运营方鼓励这样的活动,通过与关键用户的双赢提升社会影响力,能造成社会影响力层面的事件,是网站运营的最高境界之一。

归属感的核心是什么?是被接受、被关注、被认同、被鼓励、被重视,然后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地盘,维护它,照顾它,促使它成长。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一个社区中有归属感。这也是社区,尤其是垂直社区在运营中需要平衡的,必须放弃一部分人。因为时间和成本有限,社区在重视一部分用户群的同时,会对另外一部分用户群照顾不周。所以,在制定运营策略时,对于用户的分层就尤为关键,哪些是核心用户群,首要照顾;哪些是重点用户群,不可忽视;哪些是围观用户,适时给予鼓励;哪些是非重点用户,可放任自流;哪些是不受欢迎用户,禁止他们的行为,例如那些专门发布与社区不相关话题、贴小广告的用户。

并不是所有的网站都能有新浪这样的号召力,新浪微博风生水起,其中一个原因是多年的媒体号召力和名人人脉的积累。而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并不影响营造社区归属感。

要营造归属感,首要的是养成一批核心的活跃用户,多给用户鼓励,如更多的展示机会、荣誉头衔、实质利益等。通过不断地给用户提供方便,使用户推动社区的发展,实现双方共赢,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这些核心用户就是网站最好的营销人员。

所以,营造归属感的第一步是如何承接好网站的核心目标用户群。核心的目标用户群都有一个共同点:表达的欲望。人类有一个爱好,对于外界事物需要解释和评论,也就是表达的欲望,这也是为什么博客、微博、论坛等用户主导的网站产品能够流行的关键。

从心理模式的深层原因看,人们习惯对事物加以自己的解释,因为人们需要对事物发生的原因、运作方式、过程以及结果建立概念和认知,这样的心理模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周围的世界,这样才能预测未来,也才能应对周围的状况,消除不确定感。

而这种心理模型每个人都不一样,取决于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工作等周围的人和事物。这些学习和社会交往的经历构成了人们心理模型的基础材料并由此形成思维和情感模式。天下之大,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概莫能免。

人们为了找到安全感,理解其他人,需要进行沟通,而通过沟通实现了解周围世界的目的,慢慢地形成了一种表达的欲望和习惯。

作为网站运营者,最重要的是创造出鼓励大家表达的良好环境。新浪微博的成功,除名人策略外,让名人和普通人之间达成一定程度的交互,如评论、转发等,也是它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网站运营者经常喜欢制造话题,把用户心中深藏的表达欲望释放出来。这是因为大多数用户都倾向于随性的表达和互动,自我的深度表达有一定的困难。要形成热闹的氛围,需要一个力量来拉动。

这个牵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核心目标用户群体。网站的起步阶段是最难的,网站发布之后,空空荡荡,没有人气,大家都不愿意首先去发帖,这个时候,接纳、认可、鼓励一批核心用户,会带动更多的用户进来。当第一批用户发帖得到推荐、得到荣誉之后,其他用户群也不再观望,慢慢融入进来。

人最尴尬的是什么?是没有人理会。如果用户发一个帖子,没人理会,那么下次再发帖的冲动就没有了。据说,杭州的知名社区网站十九楼流传出一句话:消灭零回复。这在网站运营的初期,看上去是小事,其实是非常关键的运营招数,是让所有发帖人都得到了关注、得到了重视,同时让围观人也感觉不冷场。

除了常规互动,运营出热闹氛围之外,还可以通过细节去把握人性的心理,有时候能起到关键作用。新浪微博的一个细节是在营造用户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上做得很到位,它有一个关于评论、新粉丝、私信、@我的提醒功能。很多微博用户登录微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评论、私信、@我以及新增了多少粉丝。新浪微博通过把它表面化、可视化,让用户的点击成本最小化,个人受关注的程度最大化,看似小小的功能提醒,假如换一个形式表达,效果可能大打折扣。例如,采用私信(2)、新粉丝(31)等传统的信息提醒模式,效果就差很多。

刚开始用户可能是为了利益来到这个社区,但慢慢由于在这里度过了很多时间,这里有他们的帖子,交往的朋友,沉淀了情感,也就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感。

关注和重视核心用户,除了满足表达需求之外,还可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交往到感兴趣的朋友。因为最终能黏住用户的不是网站的功能,或者产品(尤其是那些雷同的互联网产品),而是人。

所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层次、网络关系,提供更好的聚合机会,也是有助于塑造用户归属感的一个网站运营措施。例如,新浪微博会提供方便让朋友更好地找到自己圈子的人,它有一个功能,把你的MSN好友、同事、同学等展示在你的首页,让你去关注,就是充分利用用户现有的社会网络来增加互动,以形成归属感。

总的来说,通过运营让所有用户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形成身份认同,有人是意见领袖,有人是围观用户,最终每个人形成了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判断这个社区是不是适合自己。

在此基础上,用户会看看能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比如有共同的爱好,有类似的教育背景,能够聊到一起。当有这些群体之后,用户为了维护自己在圈子中的被认同感,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更加愿意分享。

在这个基础上,慢慢会形成圈子,圈子慢慢有了标签特性,形成群体的归属感。

只有群体有归属感,用户才有荣誉感,有了荣誉感,就会为了圈子组织而努力,作贡献,获得认同。为了促进归属感,需要在不同的圈子之间进行比较和竞争,这是产生向心力的关键。让圈子之间能够产生竞争、交流,可以提高圈子的荣誉感、凝聚力。

所以,在网站运营之时,除了注意圈子本身的搭建,还要重视圈子之间的竞争,并让圈子的荣誉在所有的圈子里面被看到,被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