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决策果断的李嘉诚
李嘉诚能成功,其灵活的经营与决策起了决定作用:反应敏锐,处事果断;能进则进,不进则退。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市场兴起塑胶花热,家家户户及办公大厦都以摆上几盆塑胶制作的花朵、水果、草木为时髦。李嘉诚当机立断,丢下其他生意,全力以赴投资生产塑胶花,他的“长江塑胶厂”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工厂,他也被誉为“塑胶花大王”。60年代后期,塑胶花生产仍然被看好,但他预感到塑胶花市场将由盛转衰,于是立即退出塑胶花业,重操玩具等行业,使他避过了一场危机。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地价开始跃升,他迅速投资购买大量土地,最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那年5月,香港政府为兴建中区的地铁中环和金钟站地面建筑而举行了公开招标,各大财团为争夺这块黄金地段的兴建权展开了激烈竞争。李嘉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英资怡和财团控制下的置地公司,因为它背靠香港政府,又有强大的财力后盾,素有“地产皇帝”之称。激烈竞争的结果,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战胜实力雄厚的“置地公司”,开了华资吞并英资的先河,被人们称之为“小蛇吞大象。”70年代后期,香港股市热得烫手,他迅速投资入市,毫不手软。他首先瞄准的目标是英资怡和集团的“九龙仓”,悄悄地买入,果断地抛出,净赚5900万港元。1978年,他又把目光对准了另一家老牌英资公司“青州英妮”,很快在股市上收购了“青州英妮”25%的股票,他遂出任该公司的董事。紧接着李嘉诚集中火力,对英资和记黄埔穷追不舍,在股市上大量吸纳和记黄博的股票。1980年11月,通过整整一年不间断的努力,终于成功地拥有超过40%的和记黄埔股权。1981年1月1日,他正式出任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就这样,李嘉诚的资产像吹气泡一样膨胀起来,成为香港首富。
29.勇于坚持自己的判断
一旦做出判断,就必须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否则,再准确的判断也会中途夭折。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正确的决策可能会由于“不合时宜而遭到他人的反对。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有坚持自己判断的勇气了。尹明善就是一位勇于坚持自己判断的强者。
在这个追逐体育明星的年代,尹明善和力帆足球俱乐部的球员们一道成了大众追捧的对象。
不过,当初尹明善决定涉足足球事业的时候,却是无人喝彩。计划之所以能最终成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判断。
当时力帆上下不赞同的理由很多:重庆足球人口相对较少,重庆球市持续低迷,几乎全国所有的足球俱乐部都在亏损,力帆将拿出近9000万元资金投入到重庆寰岛红岩俱乐部。如此大的投资,风险太大不说,到底值不值?经营足球俱乐部要是能盈利,为什么那么多比力帆大得多的企业都不接?
尹明善力排众议,最终买下了重庆寰岛红岩俱乐部。事实证明了尹明善的决断没错 ,俱乐部果真没有让尹明善失望。还没有接手球队,全国就多了两亿人知道力帆,“八年寒窗无人问,力帆一球天下闻”,正是对此的最佳写照。因为涉足足球,乌拉圭一位华侨认定力帆是大企业,非要买力帆的摩托车。这也是足球带给力帆的第一笔生意。2000年11月12日,重庆力帆队以总比分4∶2击败北京国安,赢得足协杯冠军。由此为力帆集团带来了更好的社会效益,使产品订单一下子增加了40%。广东惠州的麦科特集团是尹明善争取三年而未成功的客户,后来却主动要求订货,原因很简单:“能搞足球,力帆长大了!”
这样精彩的决断,尹明善还不只一桩。
2000年起,国内各大城市纷纷颁布“禁摩令”,三轮车更是倍受厌弃。一些摩托企业纷纷不再生产三轮车,力帆内部此时也有很多人主张砍掉三轮摩托,因为那玩艺儿太低档,没什么前途,而力帆这么大个企业还生产那不上档次的产品,也显得掉价。尹明善又一次显示出他超越常人的判断力:中国有十亿农民,他们拉货跑运输,图的显然不是豪华舒适,而是价廉实用。所谓发展才是硬道理,市场需要就是好商品。企业最大指挥棒是市场,而不是主观愿望。既然有市场需求,为什么要停止生产呢?结果在他的坚持下,力帆很快成为全国三轮摩托产量最大的企业,2002年1~8月就销售了五万多台,远远超过第二名。
多年来,尹明善的判断力一次次让手下信服,“人家三年五年才能认识到的事情我早想到了”。这树立起了他绝对的权威。在力帆,他已成为企业的精神领袖。“他们对我有很大的依赖,所以我的决策争取不出错,好在我的大错误很少。”但同时他也感到接班人跟不上,与自己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接下来的时间,如果不能让副手达到同样或接近的水平,百年力帆百亿可能就是空想,所以他目前正刻意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奇怪的是,为什么尹明善能早就想到了人家要三年五年才能认识到的东西?尹明善自己不得不说判断力是个“说不清楚的东西”。
他说自己经常看经济方面的报纸、杂志、书籍,看电视里的经济栏目,由此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培养判断力。而且,他始终坚持这样一点:有了判断,还必须果断。“做一件事,有55%的可行性就干!等到你论证来比较去,即使有80%的把握你也会失去机会”。
也许,尹明善非凡的决断就是这样得来的,或许还有他自己也尚未意识到,尚未总结的东西。
尹明善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总是能到一定的时候搞出一些新名堂来令人耳目一新。也许这也得益于他的“说不清楚的判断力”!
30.巴菲特的判断力
在股市之中,巴菲特纵横驰骋,无人可敌。他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冷静敏锐的判断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巨额的财富。
在选择股票投资时,巴菲特不仅从数量的角度考虑,还坚持从企业的质量方面去考虑。他在看待一家企业的股票时,不仅看企业资产的静止现象,还将它作为一种动态的企业行为来看。1963年他开始研究一种与以往他购买的任何一种股票都不相同的股票,它没有工厂,没有产品,它的价值就是它的名字。
美国捷运公司的发展符合时代潮流。由于众多美国人喜爱外出旅游,但同时携带大量现金又很不方便,于是公司针对这种情况发行了捷运卡,一卡在手即可周游世界,于是深受广大经营者的喜爱,风行一时。该公司成千上万美元的旅行支票像货币一样在流通,到了1963年全国已经有1000万公众持有美国捷运卡。可是,就在这时候,该公司却因为下属一个库房在交易中出现了意外事故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个库房在接收的一批色拉油中发现了冒充色拉油的海水。经过调查,才发觉他们被销售商欺骗了,而那个销售商已经破产,这家库房便遭到了购买色拉油客户控告。消息传出后,美国捷运公司的股票从每股60美元跌到每股4950美元。正在准备收购这家公司股票的巴菲特专门来到奥马哈一家牛排屋进行调查。他跑到收款机后,一边和店主聊天,一边观察着。结果他发现,这家牛排屋的顾客们仍在继续使用美国捷运卡付餐费。之后,他又来到奥马哈的银行和旅行社。在那里,他发现人们仍旧用旅行支票在做生意。同时,他还拜访了出售美国捷运汇票的超级市场和药店。最后他得出结论:其一,美国捷运并没有走下坡路。其二,美国捷运的商标是世界上最畅行的商标之一。巴菲特看到了“美国捷运”这个名字的特许权价值。特许权就意味着独占市场的权利。卡迪纳尔拥有圣路易斯的垒球特许权,因此就没有其他的队伍可以申请加入。美国捷运也是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它拥有旅行者支票市场80%的份额,还在付费卡上拥有主要股份。
在巴菲特看来,捷运公司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这是无法用数字平均数衡量的,在财务报告上也没法显示,特许权将会使公司再向前发展。
1964年,由于色拉油事件的谣传越来越多,美国捷运公司的股票再次跌到每股35美元。华尔街的证卷商们好像商量好了,同唱着一个调子——“卖”。
就在这时候,巴菲特毅然逆潮流而动,将自己1/4的资产投入到这种股票上。
很快,他被自己这种类似赌法的投资所鼓舞,美国捷运公司很快走出了色拉油谣传的阴影。到了1965年,股价升到7350美元一股,是收购价的一倍多。巴菲特合伙人企业在那一年创下了超过道·琼斯工业指数33个百分点的惊人业绩。
在巴菲特经营合伙人企业的第二个五年中,扣除巴菲特应得的利润份额后,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人的投资额上升了7042%,是道·琼斯赢利的6倍。投资者们开始崇拜巴菲特了,因为他使他们每一个都变成了百万富翁。他的地位达到了神话般的程度。《奥马哈世界先驱报》这样写道:“全国最成功的投资企业之一是在奥马哈由一位在年仅11岁时就买了第一张股票的年轻人所经营的。”
31.直觉可以帮助判断
阿鲁纳·斯里尼瓦桑(Aruna Srinivasan)曾写过一篇介绍东西方管理风格差异的文章。文章援引了安达信咨询公司同新加坡Bate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Center联合进行的一项国际调查,证实东西方不定管理风格的不同植根在各自的文化中,并不会因为全球一体化而消融多少。文章论述的东西方主要差异除了众所周知的亚洲以“关系”为核心的“裙带资本主义”外,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亚洲管理风格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依赖直觉。这一点在那些企业家千方百计要搞好的冒险事业中尤其明显。许多亚洲企业是以这种方式创建的,企业家的直觉与现代管理自然地融合起来。这与美国人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他们重理性且倚重市场调查”。
文章说,领导着新加坡零售巨人穆斯塔法父子公司的企业家穆斯塔克正代表了亚洲企业家的这种风格。他承认所做出的多数重大商业决策都是基于直觉。“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从来没有为我的任何行动制订过计划。”他补充道,“我不过是在机会出现时就把它们抓住而已。”
这篇文章暗合了这样一个观点:那些富豪们有着非凡的财富直觉,他们在很多情势下会依赖这种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直觉决定企业的发展计划,而且他们大多都会成功。
浙江广厦集团的楼忠福丝毫不讳直觉对他的重要意义。他说:“我的所有成功都在于我对机会的把握,敏锐捕捉机会的眼光和对人、事的敏锐判断。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对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对政治发展的敏锐性的认识都是我能够把握的。如果没有这个敏锐性,就没有我的发展。”
楼忠福的敏锐直觉包括他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过去的若干年里,楼忠福带着他的农民兄弟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从进城创品牌开始,到一连串的收购国企,他们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最近,他们又在部署新的战略调整。这一切,正好暗合了楼忠福做事业的社会责任感。而社会责任感使他总是顺势而为。
楼忠福说,民企兼并国企,从讲政治的角度就是支持了国家的改革。因为兼并之后,把他们几十年的困难解决掉了,人员安排掉了,不良资产处理掉了。
楼忠福的一系列判断既有宏观的国家前途走向,也有微观的行业发展动向。这种远见和洞察力是迥异于常人的。也是他最终成功的一个主要缘由。直觉为他赢得了机会。
“做某些生意的时候,首先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没有直觉怎么行呢?有了直觉之后接下去是你要去分析,我首先看到的是,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也是适合企业发展的,然后我就静下心来研究,到底这个事业是不是你应该做的,你做这件事情的能力在哪里?你的落脚点在哪里?怎样下手?能够找出这些答案来,就可以证实你的直觉是对的。
“比如,我看杂志,看新闻,看到一些线索,或者政冶动向,我直觉这对我们的产业有哪些帮助和启发,就马上去布置,去做。一个人敏锐地把握机会,直觉是很重要的。如果对直觉没有感觉,怎么有敏锐性呢?
“直觉不是去冒险,我们有了直觉之后还要看自己的能力,然后把我们想的东西付诸实践。为什么我们没有出现大的失败,这就是因为我们看重直觉但不冒险。因为,我不可能想都不想就去决策做哪一个项目,除非做公益事业或者一些对我们企业没有大的影响的事情。”楼忠福说。
楼忠福自认比较有远见,“我对形势看得比较准,我是跳出来看问题,不会一头扎进工地里的。所以我老提醒他们:你们不要低着头走路,要抬着头走才有路的。”
判断来自他最初的直觉,直觉从何而来?楼忠福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相信很多东西还是一半天赋,一半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