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未来产品的设计
19456400000038

第38章 推荐阅读

人的因素和人体工学概览

针对本书中提到过的一些信息的来源,对我有所启发的一些项目和工作,以及具有启迪性的一些著作和论文,我将在此部分中加以介绍,希望对感兴趣并且愿意了解更多信息的读者有所帮助。在写这样一本关于自动化与日常生活的普通版图书时,最大的困难之一是如何在众多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中摘选有代表性的例子。本书的最初手稿中很多段落都很长,在最后的修改前,我逐步地进行了删减,因为随着书编写的推进,本书的主题也有所演变,不适合主题的内容最终都被删除。另外一个最大的困难,是在诸多的出版物中摘选出适合本书的内容。传统学术上经常采用的面面俱到的引用大量例子,并不适合本书。

为了让读者可以流畅阅读,本书中文字间的一些材料的出处注释采用了一种现代的隐形脚注,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了解文字中的某些内容的来源,你可以参考本书最后的注释汇总部分,其中列举了相关的页码和标识性的词语,基本上你可以不太费力地找到相关的来源。可能你也注意到了,在我这几年出版的4本商业出版物中,都不再使用脚注了。我的指导原则是如果某些内容的确是重要的,值得一提,那么就应该被当做正文写在段落中。如果不重要,就干脆不要出现在书中。所以,注释可以被用来标识出处,但不应该被用来扩充正文。

然而,本书中讨论的话题涉及的文献和资料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是这种隐形脚注的方法也无法一一说明所有对我有所启发的工作。在多年的思考和准备此书的过程中,我走访了世界上很多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频繁地参与各种讨论,我了解到了很多情况。为了能够让各位读者了解到本书中无法详细探讨的那些内容,我在此列出它们的出处,并且在此感谢那些走在前沿的研究者们,感谢他们的著作,希望各位可以以此为起点,展开未来的研究工作。

Gavriel Salvendy在他的书中对人的因素和人体工学进行了广泛的描述和讨论,是一本极佳的著作,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这本书开始。尽管此书价格相对较贵,但仍然很值得,因为其收集的内容相当于10本普通的书。

自动化概览

关于人类如何和机器进行交互,有很多这方面的图书和文献。麻省理工学院的Thomas Sheridan在人类和自动化机器的交互方面,以及监督性控制领域(supervisory control),进行过长期的、先驱性的研究。而在自动化研究方面,Ray Nickerson、Raja Parasuraman、Tom Sheridan、David Woods(特别是他同Erik Hollnagel合作进行了研究工作)曾做过非常重要的讨论。下面列出的综述性文献中,还包括了一些关于人和自动化机器方面研究的关键评论。我在此没有列出那些传统的人机方面的文献,因为本书主要探讨的是比较现代的内容,这些内容中当然也会引用和提及这个领域的历史以及传统文献的参考。

智能车辆的研究

R.Bishop在其著作中,对智能车辆进行了很好的描述。另外,读者也可以访问该书的相关网站。此外,美国交通部和欧盟交通部的官方网站上也有很多资料可供浏览。最后,您还可以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来搜索“智能车辆”(译者:原英文是intelligent vehicle)一词,也能找到很多相关的文献和报告,搜索时可以加上“DOT”或者“EU”一词,效果可能会更好。

前面提到的Salvendy的那本书中,其中由John Lee编撰的关于自动化系统内容的一章中,也提到了不少智能车辆的内容,是非常好的参考文献。另外,你在阅读该书时,还可以顺便读一下David Eby和Barry Kantowitz所撰写的汽车中的人的因素和人体工学的那一章。在《人体工学》(Ergonomics)期刊中,刊登过Alfred Owens、Gabriel Helmers和Michael Sivak的关于用户中心设计在智能车辆和道路系统中应用的论文。尽管该论文写于1993年,但是里面的内容和信息直到今天仍然很有说服力——实际上应该说,今天看来这些论点比以往更有说服力,因为很多今天引入的新系统就是按照该论文中的思想发展来的。

关于自动化系统的其他课题

信任是人机交互中必不可少的“部件”:没有信任,人们就不会遵从机器的指令和建议。但过分的信任,又会导致人们对机器产生不恰当的、过分的依赖。在民用航空飞行中,有过很多惨痛的教训是由于不信任和过分的信任造成的。Raja Parasuraman及其同事针对自动化、信任和礼节规矩等进行过一些非常有必要的研究。John Lee则对自动化中的信任作用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此外,他和Katrina See撰写的论文对我的工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礼节规矩(etiquette)是指人机交互中的礼节和方式。在这个领域中,最著名的研究工作恐怕应当算是Byron Reeves和Cliff Nass做的,另外,您还可以阅读一下Parasuraman和Chris Miller的论文。在自动化方面的一般文献中也有这方面的介绍。

形势感知(situation awareness)也是一个颇为关键的课题,可以参阅Mica Endsley等人编撰的相关书籍,非常有必要。建议首先阅读下面列出的Endsley撰写的两本书,或者那本由Parasuraman和Mustapha Mouloua所编辑的那本书中的由Endsley和Daniel Garland撰写的那一章。

自然和隐式交互:情境、宁静和隐形技术

人们正在重新思考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并逐步的创造出新型的人机交互。这些新型的人机交互包括隐式交互、自然交互、共生系统、宁静技术、情境技术(ambient technology)。在Mark Weiser的关于无处不在的计算机的著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技术。此外,还有Weiser和John Seely Brown同著的关于宁静计算的一本书,我撰写的《隐形计算机》(The Invisible Computer)一书。情境技术指的是将技术嵌入到周边事物、周边环境,以及基础架构中,这样就可以将技术散布到各个地方。Emile Aarts和荷兰埃因霍温飞利浦研究院一同撰写的两本书,也谈到了这个话题。这两本书活泼有趣,并带有很多插图,其中一本的合著者是Stefano Marzano,另一本的合著者是Jose Luis Encarnao。

隐式交互也是热门的领域,斯坦福大学的Wendy Ju和Larry Leifer在他们的书中向我们展示了隐式交互在交互设计的研发时如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互是需要谨慎对待的,成功的交互需要交互双方的反馈。自动设备必须能够告知潜在的行为,还要注意使用者的隐式反应:非常难处理。

在撰写此书时,我拜访过在Pensacola的佛罗里达人机认知研究院。我发现该研究院的研究小组的工作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无论是他们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方法都非常值得称道。Gary Klein,David Woods,Jeffrey Bradshaw,Robert Hoffman,and Paul Feltovich(Klein and Woods are at Klein Associates and Ohio State University,Respectively)的论文中对此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另外,David Eccles和Paul Groth也撰写过关于这种“社会-技术”系统的研究方法概览,值得阅读。

弹性工程

在弹性工程这个领域,俄亥俄州立大学的David Woods的著作对我影响很大,而且历久弥新。尤其是他最近和Erik Hollnagel合作的一本书。弹性工程是由Woods和Hollnagel这两个人开创的一门学科,其目标是设计出能够忍受人机之间“笨拙的”交互系统,在本书中有所提及。(Woods创造出“笨拙的自动系统”一词。)

The Experience of Intelligent Products在本书手稿最后的完成阶段中,荷兰代夫特科技大学的David Keyson很热心将他书中的“智能产品的体验”一章的草稿发给了我,这部分内容和本书讨论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我很感谢David发给我他所撰写的草稿,并且很感谢他带我参观他在代夫特的实验室。我在该实验室中还参观了他建造的一个非常安详宁静的智能房屋。

感谢

我的每本书都离不开很多人和很多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在准备此书的过去的几年间,我和很多乐于助人的同行们进行了交流,还走访了美国、亚洲和欧洲的很多研究机构。这些让我亲身体验到本书中讨论的大部分的工作和研究,我还在很多个汽车模拟器中亲自驾驶体验过,有些模拟器甚至是全动态的。此外,我还参观和体验了数个试验中的智能家庭、智能情境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动化辅助设备。我在此对每一个帮助过的人都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也有可能有些人会被我疏漏掉,在此我对这种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表示我的歉意。

我首先要感谢的是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几组学生们,他们花了很多时间阅读并评论本书所用的材料,从很多不同角度提出了他们的批评建议,这些批评建议是大有裨益的。现在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BenWatson和我一同教授一门名为“智能系统设计”的课程,这对本书材料的影响非常大。我的在西北大学从事设计研究的同事,也就是来自机械工程系的Ed Colgate(他同时还和我同任Segal设计学院的主任),给了我最大的帮助;Michael Peshkin也给了我最大的帮助,他领导着他们的研究实验室(在第3章讨论的Cobot就是他们的研究工作)。Larry Birnbaum和Ken Forbus在本书中的人工智能方面贡献了他们的专业技长。还有我带过的研究生,同时也是我的助手和同事的Conrad Albrecht-Buehler不仅在平时帮我组织课堂,同时在本书也给我了莫大的帮助。

我以前的学生、现在的同事Michael Mozer,任职于位于Boulder的科罗拉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大方地允许给我对他的“智能家庭”开玩笑并指指点点,虽然我知道这是一项研究神经网络潜在能力的科学计划,而不是针对未来家居的项目。

我也要感谢由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Franklin Institute of Philadelphia)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举办的“机器的社会生活”论坛(“The Social Life of Machines”),感谢其中的我的合作者们,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Judith Donath,佛罗里达人机认知研究所(IHMC)的Paul Feltovich,密歇根州立大学的Rand Spiro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David Woods。Rutgers的Beth Adelson为此次论坛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工作,来自IHMC的Jeff Bradshaw通过电子邮件参与了这次活动。论坛还促使了之后参观IHMC的活动,IHMC位于佛罗里达的Pensacola,我在那里受到了John Ford主任、Paul Feltovich和Jeff Bradshaw的热情接待。IHMC所做的工作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多年来我的老朋友和合作者——来自Palo Alto研究中心(PARC)的Danny Bobrow针对我的每项工作都不断地给出中肯的批评和建议,这让我获益匪浅。位于华盛顿州Redmond的微软研究院的Jonathan Grudin,也是我的老朋友和合作者,从本书的开始到完成,他的电子邮件就从未间断过,他告诉我他的想法,我们也展开过多次深入且有见解的讨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Ames研究中心的Asaf Degani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同我和PARC的Stuart Card,针对飞机驾驶舱、巡航舰船和汽车自动行驶作用评估的正规方式,进行了讨论。Degani针对“皇家陛下号”邮轮的建树性分析,以及他所撰写的《Taming Hal》一书,对我们理解自动化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要想一一列出我参观拜访过的每一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确有些困难。不过,我在斯坦福大学的人机交互实验室里花费了不少时间,Terry Winograd和Scott Klemmer给了我很多帮助。此外,日本丰田的中京大学的Naomi Miyake和Yoshio Miyake以及大学的行政部门热情欢迎了我;日本的筑波科技大学的Akira Okamoto研究中心的教育媒体实验室,位于日本湘南藤泽的庆应大学的Michiaki(Mike)Yasumura都曾热情接待了我,其中庆应大学的校长Naoki Ohnuma还招待我们午餐,并为我妻子提供了关于助听器方面的很好的建议。

在拜访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时候,Stephen Gilbert热情接待了我,Jim Oliver在他新落成的虚拟现实应用中心里陪伴了我一整天。(第7章中的我的那张照片则是来自微软的Brett Schnepf帮我照的,他是X-Box资深专家,当时也陪同着我们。)

在我访问韩国大田的韩国高级科技研究院的工业设计系时,该系的Kun-PyoLee慷慨接待了我,当时他也邀请我成为他的客座顾问。此外,荷兰代夫特科技大学(TUD)的Pieter Jan Stappers、Charles van der Mast和Paul Hekkert在我多次访问该校时,也给予了热情的帮助。Pieter Jan Stappers还是我不可多得的同事。TUD的David Keyson的工作和本书中讨论的内容也息息相关。我在荷兰艾因霍恩科技大学(TUE)时,该校的Kees Overbeeke多次接待了我,并且提供了很多合作帮助。Jan和Marleen Vanthienen陪同我和我的妻子在比利时走访了很多城市,并且我在布鲁日给马车和车夫照相时,他们在一旁耐心的等待。后来Jan接待并陪同我走访了比利时的鲁汶大学(Leuven University)。鲁汶大学的David Geerts给我看了第7章提到的那个精彩的“交易被拒绝”的广告,并且帮助我获得了本书使用该照片的许可。

在走访位于德国布伦瑞克市(Braunschweig)的交通与驾驶研究所(Institut für Verkehrsführung und Fahr)的Flemisch实验室时,Frank Flemisch、Anna Schieben和Julian Schindler亲切接待了我,我们在那里深入广泛的讨论了Flemisch的“H-metaphor”——也就是“马的比喻”的概念(参见第3章),我当时还被允许亲自尝试驾驶了他的汽车模拟器,该汽车模拟器中装配了“马的比喻”概念中的运用松缰绳和紧缰绳来控制“智能”汽车。

位于英国Uxbridge的布鲁内大学(Brunel University)的Neville Stanton和Mark Young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我关于驾驶中注意力(尤其是underattention)作用(在第4章中讨论过)的诸多文章。我曾答应过他们要拜访他们,在此告诉一下他们我没有忘记此事。位于英国剑桥的微软研究机构也给予我莫大的帮助,我在他们举办的“智能环境论坛”上做了演讲,在那里我还见到了Marco Combetto、AbiSellen、Richard Harper,以及Bill Buxton,其中Bill在最近30年间经常神秘的出现在我造访的地方。

为了此书,我拜访过太多的美国的大学,以至于有些已经记不起来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认知科学系的Ed Hutchins、Jim Hollan和David Kirsh给予我持续的帮助,为我提供文献资料和有创见的想法。UCSD心理学系的Hal Pashler针对驾驶中注意力的作用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讨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Bob Glushko在我拜访时给予我热情招待,并耐心倾听我的讨论。麻省理工学院则提供给我可以长时间联系和交流的专家,与本书有关的有Tom Sheridan、Roz Picard、Ted Selker和Missy Cummings。

很多来自汽车行业的人士对本书有特别的帮助。我感谢丰田信息技术中心工作者们给我以帮助,他们是:来自日本东京的齐藤忠雄(Tadao Saito)、Hiroshi Miyata、Tadao Mitsuda和Hiroshi Igata,以及来自加州Palo Alto的Norikazu(Jack)Endo、Akio Orii和Roger Melen。另外,福特汽车公司研究和创新中心的Venkatesh Prasad、Jeff Greenberg和Louis Tijerina提供了很多想法、讨论、资料和一台全自动的汽车模拟器。沃尔沃公司Mike Ippoliti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并且介绍我去福特公司参观讨论。本书开篇的故事发生在加州Gardena市由Global Business Network组织和日产汽车公司的高级计划和策略部举办的一个会议上。

《内部动机》(Interior Motives)杂志社(译者注:该杂志是汽车界非常有名的一本书,专注于汽车的内部设计)的前任编辑Ryan Borroff鼓励我为汽车设计师撰写一个专栏,并且在我去伦敦时热情接待了我。

Thank you!Basic Books(译者注:本书英文原版的出版社)负责我这本书的编辑Jo Ann Miller不厌其烦地帮助我编辑和修订书中章节。当然,和我长期合作的出版经纪人,来自加州Del Mar市的Sandra Dijkstra Literary Agency的Sandy Dijkstra也做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为本书的出版她始终如一地鼓励着我。每一本书的撰写,获益最少并且受苦最大的当然是作者的家人,本书也不例外。在此,我感谢我的家人!

注意:通过西北大学,我和福特公司签署过研究合同;我也担任着丰田公司在Palo Alto的ITC的顾问。此外,微软和日产(通过Global Business Network公司)则是我所工作的Nielsen Norman Group公司的客户。这些公司都没有审查过本书的内容;他们也不对本书的内容负责——他们可能认同也可能不认同本书的观点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