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高校学生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19460900000015

第15章 后记

本书探讨大学生学习策略问题,源于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授课引经据典,很少考虑所授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何益处;学生听课埋头笔记,很少思考蕴含在知识中的理念价值和思维方式。久而久之,教师变成了输出机器,学生变成了接纳容器。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师很少谈及,学生也很少追问,教学的终极价值自然不言而喻。教学本来是一种人际互动,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锋、真理的争辩,应该是常态。而当今有的大学课堂却相反,死水一潭,缺乏对青年学子的吸引力;更可悲的是众多的学习者不知学习什么、为何学习和如何学习,导致学习活动的低效率。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2006年我申报了关于“大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项目,幸运的是该课题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批准立项。有了课题和项目便有了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就有了压力和动力。于是我便翻阅了大量有关书籍,查阅了众多的相关资料,采访了部分教学一线的师生。随着资料的不断丰富,研究的思路也逐渐清晰。学习含义的现代阐释、学习策略的特征实质、学习策略的结构体系和学习策略的教学规律,成了我重点研究的问题。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生存方式,学习是自我的不断修炼和不断超越;认识到学习策略是一个立体性、多层次、动态化的操作系统,其实质在于对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进行合规律性和独创性的调控;认识到认识自我、目标定位、动机激发、时间运筹、环境管理、信息加工、学业求助、反省认知和创新学习等策略对大学生搞好学习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专题讲座、指导参与、观察模仿、经验交流、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等策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于是我便把这些认识进行梳理,形成了本书的大致轮廓。

本书的写作,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吸纳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感谢。本书的写作,也受到了西北师大教育学院杨中枢、李瑾瑜、刘旭东和王鉴等老师学术观点的启迪,得到了兰州大学出版社陈红升先生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马有

2009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