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19462700000001

第1章 序言:弘扬“四种精神”铸就大学之魂

杨振斌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一所闻名海内外的高等学府。在我来厦大工作之前,就对学校特有的“爱国、革命、自强、科学”这四种精神留有深刻的印象。当我再次步入这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成为一名厦大人并为之服务时,我为自己能够涵濡浸渍于这片慕名已久的文化热土和精神高地,亲身领略到这所中国美丽大学的精神之美而深感荣幸。

校主陈嘉庚先生“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兴学壮举和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建立在厦大的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负责人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萨本栋校长在抗战中厦大内迁长汀办学艰难时期,把学校办成“印度加尔各答以东最完善的大学”的自强奋斗的精神;以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一代代厦大学者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正是这些一脉相承的厦大精神,生生不息,日新其德,构成了厦大优秀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学校“南方之强”的筋骨和气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它塑造了大学立身社会的脊梁和赖以生存的不朽灵魂。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校,凭借自己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精神、治学风格等人文气质和价值取向,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还为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大学精神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厦大自创办的那一天起,校主陈嘉庚先生就把“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作为建校之初的三大任务,颁布于1921年的《厦门大学校旨》开宗明义指出:“本大学之主要目的,在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及其精神,以研究一切现象之底蕴与功用,同时并阐发中国固有学艺之美质,使之融会贯通,成为一种最新最完善之文化。”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厦大始终以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继承嘉庚精神,凝练最新最完善之文化,传承并弘扬厦大“四种精神”,使之成为淬砺师生品质、凝聚师生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和价值取向。“四种精神”既蕴含了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又焕发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智慧光芒,既是厦大人长期实践、身体力行品格风范的文化结晶,也是厦大办学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和软实力的形象体现。“四种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已逐渐融入了对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发挥着引领风尚、教育师生、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日益成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阐扬世界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成为知识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根本在于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大学精神教育和熏陶,对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奋斗过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厦大“四种精神”,并使之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的精神力量,理应成为全体厦大人的共识和担当。

多年来,学校通过各种场合,以多种形式在全校师生和海内外校友中进行“四种精神”的广泛宣传,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我校老教授协会和校关工委的老同志们长期致力于对“四种精神”的整理和宣讲工作,如今,他们基于自己对学校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长期的校园生活体验,又联合组建编委会,邀请一批专家学者分别就我校“四种精神”撰写个人感受和体会并编辑成册,旨在对厦大“四种精神”进行深入的诠释和充实,这种爱校之情值得敬佩和鼓励。我有幸为此作序,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相信通过阅读他们的研究心得与感悟,一定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四种精神”的内涵和本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全体厦大人正朝着全面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两个百年”宏伟目标奋力前行。要建成一所一流大学,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要素,这就是:大楼、大师、大爱。大楼是基础,大师是核心,而大爱则是一流大学的灵魂之所在。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厦大人与社会热心人士能够投入到对厦大“四种精神”的研究整理和宣传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将厦大“四种精神”所蕴含的大爱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为早日圆“两个百年”的“厦大梦”注入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