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商帮传奇(第四部)——浙商纵横
19454700000056

第56章 电冰箱做出的千万身家

李书福的简历,基本上都是从1984年开始写起,这才是他真正创业的开始,以前那些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李书福有一回去一个小鞋厂定做一双皮鞋,发现鞋厂的4个工人都没有忙着做鞋子,而是在做一种冰箱元件。现在看来,台州分工协作的“小狗经济”,那时就已经开始了。

那时候,冰箱在很多城市供不应求,冰箱厂生产不过来,就把简单的零部件发给个体户做,厂子只负责组装。李书福一看这个挣钱快,回家后也开始生产这种冰箱零部件。一开始,他就是一个人生产,然后装包里,骑自行车把零部件送到冰箱厂。后来,他觉得这样赚钱还是太慢,就邀请几个兄弟,干脆办了个冰箱配件厂,自己做小工厂的厂长。

当时冰箱市场的供不应求带动了冰箱零部件业的发展,李书福的冰箱配件厂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只要产品一送到冰箱厂,冰箱厂直接用现金收购。时间长了,喜欢自己琢磨的李书福也逐渐摸透了除最关键的蒸发器之外的所有冰箱部件。这使得工厂的产品种类也从小配件一直做到一些核心部件。

一来二去,李书福的小厂就不再“小”了。李书福看到冰箱市场形势喜人,忍不住打起了主意——他要自己生产冰箱。在1985年前后,民营经济还没有获得正式承认,电冰箱这种国家统一配售商品,不可能获得有关部门批准生产。这种事,在当时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李书福想得出,更做得出。

但此时的李书福对冰箱最关键的制冷元件蒸发器还一无所知,自己生产冰箱谈何容易。面对这个难题,从小爱动手、动脑琢磨的李书福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像当初自己组装相机一样,动起了“歪”脑筋。一不做,二不休,李书福把一块黑乎乎的“蒸发器”放在床头柜上,对着图纸研究了一晚上。第二天他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反反复复折腾了两天,但还是没有头绪。最后他宣布:这东西光靠自己硬还不行,得找专家去!

李书福来到上海,找到一位专家,专家三下五除二就给攻克了技术难关。回到台州,李书福便找了个化工厂同学,帮他做实验试造冰箱蒸发器。没想到,这一试蒸发器就搞成了。李书福把自己造出来的蒸发器送去卖给台州冰箱厂时,把厂里的人吓了一跳,以为这家伙是个机械兼化工天才。很快,李书福靠自己研发、生产出的电冰箱蒸发器赚得不亦乐乎,他也逐渐成为浙江首屈一指的制冷元件供应商,连上海、山东几家冰箱大厂都请他做配件。同年,李书福便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北极花电冰箱。

当时,由于经过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压抑,冰箱市场正呈井喷状态。北极花冰箱在很多市场纷纷脱销,品牌逐渐得以建立,李书福一年净赚几百万元,在万元户就很吃香的那年月,这样的收入几乎没人敢想。这还不算,到1989年,北极花冰箱前5个月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并与青岛红星厂合作,为红星厂生产冰箱、冰柜。此时,年仅26岁的北极花电冰箱厂厂长李书福,已经是一个实足的千万富翁了。

尽管此时的李书福并不满足,但他不愿意看到的事还是发生了。1989年6月,国家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民营背景、打着乡镇企业招牌的北极花电冰箱厂,自然没有列入定点生产企业目录。这就意味着关门,而此时正是北极花电冰箱厂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下子就要停摆了。面对这样的结果,李书福气得想哭:“我生产商品,不走私不贩毒、不受贿不贪污,为什么不准我生产?”但哭也没用,他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无可奈何地关了门。

后来谈及此事,李书福总是痛心不已。因为现在国内冰箱行业的龙头企业美的、科龙等,当时也同样没有上国家的定点目录,但它们还是通过各种办法坚持生产了,并终成大器。李书福由此认识到,国家的产业开放政策是渐进式的,有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有些“红灯”只是暂时的,只要是顺应潮流的事业,认准了再困难也要坚持到底,“红灯”虽然不能硬闯,但缓行等待时机或绕道而行也是可以的。这可能对后来李书福虽然没有取得汽车生产目录,却坚持要通过各种办法生产汽车是一个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