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19508000000045

第45章 你快乐吗——幸福要懂得经济学(2)

朋友和他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高考后,他考到了外省的一所名牌大学,朋友只上了本省的一所普通学校。大概两人离得远了吧,开始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以后就没了音信。最近的一次联系是朋友要结婚,请他过去喝喜酒,而他正在国外出差,当然没去成,便给朋友邮寄了一件异域的工艺品当做结婚的贺礼。

当他按照朋友当年给的地址来到朋友的家门前,不由得犹豫起来。这么多年没见,朋友还是当年的朋友吗?现在自己这般落魄,朋友会嫌弃自己吗?跟朋友的妻子从未谋面,这么住到朋友家,他妻子会高兴吗?他把已经举起来的手又放了下来,叹了口气,找了一家旅店就地住下,住一天是一天吧。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想不到朋友找来了。朋友一身的尘土和倦怠,生气地数落他:“你真不够哥们,来省城也不找我,还得我到处找你,要不是你妈偷偷打电话给我,我还不知道呢!”他低着头瞅着脚尖,小声地嘟囔着:“还不是怕给你添麻烦吗?你看我现在,又脏,又穷,又臭,恐怕连狗都不如了。”

朋友在他的胸口捶了一拳:“你还是那个倔脾气,朋友就是用来麻烦的,你不麻烦我,我才生气呢!”

那一刻,他千言万语噎在喉咙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原以为全世界都抛弃了自己,设想到,还有一个人深深记挂着自己,并没有因为自己落魄而嫌弃自己,有这样的朋友,还能说什么呢?他只得乖乖地收拾行李跟着朋友去朋友家。

朋友的妻子给他收拾了一件明亮宽敞的屋子,为他准备可口的饭菜,还叮嘱他千万不要客气,当成自己家一样。他洗了澡,换了衣服,美美地睡了一觉。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去银行贷了款,从自己跌倒的地方重新站了起来。由于朋友在当地的人脉甚广,加上他有丰富的经验,没几年公司便又发展起来了。他偿还了所有债务,又把以前抵押的公司购回,规模比以前扩大了一倍,当人们纷纷对他交口称赞时,他总是摇摇头笑而不语。他明白,要是没有朋友的话,就没有他的今天。

人们常说朋友是用来麻烦的,多个朋友多条路,这恰恰说明了朋友的效用。所谓效用,是一件物品能带给人的满足程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朋友的帮助,在心烦的时候,需要有个朋友来倾诉;在快乐的时候,需要有个朋友来分享,这是朋友的效用。

在经济学家的眼里,朋友是资源,一个朋友就是一份资源,一个人的朋友越多,他所拥有的资源也就越多,他在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就能做到游刃有余,让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朋友是信息,一个朋友就是一个信息库,同时又是一条传递信息的路径,一个人的朋友越多,他的信息来源就越多,他获得信息的路径就越多。经济学认为,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所掌握的现有信息和这种事物的所有信息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所包含的信息,只能是多掌握一些,而不可能全部掌握。正是信息的不对称,给人们判断、选择和决策带来难度。要减少判断和决策失误,就要多获取信息。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而朋友就是这样一种能够用他的优势弥补你的劣势的资源,即实现资源互补。如果你的朋友很少,或者都只是某一领域的,也就意味着你办事的途径单一,你就无法在众多的事情上游刃有余。环视你的周围就会发现,靠单枪匹马闯斗的人没有几个能成功,相反,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批生死之交的鼎力相助。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大量的信息流中。因为信息流太快,我们捕捉到的太少,能够为我们自身所用的更少。而每个人的教育背景社会、经历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的信息资源会不一样。正因为如此,我们与人沟通的欲望更加强烈,我们需要从朋友那里获取信息。通过与朋友交流所获得的信息,是一种与你和朋友融合了的信息,是一种活信息,同时也是一种更为可靠的信息,一种更有利于带来利益的信息。由于朋友的信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加工,是直接可以运用的,这就省了不少麻烦。

我们平常所讲的人脉,其实就是人际关系资源。美国史丹福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权威报告显示:一个男人一辈子所赚的钱,仅有125%来自知识,其余875%都来自关系!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就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有了朋友,我们的生活就会时常沐浴到友情的芳泽;有了朋友,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这样我们才会在人生的征途上走得更远。

人脉就是钱脉——富贵指数

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讲了他自己的一件事。第一天上班前,父亲把他拉到身边,问他:“你知道在社会上立足的关键是什么吗?”“是学历吗?”“不对。”父亲说。“是知识吗?”“不对。”父亲说。“是能力吗?”“不对。”父亲还是这句话。“那是?”年轻人大惑不解地望着父亲。父亲说:“是人际关系!”

为什么人际关系对人如此重要?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人际关系能够给人带来效用。效用是指某一种物品给人带来的满足程度,如米饭能填饱肚子,是米饭给人的效用,衣服能给人御寒,是衣服给人的效用。生活在社会中,人际关系帮你办成个人不能办成的事,能助你走向成功。

中国有“人脉就是钱脉”这句古话,在国外,也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不在于他知道什么,而在于他认识了谁。

美国学者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为人处世能力。”可见,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是多么重要。

人际关系网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及工作的好坏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说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有多大的权力和影响力。因此,与合适的人建立稳固关系至关重要。

如果你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懂得运用人脉,你会发现,几个好朋友就可以决定你的“富贵指数”。

在纽约有一位白手起家的女士,她最初只带了几千美元到纽约,她在从事贸易的朋友处得知美国市场对一些消费品的需求,于是立刻委托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朋友帮她寻找有商机的货品来源,但为了让产品更有销路,她需要找到更多的买主。于是她虚心请教小区大学的教授,教授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她,可以通过展销会找销路,随后她又借着大学同学的人脉,在商展中顺利取得了摊位,因此才有机会把产品全部销售出去。

现在,她的公司有稳定的收益,拥有上百位客户。能拥有现今这样的成就,其实靠的只是五位好朋友。这五位好朋友中的三位成为她生意上的伙伴,共同创造了商业上的最大利益,另外两位朋友则经常与她分享彼此的财经信息与人生经验,成为人生道路上相互扶持的知己。

大多数营销业务的失败,原因不是在于不懂推销,而是在于不懂得如何拓展人脉。有人说,20岁靠“体力”赚钱,30岁靠“经验”赚钱,40岁以后,则是要靠“人脉”赚钱。如果你能善用自己的魅力积极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就不怕赚不到钱!

成功建立关系网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人建立稳固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开拓你的视野,让你随时了解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并提高你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如何让人际关系发挥最大效用呢?

当你对职业关系有所认识,并开始选择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时,你必须放下那些关系网中的额外包袱,其中或许包括那些认识已久却对你的职业生涯毫无益处的人。当然,你们仍然是朋友,只是你不用浪费宝贵的时间去维系这种老关系。

保持联系是建立成功关系网络的另一重要条件。

当《纽约时报》记者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政治关系网时,他回答说:“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一张卡片上列出我当天联系过的每一个人,注明重要细节、时间、会晤地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信息,然后输入到秘书为我建立的关系网数据库中。这些年来朋友们帮了我不少。”

要与关系网络中的每个人保持密切联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性地运用你的日程表,记下那些对你的关系至关重要的日子,比如生日或周年庆祝等。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准时和他们通话,哪怕只是给他们寄张贺卡,他们也会高兴万分,因为他们知道你心中想着他们。观察他们在组织中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当你的关系网成员升迁或调到其他的组织去时,你应该衷心地祝贺他们。同时,也把你个人的情况透露给对方。去度假之前,打电话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

当他们处于人生低谷时,打电话给他们。不论你关系网中谁遇到了麻烦,你都要立即打电话安慰他,并主动提供帮助,这是你支持对方的最好方式。

充分利用你的商务旅行,如果你旅行的地点正好离你的某位关系成员很近,你可以与他共进午餐或晚餐。

只要是你关系成员的邀请,不论是升职派对,还是他子女的婚礼,你都要去露露面。

至少每三个月调整一下你的关系网。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保留这个关系?”如果你不能定期更新或增加新人,你的关系网络就会老化,其威力会大大减弱。

时刻关注对网络成员有用的信息,应定期将你收到的信息与他们分享,这很关键。

优秀的关系网络是双向的。在你希望别人为你带来效用时,别人也在考虑你是否能给他们带来效用,这符合经济学上成本与收益的原则,即他们给你带来了效用,也必定要从你身上获得效用,因此,不要一味地希望别人为你付出,否则无论什么人都会疏远你。

人们为什么好面子——面子的经济效益

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也许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面子。

从“给面子”、“留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到“打狗还看主人面”、“不看僧面看佛面”,有关面子的种种说法随处可见。以至于有人说,不了解面子,就不能了解中国人。

春秋时期有个与面子有关的故事。

有一次,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国君,席间齐景公听从相国婴晏的提议,把多出来的两个蟠桃拿来赏给齐国有功的大臣,凡功勋卓著者赐桃、赐酒,予以褒奖。当时齐国自号“齐邦三杰”的公孙捷、古冶子均上奏表功得到了赏赐,齐邦三杰中功劳最大的田开疆邀功请赏时却已经没有了桃子,只能赏酒。田开疆觉得自己功劳最大,没有得到蟠桃赏赐,是“受辱于两国君臣之间,为万代耻笑,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耶”,遂拔剑自刎于当场。而得到赏赐的公孙捷、古冶子也觉得无颜面再活于世上,结果也双双自刎而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鲁迅《且介亭杂文》有一篇《说“面子”》也很透彻。

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

明恩溥是一百年前的一位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居住了半辈子,是地道的中国通。明恩溥说面子的文字,见于《中国人的特性》一书,该书展现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其中谈面子的篇幅虽不大,可取之处却不少。

一位地方长官犯法,被朝廷处以极刑,在杀头以前,还念念不忘他的面子,请求穿着官服就刑,以保全他的面子。

一位放债人收不到债,虽然明知钱讨不回来,还是要装腔作势到借债人那里大吵大闹,严厉恐吓,回来向自己周围人绘声绘色地形容一番,以表明自己并非不懂得如何讨债。

一个仆人不小心丢失了主人贵重的银勺子,他明白不仅要赔偿,而且还会被解雇。若那样,就大丢脸面。所以,他选择先发制人,先炒主人的鱿鱼,并且当着大家故作大度地说:“算我倒霉,这个月工资我不要了。”其实,是拿工资抵那个银勺子的钱。

作为一位外来的旁观者,明恩溥一针见血地评论道:“中国人的问题永远不是事实的问题,而是形式问题。”何以见得?他以和事老加以诠释:

甲乙二人吵架,和事老通常并不理会事实真相,只根据双方面子的大小,撮合一个方案,使争吵双方都能保住面子,达成均势。就好像欧洲政治家处理国际纠纷时,奉行的势力均衡原则。

归纳这三个故事,我们会明白,面子是中国人不可剥离的生活目的。不论中国人有无其他目的,但面子肯定是目的之一。俗语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面子肯定比生命本身更重要,宁可丢性命也不可丢面子。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面子?在经济学上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人都想追求最大的效用。这里的效用是指一个人一生总体效用。而一个人的生活总体包括物质、精神这两个方面,因此,总效用水平来自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个方面。 因为面子本身是精神产品,所以,有了面子,也就直接增加了一个人的精神收益,从而也就直接增加了一个人的生活总效用水平。其次,面子也会产生间接经济价值。面子是一个人的品牌和形象。和一般人相比,人们更乐于与有面子的人打交道和进行各种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有面子的人就比一般人有着更多的谋利机会,并且交易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大。所以,从长远看,面子本身也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是为一个人带来物质收益的重要保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