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边际”的概念,我们可以计算:每增加一个可变要素投入(比如增加一个人,或者增加一台机器,或者增加1元工资,或者延长1小时工作时间),所增加的产量。这就是“边际产量”。它达到峰值的时候,自然就是最佳投入量。
计算方法就是:“产量变化幅度”除以“影响因素变化幅度”。
边际成本
人们总是说:有规模才有效益。道理很简单,薄利多销嘛。果真如此吗?
如果你买了一台机器,只生产一件产品,它的成本最高。随着生产数量不断增加,每件产品的成本不断下降。但是到了这台机器额定生产量之后,如果再多生产一件产品,你就必须再买一台机器,这样,每件产品的成本就会陡然升高很多。
做生意就要精打细算,因此,监视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其成本的变化显得十分重要。这就是“边际成本”。
怎样计算呢?就是用“成本变化幅度”除以“生产数量变化幅度”就可以了。
边际替代率
假如你去远足,口渴难耐,原本喝一瓶矿泉水就可以解渴,但是不巧,只有椰子。请问,你喝几个椰子才能解渴?有人说:3个椰子。OK,此时,对于这位朋友来说,3个椰子可以替代1瓶矿泉水,起到同样的作用。
“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必须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计算方法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变化幅度”除以“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变化幅度”。
边际效用
假如有一天你非常饥饿,别人给了你十张饼。你一定会狼吞虎咽地吃掉第一张,这是一张挽救生命的饼,缓解饥饿的效用太明显了;然后你又吃了第二张饼,这是一张美味的饼,缓解饥饿的效果也不错……当你吃到第五张饼的时候,这是一张可吃可不知的饼,对缓解饥饿没什么效用了……当你知道第十张饼的时候,这张饼可能是一张要命的饼!
大家发现了,同样的饼,但是每一张起到效用是不一样的。每增加一张饼所起到的效用称为“边际效用”,呈递减规律。
研究方法就是:“效用变化幅度”除以“因素变化幅度”。
边际效益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商铺在快收摊子的时候,愿意低价销售?飞机在起飞前一天机票会打折?
有的朋友说:再不卖就没时间了,多赚一分是一分。他说对了一半,但是,这是一个混沌的概念,要想真切了解这些事情,就必须要分析出售商品的“边际效益”。
做生意最需要解决的是“成本”问题,包括租金、水电费、工人工资、进货成本、运营成本等。这些成本需要分配到每一天,也就是说,每天卖够了成本之后,再卖出去的才是赢利。
每天清晨,商家面对着固有的成本犯难,所以他们寄希望于每一件产品,想尽快赚回成本。最初卖出去的每件产品的效益都是负值(效益=流水-成本),因为成本还没有回来,因此价格也不会很低。有朋友问,他们为什么不薄利多销呢?因为每天的客流量都差不多,薄利只会导致恶性竞争,最终使自己无法生存。
但是到了快收摊子的时候,成本已经赚够,销售的每件产品的效益开始为正。说白了,就是挣的每一分钱都是利润,当然多多益善。因此,商家愿意降价吸引更多的顾客。
边际效益的计算方法是:“效益的变化幅度”除以“商品销售量的变化幅度”。
关于“边际”的概念还有很多,比如“边际税率”等。如果你有兴趣,自己也可以设计几个。
几种“弹性”
与“边际”概念一脉相承,经济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任何两种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于是我们开始听经济学家东一个“弹性”,西一条“曲线”地谈论社会现象。它们究竟是些什么玩意儿呢?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弹性和它们的应用。
需求与价格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
朋友们,市场营销一直对消费者心理进行研究,谁能告诉我需求与价格的关系?
有的朋友说,我们很早就知道:价格降低,需求增加;价格升高,需求下降。非常对!
比如一种十分美味的巧克力,价格比较贵。很多人做出规划,每个月拿出200元购买这种巧克力。假如巧克力降价一半,很多人预算可能不会改变,需求量可能会增加一倍。这种需求量变化幅度与价格变化幅度相等或相近的现象,经济学家称之为“单一弹性”。
又比如宝马汽车,虽然车很好,但是价格稍微超出了很多人的购车能力,因而社会需求量并不大。如果宝马车降价一点点,降到很多人的购车能力,需求会猛然增加。这种需求量的变化幅度高于价格变化幅度的现象,经济学家称之为“富有弹性”。
再比如电视机,如果电视机降价一点点,社会需求量也许不会有相应增加,因为大部分家庭都有电视机了。只有电视机进行大幅度降价时,人们才会去考虑更换一台更好的电视机,或者在厨房这种本来不太需要电视机的地方增加一台。这种需求量变化幅度小于价格变化幅度的现象,经济学家称之为“缺乏弹性”。
判断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在商业和社会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那么,怎么判断呢?
用“需求的变化幅度”除以“价格变化的幅度”就可以了。当它等于1的时候,就是“单一弹性”;当它大于1的时候,就是“富有弹性”;当它小于1的时候,就是“缺乏弹性”。
问题出来了,如果它等于0,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意味着:无论价格怎样变化,需求量也不会变化。有朋友问,真有这样的商品吗?有,比如在长期食品短缺时候,无论价格怎样变化,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食物,借钱也要消费,否则就饿死了。
如果它等于∞,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意味着:价格稍微变化一点点,需求就会发生巨大变化。真有这种商品吗?有,大部分集中在过时的、被替代性很强的商品。比如,某种不太知名的书包,由于质量、款式不是很吸引人,如果某一天当它突然涨价了,人们就会选择其他品牌的书包。
这就是被经济学家挂在嘴上的“需求价格弹性”。
供给与价格的关系———供给价格弹性
朋友们,谁能告诉我供给与价格的关系?
有朋友说:价格越高,生产者生产热情越高,供给越充足。非常对。
比如面包,生产方便,但是不宜存放,如果价格升高,生产商会只是试探性增加供给,随着价格不断升高,供给量也不断增加。这种供给量变化幅度与价格变化幅度相等或相近的现象,经济学家称之为“单一弹性”。
又比如投影仪,由于生产成本很高,只有管理、科技先进,成本控制好的企业才能生产。如果价格升高一些,很多厂家有利可图的时候,他们就会蜂拥投入生产,供给量会突然增多很高。这种供给量的变化幅度高于价格变化幅度的现象,经济学家称之为“富有弹性”。
再比如海鲜,海鲜的保鲜成本很高,而且在内地销售量不大,如果价格增加,但是利润空间不足以吸引供货商,供给量可能不会有显著提高。这种供给量变化幅度小于价格变化幅度的现象,经济学家称之为“缺乏弹性”。
判断某种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在社会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那么,怎么判断呢?
用“供给的变化幅度”除以“价格变化的幅度”就可以了。当它等于1的时候,就是“单一弹性”;当它大于1的时候,就是“富有弹性”;当它小于1的时候,就是“缺乏弹性”。
如果它等于0,是什么意思?那就意味着:无论价格怎样变化,供给量也不会变化。真有这样的商品吗?有,比如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很低,因而这种疾病的疫苗价格很高,但是制药厂仍然不愿意增加设备生产,因为销量不足以弥补成本。
如果它等于∞,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意味着:价格稍微变化一点点,供给就会发生巨大变化。真有这种商品吗?有,比如一种生活常备的润喉片,销量非常大,如果价格增长一点点,就会带来巨大利润,当然会吸引众多厂商投资生产。
这就是被经济学家挂在嘴上的“供给价格弹性”。
怎样判断商品的互补与替代———需求交叉弹性
在商业投资中最讲究规避风险,规避风险的方法中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投资于“互补产品”。所谓互补商品,就是此长彼消的两种商品。有人说,化工产品和电子产品是两种互补商品。真的如此吗?如果你为了保值,你真的敢购买这两类产品的股票做对冲吗?
有经济学家拿出了证据:当化工产品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的时候,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价格会上涨;当化工产品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的时候,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价格也会降低。
所谓“替代商品”,就是当一种商品紧俏、价格太高的时候,人们会选择另一种商品消费。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当猪肉的价格上涨时候,会引起社会恐慌,错认为是通货膨胀。如果能找到替代品,或许能让政客们心里踏实一点。
而有人提出,鸡肉是猪肉的“替代商品”。你相信吗?也许你根本不吃鸡,但是社会上大多人的口味和你不同。经济学家告诉你:猪肉价格会周期性波动,每当猪肉涨价,销量下滑的时候,鸡肉的销量就会增加,价格也会略涨;当猪肉降价,销量上升的时候,鸡肉的销量下降,价格也会下调。
了解商品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互补和替代的关系十分重要。可是经济学家是凭直觉判断,还是有办法科学判断呢?
当然是有科学方法判断。根据刚才他们的叙述,判断一种商品是否是目标产品的互补品或者替代品,只需用“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幅度”除以“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幅度”就可以判断了。
如果它小于0,表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总是反向变动,是“互补商品”,并且数值越小,互补性越强;如果它大于0,表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总是同向变动,是“替代商品”,并且数值越大,替代性越强;如果它等于0,表明一种商品无论涨价还是降价,而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总是都无动于衷,它们是“不相关商品”。
这就是“需求交叉弹性”。
奢侈品、必需品和劣等品的判断———需求收入弹性
朋友们,谁能给我举个奢侈品的例子?工薪阶层的朋友说:宝马车。但是有钱的朋友说:宝马车属于必需品呀!工薪阶层的朋友说:十来万元的车才是必需品;当老板的朋友说:十来万元的车是劣等品;蚁族的朋友说:别吵了,汽车都是奢侈品,油盐酱醋才是必需品。
可见,不同的人对于奢侈品、必需品和劣等品有着不同的判断。判断的不同主要来源于收入差距,这必然涉及税收问题和社会管理问题,因此,科学判断意义重大。
首先,奢侈品、必需品和劣等品的判断不是以个人的经济条件确定的,而是由社会大多数人的需求量和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确定的。
什么东西大家都想要?当然是又好用、又能挣面子的好东西。比如宝马车,很多人买不起。但是当收入增加,购买力接近购置宝马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借钱或贷款购买。这种需求变化幅度超出收入变化幅度的商品,被称之为“奢侈品”。
又比如一种味道很好的调味品。一般家庭使用比它低一个档次的调味品,而收入提高之后,有的家庭可能会选择它,而有的家庭可能仍然习惯于使用原来的调味品。这种需求变化幅度不超过收入变化幅度的商品,被称为“必需品”。
再比如一种热水器,很便宜,但是毛病很多。大部分家庭出于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仍然选择使用。但是家庭收入增加之后,更倾向于购买质量更好的热水器,而原来的那种便宜货的销量就会下降。这种需求变化方向和收入变化方向相反的商品,被称为“劣等品”。
那么,我们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呢?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方法,只需要用“需求量变化幅度”除以“收入变化幅度”就可以了。如果它大于1,说明是奢侈品;如果它介于0和1之间,就是“必需品”;如果它小于0,说明是“劣等品”。
这就是“需求收入弹性”。
总之,弹性你想要多少有多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自己创造几种弹性。
有朋友问,你有必要向我们这些非专业的人介绍弹性吗?按说没有必要,但是很多经济学家满嘴的“弹性”,如果你不了解,就会产生神秘感和自卑感,因为人们总是对不了解的事物充满敬畏。
弹性只是经济现象的数学表现形式。如果你不了解这些,依然不会影响你的判断,因为你已经拥有足够的生活常识。但是如果你了解一些,会更加自信,对经济现象会了解得更加系统,更加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