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师教写作系列丛书:十分钟爱上写作.初中卷
19505100000022

第22章 文眼渲染与素材创新(5)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一句话简言之:文眼就是文章中心思想或发展线索的提示语,它可以是一句话,或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文眼是全文的灵魂,给人以心灵的涤荡和共鸣。

所以,好的文章和技巧成熟的写作者,应该非常善于运用文眼渲染文章的情感或哲理主题,并根据文眼来布局谋篇,构思全文。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是文眼,全文的意境从这里开拓出去。由于“心里颇不宁静”,才步出门外,去看月光下的荷塘,通过观赏月光下的荷塘,又暗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结尾,他又回到家门口开始新的不宁静的生活。可见作者这种不宁静的情感因素是无法摆脱的,这种感情就借助“文眼”一下子喷发出来。因此这淡淡的意境是由淡淡的哀愁产生的,是由于“心里颇不宁静造成的”。不仅如此,而且“心里颇不宁静”还是文章脉络的扭结,是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把握住篇首“文眼”,全篇的结构就一清二楚了。

2.有一段时间我居住在乡下,每天都会日升而起,日落而息,然后在一个宁静惬意的清晨或黄昏时分,在四层的露天阳台上,带上一本笔记本,观望整个村庄,在舒坦的音乐中,写书,做策划方案。忙碌归忙碌,内心的雅致和修行却在每日慢慢修化提高。在村庄的一日,我能看到田间质朴劳作的农民,溪口洗衣服的妇人们,村口孩子玩耍奔腾的身影,还有狗吠、鸟鸣、深夜蟋蟀昆曲声等,所有的一切都归为平静,淡泊清新。

问:如果把村上的一幕幕,用我们之前学的情景画面推移法来创作,给文章取一个诗意题目吧。

提示:《人生最美是寻常》。

点醒:村庄上的一切,非常普通,都像一首淡淡的岁月之歌,在这里,欲望不再,有的是平静的生活和惬意的人生体验。可是纷扰尘世,很多人,投机取巧,追名逐利,他们忽略了一个生命真谛——人生最美是寻常!对吗?

那么,这句话就可以是全文题目,也是文眼,也可以是人生之座右铭。所以,好的文章,总是能给人智慧和鼓励,洗涤心灵,让我们的灵魂可以在寒冷和黑夜之中,见到明媚的光亮,那是生活的希望。对吗?

我们要善于从普通的生活风景升华到人生风景,生活之景润眼,人生之境养心。

3.假设我们现在走进一间老屋,屋子里面旧迹斑驳,随后,我们的眼中看到了三样事物:一辆旧自行车、一枚细针和一把小提琴。请根据这三样事物写一篇文章,主题不限。

问:请写出你的主题和构思思路。

提示:

主题——亲情。

构思思路:这是一间老屋,屋子里旧迹斑驳,说明写的就是“旧”事,怀念过去。

而自行车、细针和小提琴,看似毫无关系,但只要我们用一个主题一串,就都成了完美道具。什么主题呢?是爱。是对谁的爱?对妈妈!

所以,文章可以出现这样三个细节画面:小时候,妈妈教我学自行车;中学,昏黄的灯光下,妈妈用细针给我缝补衣服;大学,我参加手提琴表演大赛,妈妈在现场为我鼓掌。一个画面一个场景,最后三个场面一串,续引出——可是,物是人非,已是而立之年的你,妈妈却已经离去,睹物思人,情深不知何处……

可以是因和妈妈吵架离家出走后看到以前老屋的东西,回忆过往的感人时刻,于是流泪,重新回到了妈妈身边,如此等等……具体看我们如何构思,如何更好地渲染情感。

问:给上面的故事取一文眼题目。

提示:

① 文眼题目1——《依着时光来念你》

(的确,母亲的离去已不可追回,但是我却可以依着时光慢慢地,点滴地去怀念……)

② 文眼题目2——《写在水上的爱》

(爱,是写在水上的字,第二笔未写,第一笔已流向远方,所以,当我们说爱的时候,爱之念已流向远方,不可重回……)

③ 文眼题目3——《多少爱在时光中来不及》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点醒:如此,文眼题目,加上行文构思,加上文眼结尾,一篇亲情美文就出来了,并不难。其实,一篇作文,构思思路有了,主题有了,文眼有了,文章的感染力度就强了,只要感染力度强了,加上优美的叙述语言和整洁的卷面,那么,高分或满分作文绝对不是难题。

三、例文精选

母与子

冬日,午后,无风,太阳暖暖地照着。

吃过午饭,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躺到床上眯一会,她看到阳光很好,就搬了个小板凳,到院子里晒太阳。

院子里很静。几只母鸡在墙根下觅食,偶尔向母亲这边张望,母亲经常喂它们,它们很亲近母亲。大黄狗从外边颠颠地回来了,在母亲的脚边卧下,尾巴摇几下,算是向母亲问了好。

院门半掩着,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门口,看到有熟人经过,总是大声地打招呼。有的人微笑着向母亲问好,然后匆匆而过;有的人走进院子里,和母亲拉几句家常,母亲让他们坐,还要起身到堂屋里拿瓜子给他们吃,他们按住母亲,不让她起身,然后也匆匆地走了。

阳光像水一样,在院子里流淌,母亲很惬意,眼睛微微闭上,像是在半睡半醒之间。

儿子从堂屋里出来了,在母亲身边蹲下,抽起了旱烟袋。母亲仿佛没有觉察,仍然双目微闭,似一尊佛。一袋烟抽完了,一缕微风吹过,吹起了儿子和母亲的衣襟。儿子站起身,想了想,推醒了母亲。母亲睁开眼,有些吃惊地望了望儿子。

“娘,院子里有风,您别受凉了。快回屋吧,躺到床上眯一会。”儿子对母亲说。

“你说什么?声音总这么小,我怎么能听清楚。”母亲看了一眼儿子,小声地抱怨着。

儿子无奈,只好俯下身来,嘴巴冲着母亲的耳朵,又大声地说了一遍。

“你说话这么大声干什么?我耳朵又不聋!”母亲好像生气了,板起脸来,认真地训斥起了儿子。

儿子一脸无辜的表情,连忙辩解道:“说话声音小了,您听不见。声音大了,您又说我是成心的。我的天,娘您可真难伺候。”

母亲没有听清儿子在说什么,只是看见他的嘴在动,好像已经猜出了儿子的抱怨。

母亲真的生气了,她冲着儿子嚷:“叫你不要抽烟,你偏不听话。我在院子里晒太阳,你又来烦我,你就不能让我清静清静?”一边说,一边随手拿起身边的竹杖,狠狠打在儿子的屁股上。儿子挨了揍,见母亲真的发了怒,一下子跳起来,慌慌张张地跑掉了。

小院里一片宁静,母亲重又闭上了双眼,惬意地继续晒太阳,似一尊佛。

问:请给文章结尾加上一句文眼句。

提示:文眼结尾句是——那一年,母亲98岁,儿子80岁。

美文简析

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情景画面推移法,通过一个场景画面一个场景画面慢慢叙述下来,表现出了这对母子的童趣与祥和。本来文章没有最后一句文眼出现,也就是非常一普通记叙文,可是,当文章最后一句话出现,文章的感染力度就瞬间增强了,一句文眼,文章的魂就回来了。母亲98岁,儿子80岁,历经了岁月的沉浮,已然是黄昏年龄,可还能拥有此刻的简单的幸福,多么,多么,美好啊。因为,无论是谁看到这一幕,谁都会驻足羡慕,想象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