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21

第21章 独生子女总爱乱花钱怎么办

我们这个三口之家收入有限,并非“大款”,但我的孩子花钱却大手大脚,毫无节制。我们想控制他花钱吧,又不忍心,总觉得就一个孩子,应该让他生活得幸福些。可是让他无节制地乱花钱,又实在力不从心。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这是独生子女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不会计划开支,其主要责任往往在家长身上,如果家长能改变自己的教育观点,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综观当代的中国父母,实在是天底下最爱孩子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爱甚至已经失去了理智!尤其是在不断高涨的消费热潮中,独生子女的家长几乎起了主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当孩子要名牌运动服时,家长会将自己中午带的饭菜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愿望,他们会说:“唉,为了孩子……”当孩子要买赛车时,家长仍会说“不能委屈了孩子”;孩子考取了好成绩,家长更会毫不迟疑地倾囊而出,给予物质奖励……“为了孩子”,仿佛成了一些家长们生活的唯一宗旨,似乎活着就是为了孩子。正如在信中所说的:“想控制他花钱吧,又不忍心,总觉得就一个孩子,应该让他生活得幸福些。”我想,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态,许多家长都认为自己从小吃够了苦,绝不能再让孩子吃苦了,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于是,家长们便对孩子有求必应,恨不能将孩子泡进蜜罐里。

然而,对于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要承担孩子的生活费用和读书费用,已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让孩子无节制地花钱呢?如果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正当的消费要求也给予满足的话,就会激起他们更高的消费欲望,把他们引入消费的误区。因此,家长在孩子花钱的问题上,一定不能“心慈手软”,而要坚持原则,视家庭经济状况,把好孩子的消费关。

(1)家长和老师要起表率作用。家长和老师承担着育人的重担,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家长和老师都不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那学生的行为就可想而知。有一个学生近一段时间情绪很低落,脾气也不好,母亲问其原因,孩子不高兴地说,同学们都说我有一个洋鬼子妈妈。原来,这位学生的母亲为了赶时髦,将头发由黑色染成黄色,所以同学们都取笑他有一个洋妈妈。这位母亲听了很羞愧,不久就将头发还原成黑色。

少儿的模仿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很强,家长和老师的外表和行为往往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和老师都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以免在学生心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2)学校可经常请一些当地的劳模和老红军,用他们的亲身体会给学生讲革命的光荣传统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重要性,以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3)在学习上,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养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在生活上,告诫学生要勤俭节约,不要相互攀比,并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去,在学习上开展竞争,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4)鼓励学生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开展“一帮一”活动。也可带领学生参观福利机构,并定期和不定期为福利院的老人和儿童服务,以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使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还有很多地区和人生活很贫困,应该艰苦奋斗等。

(5)对孩子花钱上的“节制”,并不等于“克扣”,而且要酌情处理。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家长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满足,而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就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会养成孩子勤俭节约、懂得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6)教会孩子计划开支,合理花钱。当孩子手中有一定数目的钱时,家长要帮助孩子科学、经济地使用。现在的孩子,每逢春节时都会得到一些“压岁钱”,考试成绩好时也会得到长辈给的奖金。这些钱到了孩子手中,如果没有大人的指导,有的孩子就会胡花乱花,看到什么好玩就买什么,什么好吃就吃什么,把钱花光了,又向父母要。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计划开支,提高孩子的消费能力。

(7)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和自食其力的重要,应该鼓励孩子积蓄,让他们学会花“自己的钱”,而不总是向父母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