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商帮传奇(第四部)——浙商纵横
19454700000018

第18章 一定要做自己的老板

人们常用“四千精神”来概括浙商的创业经商之道,即“走遍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浙商之所以能成功,首先就在于他们“敢冒天下人不敢冒的险,敢吃天下人不愿吃的苦,敢赚天下人看不起的钱”。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浙商做生意就看是否有利可图,只要有利就去做,不管有多辛苦。他们没有职业高低贵贱的观念,对工作不挑三拣四,无论到哪里都能够生根、发展,即使极偏远、极艰苦的地方,都有浙江人在奋斗。有记者在新疆阿勒泰雪山下采访时,遇见一个温州补鞋匠,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一路尾随着居无定所,逐水草迁徙的哈萨克牧民。为什么呢?因为牧民的马靴遇雪水容易磨穿,需要不断修补,温州小鞋匠被这一市场吸引,竟然拖着打满血泡的双脚,追赶着哈萨克牧民辗转谋生。

浙商有着敏锐的市场眼光,一旦看到有生意可做,马上就会弄台机器干起来,家里就是一个作坊式的小工厂,老少齐上阵。起初,机器可以放在家里或朋友的仓库里,做得好了,再盖厂房,做大了才请管理员。在浙江四处转转,你就会有很多感触。在那里你会发现,大企业有,中等规模的有,更多的是遍地的小企业,而且很多都搞配套生产,只做企业链条中的某个环节。他们做生意不怕利薄,就怕无生意可做。

虽说浙江商人多,但也有一部分外出打工的人,即便是外出打工他们也有自己的盘算,也有自己的目标,他们打工是为了积累资本自己当老板。“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很多浙江人都是抱着当老板的打算外出闯荡,不论再小的事业,他们也要自己做主,他们都有当老板的野心和追求成功的强烈欲望。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经验后,就立马着手开创自己的事业。有的浙江人甚至这样说:“即使你做了微软的CEO,IBM的总裁,都还不如一个小卖部的老板。”不管走到哪里,浙江人想要创业做老板的“野心”是永远不会失去的。

作为浙商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林余存解析了浙商成功的三大理由:不等不靠,敢于创业和改变现状;嗅觉敏锐,善于创造和把握机会;用心做事,乐于把事情做到极致。浙商不等不靠、自主创业的开拓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环境所逼,生活所迫,是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种传承和积淀。其实,林余存的解析也正是他自身的真实写照。

1965年,林余存出生在温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18岁中学毕业时后,他便跟着章光101的创始人赵章光一起走南闯北,开始产品推广和企业创建工作。十余年风风雨雨一路走过,章光101从西子湖畔的小作坊起家,到河南郑州建厂,再到北京建立毛发再生精厂,企业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到驰名中外的集团化公司,产品也由处处碰壁的丑小鸭变成生发、养发行业的领头羊,章光101成了国际知名品牌。这期间,林余存功不可没,他挥洒了辛勤的汗水,用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为章光101事业的创建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92年,林余存担任北京毛发再生精厂副厂长时,与新加坡厂商合作开办了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丽晶保健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洗涤类产品,产品一投放市场,立刻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并热销海外。

正当章光101事业如日中天时,林余存想到了改造公司闲置的临街店房,把那里改造成酒店,不仅可以扩大集团的经营范围,增收节支,还可为浙江同乡提供一个交际聚会的场所。拿定主意并获得集团董事会通过后,他立马着手操作,积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从运筹、规划到设计和建筑施工,仅8个月,一座装潢精致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就餐的高档酒店——新粤渔村于1997年元月正式开业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程思远了解林余存的创业事迹后,亲临开业典礼,并题词“大展鸿图”以表祝贺和鼓励。

此后,林余存在创业的道路上并没有停歇,先后又创办了北京章光世纪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南方创业有限公司、北京世纪天鼎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进入房地产、贸易、电气等领域,不断开拓事业的新天地。

2002年5月,林余存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虎口拔牙,拿到了北京市崇文区(后并入东城区)被誉为“亚洲最长的内联式商业圈”中的世纪天鼎商品交易市场项目,投入数亿巨资,对这个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改造装修,经过几年开发经营后便迅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创造了“全国最大室内品牌服饰广场”“京城最大的美容美发用品用具城”等多项“最大”和“第一”,人生事业登上新高峰。

浙江商人敢闯、敢拼、敢干,不等不靠、自主创业、不断开拓的精神是很强烈的,而且大多人迅速获得了成功,但这些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背后其实是被恶劣的自然环境所逼,艰难生活所迫的选择,是为了摆脱苦日子的煎熬走出的自强之路。百余年前的宁波商人如此,改革开放后投入商海的一批浙商也是如此。目前也有很大一批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浙江年轻人创业,发展势头很强劲,在他们身上仍然展示着自主创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这主要是受到了上一辈浙江商人成功的激励,是上一辈浙江商人的优秀品质在年轻的浙江人身上的焕发,当然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和积淀,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身上,创新已经成为开拓进取的最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