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19461300000031

第31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2)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一)生产的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方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它通过国际分工、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主要形式。从广度上讲,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已遍及全球,许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世界性的国际分工使各国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从深度上讲,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已由过去单一的垂直型分工发展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多种分工形式并存的新格局。

传统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型分工,即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是按照不同产业进行的。主要表现在:落后的农业国从事农业生产及初级产品的生产,先进的工业国从事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发展中国家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发达国家从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垂直型国际分工以生产要素相对凝固为前提,流动的只是商品,因而无法形成各国经济的融合,经济一体化程度处于较低层次,不可能构成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水平型国际分工是高层次的生产专业化形式,是在同一产业部门内,按照产品生产的不同工艺环节或产品零部件进行分工的。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劳动、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使各国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据统计,1997年全世界跨国公司的总数达到了5.3万家,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总数达到了44万多家。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和2/3的贸易。它们依靠竞争优势进行跨国界、跨地区界限的生产和经营,实施全球范围内最佳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形成为生产全球化奠定了基础,为落后国家实施赶超战略提供了机遇,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更加合理地配置和使用。

因此,生产全球化可以表述为两重含义:一是单个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向纵深推进,其跨国经营的分支机构在数量上和地域上极大地扩展,在组织安排和管理体制上超越国界的局限;二是借助于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间多形式的联系,逐步建立以价值增值链为纽带的跨国生产体系。

(二)贸易的全球化

贸易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快速发展。从市场的作用来看,全球性贸易实际上是本土商品交易转为世界范围交易的过程。“二战”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世界市场进行国际交易的国家与地区越来越多,从而使贸易及投资的规模、结构及流向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世界贸易规模分析,1950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仅610亿美元,1970年增到3150亿美元,1990年达到34470亿美元,1998年据世贸组织统计达到65150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了近107倍。从对外贸易系数(进出口依存度)即进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看,据《1998/1999世界发展报告》,高收入国家这一比值从1980年的38%上升到1996年的40%,中等收入国家同期从43%提高到52%,低收入国家从30%上升为42%。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则上升更快,韩国从1970年的30%上升到1996年的69%。泰国从1980年的54%上升到1996年的83%。【7】从国际服务贸易结构分析,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服务出口所占比重下降,而以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等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知识与资本要素密集型服务出口比重上升较快。从贸易类型分析,传统产业间贸易比重下降,而产业内贸易增多。即过去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进口初级产品、原材料的格局已发生变化,工业国间的产业内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上升到75%以上,个别国家更高。如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达到85%以上,即传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转变为水平型国际分工。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系框架开始形成。作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法律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其法人地位对所有成员国都具有严格的约束力。世贸组织的建立,一方面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跨国公司经营的全球化

跨国公司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流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资本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在全球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有一些大公司在外国建立了子公司。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跨国公司才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根据2008年9月24日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全球7.9万家跨国公司及其79万家国外分支机构仍在继续进行海外扩张,其FDI股本2007年达15万亿美元。贸发会议估计,跨国公司的销售总额为31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1%。其全球分支机构2007年产值占全球GDP的11%,雇员达8200万人。另外,跨国公司扩张的领域也在增加。制造业和石油公司如GE、BP、Shell、丰田和福特等都排在贸发会议统计的大型非金融类跨国公司的前25位之中。服务业跨国公司在过去10年中发展迅猛,2006年这类跨国公司排在前100家中的就有20个,而1997年仅为7个。前100家最大跨国公司2006年的销售和就业与2005年相比都有大幅增长,分别为9%和7%。发展中国家的100强跨国公司增长尤其快,2006年其国外资产达570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21%。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商品和资本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四)金融的全球化

伴随着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形成,金融的全球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其规模及地区、产业流向均发生较大变化。从国际直接投资规模分析,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从1960年的680亿美元,增加到1992年的19480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34560亿美元。从国际直接投资流向分析,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间双向对流的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成为国际直接投资重要的流出国,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欧美投资增长较快。从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入与流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及东亚,但其他地区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出与流入也在不同程度地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国际直接投资。其次,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迅速发展。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的全球化,使投资者和融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以前所未有的数量、惊人的速度和日新月异的形式使全球资本急剧膨胀。国际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国际性市场,近十年来呈现快速成长之势。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成长迅速,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力。再次,金融机构的全球市场经营。随着近年来全球竞争的加剧和金融风险的增加,国际上许多大银行都把扩大规模、扩展业务以提高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发展新战略,国际金融市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跨国购并浪潮,金融机构的并购与重组成为金融机构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全球金融业的并购浪潮,造就了众多的巨型跨国银行。银行并购虽使全球金融机构的数量减少,但单个机构的规模相对扩大,银行业的集中度迅速提高。据统计,在2000年以资产排名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前25家大银行的资产就占到1000家银行资产的40%,而1996年这一比例仅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