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19453300000005

第5章 注意构图中的关键点

4.1 打造第一印象的关键点

构图讲究美感,一幅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而要令画面产生美感就须注意构图的版面率、跳跃率,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画面,让欣赏者被画面所打动。

绘画是一门美的艺术,那么,它给人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画面中各个元素的版面率、跳跃率与留给人的第一视觉感受有着密切的关系,元素的版面率、跳跃率高则会给人活泼、律动的感觉;版面率、跳跃率低则会给人沉闷、消极的感觉。

4.1.1 版面率

绘画中所指的版面率是指所绘制的内容所占画布面积的比率。内容占用率高称为“高版面率”;内容占用率低便是“低版面率”。

1.高版面率增强画面传播力

绘画作品中内容越丰富,所占的版面率就越高,所以高版面率就容易给人构图饱满、丰富的印象,使画面具有活泼而又非常热闹的效果。

知识扩展

高版面率的控制应根据画面的需要及内容量进行合理安排,除了可以运用人少物多的方式以外,也可以运用均等或人多物少的方式。

物与人的比例相对平衡,能够令画面产生和谐融合的气氛。

《赫里奥加巴卢斯的玫瑰》这幅画是塔德玛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面以公元前2世纪的古罗马皇帝赫里奥加巴卢斯的奢靡生活为题材,画面中十多个人物呈圆形排列,加之铺天盖地的玫瑰花瓣形成了一幅高版面率的画面,这样相对均衡的人和物协调构图,令画面洋溢着优雅和极尽享乐的乌托邦气氛。

2.低版面率缓和视觉疲劳感

相对于高版面率来讲,低版面率画面中的内容较少,信息量也就随之减少,但低版面率更容易给人一种典雅的印象,令画面给人舒适、简约的感觉。

知识扩展

低版面率的绘画作品由于画面内容不是特别丰富,因而在表现较为空旷的环境、突出主要人物或营造联想空间的作品中时常可见。下面我们就根据几幅大师的绘画作品,对较为典型的低版面率构图进行分析和讲解。

1.低版面率表现广阔的自然景观

低版面率在表现悠远、辽阔意境的风景画方面可说是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汉浦斯戴特的荒地》这幅绘画作品中,画面的核心景象仅占用了画面1/3的面积,画面的上半部分是无垠的蓝色天空,重点所在的地面由起伏层叠的丘陵地带构成,地面起伏错落有致,色彩虚实有度,形成辽阔而真实的地貌情境。画家运用了精细的笔触和真实的色彩描绘出了人与景融合一体的美,比例小巧的人物处在画面中令整个场景变得唯美而富有生机。

构图·心得分享

低版面的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也具有令画面空旷、呆板的可能,所以在安排画面内容和布局时应多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令画面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让欣赏者具有美好联想的视觉空间和思维空间。

2.令人物更具突出效果的低版面率

在画面中的人和物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此时画面处于低版面率,前景中的人物便会更加突出。

《被囚禁的马里尤斯》是一幅明显具有新古典主义手法的作品。这幅画通过面积和色彩两方面的关系,令画面具有了低版面率的视觉感受,画面中人物所占比例较小,背景处于灰暗、朦胧的状态。画家把这一冲突性的场面呈平面性展开,右下角的马里尤斯斜坐在椅子上,一身鲜艳的红袍服饰,令他在画面中更具醒目效果;中心偏左的掩面刺客提剑欲行刺马里尤斯,体现出一种矛盾一触即发的感觉。在背景方面的处理上块面状的结构运用得较多,色彩整体偏于凝重感,给画面带了人物突出、背景退后的效果。

4.1.2 跳跃率

所谓“跳跃率”就是指画面中各种元素的大小对比和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之间的对比。跳跃率的高低是影响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高跳跃率的画面易使人感觉到活跃、张扬;低版面率则与之相反,会让画面表现出稳定、平静效果。

1.高跳跃率表现活跃感

当画面中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形态、大小具有较大差异时,画面中各元素的视觉反差效果就会加强,加之如果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数量差异偏大,那么,表现出这些特性的绘画作品便可以归为高跳跃率一类。

知识扩展

绘画中,运用具有鲜明色彩的单个元素穿插在中低明度的环境中,同样也可产生高跳跃率的视觉效果。从《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明确地体会到鲜艳红旗在整个画面中的跳跃感。画面中描绘的是一处硝烟弥漫的场景,有受伤的人、死去的人、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兰西旗帜的女子,它们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作为中心人物的这位女子袒露胸怀、手举醒目的红色旗帜,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向心力作用,让周围的人都跟随着这面旗帜奋勇前进,也令这样一个好似自由女神般引领人民进行斗争的女子显得格外突出。欣赏这样一幅画面让人深切地体会到“人民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自由终将有到来的一天”的顽强信念。

主体作为一个视觉中心,当它的面积大、色彩亮丽而鲜明时,自然便引领画面走向高跳跃率的方向。

杜尚这幅《咖啡磨,二号》作品运用了中央构图的形式,使一个色彩明艳的咖啡磨与棕褐色的背景融于一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整个咖啡磨的面积较大,占用了画面的大部分面积。加之黄与橙晕染的咖啡磨富有极高的明度和纯度,因而给画面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力,成为了一幅高跳跃率的艺术作品。

构图·心得分享

高跳跃率的运用关键在于把握画面的元素、色彩的比率,让它们之间形成强烈的冲突效果。从个人角度而言,因高跳跃率方法的使用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所以它是一种适用于表现活力、矛盾、紧张气氛的画面的好方法。

2.低跳跃率展现平静感

低跳跃率的画面没有过于强烈的视觉效果,它讲究的是一种和谐、融合的气氛,这样的画面通常不会具有较高的色彩差异和搭配过于尖锐的元素,既表现出元素各自的特色,也体现出稳定的视觉效果。

知识扩展

降低画面中各种元素的跳跃率,其实是一种使画面产生平稳和踏实效果的有效途径。例如,减少元素的大小对比能令画面产生均衡感;减小元素间的距离,能令物与物之间更具亲密感。前面我们介绍了物与人共存的低跳跃率的画面效果,下面我们结合作品分析单独的景物、人物在构图中所产生的低跳跃率效果。

1.低跳跃率在人物作品中的运用

对人物进行近景描绘时,画面中的人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一个元素少但能表现细节的低跳跃率画面。

《戴红帽的女孩》画面中人物没有激动的情绪,也没有过多的装饰物,唯有主人翁头顶上的红帽显得格外突出,在这明度、纯度不高的画面中,红色在深色背景的陪衬下形成一处抢眼却有不超脱整体的焦点,吸引着欣赏者与画中人视线相交的瞬间,反映出荷兰人民满足生活的平静心态。

2.低跳跃率在风景作品中的运用

自然风景的美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而油画风景中的那份祥和意境被画家运用的构图及色彩所影响。在莫奈绘制的《塞纳河畔,韦特伊附近》这幅画中,仅仅容纳了河流、树木、天空三种普通而常见的元素,经过创作者水平线结构的构图,三者间的相互分割,令画面变得十分有意境。整个画面运用以墨绿色为主的近似色表现出丰富的光影变化,波光粼粼的河水平静而舒暖地流淌着,与之相接的是云雾涌动的天空,树木的倒影与河岸的树木交相辉映,形成对称而具有虚与实的对比效果,可见画家精于研究同一景色的各种变化,令画面充满了归隐般静谧的气氛。

构图·心得分享

在进行低跳跃率画面的创造时,应尽量做到减少画面中冗余的装饰;在色彩的掌控方面应避免色彩具有过高的明度和纯度,色相之间的差异性也不能过大;构图的选择方面一般采用简洁而具有突出效果的方式。

3.图文的穿插使用营造跳跃的版面效果

图文穿插这种方式是传播绘画寓意的有效方式。文字是一种传播信息有效而直接的方式,结合一定量的图案能够令画面产生图文并茂的效果,其次色彩的使用也对画面具有重要影响。如《爱国主义的庆祝会》便具有丰富、艳丽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激昂、积极的画面效果。

知识扩展

绘画作品中文字在画面中的数量、大小、位置都成为影像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在画面中既能表现出装饰效果,也能传达出重要的信息。上面我们讲了较多文字在画面中的作用及效果,下面结合作品对较少和极少文字在画面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讲解。

1.利用较少文字引申出画面主题

文字在画面中的跳跃率使作品更具活力,并对画面寓意表述有一定的传递作用。塞维里尼的代表作《塔巴林舞场有动态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幅使用少量文字的作品,该作品展现出了未来主义绘画的特点,又运用了立体主义手法及巴黎夜生活为题材,构成了一幅具有个性的绘画作品。画家以分解手法画出了许多的面,这些面在不断变化的曲线中跳跃,令画面充满了运动感。少量的文字点缀仿佛在提点着欣赏者,画面此处表现的是重点,令人更明确画面主题。

2.利用极少文字体现画面特殊性

极少的文字通常在追求动感的未来派画面中体现出主心骨的作用,让看似零散和破碎的画面得到了控制。《内心状态:告别》这幅画出自于意大利画家波丘尼笔下,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处拥挤不堪的车站场景,拥抱告别的人群和冒着烟奔驰的火车是整个画面的主体。画面的中心略偏右上角处是几个醒目而规整的数字,它们被细仔地描绘在已经解体的车厢上,在较为暗沉、嘈杂、动乱的画面中表现出一份格外的冷静和理智。在这个拥挤的空间里,曲线和直线穿插交错、块面与块面碰撞,形成疏密有度、节奏有序的画面,带给人一种紧张不安和压抑感。

4.2 增强画面美感的6个关键点

通常情况下,增强画面美感的关键在于把握好画面的对比与协调、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虚实与留白、衬托与呼应关系,这样才能令画面更加具有美感。

4.2.1 对比与协调

在绘画时大师们也十分注重画面的对比与协调,对比令画面层次更加丰富,协调则可以令画面更加统一。

1.疏密对比表现画面的别样气氛

疏密构图的丰富、韵律源于元素的交错布局,当然这种交错在面积上是有主、次之别的,往往聚集的元素面积较大、分散的元素相对来讲过于孤立、渺小,二者同时运用于画面中就形成了视觉上的错落,使画面生动、透气。

知识扩展

古语云:“散整相间;疏密相济;横直相破;粗细相调;浓淡相称。”可见任何元素的对比都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由此引见画面中也应有对比又互相衬托的关系,只有达成对比中见协调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人们视觉上的兴趣。前面我们介绍了稀疏与密集在画面中的效果,下面我们粗略展示形状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大小对比,用以扩展学习者的构图思路。

1.点与线的疏密变化

点、线的疏密关系是指点、线之间的间距大小,所造成视觉上的疏密效果。

《土耳其装束的夫人》这幅图运用了具有简朴感的褐黄色,褐黄色的点凝聚、穿插于人物之间,有浓有淡、有大有小、有疏有密,形成了具有变化效果的色块;而用于勾勒人物形象的线条也是或实或虚、或粗或细,几何形棱角的变化转接间行云流水,在没有任何背景的衬托作用下,人物依然显得突出而美丽。

2.利用疏密的线条表现美景

在艺术领域中线与线之间是具有距离的,当线距离近时会给人拥挤感;当线距离远时会有稀疏感。

《白桦丛》这幅交融着诗意般生机盎然的风景作品,让人品味出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画面中白桦树那修长而直挺的枝干疏密有度、前后有序,如春笋般破土而出,成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在画家描绘阳光的新方法上,令整个白桦树林更具光感和空气感,让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领略到自然的生态之美。

2.曲直对比衬托曲线的柔和度

画面中一条线、一块面的曲直变化都成为影响画面情感、内涵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优雅、圆滑的线条,还是强劲有力的线条,大师根据创作的需求,随性而有力把控,便孕育出了直中见曲,柔中有度的画面。

知识扩展

曲与直是两种相对的形态,曲与直的对立处理,能产生柔与刚的心理及视觉感受,直与曲对比的合理运用,反映了对比与统一的变化规律。

1.曲直结合带来新颖、奇特的画面效果

抽象的立体绘画作品中线条的曲直变化、面的曲柔弧度都是展现美的重要方式。

《坐着的女人》这幅画的画家从现实出发,对立体的人物进行解析,把三维的人物平面化,运用了点、线、面的构成方式,描绘出一个女人形象,女人的人体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构,由众多方圆结合的几何形体构成,具有很强的新奇感和一定的装饰效果。

2.人体姿态表现出来的曲直对比

各个画派对曲直的对比和运用,可说是各具差异,因而也形成了各有千秋的艺术作品。

写实派夏凡纳的作品《海边的少女》一画中明显地让人感受到曲直对比的存在。他对曲直对比的运用不仅仅拘泥于对线条、面块的运用,而是把画中人物呈现出曲与直的姿态进行对比,令曲直各异的人物形成视觉上的反差、各有特色而互相衬托。同时在对背景的处理上,他依然运用曲直的对比效果贯穿画面,使画面形成一致、统一的视觉效果。

3.人物姿态的曲直对比关系

曲直对比方式的运用,除了能从表象上迎合画面创造独特的效果以外,更能寓意出画面的深意。

《唐·佩德罗吻亨利四世之剑》这幅画利用了人物动作的曲直状态反映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画面中处于逆光处的西班牙大使唐·佩德罗身着红黑相间的服饰,遇见携带亨利四世佩剑的少年侍卫,大使急忙按礼节跪下,形成了曲与直的状态对比,给人一种为权贵而折腰的心理感受。

3.利用主从调表现亲和力

所谓“主从调”就是说画面中应有一个主体聚焦点起主导作用,而其他物象的存在起着呼应与补充的作用。二者有主与次的地位关系,也有相互对比、相互衬托的关系,以构成形态多样、视觉丰富的画面。

知识扩展

画面中主与次的运用可产生丰富的画面层次,次体的凝聚力更能将主体推至视觉前沿。

《持石榴的圣母》便是这样一幅主次分明的作品,画家波提切利便是运用了主次的对比关系,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位置关系拉开,圣母聚中在前,其他人物靠后,形成丰富的层次和错位,使整个画面从里到外形成和谐、圆润的层次效果。

4.2.2 对称与均衡

绘画艺术作品中除了讲究对比与衬托,同样也注重画面的均衡与对称,绘画中的对称是一种相对而言的构图形式,运用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持画面稳定,令画面色彩、比例关系等形成稳定平衡的效果。

1.水平对称构图确保画面平衡性

水平对称的构图方式令画面保持平衡有显著的效果。绘画中的水平对称通常会运用某人或某物作为对称的中心轴,由它沿水平线方向进行画面的延伸。

知识扩展

水平对称并不意味着只局限于水平方向上元素的对比效果,上下结构的对称更是别具特色。

库尔贝在1866年展出的《女人与鹦鹉》这幅作品中运用迥异于写实主义风格的方式,表现出一个在昏暗环境中平躺的女子,她的左手上是一只展开双翅呈水平状态的鹦鹉,这个造型令画面的构图别具个性,形成了上下关系的对称效果和面积比例上的视感悬殊。

2.垂直对称构图使画面稳定、有力

垂直对称相对于水平对称方式更加具有力量感。垂直对称的形式犹如剪窗花一样,须将图形沿一条垂直折线进行画面分割,形成左右均衡的视觉效果。大师的作品中不乏有此类形式的构图,下面我们就结合作品来认识垂直对称构图。

知识扩展

垂直对称是一种相对的状态,画面中将人物划分为两组产生对称的格局,具有烘托画面气氛的效果。

《布列达的投降》取材于腓力四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军事胜利为背景,处于中轴位置处的人物正将一串钥匙交给西班牙军队的斯宾诺侯爵;右侧一匹高大的战马、威严的军队和整齐的长枪,与左侧战败方疏落的旗帜、长枪形成对称和对比,表现出两军实力的悬殊和气势的糜宏。

3.相对均衡使画面对称中又具有变化

知识扩展

所谓“相对均衡”就是令画面的比例协调不至于产生失衡,无论是运用水平对称,还是垂直对称,这两种法则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它们不仅仅适用于表现风景构图,在具有人物场景的构图中也可以善加利用。例如,个体面积悬殊的物体可通过空间占有量形成相对均衡;多个物体可通过多与少的合理分配达到相对均衡等。

1.运用空与实的相对均衡表现压抑感

空与实是两种相对的状态,当实则满,具有拥挤、压迫的效果,适合表现沉闷的气氛。《苦艾酒》这幅作品把一对男女置于画面的右上角,占去少量面积,而左下角大部分是几具桌子,这就形成了面积比例上的相对均衡状态,从视觉感知方面让人感觉到左下角空旷而右上角充实的感觉。充实的右上角距离较近,头顶上方没有多余的空间,最精彩的处理是运用桌子将人物框于角落,形成一种被压迫的感觉,让人感觉到酸楚和沉闷。

2.垂直对称中的相对均衡

绘画中的垂直对称并不意味着相等,利用相对均衡来打破死板的对等,反而让画面更具活力。

《仁慈》这幅作品将中心人物置于中央,又运用对称形式的包围结构将次要的天使环绕于中心人物两侧。画中主角——圣母身披蓝色的长袍、穿着红色的长裙屹立于正中,表现出“主心骨”的作用,左右两侧各分布着12和9位美丽的天使,给人相对均衡的视觉效果。她们面向圣母,大多注视着她,形成了一股向心力。

构图·心得分享

运用相对均衡的方式可随意变化,除了可在水平对称和垂直对称的基础上加以变动之外,还可运用斜线对称、中心对称、组合式等对称,进行画面的均衡处理,让自己创作的作品更具个性和魅力。

4.2.3 节奏与韵律

人们常用节奏和韵律来形容音乐,其实在众多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大师也是掌握节奏和韵律的高手,在他们的笔下各种元素的排列和碰撞、技法的巧妙施展、色彩的掌控,都令画面洋溢着活力和生机、节奏和韵律。

1.重复构图加强画面节奏感

所谓“重复构图”就是运用同一种元素或多种元素在画面中反复利用,形成重叠、反复的视觉效果,重复构图的优势在于能够让人对反复出现元素的印象更为深刻。

知识扩展

重复构图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上面我们所讲到的有顺序性的重复构图外,还有无顺序性的重复构图,下面我们由图片着手,更为详细地对重复构图进行剖析。

当某个元素在画面中进行持续性的重复,便会产生一个运动的轨迹,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延伸感;多个元素无规律性地重复出现,易让人联想到棋盘式构图、散点式构图,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元素是否重复的差异性,因而不能混为一谈。

间歇性的重复就好比音符在五线谱中跳跃,它的运动和变化,能够令画面更具活力和跳跃感。最后,多个元素在画面中进行规律性变化,就会让人感觉到有条理、井然有序,这样的画面不会给人过于拘束的感觉,也不会让人觉得的杂乱。

上述我们讲到单个元素在画面中的连续性重复具有延续性,这种延续性还能够让我们更多的观察到画面中所描绘人物的动态。当然这种重复方式的运用也具有加强观赏者视觉印象的作用。

杜尚这幅《下楼梯的女人》充满了动感和活力,整幅画运用了暗色调的背景来衬托出被剖解成为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几何形色块的女人,这样抽象而简约的形态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面积,始于左上角,行于右下角,产生了连续性的动感效果。粗旷的线条乱中有序地勾勒出女人行走时产生的移影,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视觉感受。淡黄色的调子好似女子的肤色,在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饱满、剔透。

2.重复与曲线构图增强作品韵律感

这里所指的重复与曲线构图,可理解为元素在进行延续性重复时,产生曲线形的移动轨迹,随着轨迹弯曲程度的急缓变化,画面从视觉方面起牵动人的心弦,让欣赏者体会到画面的深层寓意。

知识扩展

韵律是重复产生的一种节奏,曲线则是体现感情变化的一种载体。重复除了能够令画面产生韵律感,也能使画面具有速度感和方向感。下面我们就结合大师的作品,对重复与曲线进行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1.具有速度感的重复性结构

重复是一种循环的状态。当元素以一致、循环再现的方式存在于画面中,就会让人感觉到它充满力量和速度。

《快速飞翔》由意大利未来派杰出人物贾科莫·巴拉所创作,他对于色和光有着狂热的兴趣。这幅作品借助了动感的状态来反映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抽象的几何形作为重复的元素,在画面中迂回潺动,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让人感受到速度与柔美的完美结合,画面中运用了橙色作为背景,令存背景中几何体瞬息变化的过程展露无疑,形成了跳跃而醒目的画面。

2.重复结构方向性的运用

方向性是指画中元素按照某个特定的方向进行重复变化。例如,《在阳台上奔跑的女孩》作品中,以新印象主义点彩分色方法来描绘强烈的光感。一个单独的女孩形体通过点集合而成,她在一个空间内进行移动,留下多个渐进的轨迹,牵引着人的视线向右推移,仿佛一张连续性拍摄的照片一般,具有节奏感和方向性,反映出作者努力把感受、运动及内心状态融于一体的思想。

构图·心得分享

在进行重复性结构的运用时,除了能够运用元素变化产生的动态感、方向感、速度感等效果以外,还可以利用特异产生独树一帜的效果;反向产生矛盾的效果;透视产生空间感的效果等。总之,重复性结构是一种实用而易掌握的构图方法。

4.2.4 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的一种基本规律。任何元素的有机结合都能形成一个整体,变化就是在不破坏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寻求差异;统一则是寻求元素间的共同点,通过合理调配令元素间产生内在联系。

1.通过变化加强画面跳跃性

大师在绘画创作中善用变化,是一种智慧、想象的表现,他们在强调各种元素的差异性时,时常会运用到对比等方式令主次分明,从而打破画面沉寂的气氛,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跳跃感。

知识扩展

统一中求变化,是变化与统一的一种形式。这种方式的运用除了可以将突变点放于前景中,也可将其置于后景、中景,以及画面中的不同位置。下面我们就根据优秀的大师作品,对统一中见变化的另外几种构图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油画作品进行深入了解。

1.利用位置关系表现变化感

在表现人物崇高、伟岸的形象时,多采用仰视角度描绘主角,然而异变的位置关系在统一的画面中也能表现出人物的崇高。《圣罗克向圣母求情》这幅作品以下方众多的人民作为陪衬,将主要人物呈斜线状安排,做出向圣母求情姿态的圣罗克屈于右下方,服饰破旧褴褛、色彩纯度低,与下方人物的用色形成灰暗的统一感;画面的左上方是穿着艳丽服饰的圣母,在泛着淡黄色光芒的高处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给画面带了视觉上的亮点。

2.利用色彩表现变化感

提高画面中局部色彩的明度,可使画面焦点变得更加明确。

《Genesee的风景》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处独具特色的秋季景色。整幅画的色彩较为暗沉,在红色的调和下显得似有暗涌,仿佛等到阳光的挥洒下,这片区域的景色将变得异常绚丽夺目。顺着山势流下的水流洁白,在周围暗沉色彩的衬托下显得十分醒目,飞溅出的水花如雾气般弥漫开来,让画面产生静中生动的效果。

色彩间的色相差异同样也能够表现出变化感。《扑蝶》这幅作品即是一幅运用色相差异表现变化的典型例子。画面中运用了大量的绿色来渲染人物所处的户外环境,让人感受到夏季生机盎然的景象。四个人物运用大量的黑、白色块来表现,在绿色的陪衬下显得格外清爽、简洁。中心人物是穿着白色服饰、手持扑蝶工具的女子,做出扑蝶的动作,这样的举动呼应了扑蝶的主题。

2.保持统一性有助于协调画面元素

绘画中所说的统一性,是讲究绘画主题、思想、意境等方面的统一,这就好比文章中文字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言语的组织和阐述是一个道理,画面元素也需要根据中心思想进行合理、有序的展示。

知识扩展

画面中,元素保持统一性,可凝固中心思想。色调、技法的统一都是辅助画面形成完美视感的重要方式。

1.利用色调表现统一的画面

色调是一种统一画面视觉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包厢》这幅作品中,画家以暖色为基调,在玫瑰、黑、白三色的调和下使画面具有了庄重、典雅的感觉。构图方面运用了竖线构图形式,女在前男在后。男人是构成背景的一部分,他身着黑色礼服,手持望远镜看着表演;前面的女人娇嫩而丰腴,白皙的脸庞在深色背景的承托下更加醒目、娇艳动人。整幅画因为构图和色彩运用得成功,作品具有自然而逼真的感觉,典雅而庄重的色调更是与人物动态的雍容华贵产生了协调统一。

2.利用暖色调给画面带来的舒适感

暖色调具有渲染画面、温暖氛围的作用,能令画面看起来更具亲和力。

莱顿是一位英国画家,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人物具有柔和的造型、欢愉轻盈的气质,以及饱和的色彩。《顶果篮的女孩》便出自于莱顿笔下,画面中描绘的是一位头顶果篮的少女,她侧身居于画面中央,优美而清秀的面部轮廓在反光的纱衣下显得格外清晰,由于她的左手托举果篮,至使宽大的衣领间露出润泽的颈、肩,橙色的光线普照下更具柔美感。

3.利用冷色调营造清新氛围

冷色调的色彩通常会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主要用于营造清新、自然的氛围。

《林中雨滴》描绘的是一幅林中景象,橡树林在绿色的变化和调和下形成幽静、茂密的树林,画家用精妙的技法将蒙蒙的细雨、潮湿的空气感表现得真切而朦胧,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画中远处几个打着雨伞的身影,加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4.2.5 虚实与留白

虚实与留白是处理画面构成的另外两种手法,它们具有加强空间和平面感的作用。画面中虚实结构的存在令元素间的冲突性降低,容易形成一片自然融入的景象;而留白方式的运用除了能让画面产生呼吸感,同时也更具联想价值。

1.利用大量留白突出主体

当画面中出现大量留白时,相对而言所描绘的物体比例则被缩减,随之让人感受到的是极强的收缩力和凝聚力,因而处在较小面积内的物或人,更能成为视觉焦点倍受观者注意。

知识扩展

除了上面聚焦的效果之外,适当的留白还能令画面意境更悠远、减少不必要的繁复元素破坏美感,亦或是造成瞎想的空间等。

留白空间与具象物体搭配组合成的画面,能够产生真实的视感和遐想的空间。

《贫穷的渔夫》作品中运用了灰暗的色调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图景,色彩的掌控更好地渲染出劳动者的艰辛与贫困。中心渔夫处于近景,低头祈祷的神情和姿态,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大块留白好似水面与岸坡相错,令画面产生柔美的虚幻意境。中景草地上妻子在采集野花,孩子正在酣然入睡,给人一种寄托美好希望于后代的意趣。

2.利用图像的强弱表现制造虚实效果

虚与实是一种对比意象,实体结构具有坚实、稳定的感觉;虚体结构的元素则会给人飘渺、朦胧之感,虚实相生的结构能够令画面产生融合感。

知识扩展

虚、实的掌控,关系着画中主体物的真实与模糊效果,实则容易被突出,虚则易退居次位,形成陪衬。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位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年轻的酒神》运用了中央构图方式,令酒神占去画面的大部分,似有一种特写的效果,酒神形象的刻画运用了高明度色彩,在深色背景及色调近似背景的饰物陪衬下,给人格外清晰的感觉。胖乎乎的酒神头戴花冠、手持酒杯、一只拿彩条的手置于腹部,神态倦怠的样子像是在给人摆肖像姿势。

3.虚实相生强调画面主体

虚实相生能够令主客体之间产生相辅相成的关系,主体在客体的陪衬下显得清晰而突出,客体在主体的带领下形成“群龙有首”的格局。

知识扩展

虚实相生的画面容易让人感觉到自然而真实的过渡,也略有对比的性质,对画面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利用人与景表现虚实关系

人物为主的画面,通常需要其他物体的陪衬,人物的实在和物体的虚无是一种常用的构成方式。

夏凡纳的这幅作品《希望》,描绘的是一片荒废的原野和一位美丽的少女。在人与景的关系处理上,景物运用了大量具有朦胧感的淡、弱色调,而人物身着纯度极高的白色衣裙,以倾斜的姿态坐于废墟之上,她手持树枝,意味着要给这片荒凉的土地带来生机,让人从中领悟到某种启迪。

2.利用虚实效果表现空间感

风景中物体的虚实处理能够使画面空间感更加强。

《雾濛濛的早晨》这幅画表现了俄罗斯自然风格的美丽和强大。画家运用独特的技法,描绘了某处早晨的景色,画面从前至后、从右至左形成了虚实渐变的效果,银、绿融合的色调在画面中柔化了各种物体的轮廓,令画面产生了雾气萦绕的视感,表现出一幅自然再现与真情实感完美结合的风景。

3.利用色块表现虚实相生

画面中每一笔色彩的轻重处理,对于画面的虚实感都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阳光下的裸体》以写实主义作为根本,吸收了印象派的光色观念和技法,利用丰富的色彩和明显的笔触表现出裸女的姿态。画中运用了写实造型塑造了裸体人物,细腻的笔法表现出人体的坚实和圆润,周围的环境及物体运用了丰富的色彩、粗放的笔触来描绘,令画面产生真实而梦幻的唯美效果。

4.2.6 衬托与呼应

绘画中所指的陪衬和呼应的实质都是为了令主题更加突出。陪衬、呼应都是构图表现的方法之一,陪衬物存在于画面中起到“绿叶衬红花”的效果;呼应指衬体与主体形成搭配衔接,使画面内容和精神实质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1.使用衬托让主角更加明确

在画面中运用大量的陪衬物围绕中心人物,既能表现出人物的领导力,同时也能体现出人物的中心地位。

知识扩展

绘画的作品中的景物之间要有一定层次、主次关系,可以利用色彩、光影、大小等多种方式,令陪衬物变深、变暗、变小,使衬托体变得不再抢眼,令主角变得更加明确,下面我们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利用围观者陪衬主要人物

在场景复杂的画面中,如若想让主人翁脱颖而出,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就是运用周围的人或物对主体进行衬托。

《所罗门的判决》是一幅集聚众多人物的场景,画面中为了令三位中心人物变得突出,除了在位置上将两位妇女安排于前景之外,也把后景中的所罗门置于高台之上,给人威严、庄重的视感,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而在三角两侧的众人自然而然地便趋向于陪衬的作用,目的是为了渲染画面气氛和表现出一种众目睽睽之下审判的公平、公正。

2.利用包围结构表现远景

在运用包围结构的方式表现远景景象时,远景物体置于包围中心处,能令画面产生聚焦的视觉效果。

《从主教领地看索尔斯堡主教堂》是一幅U形方式构图的风景画,画面中作者将前景中向上延伸的茂盛树木分置两旁,树木之间以一条小河作为关系的维系带,产生一种包围式的状态;远处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透过树林角度观之,给人一种聚焦感。这种前景衬托后景的方式一反常规,令焦点处这座中世纪最高的哥特式建筑看起来更加宏伟、壮丽。

2.主体与陪衬的呼应

所谓“呼应”,就是要令画面中各个元素在构图安排、色彩配置、面积比例等方面达到均衡、和谐,使主体与次体产生一定的联系,使画面具有协调一致性。

知识扩展

占据少量面积的陪衬物体同样具有呼应中心的作用。《浴后的狄安娜》画中运用了高明度的色彩描绘了两个裸女形象,左边的侍女偏暗一些,突出了右侧的狄安娜,她是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和月神,她体态丰盈、姿态优雅,加之用色的明快给人贞洁和美的视感。另外,画家为了凸显出女神的另一身份,画面特意以一块蓝色衬布作为陪体,在右下角绘上了一些猎物和弓箭,与人物形成呼应,这样的色彩运用和衬体搭配,则点明了她美艳又残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