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冯友兰人生智慧书
19508400000003

第3章 品哲学大师的理想人生(2)

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美国著名运动员亨利就曾面临过这样的选择。

那是高中三年级的一个夏天,一个好推荐他去打一份零工。这对亨利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这意味着他将会有钱去买一辆新的自行车,并添置一些自己喜欢的衣服。并且,他还可以开始攒些钱,以便将来能为妈妈买一所房子。想象着那份零工的诱人前景,亨利真想立即就接受这次难得的机会。

但是,亨利也意识到,为了保证打零工的时间,他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棒球训练,那就意味着他将不能够参加棒球比赛了。而他一直有一个伟大的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他鼓足勇气,去找贾维斯教练,并告诉他自己的打算看看他的意见。

教练果然像亨利料到的那样生气了。“今后,你将有一生的时间来工作,”他注视着亨利,厉声说,“但是,你能够参加比赛的日子有几天呢?那是非常有限的。你浪费不起呀!”亨利低着头站在他的面前,思考着如何才能向他解释清楚自己要给妈妈买一所房子的愿望以及自己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有钱的梦想,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教练那已经对自己失望的眼神。

教练问亨利,他去做这份工作的报酬是多少。他怯怯地回答是四美元。教练愤怒了,大声地问亨利:“难道你的梦想的价格只有四美元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它提醒了亨利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之间的区别。亨利毅然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后来,他获得了亚利桑那大学的橄榄球奖学金,使他获得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并且,他在两次民众票选中当选为“全美橄榄球后卫”,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队员第一轮选拔中,他的总分名列第七。丹佛的野马队还在1984年与亨利签下170万美元的合同,他为妈妈买一所房子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如果当初亨利选择打零工,就不会成为后来耀眼的橄榄球明星了。很显然,这取决于亨利自己的决定。

身处复杂的社会之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各式各样不同的选择:我们要么茫然无措、妄自菲薄,主动地把自己安排到一个较低的位置上;要么抛开当下、关注远方,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不同的选择,虽不致“一子错,满盘皆落索”,却也会对之后的人生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便自己曾经是一块金子,也会因为一次次消极的选择,逐渐黯然褪色成一块铁,甚至堕落为一粒沙。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各人的历史,都是由自己写就的,在做出每个选择与决定之前,仔细地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正在导演平庸的人生。

立鸿鹄之志,做一个大人物

每一个人都应该立定一个志向,要做一个大人物。

——《哲学的精神》“青年的修养问题”

人的一生,成功与否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有没有志向与目标。没有志向与目标的人生,就没有方向,犹如大海上没有舵的帆船或是看不到灯塔的航船,总是会迷失方向,会让人意志消沉,从而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即便是竭尽全力地想要做出点成绩,也会因没有目标而迷失。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还是转回到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带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早晨,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

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他告诉跟他合作的那个比塞尔人: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他照着去做了,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那片大漠,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与目标,因而,他们只能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直转圈。人生就是一段旅途,我们必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行方向,这一点至关重要。冯友兰先生也有同感,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立定一个志向,要做一个大人物。”所谓的大人物,冯老给出了他自己的解释:“并不是一定非做主席不可。无论做一个什么角色都是没关系的,只要所做的事,对于社会有益就成。”又或者再简单一些,只要是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即可。冯友兰先生的志向是便是哲学。不可否认,当他确实成为一个大人物,但立志之时,想来他只是想要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哲学领域中人而已,这便是立志所创造的成就。有了这样的志向与目标,人生才会充满前进的渴望与动力。一旦丧失目标,失去的可能不止是有意义的人生。

一位名叫斯尔曼的青年,因一条腿患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路十分困难。可他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岁时,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0岁时,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时,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

然而,就在28岁这年的秋天,他却突然在寓所里自杀了。世人心中充满了疑惑,经过调查了解到,在他11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父母临行前,留给了年幼的斯尔曼一份遗嘱,希望他能像父母一样,一座接一座地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在遗嘱中,父母列举了一些高山的名单:喜马拉雅山、乞力马扎罗山、阿尔卑斯山……

年幼的斯尔曼把父母的遗嘱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当这些目标全部实现时,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绝望。于是,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这些年来,作为一个残疾人,创下了那么多征服世界著名高山的记录,那都是父母的遗嘱给了我生命的信念。如今,当我攀登了那些高山之后,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

斯尔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标,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

这便是志向与目标的力量,托尔斯泰曾说:“人生目标是指路明灯。没有人生目标,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唯有树立自己人生的志向,才能在茫然的人生中点燃不灭的灯塔,照亮前进的方向;也只有确立了人生的目标,才能使平淡的日子射出绚丽的光芒,生活才会充满愉悦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