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倒闭了,企业职工就失业了。
失业率增加,社会消费能力进一步减弱,市场进一步萎缩,更多企业倒闭,失业率进一步增加……社会运行进入恶性循环,经济危机开始了。
这就是由次级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由金融风暴产生的经济危机。
通过回顾次贷危机我们发现,信用评级公司是罪魁。实际上,次贷危机所涉及的资金量并不大,而这部分次级贷款却成为推倒的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实际上,多米诺骨牌也并不可怕,只要你能扶住其中的一张骨牌,它的传导就会被阻断。可我们究竟应该扶住哪一张骨牌呢?
金融危机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界自我完善必经的过程,它会伤害投资者,但是蒸发的只是投资资金,还没有影响到公众的吃饭问题。而经济危机涉及社会千家万户,卷走的是社会大众的生活费用,伤害的是整个市场,威胁的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停滞的是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扶住“商业银行”这张骨牌。至于信用评级公司的问题,可以慢慢总结纠正。而商业银行这张骨牌只要不倒,后面投资银行、投资者、消费者、生产者的骨牌也不会倒,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就可以被及时遏制。
回顾在危机时,英国和美国以国家的力量为商业银行注入资金的手段是何等明智。
我们在讲商业银行的时候也提到,虽然商业银行在发展的历史中一直以私人企业的模式发展,但是由于它已经深深植根于社会,因此,国家绝不能在危急时刻置之不理,因为这不是为了银行家,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股票间接上市
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必然导致与“债券”、“股票”上市有不解之缘,而且已经成为一块很大比重的业务。
债券问题我们已经讨论得很充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而在讲股票的时候,我们已经讨论过股票的直接上市。但是,随着股票市场发展,逐渐产生了间接上市的现象,因此,我们今天就间接上市问题展开一些讨论。
所谓间接上市,不是按程序上市,而是要钻上市规则的空子。目前,常见的间接上市的形式有两种:“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
请问,一家企业上市容易吗?那是相当不容易呀。要业绩突出、公开财务、聘请财务公司、走上市程序等,费时费力费钱。有没有快速、省事、省钱的办法呢?
有,上市公司中总有一些公司业绩不断下降,难以为继,甚至有退市的危险。这时候,它的股票价格会很低,股东也很愿意脱手股票。如果你及时出手,收购它的股票,就可以控制这家公司。然后,你可以把它的资产、业务都卖掉,这样你赚钱的同时这家公司就变成了一个“空壳”。随后,你可以把自己的资产和业务注入这家公司,这样不就等于你的公司上市了吗?只不过用了那个空壳公司的名字。如果你经营得好,股票还会升值,卖掉它又可以赚一笔。这种办法就叫“买壳上市”。
假设你所在的集团公司有很多兄弟企业,大部分业绩平平,只有一家企业业绩突出并且实现了上市。苟富贵勿相忘啊,能不能帮兄弟们都上市呀?没问题,只要兄弟们共同推举上市兄弟企业为盟主,并成为它的下属企业就行了(从技术上讲,一定让它从股份、资产上看起来确实能控制兄弟们)。它一下子“变”得如此强大,就可以增发股票,兄弟们就可以一起圈钱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借壳上市”。
股价计算方法之一:现金流折现法
投资银行帮助企业上市,渗透在各个环节之上。只要你有钱,它能全包全揽。
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股票定价的计算问题,大家可能没兴趣知道,但我还是建议大家能了解一下。因为这些概念会经常出现在新闻当中,如果能略知一二就不会觉得心中没底了。
计算方法有很多,我们只介绍两种:“现金流折现法”和“对比估价法”。因为其他方法不过是它们的变形或组合,核心思想没有太大变化。在后面讨论的“企业重组”中的企业价值计算,它的核心原理也不过如此,因此也不再详述。
下面我们先讲现金流折现法。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看上了另一家企业,究竟买不买?该掏多少钱呢?兼并可是大事,弄不好不但不能给你带来好处,反而会背上经济包袱,甚至亏损。
因此,人们十分重视兼并对象的现金流量。因此,就有了现金流折现法。
怎么算呢?顾名思义,首先,要算出未来几年这个企业的现金流。在企业兼并中,描画未来蓝图没有意义,因为做生意就是现金为王。怎么算呢?就是总盈利减去总支出,税后所得。
第二就是要把这些现金流折现。假如你算出来,这个企业未来1年代的现金流为500万元,你就掏500万元吗?可不要忘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今天的500万元可比未来的500万元含金量高。因此未来的500万元×(1-通货膨胀率)才是你今天要掏的钱。这(1-通货膨胀率)就叫“折现率”。
有朋友又问了,未来的通货膨胀还没发生,我怎么知道?别着急,人们会以往年通胀率预测未来的通胀率。可是谁预测得权威呢?在业内,大家已经对某些机构发布的未来通胀率高度公认,因此,使用公认通胀率计算出的折现率就叫“公允折现率”。
现金流折现法对兼并企业很合适。但是对于某些被兼并企业确实不合适。
第一,陷入财务拮据状态的公司。很多被兼并公司的财务可能出现负值,你去兼并它,难道还让它给你钱吗?
第二,收益呈周期性变化的公司。如果你在它收入低谷时收购,人家不同意;如果你在它收入高峰时收购,你会吃亏。
第三,有未被利用的资产的公司。比如,它囤积了升值潜力很大的土地,或者拥有高价值的专利产品或者有利的期权,你贱价兼并,人家也不会同意。
第四,正在进行重组的公司。这些公司频繁地进行资产的买进、卖出;变更所有权结构;改变管理层激励方案,这些变化使现金流的计算变得非常困难。
第五,非上市公司。公司的风险主要依靠历史数据推断,而非上市公司不公开交易,历史资料很难收集。
股价计算方法之二:对比估价法
现金流折现法既然有那么多不好用的地方,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有,这就是“对比估价法”。说白了,就是找个长得相似的公司(行业、盈利模式、管理模式、市场占有率等都比较相似)作为参考,来推算目标公司的股价。这个办法当中需要用到“比例”的概念。
有人假设两种股票的“市盈率”相等。什么是市盈率呢?就是用股票价格除以其每股收益(企业税后利润÷股票数),也叫“本益比”。
假如谷歌的市盈率是10,我们可以认为百度公司与谷歌公司具有可比性,因此,百度的市盈率也是10,再乘以百度的每股收益,就得出了百度股票的价格。
还有人假设两种股票的股票价格除以账面价值(企业账面总价值÷股票数)相等;有的假设两种股票的股票价格除以销售收入(企业销售总收入÷股票数)相等。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反推出股票价格。这些方法统称为“对比估价法”。
对比估价法有时能迅速获得被估资产的股票价格,但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被估公司和谁比的问题。我要是喜欢这家公司,就找个好公司比一比,股票价格就高了;要是不喜欢,就找个差公司比一比,股票价格就低了。因为这挑选公司的事情怎么说都有道理。
怎样计算股票发行价确实是个难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除了对股票估价,还可以对期权进行估价,我们已经在期权价格中讲过,在这里不再赘述。
证券资产证券化
此前我们讨论了很多实体资产证券化,也就是说,它们的基础资产必须是实体资产或者业务。而资产证券化还有半壁江山是针对证券资产的。说白了,证券化的对象不是实体,而是证券。
也就是将我们讲过的投资、汇兑、股票、债券、期货、期权、保险、税收等业务互为产品;运用掉期、对冲等避险手段聚集在一起;按照收益、风险、回报、时间等因素分类捏合;并以之为基础,根据行情,多次叠加、多重组合,像资产重组一样,制造出新的证券,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金融衍生品”。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地回笼资金进行新的投资,同时将风险分摊给更广泛的投资者。
证券资产证券化的运算十分复杂,方法多变,不可一言以蔽之,但运作的基本原理并不超出此前我们讨论的知识,因此不再赘述。不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极端的金融衍生品已经使投资者无从知道证券背后的资产状况。
另外,投资银行在证券市场自己还充当经济商、自营商、做市商等角色(大家不必了解太多,无非是赚些咨询费、代理佣金和证券差价等等),总之是能赚尽赚,无孔不入。
企业扩张
随着资产证券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潜在价值的发掘,投资银行的业务越来越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变得息息相关,对企业变革的介入也越来越深。逐渐地,投资银行继资产证券化之后,又开辟出第二块业务领域:“企业重组”。
企业重组,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内部、外部的重新组合,要么企业变大了,叫企业扩张;要么企业变小了,叫企业收缩。
我们今天先讨论企业扩张。请问大家知道企业扩张有哪几种吗?
第一是兼并。就是一家企业吃掉另一家或另几家企业,经常发生在实力比较悬殊的企业之间。
第二是合并。就是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企业和在一起,建立一个新公司。
第三是收购。就是一家企业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股票,而获得控制权。
企业扩张有什么好处呢?要想知道有什么好处,就得从企业的烦恼着手。
假如你是个运输车辆厂厂长,由于效益不错,每个月需要交很多税收。怎样能少交点税呢?无非是减少企业利润,最终你会发现,最好的办法是扩大生产,既可以减少利润少交税,又可以注入企业发展的后劲。这叫合理避税。
想扩大生产,就必须买地、买设备、招募技术工人。一是投入大,二是周期长,三是工作量大。可如果你能花钱兼并、收购个比较满意的汽车厂不一下子都迅速解决了!这叫减小投资、缩短投入产出时间。
随着竞争的白热化,你会发现,你在供货渠道上并没有什么优势,为了减小进货成本,你很想自己生产轴承、特种钢;自己生产轮胎、橡胶。但是,你没有生产轴承、特种钢的经验;你进入橡胶、轮胎行业困难重重,怎么办?通过扩张,控制你的上游企业,问题就解决了。这叫消除进入陌生行业障碍,获取生产经验。
逐渐地你会发现,购买运输车辆的客户还会购买挖掘设备,怎样尽快生产出挖掘设备呢?通过扩张,不就拥有挖掘设备厂了!这叫实现优势互补。
生产问题解决了,可你还想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你会发现广告既费钱效果又一般,宣传一定要有吸引公众视线的新鲜事。怎么办?那就兼并、合并、收购一家国际知名企业吧。吉利公司收购沃尔沃轿车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这叫提高知名度。
当你想进军海外市场的时候,你觉得对海外市场很陌生,开拓市场很难。没关系,兼并、合并、收购一家海外公司吧。联想收购IBM公司就是这种战略,这叫占有市场。
一切都让你心满意足,假设你的公司的股价涨到了100元,可是你还想让你的资产翻倍,怎么办?股票市场风险太高,怎么办呢?简单,你找一家股票低低的上市企业,假设它的股票已经跌到10元了,然后你就兼并它。这一兼并不要紧,它控制的股票全归你,而且股票价格也随了你的100元,这样,你的资产不就翻倍了!这叫价值倍增。
大家看,企业扩张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就赶紧扩张吧?不行,因为扩张会有风险。具体有什么风险,我们下回再说。
企业扩张的风险
企业扩张就必须要与其他企业融合,可你看上的企业究竟怎么样呢?
假如你有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一直想把它卖掉。终于等到一个买主,你会把实际亏损状况一五一十告诉他吗?当然不会,你想把企业卖个好价钱,一定要把业绩吹嘘一番。同时,财务报表也要美化一下。对于那个买家,这就是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