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富豪必备的十大素质
19508700000024

第24章 财商(3)

现在,大家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人所劝说的话,是颇有一番道理的。那个藏金块的人是一个爱钱的人,他把金块当做富有的标志,忘记了作为“钱”的黄金只有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才产生价值,只有在周转中才产生价值。失去了周转,不仅不可能增值,而且还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那么和埋藏一块石头,确实没有什么区别。如果那个人能够把黄金作为资本,合理加以利用,一定会赚取更多的钱。即使一个公司老板手中有一定数额的资金,但他从思想上已不再愿意把钱用来赚钱,不愿意把钱用来周转,那么对于他未来的事业来说,就像是人体有了充分的血液,但心脏已坏死,不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一样,他的事业也会静止不动而死亡。

资金只有在不断反复运动中才能发挥其增值的作用。经营者把钱拿到手中,或死存起来,或纳入流通领域,情况则大不相同。经营者完全可以把钱用以办工厂、开商店、买债券、买股票等等,把“死钱”变成“活钱”,让它在流通中为你增利。其实,学过一点资本论的人都知道,流通增利的奥妙在于钱财能够创造剩余价值。一个简单的道理,用货币去购买商品,然后再把商品销售出去,这时所得到的货币已经含有了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原来的货币已经增值了。假若经营者能够出色地管理着自己的工厂,办好自己的公司,看准炒股的时机,让它健康地运作,时间越长久,钱财的雪球便越来越大,经营者手中的钱财也会变做一棵摇钱树。

也许有许多经营者会反对上述的阐述,也许有许多经营者还是认为储蓄能够使自己的钱财四平八稳地增值。是的,储蓄不是不好,但世上有哪个百万富翁是靠储蓄起家的?经营者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储蓄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不是经营者储蓄的钱重要,而是那份决心,自制才重要。经营者千万不要指望你的储蓄会使你致富。即使地下市场的高利息也不足使你致富。一块钱在一年内赚不到15%,便是错误的投资。也许你说储蓄很安全,赚利息也很容易。试问一下,当你知道死储蓄只会使你一天比一天穷困,你还会觉得安全吗?

安全与否,事实上与你的钱又有什么关系?是借出去安全呢?还是拥有比较安全?从现实生活中以往记录显示,将钱存入银行,最多可以获取6%的利率,甚至更低。不说别的,以6%的利率,等上十二年后才能使一元钱变成两元钱,更需要使你清楚认识的是,只要十年时间,通货膨胀就可以使你的购买力降低一半。有些经营者在投资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分不清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区分。稳定性是在未来一定的年限中,投资报酬率保持一定的数字,而安全性,是使你的购买力保持着相同的程度,你可以保持稳定的投资,但不见得安全。就像你每年很稳定获得6%的报酬率,在同时,通货膨胀也很稳定地降低了你的购买力,稳定但不安全。

66.别让自己陷入债务的泥潭

如果你认为只要借得到一笔资本,就可以创富了,那你就完全想错了。实际上,即使你已经借到了资本,你也未必能创富成功。因为那些毫无商业经验的青年人靠着借来的钱做生意而最后能成功的实在不多见。

一个毫无成功把握的青年人去创富,没有不遇到经济困难的。但是,如果他的确有相当能力和充分的成功把握,这样无形中就已经在别人面前树立了信用,那么即使他靠借来的本钱创富,也没有太大关系。

一个立志要创富的人,首先必须熟悉所要从事的业务范围的详细情形;其次,还要有挑选录用合格雇员的眼力。如果对于所要经营的事业毫无头绪,在挑选录用员工方面也不加区别,那么即使你做事很忠诚,待人很诚恳,当你向别人开口借钱,以作为你的创富资本时,别人也会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

当你准备创富之时,最好不要心存太大的奢望,开始规模小些倒不要紧,只要你的确是一个杰出的人、能干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经营后,自然能发展得非常好。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即使资本是借来的,倒也无妨。

富兰克林在《贫穷的查理》一书中有句话说得好:“借钱等于自投苦恼的罗网”。

当然,这句话并不适合全部的情形。当一个人因为意外事件而陷入困境时,当遭遇从天而降的祸患的时候,很多人难以靠自己的努力去避免,即使是满怀希望的事业也难免遇到意外的困难和阻力。到了那时,你无论你如何小心谨慎,无论你思想上怎样正确,无论你怎样不爱向人借钱,你都必须硬着头皮去向银行贷款。但就是到了那时,你也要谨记一条:“借得慢,还得快。”

这一原则也适用于生意上的放账和借款。实际上放账和借款都是在所难免的,但你在两个方面都得有一个限制。

一个走上生活的正轨、沿着事业的健康道路前进的青年人,首先要注意的是,要在自己的才能和创富目标之间建立恰当的平衡。不要因为野心太大,眼光太高,便走上举债经营的道路。应该记住一句话:“尽可能地避免举债。”

世界上每年有无数本来大有前途的年轻人因为借债而遭到了意外的失败。当他们刚跨入社会时,也许还没有染上借债这种恶习;他们原先也许特别看重名誉,也从不喜欢到处去借钱来胡乱花用,那时他们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后来因为一点小小的用途无意中开启了借债的大门后,他们便逐渐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危险境地。

其中一些年轻人常常因为大意的缘故,借贷不立契约或不立书面的凭据而发生许多有损名誉的纠纷,使他们的前途受到不利的影响,渐趋黯淡,而且他们还在道德与精神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你要使自己过上一种安稳的生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名誉,必须要遵守一条规律,那就是赚得多花得少。在这个到处布满陷阱的现代社会,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需要人们加以小心防范的了。

有的青年之所以喜欢向人借债,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借债背后所隐藏着的危险。如果他们考虑到万一不能还清债务的严重后果:包括丧失人格、迫不得已的撒谎、可能的营私舞弊、为逃避债务而东躲西藏等,他们真不知道要急成什么样子,甚至连觉也睡不香,饭也吃不下了。如果他们弄清了一旦戴上了债务的手铐就无法挣扎的情形,他们一定会喊起来:“宁可穷苦而死也不做债务的奴隶。”

负债是世界上最苦恼的事情。只有那些因债务缠身、时刻受着债主的胁迫、因债务而吃苦头的人,才知道负债是人生的最大威胁。债务会把一个人的体力、气魄、人格、精神、志趣消磨得一干二净,还会把一个人一生的希望全部毁灭。

67.让钱生钱的天才洛克菲勒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洛克菲勒王朝的创始人,他的童年时光是在一个叫摩拉维亚的小镇上度过的。每当黑夜降临,约翰常常和父亲点蜡烛,相对而坐,一边煮着咖啡,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话题又总是少不了怎样做生意赚钱。约翰·洛克菲勒从小就满脑子装满了父亲传授给他的生意经。

七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约翰在树林中玩耍时,发现了一个火鸡窝。于是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想火鸡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肉食品,如果他把小火鸡养大后卖出去,一定能赚到不少钱。于是,洛克菲勒此后每天都早早来到树林中,耐心地等到火鸡孵出小火鸡后暂时离开窝巢的间隙,飞快地抱走小火鸡,把它们养在自己的房间里,细心照顾。到了感恩节,小火鸡已经长大了,他便把它们卖给附近的农庄。于是,洛克菲勒的存钱罐里,镍币和银币逐渐增多。不仅如此,洛克菲勒还想出一个让钱生更多的钱的妙计。他把这些钱放给耕作的佃农们,等他们收获之后就可以连本带利地收回。

父亲和母亲对长子的行为反应截然相反,笃信宗教、心地善良的母亲对此又气又恼,狠狠地把他凑了一顿。可是颇有眼光的父亲却说:“唉呀,爱丽莎,你何必呢!这个国家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钱、钱、钱!”他对儿子的行为反而大加赞赏,满心欢喜。约翰·洛克菲勒就是由这样一个相信圣经上所写的一言一语、敬畏上帝的基督教徒的母亲抚养大,由一位不虔诚的花花公子的父亲的实际处世之道教育成的。

在摩拉维亚安下家以后,父亲雇用长工耕作他家的土地,自己则改行做了木材生意。人们喜欢称他父亲为“大比尔”。大比尔工作勤奋,常常受到赞扬,另外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诸如为教会和学校募捐等等,甚至参加了禁酒运动,一度戒掉了他特别喜爱的杯中之物。

大比尔在做木材生意的同时,不时注意向小约翰传授这方面的经验。洛克菲勒后来回忆道:“首先,父亲派我翻山越岭去买成捆的薪材以便家里使用,我知道了什么是上好的硬山毛榉和槭木;我父亲告诉我只选坚硬而笔直的木材,不要任何大树或‘朽’木,这对我是个很好的训练。”

年幼的洛克菲勒如同一轮刚刚跃出地平线的旭日,在经商方面初露锋芒。在和父亲的一次谈话中,大比尔问他:“你的存钱罐,大概存了不少钱吧?”

“我贷了50元给附近的农民。”儿子满脸的得意神情。

“是吗?50元?”父亲很是惊讶。因为那个时代,50美元是个不算很小的数目。

“利息是7.5%,到了明年就能拿到3.75元的利息。另外我在你的马铃薯(即土豆)地里帮你干活,工资每小时0.37元,明天我把记账本拿给你看。其实,这样出卖劳动力很不划算。”洛克菲勒滔滔不绝,很是在行地说着,毫不理会父亲的惊讶表情。

父亲望着刚刚十二岁就懂得贷款赚钱的儿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儿子的精明不在自己之下,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的。