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4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19459400000011

第11章 国土资源

2013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把保障发展放在服务大局的重要位置,把规范管理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突出重点,统筹谋划,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效。

(一)用地保障及时高效。争取国家下达、奖励、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4万亩,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周转指标2.3万亩、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指标1.5万亩。完善民生项目、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保障性安居工程、灾后重建和重大项目用地报件实现随到随批、快报快批。完成建设项目用地预审177宗,审查建设项目用地报件1260宗。

(二)耕地保护切实有力。完善耕地保护思路,把重点转移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上,耕地保护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批复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印发指导意见和9个管理办法,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并有序组织实施。新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47万亩,其中梯田50万亩。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220个,建设规模72.7万亩,新增耕地13.7万亩。

(三)节约用地成效显著。有序推进低丘缓坡荒滩开发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减少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用地,责令重新选址或修改调整规划。严把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批关,核减不合理用地,土地投资强度稳步提高。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强化土地利用监管,从提高供地率入手,加强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农用地转用项目平均供地率有较大幅度提高。节约集约资源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肃州区、崆峒区、西峰区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模范县区。

(四)维护权益更加全面。加快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顺利通过国家抽检。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进展良好。组织实施统一征地项目15个,全部严格执行省政府颁布的征地补偿标准,未发生挤占、挪用征地补偿费用的现象。供应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9700亩,超额完成任务。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注重信访案件办理跟踪问效,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五)矿政管理严格规范。坚持资源开发“四化”原则,新立矿业权实现市场化配置。委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出让探矿权46宗,实现矿业权价款1.4亿元。克服重重困难,协调办理陇东地区7个煤炭勘查区块的矿业权,有力支持陇东能源基地建设。加快落实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省本级和11个市(州)的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按期完成。加强矿业权监管,依法公告注销过期未延续探矿权55宗。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评价和钻孔信息清查进展良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六)地质找矿实现突破。宁县付家山勘查区新增煤炭资源量19.5亿吨,泾川县高平勘查区探获煤炭资源量21.8亿吨;白银厂风险勘查累计新增铜铅锌资源量53万吨;徽县郭家沟铅锌矿探获铅锌资源量156.7万吨;代家庄—厂坝铅锌多金属矿勘查项目新获铅锌资源量115.6万吨;卡瓦矿区估算远景铁资源量5亿吨,塔里干沟菱铁矿达到大型规模,填补我省菱铁矿找矿空白。

(七)防灾能力明显提升。加强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省级发布预警信息19次,安全转移群众14.6万人,避免经济损失11.4亿元。全力组织岷县漳县6.6级地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处置,实现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零死亡目标。组织编制《甘肃省重点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经国土资源部评审、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已上报国务院。陇南山区国家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及监测预警示范区启动建设,兰州试验基地和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狠抓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舟曲、东乡和成县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全部竣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全面落实。

(八)非税收入再上台阶。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省本级非税收入入库58.9亿元。争取中央财政国土资源专项资金再创新高,到位资金18.1亿元,同比增长33%。兰州新区土地储备机构列入全国名录,土地储备、融资管理趋于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和市场配置比例稳步提高,全省有偿出让土地12.6万亩,实现出让价款245.9亿元。

(九)管理秩序持续好转。支持执法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行政审批事项监督,努力把问题发现在初始,隐患解决在萌芽。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全面完成,违规违法案件查处整改到位。会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监察厅挂牌督办典型违法案件14宗,起到了良好的震慑效果。土地违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积同比分别下降28.6%、43.2%。

(十)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摆问题,务实整改规范,取得明显成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及时发现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了见微知著、令行禁止。扎实推进效能风暴行动,全面清理公布行政许可事项,制作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落实窗口办文制度,机关办事效率切实提高。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跟踪监督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推动项目有序实施、资金规范管理、权力依法行使。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议、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要用中央和省上领导同志作出的新论述、新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化改革、指导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永续化,以促进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全面改革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方法,以作风建设为保证,努力做到保障发展更加积极主动,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利用资源更加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更加有力有效,为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一)围绕中心,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管理战略研究,科学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全力支持“3341”项目工程,及时掌握2014年各类项目用地需求,衔接做好计划指标安排、建设用地报批、土地征收工作。支持陇东地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促进已探明区块尽快开工建设。紧盯国家战略部署,加大项目谋划、论证、储备、实施力度。争取国土资源部出台支持我省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的配套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土资源政策环境。

(二)严防死守,提高国土资源保护能力。从城市周边开始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用两到三年时间,把永久保护农田划定到户、上图入库。把耕地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统筹规划、先建备补、占优补优。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推行市(州)和县(区)政府主要领导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监测,强化高标准基本农田日常管护。支持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精心组织实施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完善矿业权市场配置办法,除地勘基金等省级公共资金勘查登记的矿业权外,新立矿业权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严厉查处典型违规违法案件,维护良好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

(三)转变方式,促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探索实施县级“三规合一”或多规融合。考虑不同类型、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及存量、增量资源的特点,实施差别化、精细化管理。促进低丘缓坡和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引导使用国有未利用土地发展新能源项目和产业。加大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积极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导城乡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启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行动,完善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体系。

(四)精心谋划,扎实做好土地调查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分析对接我省土地调查数据,报省委、省政府审定公布。逐级做好本区域二次调查成果审定发布工作。共享应用二次调查成果,服务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和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成果。细化政策和技术标准,保证工作经费,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完成地籍调查任务。及时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协调成立由政府主导推动、编办具体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参与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力争人员机构到位、业务整合到位。

(五)狠抓落实,全面完成找矿突破行动任务。回笼勘查资金,促进地勘基金滚动发展。支持省属国有地勘单位融资。完善地勘基金项目矿业权配置及出让转让办法,落实重大找矿成果奖励制度,形成利益共享机制,调动各方找矿积极性。对照三年突破行动方案,梳理项目实施情况,确保完成预期任务。加强整装勘查,引导项目资金向整装勘查区适度集中。鼓励页岩气和城市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支持地勘单位走探采一体化发展道路,做大做强地勘经济,把握长远发展主导权。

(六)综合施策,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水平。全面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强化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各类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防止不合理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棚户区改造结合起来,实施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群众搬迁避让。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完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健全信息共享、预警联动机制,提高监测预警准确度。做好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推进“矿山复绿行动”,整治“三区两线”范围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突出问题,实现矿山生态环境的稳步好转。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七)以人为本,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规范土地征收审批,切实做到程序合法、信息公开、补偿标准合理、安置方案可行、社会保障落实。加大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力度。开展和谐矿区创建活动,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富民兴陇、扶贫攻坚要求贯穿到资源开发全过程,造福矿山所在地群众,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妥善处理群众信访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具备条件能够解决的,尽力给予解决。

(八)深化改革,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制度。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分类抓好实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减少环节、提高效能。探索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关注《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修法立法情况和改革动向,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以往经验,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准备。

(九)警钟长鸣,有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清理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突出关键部位、重点环节,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促进权力规范行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加强组织协调,认真落实省纪委分解的党风廉政建设牵头任务。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十)着眼长远,切实加强和改善自身建设。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上升到制度层面,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抓好市(州)、县(区)国土资源局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全行业一盘棋的思想,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研究谋划自身工作,在服务全省发展中履行自身职责、提升行业价值。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培育以为民、务实、奉献、廉洁为内容的国土资源系统核心价值观念,提升行业形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合理流动、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赵玲房 刘学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