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19505400000027

第27章 让爷爷奶奶带孩子好吗

由于工作上的原因,许多爸爸妈妈无法自己来带孩子,请保姆又不放心,只好让爷爷奶奶带孩子。但让爷爷奶奶带孩子又有很多顾虑,王女士就有这样的担心:孩子放在老家,现在又开始想他了。由于某些原因,想把孩子放老家让爷爷奶奶带,可是一直担心老人带不好。听过来人说,老人带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沟通和教育,一直比较烦恼啊……那么,隔代育儿究竟好不好呢?

隔代抚养孩子,就是由爷爷奶奶抚养孩子,在我国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其孩子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带大。这些爷爷奶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非常溺爱孙儿。那么,这些老人为什么都会这样呢?究其原因如下。

(1)自己没有快乐的童年,但希望下一代快乐。这些爷爷奶奶一般都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那时的生活环境一般都非常差,也没受到很好的教育。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生活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老人有一种补偿心理,即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生活得好一点,生怕孙儿们饿了、冻了、碰了,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的甚至是十分溺爱孙儿。

(2)返老还童心理。老人们都存在返老还童、落叶归根心理,其心理有很多类似于孩子的特征,他们似曾相识,因此,会有很多共同语言。因此,老人们十分喜爱自己的孙儿。

由于爷爷奶奶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时生活条件差,很多只受过初层次教育,有些甚至是文盲,因此,爷爷奶奶自身的教育素质普遍较低。有的虽然受过较好教育,但其知识老化、过时,基本上跟不上现在的形势,爷爷奶奶溺爱孙儿,其危害如下。

(1)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老人的心都比较慈、比较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祖辈抚养,祖辈们更是倍加关爱,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为孩子辩解。而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这实际上给孩子培植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隔代抚养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

另外,隔代抚养也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有一位老师,因觉得上海的教育条件较好,就将孩子送到在上海的父母家,一直到孩子14岁时,才接回到身边。可孩子回来后,与父母好像陌路人似的。开始孩子的父母以为与孩子还处于磨合期,就想尽一切方法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然而四五年过去了,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仍处在开始的状态,令他们后悔不迭,痛苦不已。

(3)隔代抚养最严重的危害在于这种抚养方式极可能导致小孩心理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隔代抚养一般会导致以下几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1)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2)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狭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这样使孩子长大后,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交际恐惧症。

3)人老后,其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等。

4)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这使孩子在成长中,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产生心理与行为的障碍。

5)挫折承受力差。由于在爷爷奶奶面前通常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愁滋味,生活都是顺顺当当,他们在中学和大学一旦受到一点挫折就吃不消,甚至不能接受,万念俱灰,有的甚至想到死。目前,发生在校园里的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杀现象,就与这有关。

6)不爱学习,容易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和一些不良偏好。现在媒体报道的未成年人网瘾就属这一类。这些不良习惯和爱好一旦形成,要想短时间改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父母就是再忙,也别忘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任何情分都不能完全代替父母亲情。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去认真教育自己的孩子。当然,并不是说爷爷奶奶就不能带孙子孙女,爷爷奶奶带孙子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爷爷奶奶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2)祖辈父辈协作最重要。隔代抚养和教育与父母亲自抚养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3)爷爷奶奶的学习不要放松。由于时代不同,老人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有些已落后于现实,由他们抚育孩子,往往虽有良好愿望,但效果却未必好。因此,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爷爷奶奶都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