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十月怀胎一点通
19455200000035

第35章 常见问题应对

准妈妈应重视腹泻的治疗

和常人一样,孕妇也会发生腹泻,但又和常人不一样,因为孕妇是“两个人”。科学地讲,胎儿母亲是一个整体,这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在诊断和处理孕妇腹泻时,不能忽略或忘记这一特点。怀孕本身极少引起腹泻,也不会使已有的腹泻加重,但腹泻对妊娠来说是一个危险信号,提示有流产或早产的可能,因而不能大意。孕妇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有沙门菌属、志贺痢疾杆菌、弯曲杆菌与病毒等。食物中毒或其他部位的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孕妇腹泻。

孕妇一旦发生腹泻,主要治疗措施是适当补液,补足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钾离子,补充因腹泻而失去的热量。同时要密切观察胎儿情况是否良好,有无早产或流产的征兆。

准妈妈咳嗽怎么办

怀孕期间咳个不停,这是许多准妈妈曾有的惨痛经历。捧着肚子,不敢用力咳,深怕宝宝会提早报到。若一不小心咳到尿失禁,更是让人尴尬。所以,咳嗽是让准妈妈和产科医生苦恼的症状,若咳得太多或太过剧烈,使腹压增加,很容易导致流产或早产。

为什么准妈妈会咳个不停呢?可能是感冒引起的,所以其治疗方法就如同治疗一般感冒一样。但是千万别自作聪明,乱服药(包括中药和西药),因为有些治疗咳嗽的药物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咳嗽严重时要治疗,但一定要找医生诊治,这样才不会殃及胎儿。

然而有些准妈妈咳嗽并不是由感冒引起的。依照中医的说法,这些准妈妈原本就是阴虚体质,只要一怀孕就会咳嗽,甚至一直咳到宝宝出生为止,这样就大大损害了宝宝健康。为了宝宝的健康,准妈妈应该及时接受治疗。当然,此时的治疗方法就不同于感冒所引起的咳嗽了,重点要止咳、养阴润肺。这里为准妈妈介绍一些传统的咳嗽食疗方法,咳嗽时你不妨试一试。

(1)冰糖炖梨 将新鲜的梨去皮,剖开去核,加入适量冰糖,放入锅中隔水蒸软即可食用。

(2)烘烤橘子 在橘子底部中心用筷子打一个洞,塞一些盐,用铝铂纸包好之后放入烤箱中烤15~20分钟,取出后将橘子皮剥掉趁热吃下橘子。或把橘皮晒干制成陈皮,加水煎茶服用,也很有效果。

(3)川贝炖梨 用去皮、去核的新鲜梨加川贝粉2钱,放在锅中隔水蒸软,趁热食用。

(4)白萝卜饴 将白萝卜切成1厘米大的小丁,放入干燥、干净的容器中,加满蜂蜜,盖紧,浸渍3天左右会渗出水分与蜂蜜融合,放入冰箱保存。每次舀出少许加温开水饮用,止咳效果非常好。若临时要喝,没时间浸渍,可将白萝卜磨碎,加适量蜂蜜拌匀,再加温水饮用。

(5)糖煮金橘 将金橘洗净,用牙签戳两三个洞,加水淹没煮沸,加入冰糖,用小火熬烂,趁热食用。没喝完的放凉后放入冰箱保存,每次舀出一些加热后食用。

(6)多喝温开水 将温开水含在口中也有很好的止咳效果。

此外,咳嗽期间应避免食用糖果、饼干等甜食。那些干硬且易上火的食物,如花生、瓜子、油炸物等也应禁食。

准妈妈水肿怎么办

怀孕后,母亲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和身体各部位变化的需要,体内的水分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究其原因有:

(1)妊娠期间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使体内水分的潴留过多。

(2)增大的子宫压迫腹部的血管,使盆腔及下肢血管内的血液淤积,回流不畅,压力增加,水分在压力作用下容易渗透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

孕妇的水肿多局限于双下肢,偶尔也可以发生在脸面部。然而大多数水肿经过平卧休息或睡眠后,次日清晨就可减轻或消退,这种水肿在医学上称为孕期生理性水肿,对胎儿和母亲通常无不良影响。如果在20周后发生双下肢水肿,休息后仍无好转且逐渐加重者,就应考虑病理性水肿。病理性水肿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三大症状之一,一旦发生,会出现严重后果。因此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发生水肿后,要注意休息,坐卧时宜抬高双下肢,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躺卧时宜采用左侧卧位,以减少对盆腔血管的压迫。饮食宜清淡低盐,以减少水钠潴留,从而达到减轻水肿的目的。

准妈妈为何易患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内滴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阴道炎。约有3%~15%的正常女性阴道内有滴虫,它们长期寄生于尿道、尿道旁腺、膀胱或肾盂,但并不是都能引发阴道炎。妊娠期由于阴道酸碱度改变,滴虫繁殖快,炎症改变加重,临床表现明显。

在妊娠期,由于阴道酸碱度的改变,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统内的滴虫也随着环境的改变开始发作。而且由于阴道防御能力下降,更易发生细菌混合感染,使症状加重。

孕妇患了滴虫性阴道炎会发现白带增多,呈黄绿色或灰黄色,伴有臭味,严重者白带混有血液。炎症和分泌物的刺激会引起外阴瘙痒、灼热、疼痛及性交痛等一系列症状。炎症侵及尿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尿血等尿道刺激症状。如果进行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及宫颈黏膜红肿,阴道分泌物中可查出滴虫。但约有半数带虫者并无任何临床表现。准妈妈一旦出现类似滴虫性阴道炎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

警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也称为胎盘功能不良综合征,或胎儿营养不良综合征。很多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妊娠早期孕妇患感染性疾病、胎盘与血管因素、多胎妊娠、母亲的营养、生活环境因素等有关。

怀孕28周后根据孕妇腹围和体重增加的速度可以初步判断胎儿发育是否迟缓。从孕13周起至足月,孕妇体重以平均每周增加350克的速度增长。从孕13~28周,孕妇体重的增加是以自身重量增加为主,孕28周后则以胎儿的体重增加为主。如孕28周后孕妇体重持续3周未增加,要注意有胎儿发育迟缓的可能。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去医院检查。要由有经验的医生根据宫底高度和B超检查的结果来确诊。

避免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妊娠并发症的患者,应尽早到医院检查。不适宜妊娠者,尽量在孕早期终止妊娠。

(2)保持身心健康,环境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对孕妇和胎儿健康尤为重要。

(3)应加强营养,合理搭配饮食,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4)避免剧烈运动,上班太远太累时应注意休息,减少消耗。

(5)怀孕早期要避免被病毒感染;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和强辐射源;避免接触宠物;尽量不服药,如果必须用药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孕中期宫缩怎么办

孕中期刺激性宫缩属于正常现象,但无痛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不要做重体力活。如果宫缩频繁,有痛感或出血,则要立即去医院就诊,以防早产。

孕中期尿频对胎儿有影响吗

进入孕中期后的准妈妈可能会出现频繁去卫生间的情况,有时候故意少喝水也总是有想去卫生间的感觉。

怀孕后,女性体内的血液大量增加,大量额外的液体通过肾的“加工”后,进入膀胱,从而出现尿频。而且,怀孕后逐渐膨胀的子宫压迫了膀胱,尿频的现象自然就会出现。

随着孕期的进展,准妈妈的排尿频率和尿量都在增加,孕妇不要因此而感到情绪低落。

尿频是怀孕的正常现象,这种尿频如不伴有尿急、尿痛,尿液检查也无异常,就不需治疗。但是妊娠期因各种原因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后,也可出现尿频,并常伴有尿急和尿痛,尿液检查异常,这时就需要立即就医。

所以,怀孕后如果仅仅有尿频现象,不要担心,胎儿不会有什么异常。但是在这段时间要注意防治泌尿系统感染,特别应注意减轻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以减轻尿液的淤滞。

休息时要注意采取侧卧位,避免仰卧位。侧卧可减轻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防止肾盂、输尿管因积存尿液而感染。同时要注意清洁卫生,经常淋浴或清洗外阴,防止局部病菌的滋生。

专家提醒:分娩后尿频很快就会得到缓解。但在产后的头几天内,女性小便的频率和尿量会比怀孕时还高,这是因为身体要排出怀孕期间体内滞留的额外液体。几天后,产妇小便的频率就可以恢复到怀孕前的正常状态了。

准妈妈羊水过少对胎儿的危害

羊水量少于300毫升称为羊水过少。最少时甚至仅有数毫升,此时胎儿皮肤与羊膜紧贴,几乎无空隙存在,B超检查时可见羊水水平段小于3厘米。羊水过少对孕妇影响较小,对胎儿威胁较大,常与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同时存在,如先天性肾阙如、肾发育不全等,孕晚期常与过期妊娠、胎盘功能不全同时存在。定期产前检查及B超检查可发现羊水过少。在证实羊水过少时应警惕有无胎儿畸形、胎儿缺氧和胎盘功能不全等表现。若无胎儿畸形,孕妇应密切注意胎动变化,并随诊子宫增长情况及B超检查羊水水平段。必要时应连续做胎盘功能测定,及时了解有无胎儿缺氧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考虑剖宫产,使胎儿尽快娩出,以保证胎儿安全。

准妈妈羊水过多对胎儿的危害

羊水是由孕妇血清经羊膜渗透到羊膜腔内的液体及胎儿尿液所组成。它可保护胎儿免受挤压,防止胎体粘连,保持子宫腔内恒温恒压。正常羊水量约为1000毫升左右,羊水量超过2000毫升称羊水过多。若羊水在数天内急剧增加超过正常量叫急性羊水过多;若羊水逐渐增加超过正常量叫慢性羊水过多。羊水过多的危害是:

(1)羊水急剧增加使孕妇子宫迅速过度膨胀,可以引起腹痛、腹胀不适;压迫横膈、心脏、肺可引起心慌、气短、不能平卧等;压迫下肢静脉可出现下肢、外阴水肿及腹水。慢性羊水过多,由于羊水量是逐渐增加的,一般孕妇已能适应,上述症状较轻。

(2)生产时,由于子宫过度膨胀导致子宫收缩无力而引起难产。

(3)胎儿在过多的羊水中频繁活动可能引起胎位异常。

(4)子宫过度膨胀或羊水压力不均,易发生胎膜早破而引起早产。

(5)羊水急剧流出可引起胎盘早期剥离及脐带脱垂。

(6)产后,由于子宫收缩力差而易发生产后出血。

(7)羊水过多常合并胎儿畸形,其中以无脑儿、脊椎裂等神经管畸形为多。

由于造成羊水过多的原因尚不明确,故孕妇发现腹部增大明显时应立即去医院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羊水过多,胎儿有无畸形,孕妇有无其他并发症如妊高征等。若胎儿正常,可根据羊水量和孕妇症状,给予适当限盐、口服利尿剂等治疗,并注意避免胎膜早破。

准妈妈血小板减少应注意什么

血小板对于血液的凝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为(100~300)×109/升。当血小板的数量减少到100×109/升以下,或血小板的质量有问题时,就会发生出血倾向。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血小板减少,不仅分娩时可能会出血不止,影响健康和生命,而且对于胎儿和新生儿也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如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孕妇,体内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这种抗体能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的血小板遭受破坏,导致胎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这种抗体又能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产生出血倾向。

准妈妈发现血小板减少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向医生讲明自己的病史 血小板减少的明显症状是出血。但某些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在脾切除手术后,出血症状可以暂时不发生,甚至血小板计数也不减少,但体内的抗血小板抗体仍然可以产生,并进入胎儿体内。孕妇如果有这类情况,应如实向医生说明,以争取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例如从产前两周开始口服强的松,不仅可以提高血小板数量,减少分娩时的出血量,而且可以阻断胎儿体内的出血倾向。

(2)避免使用对血小板有损害作用的药物和检查手段 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以及X射线检查等。

(3)避免外伤 外伤出血和感染等均能增加血小板的消耗,使血小板数量更少。

(4)提前一周住院待产 这样可以得到医生的观察和治疗,为分娩做好准备。如产前血小板低于50×109/升时,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或输入鲜血、血小板,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5)分娩后不要急于出院 分娩后应住院观察一段时间,注意原发病有无变化,有无产后感染,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对于新生儿,医生也会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检查孩子的血小板是否正常,注意他的发育情况。

(6)产后要避孕 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接受医生的避孕指导,一般不宜使用宫内节育器,以防发生宫内感染和出血。

(7)避免母乳喂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的抗血小板抗体可以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治疗这些疾病的激素类药物也能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因此,有这类疾病的产妇不应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